时间:2024-05-20
摘 要:随着经济社会和房地产业的迅猛发展,“买好房、装好房”的话题也在持续升温,社会对室内设计及装饰人才的需求也与日剧增。中专院校作为我国一种新型教育模式,由于起步较晚,人才培养上还存在一定的问题,如何改革现有教学模式,培养与岗位需求相适应的设计人才已经成为了中专院校室内设计教育的重要课题。本文以中专院校室内设计工作室制的教学模式为研究对象,首先分析了室内设计专业教育发展现状,其次阐述了工作室制教学的发展及工作室制教学模式的重要意义,最后对中专院校室内设计工作室制教学模式建设提出几点个人看法,以供参考。
关键词:中专院校;室内设计;工作室制
DOI:10.16640/j.cnki.37-1222/t.2016.05.240
0 前言
中专院校教育的本质在于其职业性和实践性,培养目标定位于良好的技术应用能力、可持续发展能力和良好的综合能力。同时室内设计作为一门综合性很强的专业,其教学涉及的专业知识内容较多,具有多学科交叉、渗透的特点,如:心理学、建筑学、材料学、美学等。因此教学模式不应选择传统的以知识传授为主、以教师教学为主的教学模式,而应根据人才培养目标选择和实施相应的教学模式。尤其是伴随着近年来专业产学研分离、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分离问题的出现,关于中专院校室内设计专业工作室教学模式的系统研究更显得尤为重要。
1 室内设计专业教育发展现状
室内设计指的是根据建筑物的使用性质、实际环境以及相关经济指标,通过对物质技术手段与建筑美学原理的应用,对建筑物室空间进行优化。这一空间环境的使用价值较高,并且能够很好的适应现代建筑的使用功能与舒适性要求。现代室内设计具有较强的技术性、综合性以及系统性,其设计到的学科内容十分广泛。目前,从事这一行业的相关人员也比较多,并且一些学校也开设了这一专业。其中中专院校的教育模式主要采用的教师讲授的方式,学生在自主探索能力的培养上有所欠缺,师生之间的互动也不够。在这一教学模式下,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难以得到激发,学生无法通过理论知识的学习来转化为实践技能的获取。并且由于中专院校的学生生源质量相对较低,他们接受正规高等教育的机会相对较少,然而由于从业经验丰富,其设计方法与理论也建立了一定的体系,并在室内装饰行业中有着广发的应用。基于此,本文针对中职院校室内设计工作室制教学模式展开研究与探讨。
2 工作室制教学的发展
工作室制教学模式的设想最早是由维尔德提出的,这是一种突破传统艺术与工艺的界限,在艺术家与手工艺人间建立平等合作关系,实现创造精神与物质的结合,技术与艺术的结合的教学方法。并且随着工作室制教学模式的不断发展,这种教学模式对于世界设计教育的发展而言产生了十分深远且积极的意义。
在包豪斯时期,设计教育对传统教学基地的画室进行了改进,并进行了工作室制的作坊的创建,对不同专业进行划分,并安排在不同的作坊,在第一学年,学生主要是对基础理论知识的学习,并到工厂接受“学徒式”的教育,这种教学模式将艺术与技术充分结合到一起,将理论联系时间,对于设计教育而言产生了十分积极的影响,也非常好的适应了现代设计教育的发展需求。
3 工作室制教学模式的重要意义
(1)为室内设计专业教学提供实训与实习基地。通过工作室制教学模式的应用,相关行业的资源能够得到利用,使学校试验、实训以及实习条件不足的问题得到很好的弥补。采用工作室制设计教学模式,通过建设一体化的教学场地,能够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机会来借助行业的运作与实践,如此就可以提高学生对知识的实际运用能力,使毕业生在毕业进入企业之后接受“二次培训”的问题得以避免,使他们进入岗位的磨合期大大缩短。
(2)推动专业教学改革,使教学目标得以明确。中专院校室内工作室制教学模式,能够使课堂教学模式的单一性问题得到解决,如果仅仅依靠单一的理论教学,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是无法得到培养的,并且会存在教学与实践严重脱节的问题。中专院校对人才的培养目标具有实践型、技能型的特点,随着工作室制教学的开展,能够使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接触到实践操作,了解工作室的项目内容,并接受具有开发性质的课程教育,使师生能够有更多机会接触项目,这不仅使课堂教学的活力得以大幅度提高,同时也是教学形式得到丰富。
其次,工作室制的教学模式对于实践教学环节的完善而言也有十分积极的影响。传统教学模式大部分都以虚拟项目为实践教学内容,这就导致学生难以获取实际应用知识与技能的机会,导致其难以很好的适应具体工作,并且设计出的产品也会与实际需求有很大的差异。而工作室制的教学模式能够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机会接触实际项目,不断充实与完善学生的知识体系,最终使实践教学的目标得以真正实现。
最后,中专院校工作室制的教学能够使专业课程改革得以推动。对于艺术设计专业而言,其教学改革必须以社会实际需求为出发点,在构建学生知识与能力体系的过程中必须具有针对性与目的,使学生岗位知识的学习得到强化,提高学生实践操作技能,培养出应用型、技能型人才。
(3)有利于师资队伍的建设。中专院校室内设计工作室制的教学模式能够有效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与发展。通过这一教学模式的应用,能够使教师的教学经验与实践工作能力得到很大的提升,并且充分接触到实际项目,能够获取更多新兴的设计理念,进而对教学模式进行不断更新,适应专业发展的需求。如此才能够有效培养出适应岗位需求的学生,使教学与实践脱节的问题得到有效避免。工作室制的设计教育模式对教师的专业水平与知识基础有着较高的要求,这就促使教师在实践过程中不断提升自我,使专业综合能力得以提高,如此就对师资队伍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如图1为某中专院校室内设计专业的对接企业项目的课程项目设计表,通过工作室制的教学模式,采用项目化教学,使教学质量与效果得到了明显的提升。
4 中专院校室内设计工作室制教学模式建设对策
(1)明确合作对象。为了充分实现中专院校室内设计工作室制教学模式建设,就针对行业发展状况展开深入的调查与研究,对行业工位的工作与要求进行细致的分析。使工作对象得以明确。特别是对于中专院校而言,应根据室内设计专业人才的培养特点与目标,制定正确的教学方法,加强教学的专业性,不断完善教学软硬实力,使教学质量得到有效提高。
(2)不断强化“工作室”软实力。首先,要加强专业教师队伍建设,并与社会企业建立积极的沟通与联系,选择专业经验丰富的设计师与工程师,对教师的实践能力进行培养与提升。其次,还应加强教师的培训,可以让专业教师加入企业,在其中学习更多的专业知识与技能,使教师的业务水平得到进一步提高。此外,还应依托“工作室”,不断加强项目的开发与合作,并积极进行职业技能认证与考核。为了使“工作室”软实力得到有效提高,还可以引进相关行业的专家,积极开展讲座与活动,对“工作室”发展予以指导。
(3)开发一体化专业课程。根据中专院校室内设计工作室制教学模式的特点与要求,应不断拓展知识课程,调整专业与理论教学内容,并以项目为导向,实现模块化课堂体系的建立,并围绕学生开展教学活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予以积极的指导语宝珠,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进而使一体化专业课程得以真正意义上的开发。
(4)组织科学的教学内容。与传统课堂教学模式相比,“工作室”制的教学模式能够为学生的专业学习明确方向。根据专业的不同方向,在教学过程中应组织相应的教学内容,并采用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法,使教学目标得以有效实现。同时,对于不同方向的专业学习,在教学实践中还可以使学生的竞争意识得到培养,提高其团队合作意识。
5 结语
综上所述,中专院校室内设计专业由于其特殊性,使得教学模式的改革与调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而室内设计工作制教学模式的应用能够有效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专业技术与实践能力,很好的符合了中职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因此必须针对此展开深入研究,不断强化其应用与发展。
参考文献:
[1]胡承武,万剑.高职院校艺术设计的工作室制教学模式探讨[J].职业技术,2009(04):4-5.
[2]尹文娟.高职院校艺术设计的工作室制教学模式探讨[J].文艺生活·文海艺苑,2013(07):229-229.
[3]刘方义.高职院校平面设计工作室制教学模式研究[J].美术教育研究,2015(12):90-91.
[4]余克泉,彭泽立,李洁.高职艺术设计教育“专业+项目+工作室”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9(17).
[5]李文芳,彭蓉,俞伟忠.高职艺术设计类专业工作室制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02).
作者简介:张伟(1974-),男,福建福州人,本科,讲师,主要从事室内设计教学工作。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