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关于复合顶支护模板的创建

时间:2024-05-20

孟兆颖

摘 要:复合頂一直是煤矿最大的顶板隐患之一,尤其是锚杆锚固剂范围存在复合顶,极易发生大范围冒顶事故,对职工安全构成威胁;通过创建“复合顶支护模板”,保证第一时间顶板合理支护,实现本质安全。

关键词:复合顶;支护模板;锚索

DOI:10.16640/j.cnki.37-1222/t.2017.17.061

1 引言

翟镇煤矿二、四层为典型的复合顶,正常煤直接顶为粉砂岩,含1~4层复合顶,厚度约0.5-1.0m,对复合顶采用锚带网+锚索联合支护,针对复合顶变化频繁,创建了“复合顶支护模板”,现场遇各类复合顶板时,可对照该模板,明确支护方式,杜绝顶板隐患和顶板事故。

2 七种条件下,复合顶支护模板的确定

(1)当顶板以上1米范围有复合顶时(1m至6m范围无复合顶、且为完整坚硬的砂岩),且顶板完整、锚杆锚固剂全部锚在硬岩中,不再打设锚索;

(2)当顶板以上2米范围有复合顶或锚杆锚固剂锚在煤中时,每排2根锚索之字形布置,距帮1200mm,锚索跟迎头施工。

(3)当顶板以上2米范围有复合顶且锚杆锚固端全部锚在硬岩中时,每排1根锚索之字形布置,距帮1200mm,锚索跟迎头施工。

(4)当顶板3米内有复合顶、锚杆锚固剂全部锚在硬岩中、顶板完整时,可隔排之字形布置一根锚索,锚索拖后迎头2排;若顶板破碎时,改为每排布置一根锚索,锚索跟迎头支护。

(5)当顶板以上3-4m有复合顶时,同样按隔排之字形布置一根锚索,锚索拖后迎头2排;

(6)当顶板以上4-5m有复合顶时,可隔2排之字形布置一根锚索,锚索拖后迎头3排;

(7)当顶板5m以上有复合顶时、且顶板完整,因直接顶较厚,若顶板无压力时,不再打设锚索,但每隔10m必须打探眼探明顶板岩性;

(8)复合顶区域施工时,每班打设一深6m的探眼,探明顶板岩性后,若岩性变化,现场及时汇报技术员确定合理支护方式。

3 锚索支护设计

锚索规格:高强度、低松驰、粘结式1×7钢绞线,直径17.8mm, 最低破断载荷353KN。根据该巷道的岩性柱状图进行分析,锚索锚固体位于二、四层煤以上直接顶中就能提供足够的悬吊能力。锚索锚固长度不小于1.5m,则所需锚索有效长度为:4.5m+1.5m=6.0m,为获得最佳悬吊效果,要确定潜在破坏范围,从而确定被悬吊的载荷。根据以下公式计算:

锚索支护强度设计:

H'=1.5B=1.5×4.2=6.3m S=1/2×H'B=0.5×6.3×4.2=13.23m2

W=SrD排=13.23×24×1=317.52KN P=P1=353KN

P=353KN〉W=317.52N

符合要求,故选用此锚索,排距按最大1m 式中:H---潜在冒落拱高度,S ---潜在破坏范围面积, B ---巷道荒宽m W ---潜在垮落范围内自重载荷,r ---顶板岩层容重,取24KN/m3 D排---锚索排距, P ---锚索悬吊载荷。

锚索托盘:采用Q235的钢材制作为蝶形托盘,托盘强度要与锚索强度相匹配,托盘承载力应不小于锚索设计承载力的1.5倍。锚索桁架:采用11#工字钢金属托梁,长度约1300mm,两端钻孔,强度满足要求。

验算结论:根据以上验算,采用直径17.8mm、长6000mm的锚索,可有效控制顶板下沉。

4 效果

应用“复合顶支护模板”后,顶板得到合理支护,经过对二四层长时间矿压观测分析,一是压力显现不明显,顶板下沉量在0~10mm之间,基本无变化,二是杜绝了冒顶现象。

5 结论

通过创建和应用“复合顶支护模板”,明确了各类复合顶支护参数,有效解决了现场顶板发生变化时的合理支护,杜绝了顶板事故,实现本质安全。endprint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