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20
雷敬宗
摘 要:本文通过介绍临床上常见的病毒感染机制,分别阐述与之相对应的抗病毒药物的作用机理,对其进行应用分析,并叙述在使用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抗病毒药物的合理应用是保证畜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通过对常见抗病毒药物的应用分析可以提高在临床治疗中的使用效果。
关键词:畜牧业;常见抗病毒药物;应用分析
DOI:10.16640/j.cnki.37-1222/t.2017.16.266
病毒分布范围广泛,在自然界中动物和人类都很容易被病毒感染。病毒的个体微小,结构简单,肉眼不可见。在活性细胞中就能复制繁殖。而且病毒容易变异,引发的传染病种类较多,产生的危害性较大。由于病毒上述特征,想要在临床上预防病毒感染是十分困难的。在畜牧业的生产中,病毒感染引起的疾病越来越多,相应的抗生素药物也越来越多,本文将对病毒感染机制和抗病毒药物的作用机制进行概述,并根据在畜牧业中的生产情况进行分析。
1 病毒的感染机制
想要合理的使用抗病毒药物,就要了解病毒感染机制和抗病毒药物的作用原理。病毒的感染复制主要有五个过程。
(1)病毒吸附过程。病毒感染首先是病毒的蛋白外壳和宿主细胞的细胞表面相结合。这也是病毒感染具有特异性的原因。
(2)病毒的侵入过程。病毒吸附于宿主细胞表面后会将病毒的核酸注入到宿主细胞内。
(3)病毒复制过程。病毒一旦将核酸注入宿主细胞后会产生两种不同的情况。一种情况是病毒自身的遗传物质与宿主细胞是基因组相互融合,发展成溶原性病毒;另一种情况是利用宿主细胞本身的酶进行RNA或DNA的复制表达。
(4)病毒成熟过程。病毒在宿主细胞完成遗传物质的复制后,开始进行遗传物质的表达,合成自身的所需的蛋白质。同时形成病毒的细胞质,促进病毒进一步成熟,成为病毒颗粒。
(5)病毒的释放。病毒开始从被感染的细胞中释放出来,入侵其他的新细胞,开始重复上述过程。
2 抗病毒药物的作用机制
抗病毒药物是根据病毒的感染机制研发而成的,针对病毒感染的五个过程对不同的环节进行抑制。抗病毒药物的作用机制分为直接杀死或抑制机体内病毒;抑制病毒的蛋白外壳与宿主细胞的结合;抑制病毒在宿主细胞内的蛋白质的合成;抑制病毒细胞在宿主细胞内的表达合成;抑制病毒的释放或组织病毒的入侵;增强宿主的抗病毒能力。
3 常用的抗病毒药物
3.1 干扰素
机体被病毒感染后会产生细胞因子,细胞因子对病毒感染的结果和病毒遗传物质的表达有着决定性作用。细胞因子依据不同的功能可以划分为白细胞介素、干扰素和趋化因子。白细胞介素和干扰素是当下畜牧业中尤为重要的细胞因子。 干扰素是一种活性较强的生物制剂,对同种病毒和异种病毒都有显著的效果,并且作用于动物细胞时不会对动物造成伤害。干扰素本身的抗原性较弱,可以进行重复使用。此外,干扰素还具有免疫调节和抗肿瘤的作用,能够抑制致瘤细胞引起的细胞变异和转化。在畜牧业的实际生产中干扰素多用于治疗猪瘟、传染性肠胃炎、腹泻等疾病的治疗。但是,干扰素只适用于病毒在动物细胞内未广泛扩散的早期病毒感染期间,并且需要反复使用才能够产生一定的效果。
3.2 抗病毒化合药物
(1)金刚烷胺和甲金刚烷胺类药物作用机理是阻止病毒蛋白外壳与宿主细胞相融合,阻止病毒对宿主细胞的入侵。阻止病毒蛋白与细胞融合,阻止病毒脱壳或入侵。主要用于猪流感和禽流感的治疗。
(2)抗病毒化合药物阿昔洛韦主要是对病毒的DNA多聚酶进行干扰,从而扰乱病毒的DNA合成过程,减少或者阻止病毒DNA的合成,抑制病毒的复制。阿昔洛韦还能通过DNA多聚酶和DNA链进行结合,终止病毒DNA链的延伸和复制。这种药物通常用于治疗马疤疹病毒引发的角膜炎、结膜炎,或猫类、禽类动物被疤疹病毒感染所引发的疾病的治疗。在临床应用中应当注意避免和头抱拉定类药物混合使用,因为阿昔洛韦容易造成动物肾功能的急性损伤,而头抱拉定可能会引发动物出现血尿症状。
(3)焦磷酸类化合物药物的作用机理是以非竞争手段的方式使病毒在焦磷酸的结合部位对疤疹病毒的DNA多聚酶进行抑制。此类药物对疤疹病毒感染引发的疾病有很好的抑制作用。临床上多用于狂犬病、鸡传染性喉气管炎、鸡马立克式病,以及牛传染性的鼻气管炎等疾病的预防和治疗。
(4)利巴韦林类药物主要作用机理是阻碍病毒的合成。在临床中多用于鸡新城疫、呼吸道合胞病毒、水疤性的口炎病毒、腺病毒、流感病毒等疾病的治療。长期给药,能在动物体内产生免疫抑制。
(5)中草药的药物作用机理分为两类。一种可以直接抑制病毒的复制繁殖,破坏病毒繁殖的某个环节,来起到抗病毒的作用。另外一种作用机理是间接的对病毒产生抑制作用,通过诱发机体来产生干扰素来抑制病毒。例如金银花、板蓝根、黄连、大叶青、穿心草、鱼腥草等中草药对牛、猪和禽类动物的流感、传染性支气管炎、喉气管炎等疾病有很好的防治作用,除上文中提到的这些药物以外,在临床应用中还有许多其他类型的化合类抗病毒药物,例如脱利普霉素、利福平、对氟苯丙氨酸、防线酮等相关的抗病毒药物。但是需要引起注意的是,化合类抗病毒药物毒性较大,容易产生副作用,在临床的应用中需要把握用药量。
4 结束语
抗病毒药物在临床的应用上还存在部分问题,因此在畜牧业生产中抗病毒类药物的使用还需要进一步进行研究,对药物的使用量做出合理的规范。在实际的生产中需要综合考虑病毒性疾病的传染性、致死性和对经济效益造成的不良影响等多方面综合因素,应该在接受药物治疗的同时对畜牧业的饲养品种进行选育,并且依照科学的饲养管理办法进行管理。最大可能的减少饲养动物受到病毒感染的概率。
参考文献:
[1]李必会.畜牧生产中抗病毒药物的应用[J].养殖技术顾问,2013(04):186-187.
[2]龙章成.畜牧生产中抗病毒药物的应用[J].当代畜牧,2013(12):35-36.
[3]陈建英,付臣,陈湘江.畜牧生产中抗病毒药物的应用与实践[J].商情科学教育家,2008(04):131.
[4]程忠刚,傅伟龙,刘树中.动物抗病毒药物应用研究进展[J].中兽医医药杂志,2010(06): 18-20.endprint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