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湖南省醴陵市胡家坳矿区地质特征及找矿前景分析

时间:2024-05-20

摘 要:胡家坳矿区地层为黄浒洞组、小木坪组,主要为脉型金矿。重要矿(化)脉分布于F1断层附近,具有明显的构造控矿特征。矿区能找到一组北东向的具有工业价值的金矿脉。预期能找到一处中小型以上的金矿床。

关键词:冷家溪群;构造;区域地层

0 前言

胡家坳矿区位于醴陵市北东,相距50km左右。属醴陵市官庄镇管辖。而湘东北地区是我国重要的脉型金矿成矿区,本文通过对其区域地质背景和矿区地质特征进行综合分析,发现区域成矿背景和矿区成矿背景等成矿信息高度吻合。这表明该矿区具有很好的找矿潜力。

1 区域地质背景

1.1 区域地层

区域内出露地层为中元古界冷家溪群、晚古生界和中生界地层。中元古界冷家溪群为富Au、As、Sb、W 等元索的含矿建造(刘英俊,1989)。从表1-1可以看出,区域冷家溪群中金平均丰度为4.7×10-9,为上部大陆地壳平均丰度的2.6倍,As、Sb、W 的平均丰度也都明显地高于对应的上部大陆地壳平均丰度。中元古界冷家溪群是区域内重要的赋矿地层。区内已知的内生金矿床,绝大多数赋存于中元古界冷家溪群浅变质岩中。

注:据刘英俊1989资料修改 F=元素丰度/上部陆壳平均丰度

1.2 区域构造

本区大地构造位置处于衡东-浏阳新华夏系隆起带中段与北西向长沙-萍乡大断裂带的复合部位,板杉铺岩体北东突起部雁林寺-洪源一带。

区域内经历了多次构造运动,造成了较为复杂的构造形迹,形成了复杂的褶皱、断裂构造。本区浅(表)层构造是以北东向构造为主,北西向构造为次的相互交织的构造格架。带内有大量的花岗斑岩、石英斑岩、辉绿玢岩脉呈北西向产出,清晰地显示了长沙-萍乡北西向构造形迹。

从走向上看,在整个湘东北金矿成矿区内,区域规模构造主要有2组:NE向和NW向,近NE向区域剪切带在武陵-雪峰运动时就已经形成,其韧性剪切推覆活动一直持续到加里东末期。影响的宽度也比较大,在其影响的地区,冷家溪群地层普遍发生构造变形,这种长时间、大范围的韧性剪切活动为冷家溪群中分散金的活化转移成矿创造了有利条件,因为这种剪切带不仅是强应力作用带,而且还是高热流体集中的场所。

1.3 岩浆岩

区内岩体十分发育,共出露大小岩体360多个,岩性以中酸性侵入岩为主,并发育基性、超基性岩。板杉铺岩体侵入在中元古界冷家溪群中,呈北西向分布在南县-湘阴-萍乡断裂带附近,接触变质作用一般不强,以花岗闪长岩和斜长花岗岩为主,小岩株、岩脉等岩性复杂,有花岗闪长斑岩、石英斑岩、花岗斑岩等。

据重磁异常和遥感影像推测板杉铺岩体北东突起部存在较大的隐伏岩体,这些隐伏岩区是湘东北地区的矿化集中区,为金的富集成矿提供了热源和物质来源,是寻找金、铜(铅、锌、银)矿产的远景区。从图1可知,矿区正位于板杉铺岩体的北东突起部。

1.4 区域化探异常特征

区域内进行过两次较系统的化探工作。

1962年由湖南省地质矿产局区域测量队在本区进行了1/20万重砂测量工作。在区内亥子冲-雁林寺-桃花一带,圈出了亥子冲Ⅰ级黄金重砂异常,该异常面积为27.5km2,样品中一般含金3—9克/吨,最高34克/吨,伴生矿物有辰砂、白铅矿。矿区正位于该异常区的东部。

1987年由湖南有色地质勘查局247队进行了1/5万水系沉积物扫面,在区内发现了三个北西向金的综合异常带,以8×10-9为异常下限圈定的异常区面积达142.6km2。矿区处于其中洪源-雁林寺-横江冲金异常带边部。

2 矿区地质特征

2.1 矿区地层

区内出露地层为中元古界冷家溪群黄浒洞组、小木坪组的地层。地层走向北东,倾向北西。黄浒洞组主要为青灰色板岩与砂质板岩互层,夹少量杂砂岩、石英砂岩等,矿区内出露厚度为1528m,小木坪组主要以紫红色板岩夹粉砂质岩、夹少量千枚岩为特征,矿区出露厚度为1072m。黄浒洞组为本区主要矿源层。

2.2 矿区构造

矿区范围内主要构造有同斜倒转褶皱、雁林寺韧性剪切带(往北东延伸到界外)。由南往北有:

(1)褶皱构造。雁林寺-牛角坡同斜倒转向斜,黄浒洞组构成其核部,两翼岩层产状为320-330°∠40-60°,北西翼岩层倒转。

管家排-一字岭同斜倒转背斜,呈北东向延伸。雷神庙组构成其核部,因断裂切割地层出露不全。

(2)断裂构造。雁林寺韧性剪切带,总体向北或北西倾斜,局部向北北东倾斜,倾角20-60°,宽度最大达500m。该剪切带中央一般为流劈理,两侧为劈理带、构造透镜体等。目前在矿区内发现一条主要断层(F1),F1断裂主要出露于胡家坳水库至吴家排附近,呈北东东向延伸,倾向北北西,其产状为315-5°∠50-65°,控制延伸4km。断裂中主要充填板岩碎块、糜棱岩、板岩透镜体、石英微细脉、断层泥等,断裂出露宽3-8m(图1)。具有多期次特征。为本区的主要控矿构造,为成矿提供了通道和赋矿场所。

2.3 岩浆岩

勘查区外围南西部是板杉铺岩体,在普查区内未见岩浆岩出露。但大面积热变质晕显示在深部存在隐伏岩体。可为成矿提供热源。

2.4 化探异常特征

2012年214队承担并完成的《湖南省浏阳-醴陵官庄地区金矿整装勘查小横江-箭杆山金矿预查》进行了1/1万土壤地球化学测量工作,其成果资料显示Au、As、Sb 异常明显,该区面积15.9km2,Au的峰值含量546.42ppb,平均强度38.35ppb,本区累乘异常连续性、渐变性均较好,平均强度较高,规模较大,浓集中心明显,浓度分带清晰。异常赋存在黄浒洞组(Pt2h)和小木坪组(Pt2x)地层中,总体分布呈北东向展布。

2013年-2014年214队在该区进行了普查工作,在磨刀坑、吴家排、管家排、胡家坳、冲尾、官山冲等地进行了异常查证工作,结果显示在普查区内发现的9条矿(化)脉与本区的化探异常特征相吻合。

2.5 矿体地质特征

在矿区内共圈出9条脉体,分别为V2、V3、V4、V5、V7、V8、V9、V10、V14,其中8条为含金石英脉型,V8为破碎带型。

3 成矿分析

3.1 区域成矿背景有利

(1)区域地层金丰度高,能为成矿提供良好的成矿物质来源。

(2)区域构造、岩浆活动强烈,能为成矿提供运移通道、容矿空间、热源及部分物质来源。

(3)区域分散流金异常明显,矿区位于金异常浓集区。

(4)矿区位于区域重砂金异常东缘。

3.2 矿区成矿背景有利

(1)矿区地层为冷家溪群黄浒洞组、小木坪组,为区内的赋矿地层。

(2)矿区内F1地层是重要的容矿控矿构造。

(3)矿区内土壤地球化探测量存在北东向分带金异常,与已经发现的脉组吻合。

(4)区内已控制的的脉组其厚度、品位较稳定,且其延伸较长。

4 结论

胡家坳矿区具有良好的成矿地质条件,并且已有的地质-地球化学信息高度吻合,这表明胡家坳矿区能找到一组北东向的具有工业价值的金矿脉。预期能找到一处中小型以上的金矿床。

参考文献:

[1]刘鹤群.胡家坳矿区阶段性工作总结[K].湖南省有色地质勘查局二一四队,2014(11).

[2]朱志澄.构造地质学[M].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2008(01).

[3]路凤香,桑隆康.岩石学[M].地质出版社,2006(09).

[4]柳德荣,吴延之.醴陵市雁林寺金矿床成因探讨[J].湖南地质,1993(12).

[5]韩吟文,马振东.地球化学[M].地质出版社,2003(07).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