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20
李东侠
(吉林铁道职业技术学院,吉林 吉林132000)
中等与高等职业教育衔接对策研究
李东侠
(吉林铁道职业技术学院,吉林 吉林132000)
摘要:在职业教育系统内,中、高等职业教育的顺利有效衔接,是保障和提高职业教育质量的重要课题。本文列出了目前中、高等职业教育衔接中存在的问题,并分析提出了中、高等职业教育衔接的对策。
关键词:中等与高等职业教育;衔接;问题与对策
中等与高等职业教育的顺利有效衔接,是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构建的主要内容之一,是推进高等职业教育、拉动中等职业教育健康发展的重要举措。中、高等职业教育衔接的内容应包括,学制的衔接、专业设置的衔接、管理体制的衔接、课程体系的衔接及培养目标的衔接等。明析我国中高职衔接所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原因,提出有针对性的建议,对于构建我国科学现代的职业教育体系来说,其意义极为重要。
1.1管理体制相脱节
目前,中职教育和高职教育的衔接与沟通在管理体制上存在着脱节的问题,由于分别归属不同的教育部门,对中、高职教育的有效衔接,在政策、法规等方面没有一个完整的体系,统筹规划与协调机制也不完备。
1.2衔接模式呆板固化
目前我国绝大部分学校还是实行传统的培养模式,主要有三种:对口升学模式、5年一贯制模式及“3+2模式”。总的来看,我国的中、高职衔接模式还是比较固化呆板。应根据中、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和实际情况,建立灵活有效的多种衔接模式。
1.3专业设置衔接存在错位
目前,中、高职教育在专业设置上由于隶属不同的教育管理部门,存在没有形成统一的专业目录的现象,中职开设的专业较多、也较具体,而高职开设的专业相对宽泛,导致在相同或相似专业上,中职与高职存在着口径大小不一样,同名专业异质或异名专业类似等现象,造成专业设置错位。
1.4课程设置衔接不合理
当前,中高职在课程设置的衔接上存在着诸多的不合理现象,如在教学计划、课程内容和学时安排上的重复和专业技能的“倒挂”。主要是由于中职和高职的人才培养目标出现层次上的差异而致。有的中职学生到高职,发现有些专业课已经学过,而基础课,如数学和英语却学起来吃力。
1.5技能等级衔接不贯通
由于中职和高职在教育上的互不融通,一定行业内的能力标准体系在我国尚没有形成,对中、高职两个衔接层次的教育来说,职业资格证书不能通用,中职和高职各自为政,各自独立形成职业资格考证制度,这样,影响了中职和高职在技能等级上的衔接。
2.1建立国家或省统一的中、高职管理体制
要发展中职和高职教育,就要建立国家或省统一的中、高职管理体制,就要建立中、高职统筹的教育管理权威机构,这个机构在学分互认、办学资格、资格认证、教学管理、课程体系建设及教学模式上指导、协调各方面矛盾。
2.2在学制衔接模式上要逐渐规范
(1)主要采用的模式推荐为“3+2模式”。 “3+2模式”在我国应用很广泛,几乎很多院校都实践过,这种模式既能扩大高职教育规模(与五年一贯制相比),改变高校单一的人才培养模式,又能使中、高职学校一起探讨人才培养方案,安排教学计划和授课内容,加强实践技能的训练,更有利于中职学生的成长。(2)次要采用的模式建议为“五年一贯制”。五年一贯制的优点是学生可以在五年的时间内学习专业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时间相对较长,有利于学生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的养成。缺点是由于时间长,学生容易产生倦怠心理。可以将五年一贯制作为“3+2”模式和对口升学模式之外的次要模式采用。南方经济发达地区,对学生技术要求高,可以将时间延长,变成“六年一贯制”,北方经济落后地区,对职业学生的需要量大,可以将时间缩短,变成“四年一贯制”。
2.3实行中、高职统一标准
应建立统一的中高职各个专业的课程标准体系,进一步明确课程目标、课程内容等问题,在课程教材选用、专业设置上也有据可查,每个地区依据课程标准的总体要求,规划适合本地区职业教育发展的课程,确保学生的发展不会因为地区的不同,而出现较大的差异。同时,教育部、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等相关部门应确定人才从初级到高级的职业能力标准和层次结构,构建一个完善的职业资格认证体系,完善目前我国的职业资格证书制度。
2.4加强相关课程体系及课程内容的衔接
(1)逐渐淘汰以学科中心型为主的课程设置方式。三段式结构的组成为:基础课、专业理论课和实践课,是传统的课程设置方式,这种课程设置方式跟本科院校的类似,强调理论知识而忽视实践知识,造成中职和高职专业理论知识的相互重叠。应构建以工作岗位群、工作任务为开发方式的课程设置方式。(2)课程结构要以模块式为主。以工作岗位群、工作任务为引领的模块式课程结构,是适应中、高职发展的方向。课程结构设置根据人才培养目标与规格的要求,本着整体优化的原则,并根据能力模块式人才培养模式的形式构建模块化的课程体系。如我院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是根据对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岗位知识、能力和素质分析,确定了支撑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培养目标的三大模块。公共基础课模块、专业课模块和综合拓展模块。(3)编写全面统筹教材。教材的衔接是中、高职课程的衔接的有力支撑。为此,中、高职学校要通力合作,认真研讨相关的专业知识,统筹中、高职的专业课内容,着重技能训练,编写理论知识适度、实践知识适用的专业教材。(4)实施弹性学分制管理。中职和高职的衔接应是以学分制为引导的动态弹性衔接,将学分制作为通道,使学生在中职修完的某些课程,已取得某些学科的专业资格证书,在高职这些已经学过的课程就不用再次重复学习。
2.5加强中、高职专业方面的衔接
要加强中、高职专业专业方面的衔接,首先要扩大专业接口,让中、高职在专业设置上靠近或十分接近,这样,中职学生在选择高职专业时才能选到合理的衔接专业。其次,中高职教育要进一步加强对专业的管理工作,规范专业名称、专业内涵和外延,使各专业的培养目标和教学内容尽量做到一致。
2.6发展“双师型”教师队伍
实现中高职衔接的关键就是教师队伍,尤其是“双师型”教师,教师队伍决定职业教育的特色与质量。职业学校的教师应不断提高自身业务水平和实践教学能力,学校应通过多种途径大力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以更好的保障中、高职教育的密切衔接。
参考文献:
[4]刘育峰.论我国中高职衔接的密实[J].职业技术教育,2012(10).
[10]徐国庆,石伟平.中高职衔接的课程论研究[J].教育研究,2012(05).
作者简介:李东侠(1971-),女,硕士,教授,从事教育管理、专业教学工作。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