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隐性课程理论下的高职班级建设初探

时间:2024-05-20

付必琼

(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外国语学院,江苏 常州213164)

0 引言

作为高校学生管理体系中的基础环节, 班级建设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部份。 由于高职生源的多样性和差异性, 高职院校的思政工作尤为复杂。班集体是学生在校期间接受素质教育的主要场所,是学生人格锤炼的亚环境。[1]因此做好班级建设对高职院校的思政工作和人才培养有着一定的积极作用。本文在隐性课程理论的基础上,以丰富的活动课程为中心,从主题班会、学团活动、社团活动三个方面对高职院校班级建设进行初步探索, 旨在为学生提供更安全和谐的学习成长环境, 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1 隐性课程与高职班级建设

1.1 隐性课程与高校思政工作

根据《国际教育百科全书》,隐性课程是指形成学生的非正式学习的各个要素,这些要素在学校课程手册中没有得到明确的规定,它们被看作是一部分隐藏的、无意的甚至是完全没有得到承认的学校生活经验,但又经常地有效地对学生发挥着影响。[2]国内学者认为隐性课程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起着重要作用, 具体就是要使将德育工作融入到学校的各种活动之中,从而帮助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价值观,在安全和谐的环境下更好地成长。 法红旗(2012)认为隐性课程对人的个性品质和思想品德的形成具有重要的影响,是实施德育教育和个性教育的一种方式。[3]李大健(2008)提出高校隐性课程育人的总的要求应设法使教育过程自然化和情境化, 即要求高校德育的信息输出,应融于高校的一切活动之中。[4]金兰(2010)对学科课程教学活动外的隐性课程进行了分类, 其中提及活动课程中的隐性课程的概念, 认为活动课程中的隐性课程存在于社团活动、党团活动、主题活动、社会实践活动等活动中,包括组织者运用的理念、策略,活动过程中学生本人的感悟等。[5]

综上, 高校有计划有步骤的开展以学生为主体的各种主题活动不仅是个性化教育的体现, 更是思政工作顺利进行的重要途径之一。

1.2 隐性课程与高职班级建设

由于高职生源的多样性和差异性, 高职院校的思政工作尤为复杂。 班级建设作为高校学生管理体系中的基础环节, 是高职思想政治工作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部分。 陆为群(2007)的研究表明用隐性课程理论指导高职班级建设工作为树立良好和谐的班风起到较好的作用。[6]

在班级中开展活动课程中的隐性课程不仅可帮助后进生, 还有利于发现出班上的突出人才,对班级的思想建设和干部队伍建设有一定积极的作用。一方面, 部分基础较弱的,缺乏自觉性,逆反心理教强的后进生很难配合思政类显性课程的教学活动,而通过鼓励他们参加各种社团活动、团学活动、主题班会活动、社会实践活动等这类活动课程中的隐性课程, 既可以潜移默化的对其进行德育, 又可以从中发掘出他们的特长,树立学习的信心。 另一方面, 在活动中, 能力突出和有特长的学生会脱颖而出, 成为将来干部队伍的后备力量。以学生为活动主体, 学生工作者(班主任)为辅的活动课程中的隐性课程的展开对自然地科学地引导学生的知识、感情、信念、意志、行为和价值观等方面起着潜移默化的积极作用, 以下将从主题班会、学团活动、社团活动三方面论述活动课程中的隐性课程在班级建设中的作用。

2 隐形课程理论下高职班级建设初探

班级建设是高职学生管理工作和思政工作的重要环节。 戴迎峰(2006)提出高校班级建设应从加强四信三观教育和改进“三会”形式和方法开始,从而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廖锦春(2008)根据高职学生的特点提出应从学生干部队伍建设、班风建设、学风建设等五种途径加强班级建设。[7]然而无论是从意识形态教育入手,还是从多种途径加强班级建设,都应使班级建设与各种有序的活动结合起来,将其真正融入到每个学生的学习工作生活中,让学生在潜移默化接受思想教育的同时,最大程度地发挥他们的特长,从而使班级建设具有动态性、延续性和参与性。 以下以主题班会、学团活动、社团活动三种主要活动课程中的隐性课程为例,探讨如何将其融入到班级制度、干部队伍、思想和文化建设中去,从而为学生提供更安全和谐的学习成长环境, 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2.1 主题班会

主题班会是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阵地,主要是根据学院的要求,就某个主题思想在班级中进行学习交流。 主题班会的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涉及到评优宣优、安全、节约为荣、珍惜生命和严肃考风等与学生紧密相关的话题,以分组讨论、宿舍代表发言、个别学生演讲、专业导师点拨和心得体会等方式展开。特别是如宣优推优、安全和严肃考风的主题班会已成为各个学期的常规主题班会,这有利于促成良好的班风学风。 其次,主题班会可由班委或者宿舍轮流负责组织召开,从而充分地发挥每个同学的积极性,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增进同学间的交流。 主题班会活动因其鲜明的思想性与广泛的参与性是高职思政工作隐性课程中的基础,一方面有利于贯彻落实学院相关制度、随时洞察学生的思想状态,另一方面也锻炼了班干部的组织能力并提高了班级凝聚力,对班级的制度建设、思想建设和干部队伍建设尤为重要。

2.2 团学活动

高职院校的团学活动多由院系团总支和学生会组织进行, 除了具备与主题班会相似的思想性和参与性,多数还有实践性、专业性和职业性的特点,是学生课外实践和学以致用的重要途径,也是高职思政工作隐性课程中的核心。 如院团委组织学生参加地方性志愿者活动,一定程度上锻炼学生吃苦耐劳的精神和社会实践能力;又如个别院校院团委等部门联合组织的职业技能大赛,不仅提高了学生的职业素养,也更加激励其对专业技能的研究;而每年的暑期社会实践也呈现出多元化的特点,从“企业调研”、“三下乡”到“走进社区”等实践活动,使学生在实践中了解专业前沿和社会民情,为将来的就业创业做好铺垫。然而,学生通常对于团学活动的认识不足,认为仅仅是流于形式,这需要相关学生工作者对其进行科学的引导,班级团支部做好宣传,使学生在提高专业技能的同时,培养其社会责任感、集体荣誉感和职业道德素质, 真正发挥其作为高职思政工作隐性课程核心的作用,将其在团学活动中的收获与大家分享,进一步加深其在班级思想和文化建设中的基础性作用。

2.3 社团活动

高职的社团活动是指高职院学生在自愿基础上自由结成按照章程自主开展活动的学生群众组织。 团结兴趣爱好相近的同学,发挥他们在某方面的特长,开展有益于学生身心健康的活动。 与前两种隐性课程不同,高职院的社团活动种类繁多,通常有学术科技类、文化艺术类、服务实践类、体育竞技类等,更具广泛性和创新性,呈现出多元化特点。 每个学生都可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特长加入某个社团,在老师的指导下开展活动,与其他的社团成员学习交流,以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和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此外,社团活动通过学生自行组织策划活动,促进其智能的全面发展。总之,丰富的社团活动既能发挥学生的特长,又培养了其团队合作的精神,特别是锻炼了学生创新思维能力,极大地重塑学生的自信心,是高职院思政工作隐性课程的延伸,也是班级文化建设的重要途径。

3 结束语

综上,高职活动课程中的隐性课程,如主题班会,团学活动和社团活动等,作为教学课程中隐性课程的有益补充,既保证了高职思政工作的顺利进行,又促进了高职的个性化、职业化教育。这些活动的有序开展不仅为学生提供更安全和谐的学习成长环境, 也更好地促进学生了的全面发展,因此,作为学生工作者,特别是班主任,应该在强调专业学习的同时,鼓励并正确引导班级同学积极参加主题班会,团学活动和社团活动等活动类隐性课程,使之成为培养学生关心集体、团结合作、提高自我和相互学习的有益平台,为班级的制度、干部队伍、思想和文化建设提供经验。

[1]戴迎峰.班级管理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的作用再认识[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2006(26):179-181.

[2]符文忠.高校德育与隐性课程的建设[J].课程·教材·教法,2006(5):74-78.

[3]法红旗.高校德育不可忽视隐性课程的探讨[J].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12(12):7.

[4]李大健.论高校隐性课程的建设[J].中国大学教学,2008(11):64.

[5]金兰.谈高校隐性课程的开发[J].教育与职业,2010(36):149.

[6]陆为群.高校隐陛课程与学校建设研究述评[J].河南社会科学,2007(6):132.

[7]廖锦春.高职院校加强班级建设的实践[J].职业技术教育,2008(14):80.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