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20
王项锁
(灵宝市技工学校,河南 灵宝472500)
思想道德教育是新形势下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开展良好的德育工作有利于青少年形成正确的价值观、思维方式和行为规范,同时也有利于形成良好的校园特色和精神氛围,是维系学校团体的重要精神力量。 当前随着社会环境和校园环境的不断变化,就业岗位和就业方式的不断变化对技工学校的德育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因此,对新形势下技工学校的德育工作进行探讨和分析是非常必要的。
德育工作就是教育者按照一定的社会要求并根据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需要有目的、 有计划地对受教育者开展系统的思想道德教育,通过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互动活动把一定社会的思想准则、 思想观点、道德规范、法纪规范等内化为受教育者个体的思想素质。新形势下技工学校德育工作主要呈现出以下几个问题∶
德育课程的出发点是让学生在中职阶段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但是由于受我国当前发育不完整的市场经济体制的影响一些学生受社会流行的功利主义、拜金主义的影响从而扭曲了学习目的,也产生了不端正的学习态度,因而技工学校经常出现德育课程上学生逃课的严重现象也使德育课程功能被架空。
学校对德育课程的重视程度不够主要表现为∶首先,学校课时安排不充分,由于整个技工学校学生的年龄正处于由优质向成熟转变的阶段因而应该将德育贯穿于学习的整个过程中。但是学校一般都把德育课程集中安排在一、二年级并且课时呈现出逐年减少的趋势。其次,德育教师的整体素质有待提高。德育教师相比于其他专业科目的教师往往学历层次不高、研究能力差,而且学校也没有安排相应的培训,导致这些教师很难将政治理论、 心理学和思想道德等知识融会贯通,所以造成学生在与教师的交流中难以找到令人信服的答案。
当前技工学校的德育课程采用的授课方式主要是“填鸭式”的说教方式,教师往往在课程上单方面的灌输、学生被动接受知识。教学中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将学生看做是没有情感和意志的学习接受者,所以目前技工学校德育课堂一般呈现出死气沉沉的现象,学生在德育课堂上打盹的事情屡见不鲜。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和发展导致各种思想和文化相互碰撞与冲击, 人们的道德观和价值观在这种背景下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并且互联网的发展使人们获取信息的渠道更加宽阔,人们可以在短时间内了解世界形势。 这都改变了人们的生活,同时也使人们产生了多元化的价值取向,社会上功利主义、拜金主义的流行也影响了技工学生德育工作的开展。
我国教育界比较重视分数和升学,导致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一般都选择进入普通高中然后通过高考考大学,而成绩较差的学生在无奈的情况下才选择中职, 这样就在中职学生的心理上打上了弱生的印迹,这样学生就给自己很多心理暗示,也就对思想政治教育产生了一些偏见。技工学校的教育目的的定位是培养具有专业技能的人才所以在开展教育工作中忽视了德育的重要作用。
当前很多技工学校的学生都是独生子女在生活中他们往往以自我为中心,缺乏团队和合作精神,因而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人际关系比较紧张给学校开展德育工作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另外,技工学校的学生处于青春期缺乏对周围事物的判断能力,再加上受周围环境的影响思想行为表现出一定的复杂性。
技工学校在开展德育工作的过程中应该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和因材施教的德育工作方法,坚持唯物主义辩证法的系统性原则。将企业、社会和学校加以统筹,从而让学生在培养自身技能的同时提升思想道德素质。
技工学校在管理的过程中首先应该以德为先、以人为本,对所有学生进行一视同仁的教育、耐心说服、增强学生自觉遵守学校各项规章制度。其次,对学生实行学分与操行双向量化的管理机制,健全学生操行和班级考核制度对学生的操行进行评比,一月一总结或一学期一评比,将学生操行与其期末奖惩结合起来。再次,实行封闭式教育达到管理的标准化、言行规范化和思想先进化。 班主任利用好其与学生接触机会多的优势适时、适地地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从而达到潜移默化的教育效果。
首先,教师要提高自身的道德素质,以教师的人格影响学生的思想。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运用多种方式活跃课堂气氛,采用先进的多媒体等教学手段对学生的思想和规范进行道德影响。 其次,利用中职学生社会实践比较多的特点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充分利用中职学生在社会上的实习机会, 让学生在社会实践中开拓自己的视野、强化感知和自主体验,满足学生多方面的精神和心理需求,增强其创业意识、竞争意识和合作意识,形成主动适应和勇于进取的精神。
德育教育对学生价值观、人生观的形成具有重要作用,因而技工学校应该根据自身德育工作的现状认真分析其产生的原因,从而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提高德育工作的水平为学生良好思想道德的形成提供基础。
[1]刘义务.中职学生素质教育读本[M].西安∶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2008.
[2]程利国.皮亚杰心理学思想方法论研究[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09.
[3]陈阳.构建高校学籍管理体系的思考[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9(02).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