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我国官员选任制度改革提速

时间:2024-04-24

吴歆

年轻一代官员容易遭到公众的“习惯性质疑”,这是中国官场“潜规则”使然。实质是公众对社会公平正义、法制有效作为、政务信息公开透明的质朴渴求。年轻点不要怕,能力本事是关键。公众的质疑对新任官员是好事,有助于公开官员任用的细节,把官员的选拔置于阳光下,也可以教会他们如何面对信任危机,以及如何化解危机。

中央和地方双向交流任职、从基层遴选公务员、工人农民报考国家公务员、基层官员集体“充电”……2010年,中国在官员选任制度改革方面打出的“组合拳”,力度之大前所未有。从公务员的选拔,到各级党政官员的晋升,每一项改革的试点或推进,都彰显出中央对基层工作经验的重视。越来越多的年轻干部融入基层,也让越来越多有能力的干部从基层脱颖而出。有评论称,这一系列的动作,目的都是让公务员“接地气”。

亮点之一:交流、轮换

中央地方双向交流任职首试东西部交流力度加大

20lO年,多名年富力强的中央部委司局级官员赴各省份任职,与此同时,亦有一些地方官员赴中央部委履新。这是中国首次在官员任免上尝试中央与地方双向交流任职。分析认为,中央与地方的干部双向交流、循环流动,有利于增加干部的成长阅历与经验,有利于优化干部队伍整体结构。

据了解,2010年中组部从54个中央部委选派66名中青年干部到地方任職。从名单来看,基本都属于“60”后官员,年富力强,而且学历高。到中西部和东北地区任职的有48名,担任市县委书记21名、市长20名,其中9名市委书记人选都安排在中西部地区。按照“进一出一、统筹安排”原则,接收交流干部的省区市也将选派厅局级官员到中央和国家机关交流任职。

观察人士注意到,此次干部交流出现了一个新变化,不是以往的“交流挂职”,而是“交流任职”。从“挂职”到“任职”,虽然只有一字之差,但内涵却大为不同。很多专家和学者认为,这是干部管理制度的一个新探索。

除了中央和地方的交流以外,2010年,各地方的党政官员交流、轮换也颇为密集。栗战书从黑龙江调任贵州省委书记,赵克志从江苏调至贵州任省长,徐守盛从甘肃调至湖南任省长,原河北省委副书记车俊调任新疆区委副书记、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政委,原山西省委书记张宝顺接替王金山任安徽省委书记……媒体分析称,多省党政一把手进行了一次“东西大挪移”,并指出,这种人事调整,凸显出在“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下,东西部干部交流力度的加大,以有过东部经济发达地NT作经验的官员去带动西部省份的发展:而经过了曾在西部和边远地区工作历练的官员,也得到中央的重视。

亮点之二:“公选”浪潮

地方公选干部级别不断提高中央机关试点公开遴选

探索更公平公正的干部公选方式,也正成为中国各地干部制度改革的目标。2010年以来,官员公开选拔的新闻在各地常见诸报端。北京、浙江、新疆等十几个省(市、自治区),均面向社会公开选拔厅局级官员,官员层级比往年有所提高,数量也创历年之最。

公开选拔官员,需面向社会公开报名,考试与考察相结合。相比委任制、选任制和竞聘上岗等选用制度,公开选拔制度提高政府部门选人、用人的透明化与公信度,也激发了官员的活力。2009年年底,中央颁布《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规划纲要》,公开差额选拔干部职位的高官化,正逐渐成为干部选拔的趋势。

有评论称,随着“公开选拔”力度越来越大、级别越来越高、范围越来越广,从中央到地方,公开选拔选聘正改变着中国官员的晋升格局。

国家公务员局2010年也首次在中央国家行政机关开展公开遴选试点,从省级及以下机关遴选优秀公务员到中央国家行政机关工作。外交部、教育部等11家部委机关参加了2010年的试点,计划遴选30人。

据了解,统招的公务员年轻,虽然了解最前沿的知识,但大多缺乏工作经验,许多应届毕业生还要经历从学生到公务员的心理过渡期。遴选出来的公务员了解基层,在制定、完善政策时能提供许多有价值的信息。此外,由于他们在基层大多担任领导职务,组织协调能力强,对机关的工作程序也很了解,上手非常快,几乎没有适应期。

观察人士指出,虽然目前公开选拔干部所占的比例仍然很小,但随着选拔干部制度的日益完善,将有更多的官员职位进行公开选拔,而公开选拔也将在今后成为常态。

亮点之三:集体“充电”

基层官员大规模集训提升执政能力

2010年,中央大力推进基层干部集体“充电”,锻炼基层干部联系群众:解决群众问题的能力。培训的内容基本都与近期的社会形势有关,如突发性事件的处理、城市化与城市现代化等课题,都纳入到了讲课内容。

2010年,中央党校集训密度空前,甚至由中央高层亲自授课。全国县委书记、公安局长、公安监管总队长、信访局长、纪委书记先后赴京走进中央党校,接受大规模集体培训。时间虽短,但培训的成效却是显著的。培训课程的设置上充分体现了实效性、针对性,并且很注重培养学员的执政能力。有学员用“解渴”来形容参加培训感受。

中国政法大学教授曹义孙高度肯定基层官员轮训的必要性。他说,基层干部在专家学者的指导下对棘手的社会问题个案进行研究,对他们的执政能力是很好的提升。

除中央党校举办干部培训班外,2010年,中组部在井冈山干部学院、延安干部学院举办了4期中青年干部党性教育专题培训班,每期100人。在授课方式上,除了正常专题教学外,还包含了重走朱毛红军挑粮小道等体验式课程。上海世博会期间,中组部还首次以“城市化与城市现代化”为主题,在中国浦东干部学院举办专题培训班。

2010年3月,中组部还会同中央直属机关工委、中央国家机关工委正式启动中央和国家机关司局级干部自主选学试点,15家试点单位的2000多名司局级干部参与。据悉,作为培训单位的学校,既包括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国防大学等承担组织调训任务的学校,也包括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等高等学校培训基地。北京大学党委副书记于鸿君说,这些司局级领导干部多数受过大学教育,但当今这个时代知识折旧的速度很快,要适应工作的需要,还得不断“充电”,不断拓宽自己的视野。

2010年8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的《2010—2020年干部教育培训改革纲要》对中国未来十年的干部教育培训工作进行战略部署。媒体分析称,中央对干部教育培训改革的重视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中国培训官员模式转型已是大势所趋。

亮点之四:打破身份界限工人农民可考国家公务员

在2011年中央机关及其直属机构公务员招考中,开始试点招录优秀工人和农民。而此前,二者长期被排除在“国考”队伍

之外。专家指出,这不仅是中国组织人事工作的一大新亮点,更是一种选人理念的突破,体现政府“不拘一格选人才”的新风。

北京大学中国职业研究所所长陈宇指出,公务员是为全体公民提供公共服务的人,他们最需要的是了解基层信息。工人、农民长期扎根基层一线,最了解基层情况,对群众疾苦感同身受。

从报名情况看,共有171名工人、农民报考了海关、国税、铁路公安系统的定向招录职位。不过,有专家认为,这些考生在对行测、申论等题目的适应性上会有困难,被录取后,如何完成角色转变,也需要进行一些针对性训练。

公务员招考明确向一线工人和农民开放试点,在中央层面尚属首次,而在地方层面则是先行一步。此前,山东、河北、四川等少数省份尝试了这项改革。中国人事科学研究院副院长吴德贵透露,国家对地方招录工农公务员给予肯定,中央部委也将开始试点。

各地也纷纷跟上步伐,酝酿从工人、农民中招录公务员。去年国庆期间,广州市3100多名优秀村党组织书记、大学生村官和外来务工人员,参加了当地的街镇领导干部和基层公务员考试。甘肃省去年也制订了从生产一线工人、农民中考试录用公务员工作的总体方案,确定去年12月底前展开试点工作。此外,陕西、湖北、重庆等多地也正在探索从优秀工人、农民等生产一线中考录公务员的办法。

亮点之五:年轻官员崭露头角

“70后”“80后”官员涌现“60后”渐成中坚力量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年轻干部走入公众的视野。2009年,29岁的市长周森锋、25岁的团市委副书记孙靓靓曾“红极一时”。2010年,各地公选出的年轻干部中,“70后”、“80后?更是如雨后春笋。

35岁的元方成为四川省最年轻的副市长(地级市),此前他的職务是西安航天基地经济商务发展局局长;山东新泰市新提拔的7名副局级干部中6人是80后,其中1986年7月出生的王然今年仅23岁;毫无“政治背景”的“80后”售楼美女田佳,以“体制外”的打工人身份考上了四川省眉山市东坡区招商二局副局长:28岁的罗炜阳经过层层选拔脱颖而出,拟推荐担任海南省儋州市财政局副局长(副处级)……

针对年轻一代官员容易遭到公众的“习惯性质疑”,有评论指出,这是中国官场“潜规则”使然,实质是公众对社会公平正义、法制有效作为、政务信息公开透明的质朴渴求。网友则评论称,年轻点不要怕,能力本事是关键。公众的质疑对新任官员是好事,有助于公开官员任用的细节,把官员的选拔置于阳光下,也可以教会他们如何面对信任危机,以及如何化解危机。

除新兴力量以外,中坚力量也日趋年轻化。2010年,中国多个省区或省部级党政机关进行人事调整引人注目,“60后”越来越多开始出任地方“一把手”。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各省、直辖市、自治区中的“60后”省部级领导干部,已突破百人,“60后”渐成省部级高官的中坚力量。

“‘60后省部级官员能够脱颖而出,主要得益于党的干部年轻化战略。”中国人民大学行政管理学系主任毛寿龙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国家行政学院教授汪玉凯则指出,“60后”官员这两年集中履新,说明中央为干部储备所做的工作在不断加强。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