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齐景海:一位县委书记的“德孝治县”

时间:2024-04-24

陈国林 王焱麒

他探索建立干部德孝考核机制,把孝敬父母写入县委常委会自身建设的文件中,明确作为县委常委行为准则中的一条。在上任后全县第一次领导干部大会上,他说:“一个连亲生父母都不孝顺的人,怎能对党忠诚、对人民负责?决不能让不孝敬父母的人得到提拔重用!”

“你知道‘孔融让梨的梨,是产自哪里的梨吗?经有关专家考证,是河北魏县鸭梨。”这是魏县县委书记齐景海见到记者时说的第一句话。

作为“中国鸭梨之乡”的县委书记,他谈起梨来自然感到愉快。但作为一个国家级贫困县,而且是河北省第一人口大县的县委书记,90多万人口的“父母官”,想必没那么轻松。在魏县的日子里,尽管当地的官员反复给记者讲“梨乡水城”,讲闻名全国上访大县的“蝶变”,但记者留意到,街谈巷议中“话题”最多的,还是齐景海这个人。

“以孝治县”

齐景海说,县委书记也是人,也要应对上级、照看下級,也有老婆孩子,也要交际交友。“我判断一个人是否可交,有一个重要标准,那就是这个人是否孝,百行孝为先”。

没有“官腔”,不说“官话”,没有“官味”,是齐景海给记者留下的最深印象。他衣着朴素,话语朴实,性情敦厚,宛若兄长。媒体同行称他为“农民书记”、“孝行书记”、“为民书记”。在同事们的讲述中,这位来自河北鸡泽农村的县委书记,还是十里八乡有名的孝子。

县长殷立君与齐景海一起调到该县,是多年的“老搭档”。殷立君说,齐景海的父母都是农民,他在弟兄五个中排行老大。小时候齐景海是弟兄们的“保护神”,现在兄弟们有什么事,都愿意征求“大哥”的意见:家里有什么事,父母也愿意和“老大”商量。生活造就了齐景海勇于担当、敢于负责的个性,而且这种个性体现到了工作的方方面面,同事们都为之感激和钦佩。

无论是在本县还是在外地工作,父母始终是齐景海最重的牵挂。工作之余,他总是推掉不必要的应酬,赶回家陪父母吃饭、拉家常。2005年,有一段时间工作人员发现,时任县长的齐景海,每天不管工作到多晚都回老家,第二天一早又匆匆赶回单位,眼里布满了血丝,身体也一天天地消瘦。原来,他70多岁的老母亲不小心摔成腿骨骨折,正在住院治疗。当时县里正在筹备人代会,他没有请假,白天照常工作,晚上去照顾母亲。一位工作人员实在不忍心,提出帮忙找人照看,他却说:“父母生我养我不容易,照顾父母天经地义,谁也代替不了我!”

当地官方透露,2008年5月担任县委书记后,齐景海明确提出了“德孝治县”的理念。他探索建立干部德孝考核机制,把孝敬父母写入县委常委会自身建设的文件中,明确作为县委常委行为准则中的一条。在上任后全县第一次领导干部大会上,他说:“一个连亲生父母都不孝顺的人,怎能对党忠诚、对人民负责?决不能让不孝敬父母的人得到提拔重用!”

2009年,全县村“两委”换届时,齐景海明确要求,不孝敬父母的人不准进村“两委”班子。如今在魏县,提拔干部必须有父母(岳父母或公婆)的德孝意见证明,无德不孝一律不予考虑。据统计,目前该县已有3名科级干部、8名股级干部,由于德孝行为有瑕疵未被重用。

在齐景海的提议下,魏县还开展了“十大孝亲敬老之星”、“十大老有所为之星”和“十大孝贤媳妇”评选活动。每年,他都要敲锣打鼓,亲自把奖牌和洗衣机等奖品送到获奖者家中。他还以孝道为切入点,在全县开展全民教育,颁布了《魏县全民教育大纲》,开展全民教育进机关、进学校、进企业、进社区活动。

有关部门统计,两年多来,该县干部职工带老人体检、旅游超过3000多人次,普通群众为老人拆洗被褥3万多人次,青少年学生撰写感恩书信12000封,全县评选出各级孝贤媳妇2500多名,星级文明户12000多个,孝亲敬老、崇尚文明在魏县城乡蔚然成风。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齐景海常说:“我最见不得老人受苦流泪,最容不得忤逆不孝。”走上领导岗位后,他更是心存大孝,情系老龄工作。

2003年,他任魏县县长不到一个月,就走访了全县21个乡镇,专题调研农村五保老人的养老问题。他了解到,随着农业税的取消,很多乡镇和村没有了集体收入,五保老人的养老成了急需解决的问题。当他看到一些老人住在黑暗破旧的小屋里无人照料时,他忍不住流下了热泪。之后的党政联席会议上,他提出了在全县21个乡镇建设敬老院的建议。当时有些人担心:魏县是全国贫困县,县财政保正常开支都难,再投资建敬老院会不会影响其他工作?齐景海动情地说:“老人是社会的财富,是生我们养我们的父母,尽管我们财力有限,但再穷不能穷老人,就是砸锅卖铁,也要把乡镇敬老院建起来。”

接下来的两年时间里,齐景海多方筹资近1000万元,拨款为每个乡镇建起了一座高标准的敬老院。之后,县财政每年拿出659万元用作五保老人的生活费。从此,魏县的五保老人有了“金饭碗”,在全省率先吃上了“财政饭”。

2003年,齐景海又多方筹资100万元,在县城建了第二个老年公寓;投资30万元,修整了县老干部活动室。现在,一个更大的设想在他的心中酝酿:投资5000万元,建一处现代化养老机构,让革命功臣、五保老人住上全县最好的房子、享受最优质的服务。

从2004年开始,每当百岁老人过生日时,齐景海都会和老龄办工作人员一起,为老人送上鲜花、蛋糕、一箱长寿面和一声深情的祝福。每年,他都会走遍全县21所敬老院,问老人们吃得好不好,穿得暖不暖,认真听取老人们的建议和意见。如今,敬老院里有了大屏幕电视、电风扇、呼叫电话、洗澡间、洗衣机等,老人们逢人就夸:“齐书记是咱的贴心人。”

“人间大孝”

有过“水利局打井队职工”、教师等草根经历的齐景海,不喜欢“官员”、“领导干部”之类的称谓,更怀念“公仆”两个字。在他看来,“百姓的事儿比天大”,他常说的一句话是:宁可得罪一批干部,也不能让一名群众受屈。

2008年5月,齐景海上任县委书记,正值全国开展“县委书记大接访”活动。当时全县有上千信访案件,其中复杂疑难案件达61件。这些问题不解决,就没有稳定的社会环境,经济建设就无法正常进行。他提出,61件复杂疑难案件由他亲自解决,并向全县承诺:“群众反映的问题哪怕有百分之一的理由,我们也要尽百分之百的努力去解决。”

这61件案子大都已拖10年左右间,早的可追溯到上世纪50年代,而且时过境迁,大部分已有定论,要推倒重来,让群众满意,谈何容易。齐景海说,他要逐人见面,逐案解决。

该县法院原工人闰付月在1996年9月机构改革时,被分流到已近破产的县化肥厂工作,结果一天班没上就下岗了,为此开始了长达十几年的上访。当得知闫付月从一个中年壮汉变成一个白发老人,为上访穷困潦倒、生活极其艰难时,齐景海眼睛湿润了,斩钉截铁地对在场的所有人说“一定要还老闫一个公道!”随后,他和县法院、县人劳保局负责人一起查阅当年的机构改革文件,走访了县法院有关当事人。结果表明,闫付月当时是工人身份并在工人岗位上工作,不太符合分流政策,考虑到闫付月本人年龄比较大、化肥厂又破产等实际情况,决定按化肥厂职工为其办理退休手续,欠缴纳的养老保险金由法院全部承担。闫付月听到处理结果,激动得热泪盈眶。

采访中,上访5年之久的九人集体访代表曹某说,“是齐书记把我们的工作问题解决了,我们一定要好好工作,不然对不起齐书记!”上访10余年之久的回隆镇老李说,“是齐书记带镇村干部到我家,将1991年未分给我全家责任田的问题解决了,我打心眼里感谢齐书记!”上访12年之久的老闫说,“我本来不抱什么希望了,没想到齐书记找我,把我的问题彻底解决了!”……

魏县县委常委、办公室主任杜章玉说,这一切源于他是农民的儿子,他更知百姓事,更晓百姓情,更懂百姓苦,更解百姓难。政府工作人员说,他是把个人的“孝”演绎成“人间大孝”。

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作为联合国确认的“千年古县”的县委书记,齐景海喜欢谈在此建都的魏文侯,对其礼贤下士、师事儒门、率先变法的故事娓娓道来。对于论语《子游问孝》也有独特的理解,他认为,敬,可以延伸到社会的方方面面,是和谐的关键。至于公仆,首先要有一颖赤子之心,“不敬,何以别乎?”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