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20
张连友
植物学家和植物保护者常常慨叹于人对植物的漠视。至少跟动物比,植物在人们日常生活里的确没有像很多动物那样受到恩宠——尽管没有植物,人和动物都无法存在。这也许是动物和人一样有动作、有眼神甚至有一定的思维互动,而植物在这方面一样都没有的缘故,但更为重要的是,人其实有一种普遍的弱点——最重要的往往最容易被忽略。
即使不到这些根本的层次,我想就是植物之美这一点,人就应该对我们身边的每一个植物充满感激和珍惜。
植物展现了大自然最为丰富的美丽,这种无处不在的无偿提供的美,足以让人类感到一生审美的幸福了。
我们生活中使用的所有的色彩,都是来自于植物的色彩。并且也还只是植物色彩的一部分而已。
植物和山川也提供了各种美丽的形态,而人工制造的形态美不过是借鉴了其中很小的一部分。
植物之美是大自然的一种基本形态,我们许多的美丽,与其说是我们创造的,不如说是我们还原了或相对集中了大自然的某些美的元素和形态。
人的聪明之处在于善于总结、归纳,也喜欢、习惯于用线条、色彩等制作各种人工的美。但是对于自然来说,任何归纳都会把丰富变成单调。如果把人的一些涉及自然美的制作放在人工环境下,我们似乎还感觉不出什么。如果放到大自然里面,甚至会变得丑陋。例如那些树种单一、树型单调、树龄相近的人工林,那些被用水泥石块砌筑的郊外的河道,相对于那些植物自然生长的山坡和自然逶迤流淌的河流,我们就可以看出美与不美来了。
很多居住小区或私人庭院,都有很多植物配置园林花园的造型。这些景致在城市这样人工的环境里或以建筑背景看,确实有的很精致美丽,也稀释了建筑的坚硬古板的感觉。但是如果跟一处简单的郊野自然比,这些精美的园林作品就显得呆板和单调。同样的例子如城市草坪。人们在城市造很多草坪不过是想在人工的建筑群里找到点自然的气息,但是如果把一方草坪迁到一个野外的草坡中,你就会感觉原来这被我们视为自然的草坪太人工、太缺乏自然气息了。
自然的美恰恰在于你难以总结和归纳出简单的线条和色彩,它是千变万化的和让你意想不到的。人可以驯化植物,可以修剪草坪,可以塑造树型。可以培育花型、花色,但却造不出植物的自然形态。
所以植物的美,其实人是无法造出来的。这正是自然美的珍贵之处。
植物之美,除了美的形态、颜色、气味,最核心的其实是生命感。人们经常谈论的美,很多是美的形式美的外围,支撑这一切的美,就是生命。
植物不会像人之间和人与动物之间产生感情的互动,但是植物却可以让人自己产生内心情感的波澜。
人的一生很多美好的记忆中,应该都会有某种植物的记忆,也许是乡村的某片花海,某片草坡,也许是城市庭院中某棵老树。某片行道树,某片绿篱。并且也许某幢建筑物没了,但那老树还站在那里,它的身上有着不是一个人而是许多人的温暖的回忆,往日的情感。
很多年前我曾站在一个高处俯瞰北京北二环内某片四合院群,发现每一个四合院,都会有一株或两株枣树或国槐,感觉这些枣树国槐跟一个个四合院就是无法或缺的组合,积累着流逝的时光。我想,这一株株古树下,会有一方小小的餐桌,会有邻里们每日的欢乐,生命的故去和新生……生命来来往往,古树似乎让我看到曾经的一张张美丽的脸。我没有在四合院生活的经历,但我看马未都的博客深情眷恋地写到小时候每年在四合院里小伙伴打枣的故事,可以想见,那些北京四合院里的古树,承载了多少北京人童年的欢乐和伴随终生的记忆。
人们对于城市的印象和记忆往往是那些独特的标志性建筑,但是其实行道树同样是一个城市的形象的组成部分,例如,国槐、枣树就是北京古城不可或缺的形象,甚至让人感到这座城市惟有国槐能与她的气质风韵相配。再例如,说到南京,我们的脑海里就马上会出现梧桐的形象。这些都是融入城市生命之树,它们讲述着一个城市的生命和历史。
植物之美,不仅给我们感官的愉悦,更是我们心灵的慰藉。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