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20
韦荣华
安徽颍州西湖承袭着很多美妙的记载和传说。北宋文坛领袖欧阳修第一次到颍州西湖就感叹相见恨晚:“柳絮已将春去远,海棠应恨我来迟。”他在给友人的信中说“汝阴西湖,天下胜绝”,后来又七到颍州,竟选择终老颍州西湖。同样是北宋文豪的欧阳修的学生兼友人苏东坡,任颍州太守时也赞美颍州西湖:“大千起灭一尘里,未觉杭颍谁雌雄。”把颍州西湖提到与杭州西湖同等的地位。历史上,中国有杭州、颍州、扬州、惠州“四大西湖”,最有名的就是杭州西湖和颍州西湖。《大清一统志》说:“颍州西湖闻名天下,亭台之胜,觞咏之繁,可与杭州西湖媲美。”
然而,近代以来,杭州西湖继续被奉为“天堂”,颍州西湖却令名不彰,渐至湮没无闻,今天不少阜阳人都不太了解颍州西湖,没有领略过家乡门口的千古绝胜。这是为什么呢?
事实上,颍州西湖的历史远比杭州西湖悠久。早在公元前1040年,周康王册封的妫髡因迷恋汝坟西侧的一湖碧水,在这里建立御花园,这便是后世的颍州西湖。而此时,今天的杭州城区仍是海潮出没的沙洲,此后1100多年的东汉时期,才逐渐形成后来的杭州西湖。颍州西湖的面积也比杭州西湖大得多。杭州西湖历史上曾有10平方公里水面,而颍州西湖则曾长期保持在30平方公里的规模。
古代的颍州西湖是盘桓在这一带的汝水(今泉河)、西溪(已湮没)、东溪(已湮没)、清河、白龙沟、小汝水、焦陂(已湮没)等河流的交汇处,水源丰沛,湿地连绵五六十里,一望无涯,史称“水深莫测,广袤相齐”。唐朝以前,颍州西湖面积最大,此后逐渐递缩,北宋时约为15平方公里,明朝中期约7.5平方公里,清朝面积进一步缩小。
今天阜阳市西北的张海子、西海子一带,专家说就是唐朝以前颍州西湖的中心。当时的颍州西湖大体呈现一个圆月形,相当于现在阜阳市从坎河溜东至城西方庄,北至废泉河南的30平方公里地面,也就是说,古代颍州西湖的很大一部分已经成为今天的阜阳市区。唐朝时,颍州西湖已近似三角形,相当于现在东临白龙桥,西南抵罗湖口,北界周庄的地面。北宋时,湖面缩为古罄形,湖岸曲折,湖水萦回,湖中开始淤出多处小块的洲渚,湖面约相当于今天阜阳市北至韩庄,西南至罗湖口,东南至湖台的地面。南宋到明初,颍州西湖屡受黄河入淮的影响。大量泥沙淤积,湖面渐被肢解。清朝时,颍州西湖面积大大缩小,主湖面积仅0.2平方公里,只相当于唐朝以前颍州西湖的1/150。1938年,国民党政府炸开花园口黄河大堤,黄河乱颍夺淮十年,将颍州西湖基本淤成了平地。
随同古代颍州西湖一起湮灭的还有历代积淀的人文胜迹。唐朝以前,经过历代经营,颍州西湖的湖面、深潭、池沼、汀洲自成风景,水中菱荷芦苇,岸边巨柳杂树,形成“草长莺飞”的景观。唐朝时,颍州西湖成为文人墨客宴集的场所。晚唐诗人许浑诗句“客去波平槛,蝉休露满枝”,“参差连曲陌,迢递送斜晖”,就是当时盛景的描述。
北宋是颍州西湖的鼎盛期,当时湖区建筑蔚为大观,建起了文庙、清颍亭、清涟阁、双柳亭、去思堂、会老堂、聚星堂、六一堂、三桥、苏堤、书院、西湖三闸、西湖亭、葵亭、欧阳祠、怀欧桥。清颍亭是北宋宰相晏殊建的,他罢相后到这里作亭颐养,每天与清澈的颍水相对。后来,苏轼、苏辙兄弟曾在清颍亭道别,留下“清颍东流,愁目断、孤帆明灭”的词句。清涟阁也是晏殊建的,下临深溪,水碧风清,是颍州西湖的胜景。双柳亭是欧阳修作郡守时纪念晏殊手植双柳建的,当时两株柳树均已成荫。六一堂是欧阳修在公元1072年建的,是这位北宋文坛领袖的终老之所,他著文自释:家里藏书一万卷,集录三代以来金石遗文一千卷,有琴一张,有棋一局,常置酒一壶,加上“以吾一翁老于此五物之间”,便是“六一”。欧阳修还建了飞盖、宜远、望佳三座桥。他自己这样咏三桥:“断虹跨曲岸,倒影涵清波。为爱斜阳好,回舟特特过。”人们都熟知杭州西湖著名的苏堤,却很少知道颍州西湖也曾有一道“烟花澹荡”的苏堤。苏堤是苏轼在公元1091年知颍时修的一道湖堤,当时夹种桃柳,每年春天,桃红柳绿倒映湖中。苏轼还建了西湖三闸,调剂西湖水灌溉农田,一直用到明朝。苏轼还常在西湖亭玩月,留下真迹石刻:“坐河汉,药西罅,使我冰雪肠。不为谁来疑为我,与君水天浮四方。”
颍州西湖在北宋盛极一时是有原因的。历史上,阜阳一带无论名称如何变化,一直是政治中心,2000多年里一直是州、府、郡、县的治所和王侯封爵的采邑。北宋定都汴梁,很靠近颍州,颍州变为京畿,政治地位提高,又因颍王赵顼(宋神宗)即位,颍州成为“龙兴之地”,升州为府,颍州西湖也成为“天下绝胜”。
颍州西湖历史积淀深厚,引得四方文人墨客纷至沓来,在这里登高怀古,拜谒燕游。金主完颜亮《过汝阴作》诗:“门掩黄昏染绿苔,即回踪迹半尘埃。空庭日暮鸟争躁,幽径草深入未来。数刃假山当户牖,一池春水绕楼台。繁花不识兴亡地,犹倚阑干次第开。”写出了古代颍州西湖的遗韵流芳。
明朝建立后,颍州西湖仍不减昔日盛况,人们仍时常在这一带秉烛夜游,留连忘归。清朝时,颍州西湖有所增建,号称“花竹深秀,水天相接”,仍为一时胜地。雍正年间新建湖心亭、重建画舫斋,文人们在这一带“危坐纳凉”,还感到“清风洒然”。
至今人们慨叹:颍州西湖的人文积淀完全可以与杭州西湖并比。这一带自古“人备文武全才,风俗清丽”,出过老子、庄子、管子和鲍叔牙,历史文化名人晏殊、吕公著、宋祁、梅尧臣、曾巩、刘敞、苏辙、周邦彦、黄庭坚、刘景文、陈师道、杨万里等,都曾照影颍州西湖,玩赏徘徊,不忍离去。但所有这一切繁华盛景,大多数已经随着古代颍州西湖的消亡永远沉埋颍淮大地。
可堪慰藉历史的是,阜阳市正在全力重建新的颍州西湖。以古代颍州西湖为核心的110平方公里范围,已经建立安徽颍州西湖省级自然保护区。保护区内还残存的天然淡水湖泊和新老泉河漫滩,被称为淮河中下游平原的“水袋子”,丰水期面积1.2万公顷,平水期面积0.4万公顷,仍可称“浩渺清澈”。保护区湿地生物资源丰富,珍稀水禽较多,多年来是大雁、灰鹤、野鸭、鹭鸟的栖息地。
紧邻保护区,阜阳市还在建立颍州西湖国家湿地公园,规划面积666公顷。湿地公园的湖面约574公顷,湖面开阔平远,湖中岛屿楼阁掩映,湖岸上则花木扶疏。获得新生的颍州西湖正在焕发新颜,成为阜阳人踏青寻芳、追慕前贤的胜地。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