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20
为贯彻落实中央和省有关决策和部署,进一步明确农垦改革发展的目标方向、政策措施和主要任务,安排部署农垦改革发展工作,6月2日,省农委组织开展了全省农垦发展改革政策培训。省农委副主任包维国就相关工作进行了部署。培训班上,全体参培人员观看并学习了农业部农垦局局长王守聪对《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推进农垦改革发展的意见》的解读视频,农业部农垦局副处长赵蕾就农垦国有土地管理相关政策进行了解读。各市(州)农垦主管部门、公主岭市、梅河口市农业局相关人员参加了培训。
省农委副主任包维国指出,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农垦改革发展工作。2015年年底印发的《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推进农垦改革发展的意见》(中发〔2015〕33号),在最高层面上进行顶层设计,高屋建瓴为新时期农垦事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总书记在刚刚结束的黑龙江考察中,就深化国有农垦体制改革,建设现代农业大基地、大企业、大产业提出了明确的要求。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农垦改革发展工作,强调尊重农垦历史地位和作用,把握农垦改革发展历史机遇,突出农垦先进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属性,把农垦改革作为当前农业农村改革发展的一件头等大事抓实抓好。
一、充分认识中央33号文件对促进农垦改革发展的重大意义
中央33号文件是时隔24年中央再次出台的全面指导农垦改革发展的专门文件,文件从完善中国特色农业经济体系、坚持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和巩固党的执政基础的高度来认识农垦,是农垦事业发展的重要里程碑,是指导新一轮农垦改革发展总的纲领。
(一)认清形势,增强推进农垦改革发展的紧迫感和使命感
吉林农垦始建于上个世纪50年代。60年来,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但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农垦发展也面临着新的矛盾和问题。
一方面,农垦发展迎来了十分难得的机遇。中央33号文件,彻底解决了长期困扰农垦的定位不清晰、方向不明确这一难题,体制不顺畅、机制不灵活、政策不到位等问题也有了明确的解决路径。各方面对推进农垦改革发展达成了广泛共识,良好的改革发展舆论环境已形成,有关部门对农垦的支持力度将前所未有,形成了强大合力;另一方面,农垦发展仍然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从内部看,我省农垦管理体制不是很顺畅,经营机制不够灵活,农场办社会负担十分沉重,农垦国有土地确权发证进展缓慢,现代农业产业体系仍不完善等。从外部看,长期以来形成的政策支持难以全面覆盖和慢半拍的问题还一时难以彻底解决,农垦改革发展的环境还有待进一步完善,农垦面临的市场竞争压力也越来越大;第三,农垦肩负着更加重要的使命。一是农垦的国有属性,土地资源丰富,农产品商品率高,是重要农产品的生产供应基地,关键时刻能够抓得住、用得上,需要进一步发挥农垦生产和供应能力强的优势,把农垦建设成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的阵地。二是农垦农业组织化程度高、规模化特征突出、产业体系健全,在大力推进农业现代化的进程中,需要进一步发挥农垦更大的试验探索和示范带动作用,把吉林农垦建设成为中国特色新型农业现代化示范区。三是农垦对维护边境安全、促进民族团结和农业走出去具有引领作用。
(二)深入领会,把握推进农垦改革发展的目标和方向
中央33号文件明确了农垦改革发展的目标和方向,明确提出要垦区要率先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2020年要在改革、发展和民生三方面取得阶段性突破。
一是改革目标。就是要坚持集团化方向,我省要在基础比较好的垦区,率先开展企业化、集团化试点,逐步建立起在全省,乃至全国都有一定影响力的现代企业集团;二是发展目标。我省农垦在稻米生产等发展水平较高,产量和商品量占全省一定比重。要围绕优势主导产业,加快建设大型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积极打造农业全产业链,引领带动现代农业产业的发展;三是民生目标。要多途径拓宽致富增收渠道,促进垦区收入水平和经济发展同步增长。要扎实推进垦区新型城镇化发展,统筹做好道路、饮水、供电、危房改造等基础设施和民生工程建设,建立健全教育、科技、文化、卫生、社会保障等公共服务,切实改善垦区生产生活面貌。
(三)重在落实,准确把握农垦改革发展的要求和任务
中央33号文件,关于推进农垦改革发展的总体要求十分明确,可以概括为“坚持一个方向、把握两个重点、守住三条底线、明确四个定位”。坚持一个方向,就是要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推動农垦经济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发展。把握两个重点,就是在发展上要以保障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供给为核心,在改革上要以推进农场企业化、垦区集团化改革为主线。守住三条底线,一是要始终坚持国有属性,完善国有农业经济的实现形式,决不能把国有经济改没了;二是要始终坚持以农为本,建设现代农业的大基地、大企业、大产业,决不能把农业改弱了;三是要始终坚持发挥农垦的规模优势,走规模化发展的道路,决不能把经营规模改小了。明确四个定位,就是要努力把农垦建设成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的国家队、中国特色新型农业产业化的示范区、农业对外合作的排头兵、安边固疆的稳定器。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重点抓好以下几项任务:
一要创新管理体制和经营机制,增强农垦的发展活力。农垦兼具国有企业和农业农村双重特性,既存在着国有企业的共性问题,也面临着农业产业的特殊情况。要坚持“政”、“社”、“企”分开,推进垦区集团化、农场企业化的改革,激发农垦内生动力和发展活力。在农场层面,要围绕企业化方向逐步实现国有农场生产经营企业化和社会职能属地化,把农场打造成为真正的市场主体。这次改革明确提出,用三年左右的时间,将国有农场承担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纳入地方统一管理。国有农场的经营,要坚持和完善双层经营体制,强化统一经营管理和服务职能。
二要优化资源要素配置,提高资源要素使用效率。必须坚定不移的推进市场化改革。要完善用工管理,逐步建立以劳动合同制为核心的市场化用工机制。要强化资产管理,我省农垦企业拥有上千亿的国有潜在资产,要进一步理顺关系,明晰产权,建立符合农垦特点以管资本为主的监管体制,提升农垦国有资本运营的效率和效益。要强化土地的管理,一方面要力争用三年时间完成农垦国有土地使用权确权登记发证工作。另一方面,要创新农垦土地资产的配置方式,对农垦国有划拨建设用地和农用地,允许采取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租赁、作价入股和保留划拨用地等方式处置,有序开展农垦国有农用地使用权的抵押、担保试点,稳步推进农垦土地资产化和资本化,管理好、保护好、利用好农垦的国有土地。
三要加快现代农业发展,推动农垦转型升级。首先,构建现代农业经营体系要走在前列。农垦人均土地多,要用好这个优势,积极推进多种形势的农业适度规模经营,要重视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高规模经营效益;其次,构建现代农业生产体系要走在前列。农垦物资技术装备水平较高,要强化这一优势,提高生产水平,继续大力推进农业科技创新,建成一批稳定可靠、高产高效的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供应基地;再次,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要走在前列。农垦要大力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突出以农为主的产业导向,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发展冷链物流、电子商务、连锁经营等流通业态,推进农业生产全程的标准化。积极培育知名的农业品牌,提高农业产业的综合效益,要重视发挥示范作用,发挥引领带动作用。
四要加快垦区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更好的保障和改善民生。推进农垦改革发展,一个重要的出发点是让垦区的职工过上好日子。长期以来,农垦受体制、机制因素的制约,政策边缘化的问题突出,一些政策实施出现落空或慢半拍的现象,基础设施和社会事业投入严重不足。要加快健全垦区政策支持体系,畅通投入来源渠道,从根本上解决垦区、地方两套体系两种标准的问题。要按照规划实施政策全面覆盖的要求,将农垦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的编制范围,纳入国家强农、惠农、富农和改善民生的政策范围,推进公共财政向垦区倾斜,公共设施向垦区延伸,公共服务向垦区覆盖。
二、认真分析我省农垦发展实际和存在的问题
(一)我省农垦的发展现状
吉林农垦2015年报表有独立核算企业88个,垦区辖4个乡(镇),7个小城镇,分布在全省36个县(市、区),总人口29.5万人,从业人员14.6万人,在册职工5万人。人均纯收入8370元,人均住房面积22平方米,垦区企业资产总额近20亿元,土地总面积约473万亩,排在全国垦区第14位,耕地面积188万亩,排在全国垦区第7位,农场人均耕地面积9亩,超过全国农垦农场人均水平。2015年全垦区实现生产总值44.43亿元,比上年增长7.71%。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分别为40:36:24。人均生产总值15060元,比上年增长6.5%。粮豆总产量达到17亿斤,排在全国垦区第7位。大牲畜总头数4.55万头,家禽存栏392.5万只。肉类总产量达到9760万斤,禽蛋1亿斤,鹿茸3万斤。农业机械化总动力110.8萬千瓦,实际机耕、机播、机收率达到92.1%、90.7%、69.8%。
从生产品种上看,以种植业为主,畜牧业和特产业为辅。从行业性质看,垦区农工商建运服行业门类齐全,90户一级企业中88户从事一产,种养业农场37个、参场17个、鹿场24个、果树场10个,工、商业各1户。从企业功能上看,主要包括企业经营管理、行政性事务管理、社会化公共服务等。从经济发展上看,2015年全垦区实现生产总值44.43亿元,近五年平均保持10%以上增长速度,人均生产总值15060元。垦区产业结构从2010年的一产业占比超过70%优化到2015年的一二三产业比重44∶37∶19,产业结构明显优化,经济实力逐步增强。
(二)存在的矛盾和问题
全省农垦发展面临着许多矛盾和问题,既有客观的,也有主观的。既有历史因素,也有现实障碍,主要归纳为以下方面。
一是思想解放不够,创新意识不强。我省农垦与其他非集团化垦区一样,改革一直相对比较滞后。经历了几次农垦改革,但因现实的各种复杂矛盾和问题,而没有进行彻底。市县政府基本上把农场当乡镇看待,加上农场体量较小、在地方经济中比重不大,所以对农场的发展要求不高,管理上基本是维持现状;二是土地经营分散,难成规模效益。我省垦区农场基本按照集体土地承包经营的方式把国有土地分配到职工及家属,合同期最长的30、40年,农场不收或很少收取承包费,土地承包费一直维持在较低的水平;三是产业结构单一,技术水平不高。中部平原垦区农场主要生产粮食,西部垦区农场主要发展牧业,东部山区农场以人参、鹿茸和水果生产为主,生产的产品附加值不高,向下游拓展不够;四是“统”的功能弱化,市场开拓不够。我省垦区许多国有农场的生产经营组织化,即农场“统”的功能在不断弱化,甚至有的农场只剩下了一个“牌子”。农户孤立面对生产和市场,无疑增大了经营成本和市场风险;五是企业负担沉重,发展压力巨大。历史债务负担沉重在我省垦区是普遍存在的,最严重的2014年决算显示,全垦区资产总额19.6亿元,负债26.2亿元,资产负债率133.75%。垦区社会负担支出18782万元,其中财政补助只有3367万元;六是管理体制不顺,基础建设落后。虽然农场由属地管理,但地方在制定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和落实三农政策时,还是时常把农场排除在外;七是垦区发展滞后,民生亟待改善。我省垦区现有贫困农场48个,总人口20.75万人,占垦区总人口的71.2%。人均收入6488元,是全省垦区人均水平的79%。贫困农场资产总额12.83亿元,负债总额19.54亿元,资产负债率152.3%,资不抵债企业37户。贫困农场农田基础设施、饮水、道路等工程建设,存在严重历史欠账。
三、坚定信心,在改革中求发展
中央关于推进农垦改革发展的目标、任务都已明确,政策措施十分有力,为我省农垦创新发展指明了方向,带来了新的历史机遇。省委、省政府对农垦改革工作十分重视,已将其列入深改组督查项目。国强主任对此项工作给予高度关注,表示会倾全委之力,全力支持农垦改革工作。各级农垦主管部门和农垦企业更要振奋精神、主动作为,加强与有关部门的沟通与联系,按照中央33号文件的要求,积极研究可行的细化操作办法,推动改革任务圆满完成。
一要抓紧摸清企业现状,梳理问题。农垦企业改革是一项艰巨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的内容多,覆盖面广,问题复杂。各农垦企业要在深入理解中央33号文件精神的基础上,针对改革工作任务,积极组织力量,抓紧梳理出企业的基本现状,摸清家底,找准问题,为下一步实施方案的制定和改革措施的落实做好基础性工作。要清楚地列示出企业资产分布和债务构成情况,分清哪些是社会职能产生的债务;分清哪些是正式职工、哪些是顶岗工;统计出土地实有面积,清楚哪些是承包田,哪些是机动地;列出要分离的办社会的职能项目,计算出相应的改革成本。
二要加强与主管部门的沟通协调。在摸清现状和问题的基础上,各农垦企业要尽快向主管部门和当地政府专题汇报农垦改革发展问题,共同研究破解改革难题的方法和途径,积极争取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同时要切实主动与政府有关部门沟通协商,调动各方面支持和参与农垦改革发展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特别是积极争取财政、国土、民政等部门的支持,确保改革任务圆满完成。
三是承担试点任务的农场要抓紧制定实施方案。按照中央33号文件的要求,农垦改革既要全面推开,也要试点先行,我省已确定5项改革试点任务。承担试点任务的农场要马上梳理改革和试点具体工作任务,结合自身实际情况,研究制定试点实施方案。方案制定过程中,要多方征求意见,集思广益。要充分尊重职工群众的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保护和激发基层的创新热情和创造能力。既要考虑多方利益,确保稳定,又要具有可操作性,保证改革目标达成。
四要加强组织领导,积极配合各项改革。农垦主管部门要把贯彻落实中央33号文件精神和农垦改革发展任务放在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工作的重要位置,为农垦改革创造便利条件。各农场要高度重视这次改革,要成立改革工作领导机构,不折不扣配合落实好各项改革发展任务。
(省农垦局 供稿)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