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试论新形势下农民增收的有效途径

时间:2024-05-20

【摘要】 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面临诸多困难,最为突出的是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城乡收入差距过大,解决“三农”问题迫在眉睫。本文分析了农民增收趋缓的原因,提出了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培育农村经济新增长点的主要途径。

【关键词】 农民 增收趋缓原因分析 增收主要途径

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农村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不断增强,农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但是,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仍然相对滞后。特别是2008年以来,由于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面临诸多困难,最为突出的是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城乡收入差距过大。因此,解决“三农”问题迫在眉睫。

1.农民增收趋缓的原因分析

1.1农业是弱质产业,持续增收困难重重

农业是第一产业,虽然国家对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投入逐年增加,但由于历史欠账多,农村依然是靠天吃饭,粮食产量受自然因素制约,无法实现旱涝保收。近年来,虽然粮食年年增产,但由于农资价格上涨,农民增产不增收。如2008年9月,绝大部分农资价格达到历史最高水平,国产复合肥、氯化钾、磷酸二铵等化肥价格同比涨幅均超过40%,农用柴油(0号)、饲料、地膜、棚膜的价格涨幅也超过了10%。农资的上涨导致生产成本大幅提高,造成了增产不增收。加之受现有国民收入分配格局的影响,农民收入基数低,使得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持续扩大。2008年,农民人均纯收入4761元,比上年实际增长8%,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781元,比上年实际增长8.4%, 2008年城乡居民收入比由2007年的3.33:1扩大为3.36:1绝对差距首次超过1万元。

1.2户自为政的小农经营制约了现代农业产业化发展

改革开放后实行的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多数农村被演绎成纯粹的“家庭经营”,农户“联产”成了一句空话。一家一户的小农经营根本无法进行农业产业化生产,户自为政的农民无法也无力进行农业基础建设和新技术推广。“家庭经营”影响了农业生产效益,出现了高投入低效益。“家庭经营”的农民,一年只有两三个月时间做农活,其他时间无事可干,既造成了劳动力资源的巨大浪费,又制约了现代农业产业化发展。一家一户的小农经营,由于农民科技素质低,经营手段粗放,使得农业生产的科技含量不高,无法满足城乡居民对农产品多样化、优质化、专用化、营养化的消费需求,造成农产品供给与需求脱节,竞争力不强,出现卖出难和价格下跌现象,从而导致农民增收困难。

1.3农村劳动力转移乏力影响了农民增收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农村剩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步伐逐步加快,农民劳务收入在收入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2008年,山西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4097.24元,农民人均工资性收入对纯收入增长的贡献率达到44.6%。可见,外出务工是促进农民增收的主要途径。近年来,随着《劳动合同法》的执行,用工单位负担加重,一部分费用转嫁到农民工身上,致使农民工工资降低。特别是2008年以来,受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外出务工人员就业不稳定,人均打工收入比上年减少,影响了农民收入。另外,由于农民工科技教育素质偏低,影响了外出务工人员在企业的劳作质量和收入水平。

2.农民增收的主要路径

“三农”问题的核心是农民问题,农民问题的核心是增收问题。在新形势下,我们要适应农村改革发展的新形势,创新理念,理清思路,充分挖掘农民增收潜力,积极探索农民增收的新途径、新措施。

2.1加大扶持农业力度,强化惠农政策的落实

十七届三中全会指出,我国总体上已进入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阶段。要实现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就迫切需要各级政府加大扶持农业力度,从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到农业科技培训全方位加大资金、技术扶持,把弱质农业变为强势农业。要加大农业补贴力度,强化各项惠农政策的落实,加大财政转移支付的力度,增加农业补贴资金的绝对量,实现“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同时,加强农产品价格和生产资料价格的宏观调控,尽量控制农业生产成本的上升幅度,实行减支增收。

2.2开展土地有偿流转,培育主导产业,稳步推进农业现代化

农户自给性的家庭承包经营生产与日益发达的农村社会化大生产需求之间的矛盾不断激化,是导致中国农民收入增幅缓慢的根本原因。要从根源上解决农民收入增长缓慢这一问题,首先要解决好“统”与“分”的关系,倡导“家庭经营”和“联产”有机结合,发挥“统”与“分”的双重作用,开展土地有偿流转和土地股份合作,实现大户工厂化集中经营土地,让农民在土地有偿流转中获得收入。土地的有偿流转、规模经营既有利于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推进现代高效农业产业化发展,又有利于发挥比较优势吸收外部资本,促进农业生产水平提高,扶持和培育壮大一批规模大、科技含量高、带动能力强的龙头企业,打造知名品牌,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保证农民持续增收。

2.3发展设施农业,提高产品质量,实现农民增收

设施农业是在人们生活需求不断增长的同时发展起来的,是在人为可控环境保护设施下的农业生产。设施农业具有高投入、高附加值、高效益、高科技含量的特点,是未来农业的发展方向。设施农业主要是设施蔬菜、花卉、瓜果和畜牧养殖业。近年来,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学的发展,设施农业对农民收入贡献效率越来越高。如:一个温室大棚年收入可达1.5—2万余元。因此,我们要狠抓设施农业的发展,实现农业生产工厂化,提高农产品质量,推动传统农业向现代高效农业的转变,实现农民稳定增收。

2.4发展劳务经济,增加工资性收入

近年来,农民工资性收入在农民收入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劳动力输出已成为农民增收的新增点。因此,我们要积极拓宽劳务输出渠道,引导劳务输出由无组织的散兵游勇型向有组织的成建制输出型转变,不断扩大成建制劳务输出规模,积极打造劳务品牌,增加农民工资性收入。

2.5着力提高农民科技素质,培育新型农民

农民自身科技文化素质整体偏低,导致了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缓慢与低效,农民创收能力不强,农业生产效率不高,严重制约了农民增收。因此,我们要强化农民培训,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投入,进一步建立和完善农村科技服务体系,鼓励农业科技人员下乡,鼓励他们用各种方式向农民传授科学技术,办好各类农村科技协会及各类夜校,提高农民科技文化水平,以此带动和促进农业生产质量和效率的提高。

总之,增加农民收入,解决 “三农”问题,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任重道远,我们要采取多种措施,下大力气千方百计想方设法增加农民收入,实现城乡共同发展。

【参考文献】

[1]陈熙.新形势下农民增收的新思考.中国农经信息网,2009年2月13日.

[2]山西省农业厅经管局.山西省农民收入30年回顾.中国农经信息网,2008年11月14日.

[3]华道林,高翔.新形势下增加农民收入的途径及措施.中国农经信息网,2008年7月29日.

[4]高克宏.农民收入增长缓慢的思考.中国农经信息网,2008年6月12日.

曹宏燕 (1974.2—),女,任职于晋中市榆社县农经办。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