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浅谈新课程教学中对学生的有效评价

时间:2024-04-24

赖健

摘  要:对学生的评价是新课程教学中实现高效课堂的一个重要环节。教师要在新课程的整个教学过程对学生的学习做出有效的评价,评价的结果直接影响着学生本节课乃至后续课程的学习效率。因此对学生学习进行有效的评价在新课程教学中就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新课程;学生;有效评价

在新课程中该如何对学生进行有效的评价?笔者结合学校的新课改以及自己这几年的亲身实践,就新课程中教师该如何对学生进行有效的评价谈几点自己的看法。

一、课前预习案的评价

和以前上课的不同,现在每节课前都要发预习案,而且教师还要批改预习案,以便了解学生的自主预习情况。既然预习案作为教师了解学生学习的一部分,而且要批改,那么这就是对学生自主学习评价的好机会,而不单单是检查学生的完成情况。通过导学案的批改,其实教师可以发现好多理由,比如,有些理由以前在教师看来比较难,认为学生可能没办法完成,但结果学生却做得很好。所以通过批改自主预习案,教师能发现学生的潜力和学习的认真程度。教师可以抓住这个机会对这些学生表扬一番,结果肯定是这些学生会在以后的课堂中表现积极,学习劲头更足,从而形成一个良性循环。而不合理的评价可能会适得其反,打消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课堂学习的评价

新课程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合作探究与展示,尤其是展示,在展示时我们为了让各个层次的学生都参与到其中,每次都要小组中不同的学生参与,这样一来,一些以前从来不参与的学生,也要积极参与。在这个过程中对这些学生的课堂评价就尤为重要。那对这些学生该如何评价呢?我想首先是要让他们建立参与展示的信心,比如提出一些相对容易的理由让他们回答,在他(她)回答得不好,甚至不会回答的时候,也要鼓励、安慰他们,同时号召小组成员帮助暂时有困难的同学。当然,对一些基础较好的学生,则是鼓励他们再接再厉,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否则,一旦挫伤了这些学生参与展示的积极性,高效就无从谈起了。

总之,新课程教学中再也不是教师教、学生学,教师“唯我独尊”,而是师生通过平等交流,思想碰撞,思维碰撞,点燃 ,让课堂更生动,更活跃。因此评价再也不是偶尔的表扬、批评,而是把表扬、鼓励贯穿于教学的始终,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点燃学生的心灵之火 。

三、课后作业的评价

课后作业是检测课堂学习效果的一个重要环节,那么在新课程教学中教师对课后作业该做哪些评价呢?通过实践,我认为发现学生存活在理由仅仅是一部分而已,调动学生做作业的兴趣,让学生觉得做作业不是负担才是需要著重解决的理由。常出现这样的状况:有些学生不爱做作业,甚至不做作业,教师布置的任务没有完成,该怎么办呢?批评一顿?现在的学生一直生活在父母的精心呵护下,大多接受不了批评,越是批评学生的反叛心理越强,而教师的管理是为了解决理由,是为了推动学生的学习,与其这样被动,还不如将计就计,感化学生:“你没写一定是有理由的,老师这次不问你究竟是什么理由了。老师觉得你这样聪明的学生完成这点任务肯定没理由,请尽快补上。”之后教师慢慢观察学生后面的表现,实时给予教育,这样能很好地化解这一矛盾。

四、阶段性评价

我们日常的评价是具体的、细微的,但是肯定也有许多需要完善、修正的地方。阶段性的评价就是要弥补或修正平时评价中所存在的一些不足,以及继续保留日常评价中好的方面。阶段性评价的目的也可分为两个方面。

一是弥补遗漏不足的地方。如一周后或两周后教师可以找时间回顾一下最近一周或两周对学生的评价情况,比如对哪些小组的评价少了些,哪些小组应该再次给予鼓励或倡议,哪些小组存在理由应该给予指正,对哪些小组的评价所起的作用还需进一步观察等。对于疏漏的地方,可以在接下来一周的评价中弥补或修正,以便对每个小组的评价都落到实处。

二是整体性评价。回顾总结最近一到两周评价成功的地方,以便后续继续沿用。当然,肯定有不足的地方,这时就应该深思、总结下一步(下一周)该如何做才能把评价落到实处,使评价更高效。

教师应基于以上两个方面考虑,从而使整个高效课堂的评价趋于成熟,能更适用于自己所带班级的学生学习。

五、学生自主合作探究

《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应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评价方式的设计,都应有助于这种学习方式的形成。我认为,课堂教学中构建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也是有教师的主导作用所决定的,更明确地说,是由教师的教育观念决定的,观念更新了,教师能把教师主导、学生主体这一意识都渗透在各个教学环节中,给人以水到渠成,无矫揉造作之感。

六、以读代讲,多媒体辅助激趣是重要手段

依据课标精神,倡导在读中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发展思维,因此,“以读代讲”自读自悟是语文教学的重要方式。如果在配以有花有草、有声有色的多媒体辅助手段,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让学生通过个别读、同桌读、组读、汇报读、评读等多种朗读方式,去感悟语言文字的美,去体会文章的感情基调,从而达成共鸣。这种共鸣是学生在自己的实践中获得的,是发自内心的,不是由教师的问,学生的答而得出的结论,不是学生说,教师板书的结果。

七、积累语言,延伸创新发展思维是最终目标

语文学科一个重要的任务是培养学生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语言是思维的外壳,运用语言文字能力的高低取决于思维活动的质量。思维活动不是凭空展开的,要凭借材料,没有材料就没法展开。材料又来源于记忆,没有记忆就没有思维。小学语文教材中有许多文质兼美的文章或段落,教学中要选准语言积累的训练点,适时地引导学生用最佳方式记住它,积累下来,储存下来,久而久之,就会变成学生文化的底蕴的一部分。

总之,教学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在方方面面进行改革,但是不管怎样改革,都是为了学生更好地学习,即高效的核心是“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我想,新课程改革下的高效课堂中,教师的评价方式都是如此。

参考文献:

[1] 刘万雨,曾义芳.让有效评价成为课堂教学的亮丽风景[J].考试周刊.2016(26)

3723500338211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