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20
叶阿忠++陈婷
摘要:利用2005~2013年我国31个省市自治區的面板数据构建半参数空间面板向量自回归模型(SSPVAR)和时空脉冲响应分析,对城镇化、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三者的关系进行了空间溢出效应实证分析。结果表明:①城镇化发展对本省及周边地区城镇化和工业化建设有正的促进作用,对本省农业现代化建设先抑制后促进,对周边地区则相反;②工业化发展对本省及周边地区城镇化和工业化建设分别有抑制和促进作用,对本省农业现代化建设有促进作用,对周边地区则相反;③农业现代化对周边地区的城镇化建设有长期促进作用,对工业化建设有短期抑制而长期促进作用,对农业现代化建设有短期促进长期抑制作用;④财政支出对三化的影响因其发展水平不同而不同。
关键词:半参数空间面板向量自回归模型;城镇化;工业化;农业现代化;财政支出
DOI:10.13956/j.ss.1001-8409.2017.07.12
中图分类号:F224;F1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409(2017)07-0054-06
An Empirical Study of the Relationship among Urbanization,
Industrialization and Agricultural Modernization in
Temporal Spatial Dimension
——Based on the Semiparametric Spacial Panel Vector Autoregressive Model
YE Azhong, CHEN Ting
(School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Fuzhou University, Fuzhou 350108)
Abstract: Based on the panel data of 31 provinces in China from 2005 to 2013, this article builds the semiparametric spatial panel autoregressive model (SSPVAR) , does the impulse response analysis, and discusses the relationship among urbanization, industrialization, agricultural modernization and fiscal expenditure. The results show that: (1) The development of urbanization promote urbanization and industrialization both in local and surrounding, but it would promote first then inhibit agricultural modernization in local while surrounding area is the opposite. (2) The development of industrialization promote industrialization and inhibit urbanization both in local and surrounding. It also promote agricultural modernization in local but surrounding is the opposite. (3) The development of agricultural modernization can promote urbanization. It inhibits first then promotes industrialization, but it would cause opposite effect in agricultural modernization in surrounding. (4) The impact of fiscal expenditure on the three level is different because of theirs different level of development.
Key words:semiparametric spatial panel vector autoregressive model; urbanization; industrialization; agricultural modernization; fiscal expenditure
城镇化是指农村人口向城镇转移,第二、三产业不断向城镇聚集,从而使城镇人口数量增加、城镇数量和规模扩大,并带动周边农村发展的一种历史过程。工业化通常指第二产业产值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不断上升的过程。农业现代化指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化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现代高新技术不断应用到农业生产中。工业化为城
镇化提供产业支持,不断引导乡镇企业技术进步,提高乡镇企业整体水平;工业化同时也是农业现代化的开始[1],在一定程度上支撑农业现代化和现代工业对高新技术等方面的需求[2]。城镇的聚集为工业化提供了发展空间,并发挥规模效益,同时,城镇化为农业现代化提供雄厚的资金、技术、人才和市场支持[3]。农业现代化可看做是工业化的延续,为工业化提供充足的劳动力、原材料和资本原始积累,同时,城镇化进程以农民为主体、农村为载体、农业为基础,主要依靠农业技术进步来提高城镇化质量[4]。我国作为一个人口大国,农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而随着农业的发展,农业现代化成为当今农业发展的重要趋势。农业现代化的发展对于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发展具有支撑作用,同时,没有城镇化和工业化的发展农业现代化也很难实现。因此,“三化”具有相辅相成的作用,需要同步发展。中央一号文件多年指出三化同步发展的重要发展战略也体现出了三化之间协调联动、整体推进、同步发展的重要意义。endprint
1文献综述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以及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工业化的深入推进,国内外许多学者对三化关系进行了研究,主要研究内容可以总结为以下两个方面:
三化之间的相互关系方面。目前对于三化之间相互关系的研究主要可归结为两类。第一类认为三化之间相辅相成,密不可分。农业现代化是城镇化和工业化发展的基础和重要保障,而城镇化和工业化又为农业现代化发展提供资金、人才、技术、市场等必要条件(陈江龙等[4]、林毅夫[5])。夏春萍[2]等认为三化之间存在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并提出继续深化城镇化发展,调整工业产业内部结构和发展模式等建议。第二类认为三化存在区域间以及区域内部发展不协调,且其不协调发展的主要瓶颈是现代农业仍没能为工业化、城镇化提供坚实保障,认为城镇化进程长期滞后于工业化进程,并提出今后应以工促农,带动农业现代化建设,以城带乡,加速城镇化建设(曾福生[6]、谢杰[7])。苏发金[8]基于VAR模型的实证分析得出:农业现代化对城镇化有正向促进作用,对自身有反向作用,对工业化短期内有反向影响而长期内有正向促进作用;城镇化对自身有正向作用,对农业现代化有反向作用,短期内对工业化有反向作用而长期内有正向作用;工业化对自身和农业现代化具有正向作用,短期内对城镇化有反向作用而长期内有正向作用。
经济发展与三化之间的相互影响方面。Hollis Chenery和Moises Syrquin[9]在《发展的格局1950~1970》一书中利用战后100个国家的27个发展变量来分析各变量与GNP的关系,并得出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的水平与生产结构、劳动力配置结构和城镇化水平有一定的对应关系,并且这种关系具有阶段性,但是未给出具体的相对应关系。贾云赟[10]在研究三化之间关系的基础上引入经济增长因素,认为三化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且影响效果差异明显,在不同滞后期存在单项关系,不具有因果关系。黄群慧[11]指出,“新常态”经济下,工业化发展对经济发展的推动在逐渐减弱,工业化进程放慢脚步,需要加大对城镇化建设的投入来带动城镇化发展,同时,城镇化的发展将给经济带来需求拉动力,反作用于经济。齐红倩等[12]研究表明,城镇化发展对经济增长的带动作用在不断减弱,主要因为资源与环境指数的不断下降,若不改善资源浪费与环境污染问题,再多的财政投入于城镇化建设也无法带来更多的经济增长。
就目前研究来看,计量方法的使用主要局限于传统非空间的简单向量自回归模型的应用,且尚未涉及空间系统内的城镇化、工业化、农业现代化三化之间相互关系的研究。随着互联网和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国内区际关系越来越密切,区域间合作程度不断加深。因此,本文将结合半参数空间面板向量自回归模型(SSPVAR),在空间视角下研究城镇化、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三者内在的相互关系以及各变量对时空脉冲的响应情况,同时,引进财政支出作为外生变量,完善研究分析的理论与实证框架。
2实证模型及数据说明
如综述所讲,经济对三化的作用方向存在争议,且彭健[13]指出资本市场的发展对三化的影响并非简单的线性影响,随着时间的变化在变化。为研究经济与三化的具体关系,本文引入财政因素,建立城镇化、工业化、农业现代化以及财政支出之间相互关系的半参数空间面板向量自回归模型(SSPVAR),通过数据来分析三个内生变量之间冲击的时空传导以及财政支出在这个宏观经济体系中的作用。本文将财政支出设为非参数外生变量。随着经济一体化发展的推进,地区间联系越来越密切,区域间的合作不断加深,因此引入时间和空间滞后项是很有必要的。
城镇化、工业化、农业现代化作为该模型的三个内生变量,考虑到数据的可得性,本文通过参考前人的相关研究后,用城镇人口占总人口比例衡量城镇化(URB),用第二产业总产值占GDP比重来衡量工业化(INR),用人均农机总动力来衡量农业现代化(AM),用財政支出的对数形式来衡量财政支出(LnFE)。为方便模型的表述,用Y1表示城镇化(URB),用Y2表示工业化(INR),用Y3表示农业现代化(AM),用LnX表示财政支出(LnFE)。上述相关数据来自历年《中国统计年鉴》,其中农业现代化数据根据每年农业人口与每年农机总动力比值求得,2011~2013年各省农机总动力不全,缺失数据取自各省统计局网站。
因此,本文所构建的半参数空间面板向量自回归模型形式如下:
Y1it=1+β11Y1it-1+β12Y2it-1+β13Y3it-1+γ111it-1
+γ122it-1+γ133it-1+m1(LnXit)+μ1
Y2it=2+β21Y1it-1+β22Y2it-1+β23Y3it-1+γ211it-1
+γ222it-1+γ233it-1+m2(LnXit)+μ2
Y3it=3+β31Y1it-1+β32Y2it-1+β33Y3it-1+γ311it-1
+γ322it-1+γ333it-1+m3(LnXit)+μ3(1)
其中,i为省份个数,i=1,2,…,31;t为年限,t=1,2,…9代表2005~2013年;Y1it为城镇化、Y2it为工业化、Y3it为农业现代化;用k代表内生变量个数,k=1,2,3;Ykit-1为相应时间滞后一期,kit-1为相应时间滞后一期的空间滞后项,kit-1=∑wijYkit=1,βk、γk为所对应的系数;m(LnXit)为财政支出的未知函数形式;wij为0-1空间权重矩阵;μk为残差项;k为常数项。
3半参数空间面板向量自回归模型的实证结果分析
半参数空间面板模型(SSPVAR)结合了空间面板数据、非参数估计方法以及VAR模型,因此,在进行实证之前需要对变量的样本数据进行平稳性单位根检验、空间相关性检验。在此基础上,通过对表现良好的数据进行参数估计、脉冲响应分析和非参数估计,其结果更有可靠性。endprint
31平稳性检验
根据数据的特征,为了使样本数据更好说明问题,更好地对变量间的关系进行研究,需要对样本数据进行平稳性检验来避免因样本数据自身非平稳性影响实证结果的可靠性。本文通过Eviews80软件利用LLC和IPS方法对URB、INR、AM、LnFE进行单位根检验,4个变量都是平稳序列,由于篇幅有限单位根检验结果不在此展示。
32空间相关性检验
空间相关性检验是正确设定空间计量模型的基础,本文采用Morans I对所有样本区间进行检验。Morans I检验的原假设为空间滞后项的系数为0,即不存在空间相关性。从表1可以看出各样本的Morans I值均为正的,说明各变量都存在正的空间相关性,其中,INR的相关性较其他两个弱,AM最强。
33半参数空间面板向量自回归模型结果分析
上述分析显示,样本数据具有较好的平稳性和空间相关性,从模型时空滞后项系数看也足以看出该研究过程加入空间项的显著性和合理性。然而,该模型中的内生变量系统使得解释参数估计的结果没有实际意义,因而,需要
进一步计算模型的时空脉冲响应函数,并通过脉冲分析各变量的某个个体受到一单位标准差的冲击时对所有内生变量的所有个体带来的冲击。
34时空脉冲响应分析
脉冲响应函数描述内生变量对误差冲击的反应,描述出了在随机误差项上施加一个标准差大小的冲击后对内生变量的当期值和未来值的影响程度[14]。半参数空间向量自回归模型的最大亮点之一是其脉冲体现在时间和空间两个维度上。本文主要用不同曲线体现其空间维度上的脉冲响应,用曲线走势体现时间维度上的响应[15]。选定一个地方的一个变量产生一个冲击,会产生n×K幅脉冲响应图,即该冲击源对包括自身在内的每个地区的每个变量均产生一个脉冲响应图。为探讨城镇化、工业化、农业现代化和财政支出之间的时空关系,通过多次试算,结合代表性原则,本文最终选取了上海、河南、河北三个地区作为冲击源。
从各省城镇化相关数据上看,我国各省城镇化水平参差不齐,且东西部地区城镇化水平差距较大,差距主要来源于第三产业的差距。上海城镇化水平较高,第三产业发展水平也较高,因此选择上海作为冲击源,对城镇化给定一个冲击。空间相关性体现出相邻地域间的相互影响,越靠近的影响越大,如果个体间空间跨度较大也很难得出有价值的结果,因此本文挑选与上海相邻的江苏和浙江作为样本进行研究城镇化对三个内生变量的脉冲,具体响应见图1至图3。
图1至图3中用实线表示上海,点线表示江苏,虚线表示浙江。从上述三图可以看出:①由图1得:上海城镇化冲击对于自身的强促进作用在短期能迅速下降,不可持续。基于相邻城镇间经济增长的相互促进作用和产业集群的带动作用[16,17],上海城镇化冲击对江苏和浙江会产生一个短期的促进作用。②由图2得:上海城镇化获得一个正的冲击在3期内会对上海工业化产生正的影响,但长期看会对工业化有短而小的抑制,再趋于0。同时,上海城镇化进程对江苏和浙江省工业化具有促进作用。该结论与苏发金[8]实证分析的结果不一致。我国城镇化滞后于工业化,城镇化能够发挥多种集聚效应,同时,城镇化过程需要大量的工业设施,能够带动工业的发展,加速工业化进程[11]。就目前的研究看,城镇化的发展从长期角度看对于工业化的抑制原因研究涉及甚少。③由图3得:上海城镇化对自身农业现代化进程有个短暂的促进作用,随后呈抑制作用,该结论和谢杰[18]的结论相同,与苏金发的结论不同。上海城镇化对江苏和浙江农业现代化的影响呈现先抑制后促进的状况。随着上海城镇化进程的推进,带动了周边地区城镇化的进程,促使农村人口向城镇转移,而农村人口的转移在短期内会对农村农业产生抑制作用。城镇化的推进和稳定带动经济发展后会反作用于农业现代化,推动现代农业高新技术的发展。
由于河南省工业化对自身城镇化和工业化的冲击影响较大,若与对其他临近省份的相关变量的冲击放置在同一张图中会弱化其影响的效果图,且本文最主要是分析各变量的空间溢出效益,因此不讨论河南省工业化对自身城镇化和工业化的影响。选择与河南省临近的山西省和安徽省作为样本进行研究工业化对三个内生变量的脉冲。图4至图6中实线代表陕西,小虚线代表安徽,点线代表山西,大虚线代表河南。从上述三图可以看出:①由图4得:短时期内工业化的发展对城镇化的发展带来一定的抑制性。就目前我国城镇化和工业化关系上看,城镇化滞后于工业化,工业化的进一步加速发展所占用的社会资源无疑会对城镇化发展存在挤出效应,使城镇化更加滞后于工业化发展。②由图5得:河南工业化的发展会对临近省份带来技术和经验等溢出效益,推动临近省份的工业化进程。③由图6得:河南省工业化对自身农业现代化有促进作用。工业化的发展必然伴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产业结构的升级,伴随着劳动力的转移和聚集,为农业现代化发展提供技术支撑和财力支撑,加快农业现代化发展步伐[19]。河南省工业化对周边地区农业现代化发展有抑制作用。
选择河北省作为冲击源,图7至图9中用实线表示天津,用点线表示山西,用虚线表示河南,用點虚线表示河北。从上述三图可以看出:①河北省农业现代化短期内对自身城镇化产生促进作用,长期会有抑制作用。农业现代化的发展带动生产率的提升,从而产生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为城市提供劳动力的同时带动了城市消费,有助于推动城市化发展,推动城镇体系的完善[19]。河北省农业现代化对临近省份城市化发展产生促进作用。由Morans I值可以看出,农业现代化有强的空间溢出效应,能够对周边城市带来强的作用。②河北省农业现代化对自身工业化的发展具有促进作用,但对临近省份的工业化产生短期内抑制长期内促进作用。③河北省农业现代化对周边地区农业现代化进程在短期内具有促进作用,但从长期看也会出现抑制作用。而其自身农业现代化进程受到一个正的冲击后会对其发展带来一个短的促进作用,持续时期较短。美国著名经济学家西奥多·W·舒尔茨在其《改造传统农业》中提出,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依赖于农业迅速稳定的增长,而传统农业不具备迅速稳定增长的能力,出路在于实现农业现代化,高生产率的现代农业能为经济增长带来贡献[20]。此外,谢杰认为,农业财政支出和科技投入能够显著促进本地区和相邻地区的农业现代化进程[18]。endprint
由上述所有各图可以发现,虽然冲击源不一样,所选取的样本点也不一样,但是所有的脉冲都表现出在时间上先增大再减弱,10期内收敛于0,在大量试算的过程中可以看出,在空间上脉冲表现出随着冲击源距离的增大而减弱,随着距离的增大其溢出效应越来越小,甚至弱化为零,即脉冲在时间和空间上都具有收敛性,说明结果较符合实际情况。
35财政支出效应分析
为了更好地研究财政支出对城镇化、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的非线性影响,本文采用局部线性法估计模型的非参数项,并分别得出三化与财政支出的导数图(图10至图13)。其中,横坐标表示财政支出度,纵坐标表示每增加一单位的财政支出所引起的三个内生变量变化的大小。可以看出三化和财政支出之间存在较明显的非线性关系,证实了非参数项设定的必要性和合理性。各图总体呈现较为光滑的变动趋势,综合三图来看,三图的趋势走向大致相同,各图散点均呈现出两边松散中间集中的特点;图10、图11和图12散点先升后降;图10和图12在LnFE≈83出现一个大的波谷,图11在LnFE≈78时出现一个大的波谷;图10纵坐标大致为区间[-8,6],图11纵坐标大致为区间[0,4],图12纵坐标大致为区间[-45,15]。这些特点说明了财政支出对三化的作用方式及程度的特点。
接下来,对财政支出与三化的相互关系进行具体分析。①由图10可得:财政支出的增加能够推进城镇化发展,但当LnFE≈58时,将会对城镇化发展带来反向作用。此时,由图12可以看出,农业现代化的发展仍处于较低水平,阻碍了城镇化的进一步发展[21]。②由图11可得:财政支出对于工业化有较强的正向促进作用,且一直为正向作用。多年来,工业发展一直是中国经济收入的一大巨头,财政支出对于工业化发展的支持也比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大,因此,财政支出对工业化的促进作用也会较大。③由图12可得:财政支出的增加能够使农业现代化发展从受抑制状态慢慢变为促进状态,给农业现代化发展一个正向促进作用。其重要原因是,在财政支出较低水平时,其主要用途在于城镇化和工业化的发展,对农业现代化的投入甚少[21],而随着财政支出的加大和城镇化发展受限于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财政支出开始转向对农业现代化发展进行投资,从而促进农业现代化发展,且该促进作用相较于对城镇化和工业化更大。
就目前三化的发展水平来看,工业化处于较高水平,城镇化紧随其后,而农业现代化较滞后于前两者。随着经济的发展,农业现代化建设是中国近些年来重点建设内容,财政支出将大力致力于农业现代化建设,对于农业现代化建设进程必然有较大的推力推动。从这一结果中也可以看出,政府财政支出用于工业化建设的比重要大于城镇化建设。
4结论与建议
本文基于2005~2013年中国31个省份的面板数据,构建半参数空间面板向量自回归模型(SSPVAR),并通过实证总结出了城镇化、工业化、农业现代化“三化”发展之间的两两相互关系,又利用时空脉冲响应函数来分析政府财政支出对“三化”的影响,构建“三加一”研究体系。
分析结果发现:①城镇化发展对本省城镇化和工业化建设有正向作用,对本省农业现代化建设会产生先促进后抑制作用;对临近省份,会对城镇化和工业化建设产生促进作用,对农业现代化产生先抑制后促进的作用。②工业化发展对本省城镇化建设产生抑制作用,对工业化建设产生长期自我正向影响,对农业现代化建设产生促进作用;对临近省份,会对城镇化建设产生抑制作用,对工业化建设产生长期促进作用,对农业现代化建设产生抑制作用。③农业现代化发展对本省城镇化建设短期内具有促进作用而长期有轻微抑制作用,对工业化建设具有促进作用,对农业现代化建设具有短的促进作用;对临近省份,会对城镇化建设具有长期促进作用,对工业化建设短期內具有抑制作用而长期内具有促进作用,对农业现代化建设短期内具有促进作用而长期内具有抑制作用。④就目前财政支出对三化的影响程度来看,当财政支出维持在较低水平时,主要用于城镇化和工业化建设,而不利于农业现代化的发展;随着财政支出的增加,对城镇化发展的投资带来的正向促进作用因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低下而受制约,对工业化的影响相对其他二者稳定,都为正向影响,对农业现代化的投入逐渐加大,对农业现代化发展产生正向促进作用,且财政支出对于农业现代化发展的影响要大于城镇化和工业化,这主要是因为目前财政支出对于农业现代化的投资远少于其他二者。
对策建议:①加大对农业现代化建设的投资力度,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步伐,利用农业现代化建设的溢出效益带动城镇化和工业化新一轮新动力的高速增长。②抓紧城镇化建设,跟上工业化建设步伐,使其相匹配。③注重城镇化、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均衡发展,利用“1+1+1>3”模式带来新的增长点。
参考文献:
[1]陈志峰,刘荣章,郑百龙,等.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三化同步”发展的内在机制和相互关系研究[J].农业现代化研究, 2012,33(2):155-160.
[2] 夏春萍,刘文清.农业现代化与城镇化、工业化协调发展关系的实证研究[J].农业技术经济,2012(5):79-85.
[3] 路燕,孟俊杰,蔡世忠.河南省农区发展特点和“三化”协调发展路径研究[J].农业现代化研究,2013,34(1):46-47.
[4] 陈江龙,高金龙,卫云龙.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三化融合”的内涵与机制——以江苏省为例[J].农业现代化研究,2013,34(3):275-276.
[5] 林毅夫.中国的城市发展与农村现代化[J].北京大学学报,2002,39(4):12-15.
[6] 曾福生,高鸣.中国农业现代化、工业化和城镇化协调发展及其影响因素分析——基于现代农业视角[J].中国农村经济,2013(1):24-25.
[7] 谢杰.工业化、城镇化在农业现代化进程中的门槛效应研究[J].农业经济问题,2012(4):84-85.
[8] 苏发金.工业化、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基于VAR模型的分析[J].统计与决策,2012(11):147-150.
[9] Hollis Chenery, Moises Syrquin.李小青,等译.发展的格局1950-1970[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89.
[10] 贾云赟.城镇化、工业化、农业现代化与经济增长关系研究[J].城市发展研究,2012,19(12):27-32.
[11] 黄群慧.“新常态”、工业化后期与工业增长新动力[J].中国工业经济,2014(10):5-19.
[12] 齐红倩,席旭文,高群媛.中国城镇化发展水平测度及其经济增长效应的时变特征[J].经济学家,2015(11):26-34.
[13] 彭健.我国城镇化、工业化和金融发展的相互关系研究[J].金融发展研究,2014(6):36-39.
[14] 叶阿忠,吴继贵,陈生明,等.空间计量经济学[M].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
[15] 郑万吉,叶阿忠.城乡收入差距、产业结构升级与经济增长——基于半参数空间面板VAR模型的研究[J].经济学家,2015(10):61-67.
[16] 段学军,虞孝感,陆大道,等.克鲁格曼的新经济地理研究及其意义[J].地理学报,2010,65(2):131-138.
[17] 缪尔达尔.经济理论与不发达地区[M].伦敦:伦敦达克沃思出版社,1957.
[18] 谢杰,李鹏.中国农业现代化进程直接影响因素与空间溢出效应[J].农业经济问题,2015(8):42-48.
[19] 夏春萍.工业化、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的互动关系研究[J].统计与决策,2010(10):125-127.
[20] 西奥多·W·舒尔茨.改造传统农业[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7.20-28.
[21] 赵强社,樊志民.“三化”互动关系的统计实证:以陕西咸阳市为例[J].统计与决策,2012(23):87-90.
(责任编辑:李映果)endprint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