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20
张永宁 黄佳睿
摘要:在社会多元化发展及全球化的影响下,地域性的少数民族文化在不断受到冲击的同时,也受到其他制约因素的深刻影响,一些传统技艺濒临消亡。对此,近年来国家高度重视传统文化的发展和传统工艺的传承,通过建立博物馆、认定传承人、拍摄纪录片等形式传播和保护传统文化,取得了巨大的成绩。与此同时,相关的传承保护工作还可跟随当下潮流更进一步。随着数字媒体技术的快速发展,元宇宙的兴起为传统文化的发展提供新思路。文章旨在从数字媒体领域出发,探讨少数民族文化通过元宇宙传承和发展的必要性,希望通过以此达成保护传承赫哲族民族文化的愿景,并对未来元宇宙在保护文化遗产方面的作用进行展望。
关键词:赫哲族;元宇宙;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保护
一、元宇宙视域下的数字化展馆发展前景
2021年以来,元宇宙一词不断地出现在人们生活中的各个方面,如社交、教育、金融、购物、办公、游戏、影视等领域都能看到元宇宙的身影。元宇宙(Metaverse)源于美国数学家和计算机专家Vernor Vinge于1981年出版的小说《真名实姓》,他创造性地构思了一个通过脑机接口进入并获得感官体验的虚拟世界。其概念的正式提出是在美国科幻作家尼尔·斯蒂文森(Neal Stephenson)于1992年创作的小说《雪崩》中,描述一代互联网人通过化身(Avatar)在平行于现实的网络世界感知交互。此后,元宇宙这个概念在科幻作品中被广泛提及,其中,《头号玩家》最常被解析为“解释元宇宙”的电影(图1)。
元宇宙作为真实世界的延伸与拓展,在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都具有诸多前所未有的契机,如元宇宙中的博物馆。传统博物馆实体文物的展览方式与知识管理关联性不强,非专业背景的游客很难从复杂的文物展览中获取相应的传统文化知识。数字化博物馆的出现则可以更好地延伸文化传播的职能,且现代博物馆也广泛应用数字技术建设虚拟展馆。
二、赫哲族文化传承发展现状
赫哲族是我国北方现存唯一的渔猎民族,其虽是我国少数民族中人口数量最少的民族之一,却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并创造了灿烂文化的民族,其独有的赫哲族乌日贡大会、赫哲族嫁令阔、赫哲族婚俗、赫哲族鱼皮制作技艺以及赫哲族伊玛堪都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其中,赫哲族的伊玛堪是其独有的民间说唱,由于赫哲族只有语言没有文字,伊玛堪由此成为赫哲族传承自身历史文化、宗教信仰、人文习俗的唯一形式。因此,伊玛堪有着重要的文化、历史、民族传承价值以及社会学和语言学等方面的研究价值。随着会演唱伊玛堪的歌手越来越少,伊玛堪如今已被列入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在笔者实地调研考察赫哲族民俗村时发现,近年来当地政府出台了各种保护措施来传承与发展赫哲族民族文化,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可是由于其自身的传播特性及传承人短缺等问题,使得部分赫哲族文化遺憾已经失传。特别是传播方式为口口相传的赫哲语和伊玛堪,如今赫哲族已无人能够完整演唱一部伊玛堪作品,会讲赫哲语的也不过二十几人,且大多只能传唱两三个片段的伊玛堪,相关传承已岌岌可危。不过可喜的是,如今元宇宙的形式完全能够覆盖伊玛堪、赫哲语等其他非物质文化遗产难以传承保护的特点。
三、元宇宙视域下传承发展赫哲族文化
元宇宙的终身形式可以为急需保护传承的赫哲族非物质文化提供新的发展模式,如创建数字化少数民族展馆,以新的形式为少数民族文化传播提供新思路,以趣味式、沉浸式、互动式的传播方式丰富赫哲族文化传播的多样性,为传承保护赫哲族文化开辟新的空间,同时对元宇宙视域下的线上博物馆进行未来展望。从物质层面来看,如赫哲族的鱼骨、桦树皮、鱼皮艺术等,可以通过建立数字资料库,测量实物尺寸的精准数据,再进行1:1数字化,建成文物模型以及采用实景拍摄的照片制成贴图进行精准复刻,实现永久保存。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如赫哲族的语言、说唱等艺术可以制成音视频,存储于数字虚拟馆中。关于赫哲族的影片、纪录片,也可在虚拟展馆内建设专区永久保存。除此之外,还可以结合当下年轻人热衷的VR、AR、MR等形式,互动、趣味地展示上述藏品模型和音视频。通过这些方式改变游客与博物馆内容的传统互动形式,使观众能够更加主动地贴近文化内容。
四、元宇宙视域下的数字化展馆案例
同济大学设计与创意学院2022年毕业作品数字展厅,结合数字孪生的概念,即现实大楼在建、虚拟展厅先行的创作理念。该展厅是基于unity3D构建的在线数字展厅,展馆的空间布局合理、光影把握明确、材质清晰且质感较好,在减少模型面数的同时又不失细节的处理。展馆内的每个区域主题明确,相对应的每个区域交互体验较好,且形式新颖。如走到固定展区的门附近时,会模拟现实中的门自动打开和关闭;穿过布料区,物体也会趣味性地模拟真实布料抖动;在二楼的研究生展区,地面有一些类似智能机器人的物体在随意走动,走到对应的机器人面前,会触发相应事件并停止移动,从而投射相应的毕业设计展示。
国内涉及元宇宙概念的展馆设计有网易瑶台,网易瑶台是网易旗下专业从事游戏与AI研究和应用的机构“网易伏羲”在2020年研发的产品,基于人工智能、数字孪生、区块链、云计算、底层通讯系统、5G、Wi-Fi6等技术的线上虚拟空间。网易瑶台有两个核心功能——虚拟场景与虚拟人:虚拟场景分为学术会议、行业峰会、车展展览、艺术展厅四个类别,适合举办多种线上活动。网易瑶台的虚拟人有60个系统初始虚拟角色供选择。此外,用户也可以上传自己的照片,系统会快速地依据用户的照片生成虚拟形象在虚拟空间内逛展(图2)。总而言之,网易瑶台是一个通过复刻真实世界场景,让用户以虚拟形象进入虚拟世界,从而获得更好的沉浸式体验的平台。
国外的数字媒体技术成熟,外国学者在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方向涉足较早,且效果较好。如法国的卢浮宫数字博物馆、英国的大英数字博物馆、纽约的大都会艺术博物馆,其线上藏品不仅支持高清放大细节查看,部分设有3D模型的藏品还支持VR、AR全景沉浸式观看,具有更深层次的交互形式。
法国巴黎的卢浮宫也因新冠疫情推出了线上博物馆,截至目前超过49万件藏品全部免费展出。卢浮宫官方网站将馆藏品按门类和主题分类,包括雕塑、绘画、美术工艺以及古代东方、古埃及和古希腊、古罗马七个门类;推出画作、雕塑、家具、纺织品、珠宝首饰、文字篆刻、古董七个主题。卢浮宫线上展馆属于实拍渐进式全景展厅,按线下展览同比例复刻。整个场景里有多个点位,逛展途中在每个交界处以及文字介绍部分都有设置点位,藏品赋予的点位点开后可以高清查看藏品图片,让观众沉浸式观展。卢浮宫线上展还设有地图导视系统设计,点击不同的区域便可陈列出该区域展出的藏品。卢浮宫线上博物馆各方面的展出方式较为完善,美中不足的是由于其体系庞杂、资源较大,在查询观展时有些卡顿,加载时间稍长,但其优势远超劣势,为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提供了案例借鉴。
2008年3月8日,美国新媒体联盟(NMC)展示了由图书馆、教育和博物馆会议组成的虚拟世界。参与者可以在虚拟大厅内看到通过真人化身的虚拟形象进行演讲,在观看三组屏幕的同时,还能够实时看到其他观众的评价。
上述的优质展馆体验甚好,运用新媒体传播形式能够很好地发挥宣传、展示、教育等功能,这不仅延伸了博物馆的教育传播属性,还构建起一个良好的平台,供人们了解文物相关信息,为传承与保护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做出了重要贡献。
五、元宇宙视域下赫哲族历史文化馆的实践
前期是素材籌备的规划,以及展馆风格、功能架构、馆内区域规划的设定。首先整合与赫哲族文化历史相关的信息、图片、视频及理论资料,实地考察赫哲族民俗文化和历史,做好前期准备。关于赫哲族虚拟展馆的风格设计,结合赫哲族民族村的建筑风格,构建具有赫哲族韵味的虚拟展馆。对展馆区域进行规划,分别从生产活动、生活习俗、语言艺术、民间艺术四大类进行分区展示设计。展馆交互展示设计的具体表现方法为对具有赫哲族韵味的场景塑造、虚拟角色的赫哲族服饰的穿搭展示、工艺品的模型呈现、民俗文化以及语言艺术介绍。
关于赫哲族文化在虚拟展示中的三维设计,首先是对虚拟人物的设计,用户可自行选择赫哲族服饰模型形象作为虚拟化身逛展,再根据对赫哲族文化的了解程度,设定三条故事情节观展线。在交互应用设计中,丰富展厅的交互形式,如实现任意点位漫游、漫游触发点位设置会弹出相应的文物介绍,模型类的藏品可360°全方位查看;图片类型的藏品可以通过点触,任意放大缩小查看高清图片。通过虚拟角色代入的方式沉浸式逛展,使用户更有代入感,为赫哲族文化传播带来新的活力。
总的来说,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通过利用虚拟现实技术、网络技术构建虚拟博物馆,借助数字化手段传承保护是社会发展的必然。沉浸式3D展厅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跨时空云游展,这种突破时空、地域限制,创造沉浸式体验的线上展示方式,在一定程度上不仅能够满足线下展馆的局限性,还能够增强传播影响力,让更多人了解赫哲族文化。通过数字媒体技术建成少数民族展馆,以探索元宇宙未来展馆的方式展示民族文化,让少数民族文化在信息时代以新方式呈现,对赫哲族文化保护与传承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也为其他民族文化相关研究者提供参考借鉴。
参考文献:
[1]陈军.赫哲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研究[J].黑龙江史志,2012(12):28-29.
[2]侯儒.探寻赫哲族“伊玛堪”活态传承[J].黑龙江民族丛刊,2015(03):168-172.
[3]何春雨,滕春娥.非物质文化遗产知识本体构建——以赫哲族非遗资源为例[J].情报科学,2021,39(04):140-147+156.
[4]汤洋.赫哲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J].黑龙江民族丛刊,2021(02):115-121.
[5]符清芳.基于UE4引擎的汉昭烈庙历史文化虚拟实景展示系统开发[D].西华大学,2017.
[6]党元淼.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模式研究[D].西安工业大学,2016.
[7]黄任远.走近中国少数民族丛书:赫哲族[M].沈阳:辽宁民族出版社,2012.
[8]《中国少数民族社会历史调查资料丛刊》修订编辑委员会.赫哲族社会历史调查[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9.
作者简介:
张永宁(1970—),男,汉族,吉林长春人。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数字媒体艺术与交互设计。
黄佳睿(1999—),女,汉族,山东嘉祥人。长春工业大学艺术设计学院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艺术设计、数字媒体。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