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再论西北汉简所见檄的形制

时间:2024-05-20

摘要:从西北汉简来看,觚状檄即一般所言的檄,其形制为觚形多面体。檄检是觚状檄上带有封泥槽的多面体,即檄在传递时的形制,用作通关文书的长檄亦是觚状。在同一个邮书记录中,单檄又被称为檄,故单檄也应是觚状檄。故此,觚状檄当为檄的一般形制。

关键词:西北汉简;檄;形制

简牍是纸张普及之前的文书载体,檄则是简牍文书的一种形式,历来对檄的论述多见。《说文》言:“二尺书。”刘熙解释檄时言:“檄,激也,下官所以激迎其上之文书也。”《文心雕龙·檄移》释:“檄者,皦也。宣露于外,皦然明白也。”颜师古注《汉书》言:“檄者,以木简为书,长尺二寸,用征召也。”《后汉书·鲍永列传》“诏昱诣尚书,使封胡降檄”条,李贤注云:“檄,军书也,若今之露布也。”上述古人对檄的解释并不一致,有从功能介绍者,也有从形制说明者。综合来看,似乎檄是书于尺简上且不封缄的文书。

近代以来,随着简牍文献的出土,学界对于檄有了新的认识。对此,沈刚曾在《居延汉简语词汇释》中有过总结:傅振伦认为檄是用以汇报或通报的公文;鲁惟一认为檄是在紧急情况时传送消息和传达指示的,或者是在相当多的收件人之间作普遍传阅之用;薛英群认为檄同木札长度相近,也有以觚写檄文,其形式可分为板檄、合檄与觚书檄文,檄书的共同特点是多用于紧急情况,作为特急文书下达;李均明认为檄是通行文种之一,文辞急切,说理透彻,具有较强的劝说、训诫和警示作用。近年来,日本学者也对檄进行研究:冨谷至认为檄是以露布的形制进行传送、旨在公诸于众的木简;藤田胜久认为汉简中檄的传递不限于军事事务,从传递记录来看也不具有紧急性,且传达是公开的,其具有觚的形状。学界对于檄的既有研究,在檄是觚形或木札上存在分歧,在檄是否具有紧急性上也莫衷一是。

综上可以看出,学界对檄的形制和功能的认识仍有较大分歧。针对形制问题,笔者拟在西北汉简所见檄的相关记载上再作探讨,以求教于方家。

一、西北汉简中有关檄的史料辨析

关于檄的形制,主要有以下几种观点:薛英群认为檄的形制有尺简状檄、觚状檄、板檄、合檄;于豪亮认为从出土简牍看檄的形制包括板檄和合檄两种;李均明认为檄的形制可分为觚状檄、合檄、板檄、羽檄;王锦城认为檄的形制有杨木檄、板檄、合檄。

薛英群认为的“檄用木札长度相近,似均属尺简范围”,即普通的檄都是尺简檄,与普通文书简相同。但细究他的论证可以发现,文中所引檄例多不能确指为檄。因此,其观点尚存疑。西北汉简简文中多见有檄的记载,但并非有檄字的简都是檄。如薛文中所引居延新简:

1.史冯白,吞远候长章,檄言:遣卒范诩、丁放、张况诣官,今皆到·奏发书檄皆见EPT59:36。

2.不到,解何,甚毋状,檄到趣遣忠诣官守材用/EPT52:22。

3.移檄书,居延守尉移檄部亭吏,从迹逐捕,□卒王□□女□发唯官□□敢言之EPT56:128。

上述三枚简均出土于破城子遗址。简1文中的“白”意为禀告,简文中的“书檄”,《居延新简集释》解为泛指文书,故此简当为甲渠候官史冯向上级报告对吞远部所言遣卒诣官事宜的核查记录,并非檄。简2为甲渠候官令忠诣官的征召檄,但其出土地为甲渠候官治所,则此简当为抄本或稿本,难以确指为檄的原件(本文所言原件皆指简牍在文书运行中的形态),是否能反映檄的形制应存疑。从简3的“敢言之”可知此简为上行文书,则简文中所言“居延守尉移檄部亭吏”很可能是上行回报文書中对檄内容的追述,此简是否为檄也应存疑。

二、觚状檄

觚状檄指简呈多面体状,检视西北汉简,可以确指为檄原件的简都为觚状:

4.甘露元年九月丙午丞相徵事□·Ⅱ90DXT0112④:4A檄到遣都吏逢迎办道上□□广给法所当·Ⅱ90DXT0112④:4B十月戊寅效穀丞寿·Ⅱ90DXT0112④:4C。

5.·听等檄到□·EPS4T1:28A·日须集移下□·EPS4T1:28B。

6.得仓丞吉兼行丞事敢告部都尉卒人诏书清塞下谨候望督蓬火虏即入料度可备中毋远追为虏所诈书已前下檄到卒人遣尉丞司马数循行严兵·12·1A禁止行者便战闘具驱逐田牧畜产毋令居部界中警备毋为虏所诳利且课毋状不忧者劾尉丞以下。

毋忽如法律令敢告卒人∕掾延年书佐光给事·12·1B都尉事司马丞登行丞事谓肩水候官写移檄到如大守府檄书律令/卒史安世属乐世书佐延年12·1C □行曹谓候长充宗宫写移檄到警备□□门□毋为虏所乘辄毋忽如律令12·1D。

上引三简皆为下行文书。简4出土于悬泉置遗址,简文残断,其大意为要求派遣都吏逢迎上官。简上署有效谷丞名,当为效谷县发给悬泉置的廷檄。由于悬泉置为此文书下行传递的终端,则此檄应该是留存的原件。简5出土于甲渠候官下辖的第四隧遗址,简文残断,其意难明,但第四隧也是此下行文书的终端,故此檄当为原件。简6出土于地湾遗址,为肩水候官治所。冨谷至认为此简为郡府下至都尉府,都尉府又下至候官的檄,前A、B、C面为候官收到的檄的原件,而D面则是追加的下达文书,可从。若此三枚确定为檄正本的简均为觚形,则可认为檄的形制为觚形多面体。此外,岳麓书院藏秦简中的一则律也可为探讨檄的形制作参考:

·令曰:御史、丞相、执灋以下有发徵及为它事,皆封其书,毋以檄。不从令,赀一甲。·卒令乙八

此法令规定在下发需要封缄的重要文书时不能使用檄。因此,此处檄当指曝露在外的觚状檄。由于可确指为檄正本的檄都是觚形,且秦律中所言檄也是不封而宣露于外的,故可认为一般文书中所言的檄应当皆为觚形。

三、檄检

檄检的称谓见于敦煌汉简:

7.正月十六日因檄检下赤蹏与史长仲赉己部掾974A为记□檄检下974B。

简7出土于马圈湾,简文中的“赤蹏”,裘锡圭释为所载“赫蹏”,就是早期的纸。简文大意为在檄检下放有一片纸给吏长仲。《敦煌马圈湾汉简集释》则认为是羌人名,但无论简文释义如何,其时有檄检存在当无疑。

关于檄检的特点与形制,可从冨谷至、藤田胜久和程帆娟等学者的论述中得到提示,其特点应为“文书正文与封检的邮行信息合成一体,封泥槽起信用凭证的作用,文书内容是公开的”。符合此特点的檄多有,试举以下两例,以探讨檄检的形制。

8.甲渠鄣候以邮行□府告居延甲渠鄣候卅井关守丞匡十一月壬辰檄言居延都田啬夫丁宫禄福男子王歆等入关檄甲午日入到府匡乙未复檄言(检)EPF22:151A男子郭长入关檄丁酉食时到府皆后宫等到留迟记到各推辟界中定吏主当坐者名会月晦有(检)EPF22:151B教 建武四年十一月戊戌起府(检)EPF22:151C十一月辛丑甲渠守候 告尉谓不侵候长宪等写移檄到各推辟界中相付受日时具状会月廿六日如府记律令(检)EPF22:151D。

9.十二月辛未甲渠毋伤候长文候史倌人敢言之日蚤食时临木隧卒路人望见河西有虏骑廿亭北地谿中即举蓬燔一积新虏即西北去毋所亡失敢言之/十二月辛未将兵护民田官居延都尉僓城仓长禹兼行[丞]·278.7A广田以次传行至望远止□写移疑虏有大众不去欲并入为寇檄到偱行部界中严教吏卒惊蓬火明天田谨迹候=望禁止往来者定蓬火辈送便兵战闘具毋为虏所萃椠已先闻知失亡重事毋忽如律令/十二月壬申殄北甲·278.7B候长纟□<未央候史包隧长畸等疑虏有大众欲并入为寇檄到纟□等各偱行部界中严教吏卒定蓬火辈送便兵战闘具毋为虏所萃椠已先闻知失亡重事毋忽如律令·278.7C十二月辛未甲渠·278.7D。

简8出土于破城子遗址,其A、B、C三面字迹均与D面不同,D面简文缺少甲渠守候签名,故A、B、C面为居延都尉府所发的正式文书,D面则是甲渠候官要发给各下属机构的草稿,后留存为档案。D面简文在向下传递时称“写移檄到”,故此觚形简确为檄。而其简上带有封泥槽,符合檄检的特点和文意,此简当为前引简7所言檄检。简9出土于瓦因托尼遗址,属殄北候官。藤田胜久认为此简A面为居延都尉府对甲渠候长上达文书的转抄,B、C、D面为殄北候官收到居延都尉府檄后再向下级机构转发的内容。文书都自称为檄,则此觚形简当为檄。其上端带封泥槽,符合檄检的特点和文意,当为檄检。由此,檄检的形制应是觚檄上带有用以存放封泥的封泥槽。

如此,檄检与觚檄形制的差别只在有无封泥槽,而在文书传递的实际中,觚檄实应有作为凭证的封泥和容纳封泥的封泥槽。所以,檄检和觚檄名异而实同,只是代表了檄作为文书在传递和存盘时的不同形态。

四、长檄与单檄

史籍中所载“在所为封长檄”之长檄,其用作通关文书时,相当于符传。此种长檄肩水金关汉简中见有:

10五凤三年四月甲戌橐他候博移肩水候官遣隧长胜·(觚)73EJT37:1535A馆里冀巷等四人诣僵落作所因迎罢省卒四人檄到往来愿令史·(觚)73EJT37:1535B

简10为觚形,从简文看,为请求放行隧长胜四人迎罢省卒的传。简文自言为檄,此即当为文献中所言长檄,而作符传用之长檄应带有用作证明自身权威性的封泥,察简有断裂痕迹,故此檄当本有封泥槽。由此,用作通关文书的长檄从形制来看应是檄的一种,亦即觚状檄。

单檄,见于肩水金关和居延汉简中:

11.书四封合檄二单檄四其三封张掖都尉章诣肩水橐他广地候 ·二月壬申平旦受界亭卒一封肩水都尉诣广地候官·合檄一居延左尉诣居延廷辅蚤食沙头合檄一张掖都尉章诣居延都尉府檄四张掖都尉章诣肩水橐他广地候督蓬史73EJT24:26。

12.北书一封居延左尉即日起·73EJF3:449A北书三封·得丞印诣·单檄一张掖肩·73EJF3:449B。

13.北单檄三其一檄诣广地肩水都尉章闰月壬申日蚤餔官卒□□·73EJH2:53A昭武……屋阑承明里韩猛卩……·73EJH2:53B。

14.二月十四日南单檄诣城官都吏郝卿印受沙头卒张诩人定时505.19。

王锦程认为单檄和合檄相对,“单檄”和“板檄”所指其实相同,只不过单檄从数量而言,板檄从形制而言。然而从简文来看,王氏所论不确。简11和简13皆出土于肩水金关,同是邮书记录,而在同一个记录中单檄又被称为檄,则单檄可能就是指普通的觚状檄。又《说文》言:“单,大也。”由此单檄即大檄,从简牍形制看,普通的觚状檄确实比其他类型文书大,可证单檄为觚状檄。

五、结语

本文通过对檄形制的考察,认为觚状檄即一般所言的檄,其形制为觚形多面体。檄检是觚状檄上带有封泥槽的多面体,实即檄在传递时的形制。用作通关文书的长檄亦是觚状檄的一种。在同一个邮书记录中单檄又被称为檄,故单檄也是觚状檄。总之,西北汉简中所见的檄皆指觚状檄,此当为檄的一般形制。

参考文献:

[1] [东汉]班固.汉书[M].北京:中华书局,1962.

[2] [东汉]许慎.说文解字[M].北京:中华书局,2013.

[3] [宋]范晔.后汉书[M].北京:中华书局,1965.

[4] [梁]刘勰.增订文心雕龙校注[M].北京:中华书局,2000.

[5] [清]王先谦.释名疏证补[M].长沙:湖南大学出版社,2019.

[6] 张德芳.居延新简集释(一—七)[M].兰州:甘肃文化出版社,2016.

[7] 张德芳.肩水金关汉简(壹—五)[M].上海:中西书局,2011—2016.

[8] 简牍整理小组.居延汉简(壹—肆)[M].中国台北:“中研院历史语言研究所”,2014—2017.

[9] 张德芳.悬泉汉简(壹—贰)[M].上海:中西书局,2019—2020.

[10]沈刚.居延汉简语词汇释[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8.

[11][日]冨谷至.文书行政的汉帝国[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13.

[12]程帆娟.秦汉文书检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20.

[13]藤田胜久.汉代檄的传递方法及其功能[C]//张德芳.甘肃省第二届简牍学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2:45-66.

[14]王锦城.西北汉简所見邮书的类别及相关问题考略[J].古代文明,2017,11(03):87-96+127.

[15]韩华.肩水金关遗址所出封检及相关问题考证[J]. 地方文化研究,2019(04):5-15.

作者简介:

梁文罗(1997—),男,汉族,四川绵阳人。西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在读硕士研究生,中国史专业,研究方向:简牍学。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