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市场近况下的中国书画鉴定

时间:2024-05-20

摘要:中国书画是中华文明的艺术结晶,自古以来中国书画收藏更是收藏史上的重要门类。中国书画因其丰富的艺术性、厚重的文史性等特点,成为收藏市场备受追捧的艺术品。市场近况下的中国书画一向处于相对稳定且总成交额最高的地位,鉴于其市场热度,书画作伪也随之盛行。因此,了解一定的书画作伪方式及其鉴定方法,对于进入书画市场的收藏者来说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关键词:中国书画;市场近况;作伪方式;鉴定方法

自20世纪90年代开始,国内艺术品拍卖逐渐兴起,艺术品市场蓬勃发展,中国书画开启了全民收藏的新时期,其市场呈稳定且上升的态势。近几年因受疫情和经济环境影响,国内艺术品拍卖市场整体略有下降,但中国书画依然位居艺术品拍卖市场成交价榜首。

一、中国书画的市场近况

2023年4月,中国拍卖行业协会文化艺术品拍卖专业委员会以国内拍卖公司2022年春、秋拍两大拍卖季的成交总额居于前12名的拍卖公司为蓝本进行统计,评述2022年文物艺术品拍卖市场基本趋势及情况。在该评述中,书画①的市场份额稳定,高居成交额榜首。其中,中国书画在总成交额中占45.85%,油画及当代艺术品占13.47%(表1)。中国书画自古以来就是收藏界的硬通货,2022年虽经历了新冠疫情,整个艺术品收藏市场的行情略有降温,但中国书画在各艺术品拍品门类中的成交份额依然是稳定且最高的(表2)。

在2023年国内各拍卖公司的春拍成交额中,中国嘉德以26.92亿元位居榜首。中国嘉德成交额排名前20的拍品基本为书画作品,其中中国书画13件,且位居榜前,中国书画在艺术品收藏市场上依然处于最高价位。

自20世纪90年代中国启动文物艺术品拍卖以来,国内收藏市场逐渐升温,巨大的利润刺激着中国书画的仿制者、投资者、拍卖公司等纷纷加入,书画作品的造假、拍假、鉴假、宣假等现象也逐渐向链条化、专业化、规模化发展。虽然书画造假现象泛滥,但书画收藏一直是艺术品收藏中的热点,仍然有众多书画爱好者、投资者收藏和购买市场中的书画作品。但一般的书画购买者很难从中获得真正的名家作品,即便其购买的所谓保真艺术品、聘请所谓的鉴定专家掌眼,也难免会买到走眼的仿品。拍卖公司有“免责条款”②,知名拍卖公司的拍品也是真伪掺杂。购买前聘请的某些鉴定专家,因行业潜规则,为了获得掌眼酬金,就购买者的喜好谬说作品真伪,同时口头鉴定也不用负任何法律责任。交易一旦成功,买定离手,事后拍卖公司也无须承担退货义务。

近年来,许多“套路拍”公司打着巡展、拍卖、鉴定等旗号,如雨后春笋般应运而生,特别是在北、上、广、深等大城市遍地开花。以广州、深圳为例,被文物行政管理部门纳入调查走访名单的公司有近百家。此类公司多以“文化传媒”“艺术品”“拍卖”“文物鉴定”等公司为名,它们一无当地文物行政管理部门核发的文物拍卖资质,二无文物行政管理部门认定的文物鉴定资质,仅有工商部门颁发的经营许可证,却明目张胆地假借“文物”经营之名,行“文物”诈骗之实。网上搜索文物(古董)拍卖、鉴定等公司,多在网络平台的首页置顶,点击网页进去后,有专门的客服联系顾客,用专业的话术吸引顾客。线下公司的办公地点常设在高大上的写字楼里,工作人员被包装成比专业人员还专业的“专家”,其业务多是诱骗对文物拍卖交易流程不熟悉及幻想发财的初级收藏者,参加公司所谓的“古董鉴定、拍卖”,将其所携书画作品鉴定为估价巨大的“名家或古代作品”,然后为其举办“巡展、拍卖”,从中收取估价若干比例的鉴定费、拍卖费、巡展费等服务费,这些服务费少则几千元、多则数万元。多数上门者被其鉴定的“高价书画作品”骗得心悦诚服,满意地缴纳各种费用,等到其所谓的“巡展、拍卖”结束后,却被告知藏品未拍卖成交,速来公司取回藏品,过期又将收取“保管费”。整个流程下来,公司未真正地“巡展、拍卖”,仅靠“专家”的嘴皮子就获得巨额暴利。同时,贪图投资发财的无辜收藏者发现被骗后为时已晚,公司跑路,想追回被骗款难上加难。书画收藏投资有一定的回报,同时也存在很多风险。收藏者无论是想低价买入还是想高价卖出书画作品,如今市场都比以前更加复杂。要想在书画收藏交易中获得自己期许的利益,光靠捡漏、碰运气的时代已经过去,自身必须了解和掌握一定的辨真识伪的鉴定知识,否则就只能不断地“交学费”。

二、书画作伪方式及其鉴定方法

关于书画作伪,自魏晋有之,至明末清初逐渐形成地方性的书画造假,如苏州片、河南造、长沙造、广东造、北京后门造等,这个时期的书画商品流传至今,也成了文物,其中藝术水平较高的作品被称作“伪好物”③。传统的书画造假方式包括摹、临、仿、造、代。摹,就是对照原本完全勾摹,多用于工笔画,画面虽工整,却死板乏味、毫无生气。临,对照原本临写,多见于写意画和行、草书,临本过多地注重仿品的形似,轻易忽视原本的神似,用笔抖索、不肯定。仿,无固定原本,仅仿其大意或原作者的代表性风格或题材,如谭子猷仿郑板桥的竹、张大千仿石涛山水等,仿品要对书画作者的艺术风格有一定的了解,同时要提升艺术审美的鉴定能力。造,就是凭空捏造,如唐伯虎出名,就造唐伯虎款的虎;不擅书法的节烈名人,就造他的书法,使仿品无从对证。对于凭空捏造的伪作,要有一定的文史和美术史知识,了解作者的书画代表作。代,即指代笔,是经书画家本人认可或授意的,往往是由于书画家名气大,“雅债”太多,书画家精力有限、疲于应付,便请他人代笔完成书画,自己题上落款、盖上印章或全部由代笔者完成。代笔在书画史上多有先例,1946年《春风》第16期第4页载有史怀谦撰写的《书家之代笔》一文,文中明确说明“于右任院长……故索书者虽众,焉得一一亲应,是以昔有泾阳周伯敏氏,今有同里李祥麟氏二人先后为之代笔”,并举古例,“苏子瞻有丹阳高逮为之代笔,赵松雪有京口郭天锡、董华亭及其门下士吴楚侯三人为之代笔,故曰代笔之制非今有也”。该文发表于1946年,于右任逝于1964年,想必于右任的代笔行为在当时已是公开的秘密。而某些当代书画家为了利大高产,代笔现象比之往昔更为狂盛,作坊式的批量代笔情况存世不少。代笔有别于一般的作假,其作品通常被认为是真迹,真假混淆、难辨真伪,在鉴别上难度最大。

以上书画造假完成后,如果作者是年代久远的,还要进行做旧处理,将纸(绢)面染色或人工做虫眼,使之看上去老旧或虫蛀等,增加其旧气。人工做旧未经时间的沉淀,浮于表面,旧气生硬,稍有经验即可辨别。鉴别摹、临、仿、造、代等方式做出来的伪作,主要从书画本身的艺术风格着手,了解书画家的笔墨特性及意境风格。伪作的书画一般线条力量羸弱、生硬刻板,不够流畅自然,气息、格调与作者及年代不符等,这些鉴定要点需要增加知识储备及提升艺术审美修养,方可有所领悟。

以上五种方式是完全伪造出一件新的書画作品,另有在真迹原作的基础上部分作伪的,通过改、添、减、拆配、割裂,将原作本身或装裱改动,使小名家变为大名家,使佚名款变为名家款,使时代晚的变为时代早的,总之就是通过移花接木、改头换面把价值低的作品改为价值高的作品。这类作假,通过细微观察,或利用逆侧光观察,看到画面或装裱有不统一、不和谐的地方,初步可以发现,但遇到仿造缜密的伪品,则需更多的书画鉴定经验。以上这类作假方式,从古发展至今有过之而无不及,愈作愈先进、愈作愈高明。

现代书画作伪紧随时代变化及科技进步,方式方法层出不穷,稍有不慎就会上当受骗。以下着重探讨一下新的作伪方式及鉴定要点:

(一)印刷作假

书画本身的印刷。临摹勾添和印刷承载着中国书画复制的重要媒介,临摹勾添法比较传统,印刷工艺则随着时代进步而逐步改进。

1.木版印刷

木版印刷是中国传统的印刷技术,单色雕版印刷技术掌握的成熟度可从现存时代最为明确的唐代《金刚经》中窥得一貌。木版套色印刷最早可溯源至明代,木版年画便是最具代表性的木版套色印刷作品。清末北京荣宝斋在传统技艺的基础上最先使用木版套色水印技术复制书画作品,其初始目的是生产水印笺纸,后复制书画作品以供商品市场需要。木版水印复制出来的书画作品,买家稍不留神,就会被糊弄为真迹,因为它是完全使用中国画中同样的传统颜料与宣纸,通过线描、刻版、分版套色印刷等,经数道工序,可印刷出接近原作的复制品。现在仍有制作木版水印仿制品的市场存在,正规的书画复制多在装裱外面标有荣宝斋、朵云轩等店号制作的字样。对于没有标注木版水印或店号的作品,也可通过一定的观察识别其为木版水印作品。因为其画面主要为木版刻制,所以画面的刀痕感明显,较易辨别的就是复制品上面的飞白、牵丝处。原作的飞白、牵丝一般是墨色焦、淡变化、线条生动的元素,但在木版水印上的这些地方多雕刻死板的点、线,缺少毛笔笔性的方向性及弹性。一般从以上几点,可以快速查看出复制品的破绽。

2.珂罗版印刷

珂罗版印刷又称玻璃版印刷,是清光绪年间由德国传入我国的新印刷技术,其工艺是随着科技发展而产生的。根据复制作品的原本,在玻璃上均匀涂抹感光凝胶,再根据色彩明度施以相应时间的曝光,然后进行显影、冲洗处理,最后以油性的西方颜料或油墨印刷。其印刷展现的效果能够精准地复制作品的原型,且墨色变化丰富,无网点,更能保留笔墨神韵。民国时期,有很多画册便是使用此法印刷。相对于木版水印,珂罗版明显的缺点就是轮廓边缘较模糊、墨色平板无层次、无水墨交融感。

3.现代数码喷墨印刷。利用超高清书画成像系统对书画原本进行扫描,扫描后以数码喷墨印刷,其印刷件的效果几乎与原作无异,不认真甄别,极易走眼。它的突破点要从墨色交融、层次方面着眼,因为它是印刷品,相对于原作,视觉差异就是画面光平、无层次、无色墨颗粒感。超高清书画成像系统的费用昂贵,非一般机构所能够承担。低档书画印刷作假,是将书画原本的图片直接印刷,这类印刷品,细看轮廓边缘模糊,用30倍以上的数码放大镜可以查看出红黄蓝三原色的像素方块。

印刷另一方面的作假是画册印刷。与出版社合作,印刷定制画册,这类印刷作假应用于批量作假,遇到这类画册关键要查看出版社是否正规权威,小出版社或非专业出版社的画册要谨慎存疑;或者利用旧画册,把原页拆解下来,将伪作印刷页拼接入册,使旧画册真假掺杂,更具迷惑性。这类画册要从“旧”着眼,新拼接入册的画页新旧与其他画页的新旧度是有差异的。

(二)来源迷惑

物品来源是中国书画收藏的重要参考点,一件来源清晰的书画作品可以为其真实性加分。关于作品的来源有很多种:祖先递藏,后人、徒弟私藏,作者合影,文物南迁、文物店旧藏标记,司法缴获等。针对这些说辞,首先我们要看书画作品本身,来源问题仅是书画鉴定的辅助依据,对作品本身的真实性有一定主见后,再参考其来源加以定夺。祖先递藏的书画作品是有一定存世时间的,但祖先收藏也有假有真。后人、徒弟私藏,当下市场假借祖父、师父之名的私人收藏书画作品,其中借名造假的,数不胜数,利益驱使,有利为之。作者合影、作者与作品的合影,合影上的作品可以经过电脑进行图片处理,此作品非彼作品。文物南迁、文物店等旧藏标记,这类伪作艺术水平低,贴于装裱面的文物南迁或文物店旧藏的标记及其登记笔迹是印刷做旧的,用前文所述的印刷作假方式即可辨别。

三、总结

中国书画蕴含着独特的文史价值和艺术价值,收藏书画不仅仅是经济投资,还可以探究中国传统文化,并以此提升文化和艺术修养。在新形式下,富有内涵的书画收藏是永不过时的稳定投资选择。虽然书画作伪的方式层出不穷,但鉴定方法万变不离其宗,关键是对书画本身的时代风格和个人风格的鉴定。抓住主要矛盾,书画本身以外的事物仅可作为次要矛盾,只要充分积累文史及美术史知识,多进行比较对照,作伪的疑点定会逐步发现。

注释:

①从狭义上说,书画是指中国书法和国画;从广义上说,书画不仅包括中国书法、国画,还有篆刻、碑拓、油画、版画、水彩等。

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拍卖法》第六十一条规定:“拍卖人、委托人在拍卖前声明不能保证拍卖标的的真伪或者品质的,不承担瑕疵担保责任”。

③该词源于北宋大书画收藏家米芾对一件唐摹钟繇《黄庭经》的评价,见台北故宫博物院“伪好物——16-18世纪苏州片及其影响”展览概述,第13页。

作者简介:

黄应余(1988—),女,汉族,湖南长沙人。硕士研究生,文博馆员,研究方向:艺术市场。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