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20
摘要:保罗·塞尚是法国后印象主义画派画家,被誉为“现代艺术之父”。他的绘画作品及艺术创作思想为20世纪众多艺术家提供了新的借鉴,也为诸多艺术流派的诞生与发展提供指导,如立体派、野兽派的产生,以及继而引发的抽象主义、现成品艺术、观念艺术、行为艺术等。塞尚对19世纪的主流绘画观念提出了全新的疑问和深入的思考,他通过对色彩与明暗的分析,以一种崭新的眼光对待视觉透视,使得艺术变得更加纯粹。其将形状和色彩结合在一起,用细小、块面化的笔触在画布上进行绘制,充分利用色彩的冷暖变化,而不仅仅用明暗来描绘物体。除此之外,他还运用几何元素来构造形象,并采用块面状的颜色来表现物象的立体感,为绘画艺术注入了新鲜的力量。
关键词:塞尚;绘画形式;色彩;客观性
一、塞尚所处的时代背景
(一)政治军事和科技文化发展
18世纪末到19世纪末,法国爆发资产阶级革命,随之而来的工业革命,使得工业不断发展壮大,在哲学科学领域也带来了一定的新气象。1789年法国大革命摧毁了封建政权,在经济发展的同时也诞生了新的思想启蒙。19世纪,法国经历了七月革命和二月革命,直至法国第三共和国的建立,资产阶级政权才得以巩固。持续的革命、更迭的政权,促进了法国人民的革新精神,哲学观念、社会风气、道德观念都发生着巨大的变化,艺术领域自然也受到了冲击,当时的艺术家们反对已经陈腐的古典学院派、矫揉造作的浪漫主义,也不满足于印象派追求的光影与色彩,新观念的诞生成为必然。19世纪的巴黎吸引着渴望打破既定准则的艺术家们,海明威说:“如果你有幸年轻时曾在巴黎生活过,那么无论你今后走到哪里,它都会伴随你,因为巴黎是一场流动的盛宴。”同时在危难处境下,艺术家们的创作,由表现客观自然逐步转向抒发内心的感受和对政治生活的关心。
(二)哲学和美学背景
哲学是西方文化思想重要的组成部分,文化反映社会和时代,为世界提供了新的探索方式与思考角度。向现代化转变的哲学思想逐渐突破古典主义的束缚,科学主义和人本主义发展开来。以叔本华、尼采为代表的哲学思想家提出的新理论,为塞尚提供了看待世界的全新方法,他们反对以理性代替一切,从而开拓出了新的哲学方式——非理性主义。
而叔本华提出的唯意志主义论,也给塞尚的新思想奠定基础,他扩大了美学的研究范围,认为文艺是用来缓解苦痛情绪的,将文艺与世界的关系问题推向了研究的核心。塞尚说:“当我们抵达人生旅途的最后一处驿站时,一种自然涅槃境界的印度式精神慰藉平抚了我们的感官……体系,一个体系……是的,我们需要一个体系。然而体系一旦建立起来了,依据自然来创作吧。”叔本华和塞尚的美学思想内核,其实有非常相似的地方。
二、塞尚的绘画形式
(一)静物题材选择
塞尚曾说,他想将印象派的艺术变得和博物館的艺术品一般经久不衰。于是,静物画便成为很好的描绘对象。艺术家不仅可以选择他们想画的种类,也可以随意挪动他们的位置,使其符合艺术家心里所想的状态,在描绘过程中也不用担心所描绘的对象出现位置偏移。其中,在静物绘画中,塞尚最喜欢绘制的就是苹果。
如《高脚果盘、玻璃杯和苹果》(图1),这幅作品是塞尚中年时期创作的。陈旧的台布上摆放着白色的衬布和高脚果盘,在上面零零碎碎地散落着红黄绿各色水果,整体用色凝重简练。高脚果盘和衬布明度较高,而背后的叶子和蓝色背景则较暗,两者的对比强烈,而面前的水果显得尤为鲜亮,直接跳脱出来,异常醒目。
(二)透视法的革新
图1的整体构图也非常有意思,左边的高脚果盘看起来并不写实,果盘的右边明显窄于左边,看起来好像有什么透视问题。塞尚将水果盘更偏向左延伸是为了填补左边,使得画面显得不那么空,而画面两角的叶子也起到了相似的作用——饱满画面。
左上方的叶子通过果盘、水果,最后落到右下角的小刀。再从右边的叶子经过玻璃杯,再水果,最后到左下方的桌角,整体形成了“X”样式的交叉线。这两条斜线汇集到画面的正中央,突出了整幅画面最中心的点——绿色苹果,也让整幅画显得非常稳固。
除此之外,位于右边的玻璃杯也是左边较宽右边较窄,整个桌面看起来是倾斜的,所有的东西摆在上面仿佛要掉落下来一般。这就是塞尚绘画中最为突出的革新:他观察物体是有着多个视角的,静物随视角而动。他会从这个视角画高脚杯的顶端,再从另一个视角画高脚杯的底端。对同一个物体从不同的角度进行观察,将三维的印象描绘到二维的平面上,使我们不能一眼看尽的东西在同一画面上进行呈现。如果撇去环境,只看单个物体,会感觉它们的比例非常奇怪,但从整体进行欣赏,整幅画的构图就变得异常稳定。塞尚在绘画时使用自己发明的一套工具测量物体,甚至用单眼进行观察,保证自己眼中的景象与客观对象完全一致。这种创新方法与中国画的散点透视尤为相似,促使塞尚抛弃了西方千百年以来的传统焦点透视法,他将四维引入二维,将时间引入平面,从而构建了不同于学院派所主张的“唯理性”和“唯静美”观点的新的美学基础。
这也是反透视的运用,通过相反的线条来表现静物的前后关系。塞尚不再遵循传统绘画“近大远小”的法则,画中的静物不再是用颜料堆积的作品,仿佛要跳脱出画面。塞尚并不是单纯地用眼睛复制所看到的物象,他基本放弃了科学的透视法,更多倾向于表现物体间的关系、结构和色彩,从而达到一种艺术的真实性。
(三)几何构成方式
在图1中我们可以看到圆形的苹果、椭圆的果盘顶和高脚杯、三角形的衬布、矩形的小刀,原本有着不同形状的物体被塞尚还原成圆形、矩形、圆锥形、圆柱形等形体。作者让人们在大自然里找出不同的物体,然后归纳为简单的结构,他突破了传统写实的方法,真实性已不再重要,而是由繁入简,进行高度概括。他分解自然的物体,再进行重新组合,最终使作品呈现出井井有条的样貌,在表现物象的同时不失其特征,使观者能看出所画的是什么,却又不那么贴近实物。画中的物象被表现得非常结实、厚重,每个物象都是为整幅画面服务的,它们仅仅是画面的一部分。塞尚的绘画是理性的,他用自己的主观印象去改造客观物体,在实物中倾注了自己的感受,最终达到了一种新的真实。
(四)色彩造型
塞尚准确地分析了用色与明暗表现。在图1中,桌上散落的苹果看似不经意地排布,实则是艺术家精心布置的。我们看不到传统绘画所强调的光影效果,而是艺术家用颜色在描绘体积。经过总结提炼,画面颜色也达到了高度的精练,苹果的颜色仿佛未经调色一般干净纯粹。暖色的水果和桌面,在冷蓝色的背景和桌布的衬托下显得格外清晰,就像光的颤动一般,外轮廓线是蓝色的,勾勒出物体的形状。冷暖色通常会给人带来不同的深度感,两者重疊,暖色推动着水果向前,而冷色逐渐让背景退后,形成真实的空间感受。在光的照射下,静物具有了强烈的质感和立体感,塞尚利用冷暖对比而不是明暗,吸引着人们的视线。塞尚认为明暗与外在的线条都是人们主观归纳的东西,而色彩对比才是真实的,一个物体是否真实应该由颜色之间的衬托比较来塑造体积感。塞尚在用色上沿袭着印象派注重光的传统,强调氛围和整体感受,但他不仅仅追求表面印象,更注重表现物体的构成,追求和谐平稳的状态,在多彩和闪烁中表达绝对与真实。
扎实的结构与形体是西方古典绘画所倡导的,而光与色的颤动则是印象主义所追求的。塞尚的绘画,将过去与现在相结合,在他的笔下,艺术作品变得更加丰富多彩,既有古典主义的厚重写实,又有印象派的光影氛围。
三、塞尚对后世绘画的贡献
塞尚通过长期的实践和创新,他的新理念对传统的艺术规范提出了质疑,他将存在着的物象进行重组创造;他更注重物体结构的描绘,对传统的透视法则嗤之以鼻,利用新的观察角度和透视方法观察事物,为当时处在迷茫中的各个流派提供了一种新的思维方式与可能性,可谓是为艺术创新走出了非常关键的一步。当时众多知名艺术家都受其启发。
(一)立体派
立体派艺术家的作品也汲取了塞尚艺术思想的精华。毕加索利用塞尚将万物归纳为几何形体的方法,完成了《亚维农的少女》(图2),开创了立体主义。画中的人物不再是传统的形象,而更趋于几何形体的拼接构成,画面由块面组合,观者可以看出画面描绘的是什么,却又有不确定的感觉。毕加索将人体重新拆分成锥体、圆柱体,抑或是矩形,再拼凑成一个整体。画家学习了塞尚观察物体的方式,将事物在时间与运动变化上的关系表现出来,他将观者看到的不同空间的物象组合在一起,将时间与空间融合。画中的人物夸张变形、比例怪异,但我们很清楚其描绘的是人体,他们看起来没有什么体积,紧紧地挨在一起,没有多余的空间,让观者产生了一种拥挤的局促感。
立体主义艺术家接受了塞尚的思想方式,他们不再执著于真实物象的表达,也不再单纯地把瞬息万变记录在自己的画布上。这些艺术家依照塞尚的指引,不再采用传统的透视法和感官上的错觉来进行作品的描绘,而是更概括简练地呈现出所有他们想要呈现的东西。
(二)野兽派
野兽派艺术家或多或少也受到了塞尚的影响,学习其绘画方法,他们非常赞同塞尚的观念:绘画仅仅是为了绘画本身而服务的,绘画是个人精神内核的体现。他们在用色上不再小心翼翼地模仿,而是更创新、更勇敢,在狂烈的色彩中表现内在的感情。如马蒂斯的作品《生命的欢娱》(图3),艺术家大胆勾勒出外轮廓的线条,利用纯粹的橙色、蓝色、黄色强调画面,对比强烈。画面中的透视也显得较为随意,没有遵循传统透视法则,更突出个性。
塞尚是十九、二十世纪最重要的艺术家之一,其艺术创作在近现代也不断被继承与创新,他为绘画的发展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思路,现代绘画因而呈现出百花齐放的场面。
参考文献:
[1]甘苏庆编译.西方油画600年VII:19世纪欧美油画艺术[M].沈阳:辽宁美术出版社,2016:263.
[2][美]海明威著.流动的盛宴[M].汤永宽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19.
[3][德]希尔德布兰德著.造型艺术中的形式问题[M]. 潘耀昌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4]王晴.立体主义绘画——第四空间观[J].美与时代(中),2016(12):15-16.
[5]杨雨丝.从罗杰·弗莱的艺术批评看塞尚的绘画语言[J].艺术评鉴,2021(09):32-34.
[6]刘朝歌.塞尚绘画的形式意味[J].美术教育研究,2019(15):30-31.
[7]文斯.探析绘画的“形式美”与“有意味的形式”[J].美与时代(中),2018(12):14-15.
[8]冯跃中.论塞尚的绘画美学思想[D].河南大学,2010.
[9]武燕妮.绘画中的色彩——审美情感的唤起[C].西安美术学院,2007.
作者简介:
张楚浚(1997—),女,汉族,浙江杭州人。安徽大学硕士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美术。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