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陆俨少山水画赏析

时间:2024-05-20

姚悦

陆俨少(1909—1993),中国杰出的山水画家。原名同祖,字宛若,上海嘉定人。1926年考入“无锡专科学校”,画初师冯超然,诗学王同愈,后结识吴湖帆,拜其为师,得以饱览吴家庋藏的大量历代书画珍品。能诗善画通书法精绘画理论,山水成就卓然!

素有“南陆北李”之称的陆俨少(北为李可染) ,对于中国博大精深山水画的深刻认识,绝对是源于继承传统和开拓创新。陆俨少的绘画风格主分“早、中、晚”三个时期,早为“40—60年代”;中为“60—80年代”;晚为“80年代中晚—90年代过世”。早期先生(解放前)的山水作品,多以临摹历代传统名画为主, 从笔墨艺术来说,尚处学习和过渡阶段,存留于世也不多见。窃以为,先生山水60—80年代,应是其绘画笔墨最为成熟或最为经典的出彩期。晚年暮岁,笔墨精力已垂垂衰退矣……!今择其七十三岁所制十二开山水册(选八) , 都是作于1981年的扛鼎力作。尺寸小中见大,笔墨幽厚精深, 气象咫尺千里。册签为自题耑(附图1),引首有朱屺瞻题赠(附图2),尾有谢稚柳跋题(附图3);可谓笔墨珍罕!原藏上海朵云轩。

《山色空濛图》(图1),墨笔纸本,尺寸33×43厘米。陆俨少不仅是位杰出的山水画家,更是位格调高雅的著名诗人。画家以笔墨畅性,以诗境融入自己画中,殊可谓文人所言“诗中有画,画中有诗”。陆先生无论画盈尺,还是巨幛,驾驭得都是那么的游刃有余。此帧墨笔山水,是先生颇具风格的“勾云”、“勾水”及“大块留白”、“墨面晕染”的艺术表现。这种笔墨深厚层次的勾勒渲染,可“见性、见笔、见墨,更见画中精神”。“云水飞动”的笔墨气象,让人如入画境空灵的艺术“仙境”!右有一跋:“连日阴雨,予徜徉西子湖上,因得东坡山色空濛雨亦奇意。辛酉三月,俨少并记。”先生雨中闲步,徜徉于西湖之上,猛忆苏大学士诗句,乘一时笔墨之兴,将“山色空濛雨亦奇”的艺术画境渲写得入骨三分!

《森木连山图》(图2),设色纸本,尺寸同上。画面构图看似简逸明快,实则用笔皴染深具功力。云雾勾勒劲涩灵动,笔墨气息平凹深远,可喻画境“咫尺千里”。其画面墨块“黑中透亮,亮中生动”, 乃研用宿墨为之。笔墨晕染适度华滋,与云中浩渺的青天白雾遥相呼应,内含凸显出“计白当黑”之幽然妙境!山涧深置在静谧空旷的密林之间,似与连山缥缈的云雾相映同晖。画家感悟大自然的真实生活,时时让空灵生动的画面“笔中生险,险中藏境”。认为“画画笔墨若过于僵硬平枯,就毫无大千世界的艺术画境可言。”我们从陆先生的笔墨意境中,的确感觉其画中突显的是“内美、虚实、清润、劲涩、深远和空灵”!左下题有“森木如天籁,连山同夕晖。辛酉三月,写于西子湖上,陆俨少并记。”

《绕屋扶疏图》(图3),设色纸本,尺寸同上。陆俨少对于大自然的生活是非常热爱的,他也很向往古代文人笔下“世外桃源”的隐逸生活。当然,这绝对不是文人画家的真实“逃避”和“厌世”。画家文人在思想上,只为艺术创作求得一片宽松和宁静。此山水以陶公渊明诗意而写,内涵颇藏画境。山间云雾虽只寥寥数笔,便清晰地勾勒出笔墨飞动的艺术神韵。茅舍四周茂密的树林,是那么富有山川生气。先生所制苍虬树干,笔墨乃用中锋,山石辅以侧锋,再加上浓淡枯湿的妙用,让画面顿感鲜活生动。陶公曾在诗句中提到了“群鸟”,而画家高明的笔下,却丝毫未画一只禽鸟。实际上,“群鸟”在这片空气清新、树木茂盛的幽静山林中,早已找到了自己的“安乐窝”而和谐快乐地生活着。“吾爱吾庐”,两间若隐若现的茅舍,环绕在茂密空灵的树林之中,一高士隐者好像不是别人,应该是画家自己。款落“写陶渊明绕屋扶疏诗意,辛酉三月,陆俨少写。”

《落日晴空图》(图4),设色纸本,尺寸同上。山间依旧还是那么浩瀚无际,陆先生无论是写平静的幽谷山水,还是险峻的山峦叠嶂,画面突显出的是其深厚的笔墨功力以及完美的艺术思想;先生胸积浩然之气,平素游历甚广,经眼名山大川观后,早以烂熟于胸,也就是人们常说的“胸有成竹”。故而,在先生的画作中,所写皆为山涧密林,丘壑云烟,浩渺江水,画时经他下笔一染,立马呼之欲出。先生作画如作书,常用书法笔墨写画山水,用笔顿挫刚劲,线条灵妙生动,内含气韵丰富,极具金石书卷气!“山将落日去”,但我们在画家的作品中,丝毫也看不到一点“山将落日去”的感觉。感觉到的依然是“水与晴空宜”的画境!

《雁荡揽胜图》(图5),设色纸本,尺寸同上。雁荡山是不少画家笔下热衷写生的题材之一。但所见不少有关雁荡山的“画作”,余皆认为多数是笔致“遗神而取貌”,庸俗不堪的笔墨,并没有真正领悟到画雁荡山之幽幽真谛。画山水堆积于胸的是博大精深的艺术内涵,而不是机械俗重的反复描摹。由于“胸无成竹”之浩然真气,画出的笔墨,皆为匠气俗重的“无源之水、无本之木”。陆先生写雁荡而取山形完美之神韵,奇逸幽厚的苍浑笔墨,将雁荡胜景写画的空谷幽深;层次茂密的树林,深置在坚壁紧固的山石之中,显得那么的高耸和霸气。山间云雾的自然“留白”,吐纳出的是大自然空旷完美的艺术绝配。此作看似平夷的画面,实则是画家胸中浩瀚博大的艺术再现。中国画讲的是“疏可走马、密不容针”画境,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笔墨“虚实”关系。有人认为“实”易而“虚”难。实际上,在山水画的艺术表现上,“虚”和“实”同样不易。陆先生写山水笔墨“虚实”,是其内在艺术修养的真实堆积。但笔墨中,先生绝对不会刻意去做“虚实”。我们从其所画的雁荡一角,好像已经完美地欣赏到“雁荡山”的浩瀚全貌,“虚实”留出的自然妙境,非“大匠圣手”焉可为之!

《峡江行图》(图6),设色纸本,尺寸同上。陆先生认为“三峡”是绘画创作中的一种奇观。当先生看到“峡江”激流汹涌澎湃,险滩旋涡飞溅,浩浩荡荡的江水,让人深感迂回曲折。他尝试着用独特笔墨的表现手法,将“云水”勾勒得鲜活生动。尤其是“峡江”中的“勾水”,虚实相间,晕染有度,线条流畅如山间“勾云”一般,似“水天一色”之美景;余认为画得最为超然精彩!陆先生的“峡江”激流,写出了汹涌澎湃之气势。不少人所画“峡江行”,多只取两边高山,中间较为狭窄的江流,构图陈旧单一,了无新意可言,更谈不上“以奇制胜”的浩瀚笔墨了!而陆先生笔墨另辟蹊径,写“峡江行”只取山势平夷一角,并非气势高大的险峻山面。笔墨画的气势开阔,宽广无际的浩浩江面,云水涌动,山石静幽, 让人弥漫于云雾浩渺之中。行驶激流的木舟上,有数人正在奋力地向上划行。画面凸显出的是浩浩江面中的“云”和“水”,它让人“狭小”的心胸变得更为宽广!陆先生所独创山水画的表现形式,绝对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水乡图》(图7),设色纸本,尺寸同上。“江南水乡,太湖之滨往往有此。”江南水乡的安逸宁静,是人们远离喧嚣尘埃的隐逸之地。陆先生寄情笔墨,写出如此宁静的画面,这绝对是画家内心世界深厚的艺术修养所至。这种“平远”效果的山水画,很少有人喜欢涉足。我个人的看法是,一般人之所以不敢涉足,是因为他们担心画面画得平平无奇, 而不足细观。实际上,元人赵子昂、倪云林也有此画法,而且画得还十分精彩,对后世画坛影响深远。陆先生此水乡图无论在笔墨线条,还是构图敷色上,的确汲取了元人的笔墨画风。从画面中看得出,今日“天朗气晴,惠风和畅”;湖岸上一排排生机盎然的嫩柳,轻轻摇曳着悠悠的微风,渔父已将新近做好的罾网放入湖中,只待傍晚搬罾收获!此画看似平静,实则“静中有动,动中藏静”;尤其是湖面水波粼粼的网状笔墨,顿感画面鲜活而富有灵性。品赏陆先生这幅青绿山水时,它让人能心静如水,渐渐荡去了胸中的浊气和燥气。人们常说,陆先生画的是内涵和修养,这一点,我们从这幅画作中,可以深深地去感受!

《五月江深图》(图8),设色纸本,尺寸同上。高士隐逸山林之中,多的是笑傲江湖和纵论天下。酌酒谈笑间,唱和诗文,品书论画,只在风韵闲雅之间,谈到尽兴时,皆不忘东方之既白!先生画中笔墨的幽厚散淡,看似不经意,实则意在笔先,极尽浩然之笔墨画境!五月的江深且寒,今则先生来访,余略备薄酒,咱倆不醉不归!画中茅屋平添了一股暖意浓浓的“诗情画意”。诗为老杜句,画家喜而用之,陆先生不仅画中写出了老杜的诗意,更梦想也将自己融于画中……他感觉画里面的人物“又似老杜”、“又似隐逸高士”、“又似归舟渔父”。但无论何人,在画家眼中,他们都是“脱胎换骨”的世外高人!

品读陆俨少先生的八帧山水册,他让我们看到了画家完美平静的笔墨真气以及思想开阔的博大胸襟!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