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20
张晓莉
(莒南县文物保护中心,山东 莒南 276600)
瓜果纹是我国陶瓷装饰的重要纹饰,据史料记载,在唐宋时期,瓜果纹饰就已经运用到陶瓷纹饰之中,体现出我国陶瓷业与瓜果种植业及相关文化发展的互动性。明清时期的瓜果纹饰可谓丰富多彩,包含了诸多的瓜果种类,蕴含着深厚的人文价值和审美情怀。如具有代表性的三果纹,代表着福气、长寿和子孙满堂,表达了劳动人民对生活的美好向往,具有非常丰富的吉祥寓意。
寿桃纹是明清瓷器的瓜果纹饰之一,桃是长寿之果,代表着长命百岁、延年益寿,在中华传统文化中,寿桃往往与神仙故事和人物有关,关于寿桃的传说也有很多,都认为桃是吉祥长寿的幸福果实。明清之前,桃纹就已经普遍出现在瓷器纹饰中,如桃形洗、桃纹天球瓶、桃形壶等。明清时期,桃的相关纹饰更加丰富,如明永乐桃纹、宣德官窑桃纹、乾隆青花桃实纹、嘉庆官窑桃纹等,在绘画、色彩、构图等方面都具有时代特点。
樱桃纹是明清瓷器的瓜果纹饰之一,樱桃原产地在我国,明清时期,樱桃树一般在王公贵族阶层府苑中种植,作为一种观赏性的树木,皇帝还将樱桃赏赐给官员,可见当时樱桃产量不大,较为稀缺。樱桃外形小巧,甘甜圆润,果实呈现大红色,在中华传统文化中寓意着美满和幸福,象征着日子红红火火和爱情的甜蜜。因此,明清工匠也将樱桃纹饰装饰在瓷器上,展现樱桃纹饰的文化内涵与吉祥寓意。
葡萄纹作为瓷器的纹饰,早在唐代就已出现,葡萄是一种口味佳而且寓意吉祥的水果,葡萄并不是我国的本土水果,是汉代时期通过丝绸之路从西域引进的,后逐渐被我国劳动人民广泛种植。葡萄寓意硕果累累、多多益善,深受人们的喜爱。
此外,石榴纹、荔枝纹、豇豆纹、南瓜纹、荸荠纹、枇杷纹、西瓜纹等也是明清时期流行的瓜果纹饰,具有丰富的吉祥寓意。
三果纹也称三多纹,主要包括三种传统瑞果,一般为寿桃、荔枝、石榴、枇杷等纹饰,明清时期深受皇家贵族的青睐。《庄子·外篇·天地》记载:“使圣人寿,使圣人福,使圣人多男子。”这里“寿、福、子”就是三果所蕴含的吉祥寓意,代表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三果纹成为各社会阶层人士普遍喜爱的瓜果纹饰。代表性瓷器有釉里红三果纹玉壶春瓶,此藏品为清代瓷器,现收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高23.8厘米,口径7.7厘米,足径9.1厘米,鼓腹,粗颈,撇口,圈足。此瓶纹饰丰富,瓶身的主要纹饰为三果纹,为荔枝纹、寿桃纹、石榴纹,还绘有芭蕉、灵芝、莲叶、青草、云纹等,纹饰布局构思巧妙,庄重典雅。底部有“大清雍正年制”的书款。此件釉里红三果纹玉壶春瓶是清代著名的釉里红瓷。釉里红是釉下彩的品种之一,元代开始出现,以明清时期景德镇窑最为著名,从工艺上看,釉里红是将含有铜元素的呈色剂绘在瓷器表面,然后再施上透明釉质,在1300摄氏度左右的高温下烧制而成,其中的红色十分鲜艳。
九桃纹饰是清代官窑的著名纹饰之一,在清雍正、乾隆、光绪等时期较为常见,在碗、瓶、盘等瓷器中被大量使用。博物馆中也收藏有清代九桃纹饰题材的精品文物,如台北故宫博物院收藏的清乾隆粉彩九桃瓶,此藏品直口,直颈,腹圆,圈足,纹饰为一颗结着9枚仙桃的果树,桃树的枝干粗壮,充满生机,桃叶青翠,桃子的色彩艳丽,成熟的桃子压着枝头,尽显富贵和长寿的美好寓意,桃树根旁衬着一簇月季花,月季花的美丽更加丰富了瓷器的纹饰内容,底部有“大清乾隆年制”篆书款。
荔枝纹也是明清瓷器中常见的纹饰,如南京博物院展出的明永乐青花荔枝纹盘,此藏品是明代的皇家御用精品,采用了西亚的颜料。这件明永乐青花荔枝纹盘的主要纹饰为荔枝纹,盘子中央的荔枝硕果累累,果实饱满,象征着收获和幸福,盘子中央的下部还有群山的图案,此外盘子的口沿四周装饰着花卉纹,此件明永乐青花荔枝纹盘是明代永乐年间瓜果纹饰瓷器的上乘之作。
枇杷纹是我国传统的瓜果纹样之一,枇杷果外形圆润,一般为金黄色,味甘甜,而且果实一般都较为饱满,在我国传统文化中枇杷果很受欢迎。明清时期,工匠也将枇杷纹饰运用到瓷器上,与其他植物和花鸟一起,成为瓷器的精品纹饰之一。如故宫博物院收藏的青花枇杷绶带鸟纹大盘(图1),其主题纹饰是绶带鸟与枇杷果,此件藏品高9.2厘米,口径51.2厘米,足径34.5厘米,盘形,折沿,圈足,露胎,砂底,盘子的边沿呈花瓣状。此盘中央生动地刻画了一只绶带鸟立于枇杷枝蔓之上,枇杷果挂满了树枝,彰显了果实的成熟与收获,绶带鸟正在啄食着枇杷果,体现了一种花鸟自然和谐共生的景象。绶带鸟外形俊秀,鸟鸣悦耳,有着长长的尾羽,如同绶带一样,展翅飞翔时如凤凰一般美丽,因此称为绶带鸟。同时,绶带鸟中的“绶”与“寿”谐音,被人们认为是长寿幸福的鸟类。此外,此青花枇杷绶带鸟纹大盘的外沿还绘制了石榴、荔枝、菊花等果实和植物纹饰。此类枇杷绶带鸟题材的瓷器,是明永乐时期的景德镇官窑御用瓷器品种,在国内外较为稀少和珍贵,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和文物价值。
图1 青花枇杷绶带鸟纹大盘
青花海水葡萄纹大盘,此藏品为明代文物,现收藏于辽宁省博物馆,高7厘米,口径38.1厘米,底径24.3厘米。直口,鼓腹,圈足。白釉青花,釉层圆润,口部有回字形纹饰,内外纹饰有牡丹纹,盘子的中心部位有葡萄纹。据考证,此件青花海水葡萄纹大盘为明代永乐时期的作品,是对外贸易的瓷器品种。随着郑和下西洋,我国对外商贸活动日益频繁,此类瓷器深受海外民众的喜爱,特别是这种绘有瓜果纹饰的瓷器,寓意吉祥,工艺精美,绘画精细,色泽清新,较好地展现了中华瓷器文化的艺术魅力。此外,此类大盘的尺寸相对适中,便于使用,符合其他国家消费者的生活习惯,这也体现了中华瓷器文化的融合发展,积极吸收和适应西亚等国家的生活习惯需求。
首都博物馆收藏了一件青花折枝葡萄纹盘(图2),此藏品也是明永乐时期的作品,通高8.2厘米,口径45厘米,底径28.8厘米。口沿呈花瓣形,折沿,圈足,砂底。纹饰丰富,布局美观,包括缠枝纹、花卉纹、葡萄纹,花卉纹饰又包括牡丹纹、莲花纹,明代景德镇窑出品。此类明清时期葡萄纹饰瓷器工艺精湛,收藏价值高,据媒体报道,2021年5月在北京永乐拍卖有限公司的拍卖会上,有一件私人收藏的明永乐青花串枝花卉葡萄纹海水折沿盘,以1127万元成交,充分体现了其所具有的艺术价值和收藏价值。
图2 青花折枝葡萄纹盘(局部)
首都博物馆还收藏有一件斗彩葡萄纹杯(图3),此件藏品为明成化时期的作品,是皇帝的御用器物之一,从功能上看,主要是一种饮酒器具。此杯口径8.3厘米,高4.8厘米,造型雅致,釉色细腻,色彩艳丽,工艺精美,杯子外部纹饰为葡萄纹,线条清新,布局合理,绘画生动,采用了写意手法。葡萄果实累累,在绿叶的映衬下显得格外醒目,葡萄藤枝繁叶茂,仿佛在微风中飘逸,杯身的另一侧画有桑葚、竹子等景物。
图3 斗彩葡萄纹杯
我国是桑葚的原产地,据考古资料显示,早在先秦时期我国就开始植桑养蚕,桑葚是桑树的果实,又被称为桑果、桑枣等,桑葚是我国的传统水果之一,含糖量高,味道甘甜,深受劳动人民的喜爱。桑葚在中华传统文化中象征着生命和生殖力,寓意顽强和坚守,也是瓷器中流行的纹饰瓜果纹饰之一。
此外,此件斗彩葡萄纹杯的底部有“大明成化年制”的字款,体现了明代斗彩技法的成熟。成化斗彩的成就非常高,器型也十分丰富,其中杯、盘、碗、罐、瓶类的器物较多,特色器物如斗彩鸡缸杯、高足杯、高士杯、婴戏杯、三秋杯等,都是明代瓷器的传世精品,艺术内涵深厚,收藏价值高,深受各个社会阶层和收藏爱好者的喜爱。
石榴纹,寓意多子多福,是吉祥的象征。从石榴的产地看,它并不是我国的本土作物,石榴原产西亚地区,汉代随着丝绸之路对外商贸活动的发展,石榴也被引入我国种植,但是当时主要作为一种观赏性水果,一般在王公贵族阶层的宫殿和宅院中才能看到,后来随着石榴树的种植普及,石榴也逐渐走进千家万户,成为一种较为普及的水果品种。明清时期石榴造型的尊也十分流行,石榴尊是尊的一种式样,主要为观赏类瓷器,造型颇似石榴,十分生动逼真。明清时期石榴尊的品种主要包括釉里红、茶叶末釉、天青釉、窑变釉、天蓝釉等。
如:故宫博物院收藏的青花折枝灵芝纹石榴尊(图4),此件藏品为明宣德年间作品,高19厘米,口径6.9厘米,足径9.7厘米,是清代皇宫的御用瓷器之一。此件青花折枝灵芝纹石榴尊折沿口,直颈,鼓腹,圈足外撇,施白釉,外观为青花,通体呈瓜棱形,匀称美观,古朴典雅,纹饰丰富,包括卷云纹、莲瓣纹、灵芝纹等,底足有楷体“大明宣德年制”款。此石榴尊造型浑厚,艺术感强,构思巧妙,是明清时期石榴尊中的精品。
图4 青花折枝灵芝纹石榴尊
又如:莒南县文物保护中心收藏的粉青釉青花石榴尊(图5),为国家三级文物,通长46.5厘米,通宽46.5厘米,通高19.3厘米,为清乾隆时期烧制。粉青釉是一种略带乳浊性的青釉,是从青釉中派生出来的,清乾隆时期的粉青釉瓷器继承了雍正时期的烧造工艺,但在造型审美上实现了新的发展,釉色较为素淡,深受皇帝喜爱,成为宫廷中重要的陈设瓷器。
图5 粉青釉青花石榴尊
豇豆红瓷器是清康熙年间的著名瓷器品种,以景德镇窑最为著名,其工艺复杂,造型清秀,烧制难度大。豇豆红瓷器的釉色鲜亮,有类似豇豆的色泽,因此被称为豇豆红瓷器。豇豆红瓷器烧制的温度较高,在烧制的过程中,由于窑内的环境不稳定,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窑变”过程,具有不确定性和偶然性,因此会烧制出带有绿色斑点的釉面效果。目前国内博物馆馆藏豇豆红瓷器精品相对较少,豇豆红瓷器具有很高的艺术和收藏价值。
如:莒南县文物保护中心收藏的清代豇豆红绿葡萄瓷坛(图6),为民间捐赠征集而来,此件藏品通高24.5厘米,通宽17.5厘米,重量为1.95千克,通体红釉,釉面上分布着大小不一的绿色斑点,给人以色彩斑斓的视觉感受,艺术审美价值高,属于清代民窑豇豆红瓷器中的精品之作。
图6 清代豇豆红绿葡萄瓷坛
柿子纹瓷器在明清时期也十分流行。我国种植柿子的历史久远,长江和黄河流域是柿子的原产地,唐宋时期柿子在我国已经实现了规模种植,柿子成熟以后呈现金黄色或者红色,是十分吉祥和喜庆的颜色,受到各代劳动人民的喜爱。此外,“柿”与“事”谐音,所以柿子纹饰代表着事事如意的美好期盼。同时,柿子纹饰也和其他瓜果纹饰一起出现在瓷器纹饰之中,如苏州博物馆馆藏青花折枝花果大盘(图7),为明宣德年间烧制,此件藏品的纹饰主要为瓜果纹,其中就有柿子的图案,具有十分吉祥的含义。
图7 青花折枝花果大盘
荸荠纹瓷器的代表性瓷器如荸荠尊,也被称作荸荠瓶,是清代宫廷中的陈设瓷器,颈部较长,腹部扁平,如同荸荠造型。据史料记载,荸荠主要产自我国和印度,荸荠味道甜,含糖量高,营养丰富,除了可以作为水果生吃,也可以做菜,而且根据《本草纲目》记载,荸荠具有降火、补肺、凉肝、消食、化痰等功效,因此,荸荠作为具有丰富营养和价值的水果,受到广大劳动人民的喜爱,在明清时期的饥荒年份还被人们视为重要的食物。荸荠纹瓷器釉色光润,种类包括单色釉、祭红釉、天蓝釉、茶叶末釉等,明清时期,工匠制作的荸荠造型瓷器以粉彩和单色釉为主,其具有吉祥寓意和收藏艺术价值。
明清时期的西瓜纹和西瓜罐也有较丰富的艺术特色。西瓜罐一般为敛口圆腹,小圈足,饱满规整,造型如西瓜,又被称为西瓜坛,清乾隆时期开始流行,延续至今。清代的西瓜罐根据釉色的不同,又可分为单色釉、粉彩釉、珐琅彩等,主要作为一种陈设和收藏瓷器,也时常作为嫁妆瓷器使用,西瓜罐的寓意主要体现在“罐”的谐音“官”,具有升官和兴旺的美好寓意。比较有代表性的瓷器如故宫博物院收藏的青花西瓜纹盘(图8),此件瓷器为明宣德年间烧制。
图8 青花西瓜纹盘
中华陶瓷文化博大精深,明清陶瓷是陶瓷文化宝库中闪耀的明珠,是劳动人民的伟大创造。明清陶瓷上的瓜果纹饰题材丰富,在继承前代基础上实现了创新和发展,这些纹饰艺术性强,寓意吉祥,代表了人们的美好期盼和对幸福生活的向往。研究和挖掘明清时期陶瓷瓜果纹饰的艺术特色,对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坚定文化自信、推进文化旅游融合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