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20
许兰青
(临沂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山东 临沂 276000)
中华民族对玉石的热爱已经延续了数千年的历史,据考古发现显示,早在七八千年前的原始社会时期,比如新石器时代,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就已经发现和认识到玉石的独特性和魅力。随着社会生产力的不断发展,经过夏、商、西周、春秋战国等历史阶段的发展,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和能工巧匠们逐步掌握了加工玉石的技术,玉器造型不断丰富和创新,应用到生产、生活和宗教祭祀等各个领域,其作用和影响扩展到统治阶级和普通劳动人民生活的方方面面。从玉石的原始属性来看,玉石只是人类发现的一种矿物质,但是随着人类社会生产生活的影响,逐步形成了特有的玉石文化,因此,赋予了玉石一种文化色彩,成为一种社会文化和民俗文化的类型之一。玉石文化成为中华民族精神文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古代社会文化发展成果的重要表现。传承和弘扬玉石文化,保护珍贵的玉器文物,对中华民族文化传承和文化自信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玉石文化在汉代社会具有重要影响力,可以说玉石文化已经渗透到政治、经济、社会的各个方面,被汉代统治阶级和各社会阶层重视和喜爱。古人喜欢将美玉雕刻成玉佩,佩戴在身上,佩戴玉佩等玉饰成为身份和地位的象征之一。从政治层面来看,汉代国家宗法制度中对玉器的使用做出了规定,在国家大型的祭祀活动中也经常会出现玉器的身影,为玉文化的发展提供了制度上的保障和支持,成为统治阶级的统治工具和手段之一。“玉石之路”也是丝绸之路的前身,在汉代与周边国家的经济文化交流中,玉器也往往成为国家馈赠礼品的重要对象之一,促进了汉代对外经济贸易的发展,使汉代精美的玉器商品不断流向海外,促进了中西和中欧经济文化的交流。就平民阶层而言,玉器也融入平民百姓的生活中,成为一种生活的奢侈品和身份的象征。
在儒家的思想文化中,玉石成为一种道德文化的象征。汉代儒家文化成为正统思想以后,玉石文化也成为统治阶级思想文化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融入汉代宗教和礼制等社会制度中,玉饰已经成为高贵的代名词,下至庶民阶层,上至贵族王侯,都以佩戴玉饰为荣,成为显示身份地位的重要标志。玉石被赋予人格化的一面,玉石装饰和佩戴蔚然成风,佩戴玉饰也体现了人们对未来生活的向往和希望。孔子曾言“玉之美有如君子之德”,孔子认为玉本身含有仁、智、义、礼、乐、忠、信等君子高尚的人格品质和魅力。随着汉代生产力的发展,特别是手工业取得了长足发展,玉石加工和玉饰的雕刻加工技术也不断提升,较先秦时期有了很大的进步,既继承了春秋战国时期的玉器文化成果,又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和提升,把我国玉石文化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以玉佩为例,玉佩的质地和工艺技术都更加高超和精美。
从多年来我国考古发掘和各级博物馆的藏品来看,汉代玉饰器物和藏品具有鲜明的特色,汉代玉饰藏品在国内外乃至世界范围内都具有重要影响,是我国古代玉石文化发展的杰出代表。
汉代玉器的材质十分丰富,有和田玉、蓝田玉、岫岩玉等,玉材的色彩也十分多样,有青玉、黄玉、墨玉、白玉、羊脂玉、褐玉等。随着汉代使者出使西域,开通了丝绸之路,使得新疆等盛产玉石的地区原材料不断地流向内地,为玉石的加工提供了大量优质材质和发展契机,有效提升了汉代玉石制作水平的档次和品质。
以汉代玉佩为例,其造型和纹饰种类十分丰富,比如常见的包括心形、牌形、人形、龙形、剑形等,其纹饰有花鸟、动物、灵神、植物,谷纹、涡纹和蒲纹等几何纹。此外,还有一些以吉祥文字、图案、民间故事为题材的玉佩饰品,艺术手法活泼生动,形式多样。题材方面主要有吉祥、健康、平安、和睦、财神、辟邪等方面,体现了汉代社会经济社会发展的成果和劳动人民对生活的向往。在雕刻手法方面,汉代工匠在前人技艺的基础上,做到了继承和发扬,雕刻手法多样,比如包括浮雕、圆雕、透雕等,雕刻手法精细,造型生动,注重写实手法。汉代玉佩根据材质、工艺的不同,也区分为不同等级和档次,这也是汉代社会阶层划分的表现之一。
汉朝是我国的大一统王朝之一,也是我国封建社会发展史上的重要历史时期,汉朝时期从确定儒家文化为正统文化,到手工业、农业等生产力的发展,都是我国古代社会发展的里程碑。汉代国力较为强盛和发达,而且还出现了多次历史有名的盛世景象。汉朝的玉器文化包括玉佩的制作工艺和特点,还有玉佩所反映的汉代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和宗教等制度方面,都是重要的实物印证。因此,可以看出随着以玉佩为代表的汉代玉石不断发展,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体现了时代特色,它的发展成为中华文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我国后世传统文化的发展和传承具有深远影响。
在儒家思想中,玉文化具有重要的地位,儒家思想对玉文化的思想引领,促进了汉代玉石文化的发展。史料曾记载“孔子手执玉圭,鞠躬如也”的情节,描述的是孔子对玉的态度和人文情怀。儒家文化中,玉如君子一般具有高贵的品质和情操,玉的纯净、高尚和坚韧正是儒家文化追求的道德典型所具有的特征,因此形容君子时一般都具有玉石一般的品质和思想境界。儒家还有“三礼玉论”的提法,这三礼指的是《周礼》《仪礼》《礼记》,为儒家三部著名的著作,其中有关玉的论述被称为“三礼玉论”,说明儒家思想对玉文化的情有独钟。由此可见,儒家思想的确立和发展推动了汉代玉文化的发展和繁荣,玉文化成为我国儒家思想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汉代除了儒家文化对玉文化的重要影响和推动作用外,传统的道家思想对玉文化也有明显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国家礼制和祭祀制度方面,比如汉代继承了前代礼制中的玉文化习俗,也体现在“天人合一”的思想中,道家的神话人物玉皇大帝、玉帝、玉女、玉兔、玉楼、玉树、玉蝉等,说明了道教文化与玉文化的关联性,道家已经将玉文化融入道家的教义和价值观中。此外,东汉时期著名的经学家、文字学家许慎在《说文解字》中提出玉具有仁、义、智、勇、洁五德,赋予玉独特的精神内涵,对后世影响十分深远。另据《华阳诸洞记》记载:“黄衣童者,即玉佩金铛之官耳。凡坐上常有一人共坐昉昲者,即太极真人也。时或往来,盖受行玉佩金铛经者,自然致太极真人耳。”道家著名的《玉佩金铛上经》一书中记载:“所谓玉佩者,九天魂精,金铛者,九天魄灵。以玉佩、金铛为日月之魂魄精灵,乃九天之神。”从道家的书籍和史料中,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道家的修炼和教义离不开玉佩等玉器所蕴含的精神和气质。综上所述,汉代玉文化与儒家思想、道家文化等实现了融合发展。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发现了不少汉代玉佩精品,不论是考古发掘还是国内文博单位的馆藏精品,都有具有代表性的文物藏品。笔者以国内多家知名博物馆的藏品为例,对各造型和材质的汉代玉佩进行鉴赏和艺术探讨。
天长博物馆馆藏的龙形白玉佩(图1),为西汉时期的玉佩精品,为单体龙,透光性好,呈青黄色,长约7厘米、宽约4厘米、厚0.25厘米,龙首部位有黑色土沁的痕迹,采用了透雕手法,整个玉佩具有游龙腾飞的效果,龙首挺拔,龙眼圆睁传神,龙身卷曲呈S形,龙爪锐利,呈尖钩形,龙身刻有卷云纹图案,静中有动,动静结合,给人以气势恢宏的感觉。龙形白玉佩的龙形生动活泼,给人以活灵活现的视觉效果。展示出了西汉玉雕工匠的高超技艺,是汉代玉佩中的精品力作,具有重要的历史、艺术和文物价值。
图1 龙形白玉佩
观复博物馆的蝉形玉佩(图2),汉代的文人贵族把蝉佩系于身上,表示一种高贵的气质和身份。汉代比较著名的玉蝉雕工被称为汉八刀。玉蝉线条一般以比较简洁的直线为主,每条直线都平直和整齐,做工显得简洁明快,这是汉代比较有代表性的玉蝉制作技艺,也反映了汉代玉器工匠的制作风格和高超的制玉水平。观复博物馆的蝉形玉佩长约3厘米、宽2厘米、厚近1厘米,为白玉材质,是用新疆和田玉雕琢而成,材质圆润,透光性好,蝉头呈弧形,蝉翼的线条洗练、流畅、逼真,雕工浑厚自然,体现了汉代工匠技艺的高超。
图2 蝉形玉佩
徐州东郊的狮子山西汉古墓曾发掘出玉佩等玉器130多件,该考古发掘成果被评为1995年的我国十大考古发现之一,出土的玉佩等玉器被考古界称为“天工汉玉”,这说明在2000多年前的西汉时期,玉器的制作工艺已经十分发达,工匠的技艺水平让人叹为观止。其中有龙形的玉佩8件,在形制和雕刻图案方面有单龙、双龙、连体双龙等。比如,其出土的精美龙形玉佩(图3)十分引人注目,长约17厘米、宽约10厘米、厚0.6厘米,属于佩戴服饰用玉,该玉佩造型为单体龙,有较强的立体感,如同S形,采用了浮雕、透雕等工艺技法,表现出龙腾飞舞的气势。据媒体报道,在徐州博物馆新馆落成之际,该馆曾将这件龙形玉佩作为镇馆之宝,由此,说明此龙形玉佩的珍贵价值。
图3 龙形玉佩
江苏扬州博物馆馆藏西汉舞女玉佩(图4),此玉佩出土于扬州妾莫书汉墓,为西汉时期所制,高约5厘米,厚约0.3厘米,颜色呈白色,为镂雕手法的舞女形制。玉佩的舞女穿着长裙,长袖翩翩起舞,雕刻手法均匀细腻,舞女面部细节生动传神,眼睛、耳朵、口等部位都清晰可见。形态自然优美,线条明快,简洁大方。在汉代玉器造型中,舞女形制的玉佩较多,这种玉佩多数采用和田白玉为材质,形状呈扁平状,舞女形象刻画得较为细致,姿态婀娜多姿,生动活泼。根据史料记载,汉代宫廷中曾流行“翘袖折腰之舞”,此舞受到汉代帝王和贵族阶层的偏爱,此玉佩所雕饰的舞女形象正是此景的写照。由此可见,舞女玉佩造型及其在汉代的流行,侧面体现了汉代宫女造型、文化艺术和汉服风格,是汉代经济社会发展繁荣的写照,为研究汉代文化提供了重要的史料和文物实物。
图4 西汉舞女玉佩
亳州市博物馆还收藏有汉代辟邪类玉佩。辟邪类玉佩在汉代玉佩中较为流行,比如刚卯、严卯、司南、翁仲等。据考古发掘记载,1972年的凤凰台一号汉墓曾出土过辟邪玉佩,该玉佩呈柱体,长约2.2厘米,边和宽为1厘米,玉料为白色,材质晶莹,为国家一级文物,玉佩上还刻着铭文,共66个字,铭文的主要意思是佩戴此玉佩可以防范邪灵的侵犯,起到保平安健康的作用。因此,汉代王公贵族都喜欢佩戴辟邪类的玉佩,这已成为一种生活时尚。
中国玉文化经历数千年的发展,人们对玉的喜爱也由来已久,赋予玉石独特的文化和情怀,国人爱玉,喜欢佩戴玉佩以体现身份和地位。汉代玉佩是我国古代玉器文化的杰出代表,其历史研究价值、工艺技术、文化内涵和收藏价值都十分宝贵,因此,汉代玉佩往往是民间收藏人士所热爱的收藏对象。根据玉质和工艺的不同,汉代玉佩的收藏价值和升值空间也有所不同,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
从玉质来看,一般以新疆和田玉、羊脂玉制作的玉佩收藏价值最高,其次是白玉、青玉、青白玉、碧玉、墨玉等。
从重量来看,一般越是重量大的玉佩价格更高。
从工艺方面看,一般以圆雕、高浮雕、镂空雕技艺较为精美,收藏价值和升值空间大。
汉代帝王贵族一般佩戴的玉佩都是使用顶级的材质和工艺制成,纹饰精美、造型和风格都具有特色,收藏价值不菲。近年来,汉代玉佩在国内外拍卖市场上的交易价格都十分引人注目,比如2008年在伦敦佳士得秋季拍卖会上,有一件西汉的黄玉配饰拍前估价为10万英镑,但经过竞拍后,最终的成交价达到80多万英镑,创下了我国汉代古玉器拍卖价格的纪录,引起了国内外收藏市场的高度关注。
总而言之,玉文化贯穿于中华民族数千年的文明发展史中,以玉佩为代表的玉饰器物已经成为中华文明的一种象征,成为华夏文化重要的精神载体。汉代是我国玉文化发展的重要里程碑,以汉代玉佩为代表的玉器制作工艺精美绝伦,巧夺天工,在我国玉文化发展史上占有重要位置。而且,汉代玉器也体现了汉代儒家、道家思想的内涵以及汉代经济社会发展的人文历史价值,具有文化兼收并蓄特点,并有效吸收了国内外文化交流的元素。传承汉代玉文化,保护传承传统文化是炎黄子孙的责任和义务,加强对汉代玉器文物藏品的研究和保护,对弘扬中华传统文化,推进民族文化自信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