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20
王元文
(汾阳市文物保护中心,山西 汾阳 032200)
壁画是人类社会历史上较早出现的绘画形式之一,创作者通过在墙壁上进行装饰和美化,使壁画成为环境艺术发展的一个重要载体。我国壁画艺术的发展历程由来已久,形成了属于中华传统特色的壁画绘制风格,随着历代各类思想文化和艺术媒介的传播与积淀,结合我国丰富的民间传说和历史故事,我国的壁画艺术在世界范围内都具有重要位置。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无论是享誉世界的敦煌莫高窟的石窟壁画,还是具有地方特色的山西汾阳五岳庙壁画,都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勤劳智慧的结晶。笔者通过分析和鉴赏五岳庙壁画,使我们能够从中受到启发,找到一些值得现代艺术学习和汲取艺术灵感,感受壁画艺术的魅力与思想共鸣。
五岳是我国自古以来民间较为信仰的神灵之一。五岳主要指东岳泰山、中岳嵩山、北岳恒山、西岳华山、南岳衡山。五岳在劳动人民心目中是具有神圣地位的自然景观,同时也赋予了五岳精神和信仰的影响力。山西的汾阳五岳庙位于山西吕梁北榆苑村,现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总占地面积7000余平方米。据历史记载,汾阳五岳庙自金代重建,后又经元、明、清等朝代的修缮,从建筑布局来看,山西汾阳五岳庙为坐北朝南走向,前院有庙、门和部分窑洞,中院有大戏台,大殿为一字排列,五岳庙位于戏台的正对面。水仙及龙王殿位于五岳庙的东侧,西侧则是圣母娘娘殿,五岳庙后院还有个风格独特的院落,亦是窑洞式建筑风格。
五岳庙的大殿下面保存有两座清代的修缮石刻。据《清代太符观葺修岳渎庙》碑刻记载,五岳殿主建筑曾在清代顺治年间(1657)重修过,其建筑结构与其相对的圣母殿一致,为明代保存下来的建筑。石碑上还记述了五岳庙内部大殿的修缮年代和修缮工匠的姓名,清道光年间,汾阳地区的热心人士对五岳庙进行了出资和修缮,碑文上记载了过程。
从历史信息上考证,五岳庙建筑群的五岳殿、水仙殿、圣母殿始建于元代。从现存的五岳庙建筑结构和建筑风格来看,应该在明清时期进行了多次修缮,保留了明清时期的修缮工艺和特色。五岳殿的建筑为单檐悬式山顶,六椽进深,共有五间,属于七标前廊式建筑构架。前檐斗棋分为平身科、柱头科两种类型,具有较好的装饰性和观赏性。
大殿正面塑有五岳的神像,高达2米,另有二尊侍女像的雕塑,高约1.6米,南北两山分别设置了四渎神塑像,在四渎神的旁边设置了侍女塑,说明其地位要明显低于五岳神。一般来说,东岳神的地位在道教中和民间的影响较为深远和广泛,因此,殿内的主要神像为东岳神。五岳庙还有一个特点,就是此殿没有神龛,五岳神像和四渎神像都端坐在神台之上,五岳神像的后部设置了泥塑的背光效果,殿内的柱子上塑有四种颜色的飞龙雕饰环绕,与四岳神相对应,表示四岳神灵皆是乘龙来到此处,由于位于中间的东岳神未出现,因此,缺少代表东方神灵的青龙雕饰。通过观察四种颜色的飞龙,可以有效区分出四岳的不同特点。同时,结合四岳所配的服饰和工艺风格,可以鉴定其为明代中期以后的壁画作品。殿内壁画中的人物、动物、山石和云饰形象自然,浑然天成,静动结合,相互映衬,各具特色。
寺观壁画是我国传统壁画的重要组成部分,一般画在佛寺和道观的墙壁上,内容丰富,来源于劳动人民的生产生活,同时也融入了很多民间故事传说题材,进一步丰富了壁画作品的创作内容和灵感。据史料记载,我国历史上许多著名画家,如东晋的顾恺之、唐代的吴道子等,都曾为寺院和道观创作过壁画作品。据不完全统计,山西各类寺院和道观的壁画总面积达2.8万平方米,而且从唐代以后至民国时期,壁画作品绵延不断,大放异彩。比如,山西佛光寺唐代壁画、大云院五代壁画,是我国寺观壁画的杰作。从客观上来看,寺院和道观的壁画作品创作为保护和留存古代精品书画艺术成果发挥了重要作用,进一步丰富了我国书画艺术的历史文化遗产。
据史料记载,山西属于我国中原地区,历史上是佛教、道教活动最发达的地区之一,寺庙、道观等宗教文化建筑遗迹较多,同时,这些寺庙和道馆中的壁画艺术也十分兴盛,山西壁画的数量多、艺术精,在全国都具有重要的影响力。此外,由于山西地区多山和丘陵,交通出行不便,民风纯正古朴,宗教信仰的氛围较为浓厚。目前,山西现存宋辽时期和金代的建筑有上百座,这个时期的壁画面积约900平方米,充分体现了宋金时期壁画艺术的成就,在国内具有较高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元代是我国大一统的重要朝代之一,也是中国历史上版图最大的朝代。元代山西地区的寺庙和道观保存的数量也达三百余处,其中,壁画的面积近2000平方米,从数量和艺术价值方面看,都是国内同时期壁画的精品。明代以后,壁画艺术逐渐走向衰弱,而且工艺创作水平较前代都较为逊色,壁画面积2000余平方米,也继承了宋金元时期壁画艺术的特点。清代山西的寺观壁画作品无突出的亮点,从侧面反映了清代社会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状况。但是,总的来说,山西地区壁画艺术的发展从唐宋到明清时期是一个延绵不断的发展过程,各个时期也保存了诸多的壁画作品,成为山西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大大丰富了我国壁画艺术的宝库。
山西汾阳历史文化底蕴深厚,具有2600多年历史,自古以来就是晋中地区重要的战略要地。汾阳也是省级历史文化名城,有各类新石器遗址、生物化石遗址和上百处文化古迹,文物资源十分丰富。目前,汾阳市有各级文物保护单位一百多处,其中省级以上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近20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也非常丰富,保存有两处明清风貌的历史文化街区。
道教作为我国的本土宗教,其认为万物皆有灵。天、地、日、月、风、雨、雷、电等自然景观都是道教教义中所崇尚的对象。从原始社会伊始,至后来的夏、商、周等历代,人们对自然和鬼神的崇拜,随着道教文化的诞生和发展更为明显。比如在《周礼·大宗伯》就有记载:“大宗伯之职,掌建邦之天神,人鬼地之礼。”是讲天地和江山社稷都是人们祭祀和崇拜的图腾,具有伟大的意志,天地之间相辅相成,共同创造世界,为人类繁衍生息创造条件,这也为道教文化提供了思想来源和客观对象。五岳作为自然万物中的主要代表,在道教文化中的地位十分重要,根据道教的阴阳五行说,根据东、南、西、北、中等不同方位,将我国的主要名山按照方位定名为五岳。至唐宋以后,根据统治阶级的政治需要,五岳名山逐步被神灵化,通过国家祭祀和保护等方式,五岳更加被国家所重视。比如:唐玄宗时期曾封五岳为王,宋真宗时期又称五岳为帝。在道教的要义中,五岳如同神灵一般的存在。道教人士往往会到五岳建立道观等修炼场所,在五岳中修身养性,发展教徒。并且将五岳之神各自赋予了不同的功能和神权,比如出现了“五岳之神,分掌世界人物,各有攸属”的记载。道教学派的创始人老子说的天人合一就说明了这一点。
五岳庙是以道家文化为特征的宗教文化建筑,也是山西汾阳当地的重要宗教文化场所和旅游景点,近年来香火十分旺盛。每逢农历初一、十五等日子,来庙里上香的访客络绎不绝,特别是农历三月三庙会,祭拜的人数达数万人,成为一处集宗教信仰、观光旅游、娱乐休闲、餐饮购物为一体的传统庙会。同时,作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旅游景点,每年会迎来周边省市和各地的游客参观游览,目前,五岳庙已经成为当地重要的文化旅游景点之一,对推进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拉动地方经济发展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太符观内五岳同殿,乃是罕见,殿内有精美的五岳巡幸和四渎出行图,从其画工和艺术风格来看,具有较为丰富的创作灵感和手法,属于山西地区明中后期寺观壁画作品中的精品力作。比如在五岳巡幸壁画中,我们可以看到在群山环抱、层峦叠嶂、云雾缭绕的自然环境中,东岳神对外巡视,侍从手执伞盖、宫扇随行,气势非凡。山林之中,还可以看到虎豹等猛兽,云雾中有龙腾空穿梭,人物、猛兽和云雾、山水核心一体,交相辉映,动静结合,浑然一体,共同绘制出神灵出巡的恢宏场景。
五岳庙内部的壁画(图1)面积总计有40余平方米,分别位于岳庙大殿之内的墙壁、门额、拱眼等处,其中五岳庙南墙上绘有门神,五岳庙东墙壁上绘有出行图。五岳庙南墙壁上的两扇门神像,高约1.6米。五岳庙西侧的门神底色为白色,根据明清时期修缮工匠的题记中可知,此门神为清代工匠重新进行勾描和上色工作。
图1 五岳庙壁画
五岳庙在东面和西面两侧墙上,绘有五岳之神的出行壁画,回归图上还有相对出行图的壁画作品,壁画上半部分绘制着山川和云雾,画面中山川和云雾刻画得惟妙惟肖,出行图的下半部分是四值功曹,还绘有花草纹饰,衬托出壁画中五岳神出行的神韵和威严。根据年代断定,该幅作品为清代工匠创作。另一边的后宫仕女图曾因受到白色粉末的涂抹,漫漶不清,但是仔细鉴赏可以看出,侍女的高度基本在1.5米,侍女们的面部缺损严重,这些侍女壁画人物和形象的创作手法,应属宋元时期,出自专业画匠之手。
五岳庙内部的西墙壁画与东墙的作品相比,风格基本一致,但由于后来受到风蚀和人们的生活影响,局部受损严重,影响了壁画细节处的考证,破坏了其原有的艺术和历史原貌。五岳庙的门额、拱眼墙壁等处的色彩主要为单色,以黑墨色为主色调,同时又配有黄白色,壁画所刻画的内容较为丰富多彩——包括佛教人物、故事、山水、环境因素等。
总体上来看,五岳庙的壁画风格中体现了道教传说,这说明五岳庙的建造人士对于道教的神灵十分尊崇。比如,五岳庙中的五岳神出行图描绘了五岳神出行的场景,五岳神在出行时具有很强的神秘色彩,其被花草和天地灵气所环绕,显得五岳神的出行气势磅礴,蔚为壮观,这是对道教神灵出行形象的有力刻画和描述,体现了道教信徒发自内心地对道教神灵的崇拜和赞美。从壁画的创作手法上看,壁画创作者侧重于五岳神灵出行的环境和气势的营造上。云雾环绕四周的神圣景象,给人以不可侵犯的庄严与肃穆之感,让人肃然起敬。壁画中神灵脚下的花草与神灵相比就显得较为渺小,这也说明五岳神在主宰自然万物方面处于绝对统治和支配的地位,自然万物都应该顺从于五岳神。
无为而治是道家所奉行的信条之一,说的是要顺应天道,顺其自然,才能实现天人合一的思想。五岳神出行壁画体现了神灵在降临人间时给人一种神秘莫测的心灵感受,实现了自然和神灵的和谐统一,让人感动并十分的敬畏和崇拜,通过神灵的壁画作品的描绘,体现了宗教对人的思想和行为很强的控制力,也是世界范围内各类宗教比较通用的方式和手段之一。从另一侧的侍女出行壁画来看,笔者认为这幅壁画的绘制目的同样是为了衬托五岳神出行的神圣和威严,以及他们作为神的地位的凸显和绝对不可侵犯。众所周知,在古代封建制度下,一般都有重男轻女的传统,女性的社会地位低于男性,而且风俗和宗教教义对女性的束缚也较为严格,由此看来,女性在古代的社会中往往被作为从属群体,难以有效地掌控自己命运。在面对五岳神灵的时候,女性的这种从属性就显得较为明显,五岳神灵被赋予了古代帝王一样的高贵属性,而我国古代帝王被称为天子,也就是代替天统治社会和各个阶层,是名副其实的神权与皇权的统一体。从古代帝王设立的嫔妃管理制度就可以看出,嫔妃是延续皇权和宗法制度的延续手段之一。而在五岳神灵方面,从壁画中的侍女形象和举止,就可以看出这些侍女也是用来为神灵的出行和生活服务的从属品。这些侍女身高基本在1.5米左右,也说明这是五岳神灵比较偏好的女性类型。另一方面,也说明这些侍女对五岳神的崇拜和信奉,成为侍奉五岳神的信徒,也是其自身价值的有效体现,并从而获得幸福感,成为五岳神忠实的信奉者和追随者。
中国古代壁画不仅仅是国人的艺术珍宝,也是人类艺术史上的经典瑰宝。汾阳五岳庙壁画是我国古代壁画艺术的成果之一,具有重要的历史艺术和审美价值,其建筑风格和壁画中蕴含着丰富的宗教含义和人文价值,对于后人研究中国传统道教建筑文化具有重要意义,保护好、传承好这些宝贵的壁画文物精品,对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提升民族文化自信具有深远的意义。
①杨会俊.我国现代壁画艺术面临的挑战及创新分析[J].中国民族博览,2016(2):193-194.
②刘永生.商彤流.汾阳北榆苑五岳庙调查简报[J].文物,2018(12):1-15,97-102.
③李会智,马琴.汾阳虞城村五岳庙五岳殿结构分析及时代考[J].文物世界,2003(5):28-35.
④赵伟.河北曲阳北岳庙壁画初探[D].北京:中央美术学院,2019.
⑤介子平.第四章元代风采[J].新美域,2012(1):26-47.
⑥李会智,马琴.汾阳虞城村五岳庙五岳殿结构分析及时代考[J].文物世界,2003(5):28-35.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