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20
毛悦
(张家川回族自治县博物馆,甘肃 张家川 741500)
一位美国学者曾经说过:“博物馆不在于拥有什么,而在于它以其有用的资源做了什么。”《新世纪博物馆》一书中也明确指出“如果说藏品是博物馆的心脏,那教育则是博物馆的灵魂”。如何最大限度地利用博物馆资源发挥自身的社会教育功能,是博物馆工作人员必须思考的基本问题。调查发现许多博物馆在举办社会教育活动时,由于存在前期调研不深入、活动准备不充分、现场管理不到位等一系列问题,未能取得理想的社会教育效果。要想策划一场行之有效的社会教育活动,必须立足本馆实际情况,突出活动特色、丰富活动体验、彰显活动价值,在吸引更多游客积极参与的基础上,达到潜移默化的教育效果,进而发挥好博物馆的社会教育职能。
张家川县地处黄河上游渭河流域,这里有仰韶文化、齐家文化、西戎文化、回乡风情文化等。这些历史文化成为张家川回族自治县博物馆开展社会教育工作的重要载体。张家川回族自治县博物馆从成立到现在,充分发挥社会教育功能,先后被评为“全国文物系统优秀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张家川县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21年度天水市青少年科普教育基地等荣誉称号。博物馆现有四个专业陈列类展厅,共包括十个展示单元,分别为馆藏历史文物专题陈列、民俗风物特色陈列、馆藏名家书画精品特色陈列、马家塬墓葬出土文物精品陈列。馆藏主要文物类型涵盖了仰韶文化、齐家系文化陶器、秦汉青铜器以及宋元明清的瓷器等。其中,马家塬战国墓地出土文物数量众多、造型独特、历史研究价值极高,是博物馆的一大特色。
另外,张家川回族自治县博物馆在2017年设置了临时展览系列,每年举办各类临时展览4次,展品有的来自民间收藏,有的是周围兄弟馆藏品,临展的举办吸引了许多游客驻足。张家川回族自治县博物馆于2011年12月对外免费开放,至今累计接待各类参观游客超90万人次。张家川回族自治县博物馆还利用各种传统节日和文化日定期开展“四进”(进学校、进部队、进社区、进企业)活动,承办文化创意产品设计研发展示活动,与邻边县区开展馆际交流等活动,很好地履行了社会教育功能。
自2011年免费对外开放后,张家川回族自治县博物馆充分利用馆藏资源积极探索开展社会教育的方式方法。但因社会教育活动主要采取游客自主参观的形式,加上对外宣传较少,受众具有局限性,社会教育效果也大打折扣。从2016下半年开始,张家川回族自治县博物馆积极探索、勇于创新,向省级馆及其他兄弟馆请教开展社会教育工作经验,确立了“走出去,请进来”的宣传教育方针,相继开展了“四进”活动,利用元宵节、端午节、5.18国际博物馆日、重阳节、文化和自然遗产日等,开展参与式、体验式等重大节日主题系列社会教育活动。以2018年为例,全年总接待参观者8万余人次,其中青少年儿童参观游览人数所占份额为50%,由此可见,张家川回族自治县博物馆在开展社会教育活动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成绩,这也为今后社会教育活动的组织策划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虽然从整体上来看,张家川回族自治县博物馆在开展社会教育活动方面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但是在一些工作细节上仍然存在许多亟须完善的问题,例如推广宣传力度不够、专题讲座吸引力不足、博物馆资源课程化未落到实处、馆校合作机制有待健全等,都是今后社教活动开展中需要改进的重点问题。
2.2.1 立足传统节日和馆校合作开展社会教育活动
青少年教育是博物馆社会教育的重要一环。张家川回族自治县博物馆利用重大传统节日通过馆校合作在张家川回族自治县30多所学校组织开展了主题社教活动,让青少年学生不出校门,就可以近距离观看、了解珍贵的历史文物,这对于从小培养学生对家乡历史文化的热爱以及树立文化自信也是大有裨益的。
2021年5.18国际博物馆日,张家川回族自治县博物馆与木河乡桃园小学联合开展“传承红色基因,弘扬爱国精神”红色诗歌朗诵社会教育活动。在活动中,全校师生参观了文物流动展览,朗诵了红色诗歌,重温红色经典,在学习历史知识的过程中,培育了强烈的爱国情怀。2021年5月19日与马鹿镇宝坪小学联合开展“百年追梦,水墨飘香”国画体验社会教育活动,不仅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而且使他们对水墨画这一传统文化形式也有了进一步的了解。
除此之外,张家川回族自治县博物馆还通过馆校合作开展文物保护宣传工作,在2021年五六月份累计发放《张家川回族自治县博物馆宣传折页》等共计10000余份,通过阅读折页内容,培养青少年学生热爱文物、保护文物的意识。立足传统节日,以馆校合作为契机,将原本珍藏在博物馆陈列柜内的文物在学校展出,让同学们不出校门就能近距离与文物接触,突显了博物馆社会教育的价值。此外,在端午节、母亲节、重阳节等重大传统节日,博物馆也会举办主题社教活动,活动的策划实施也达到了预期的效果,受到了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
2.2.2 开展互动式教育提高社会教育实效
博物馆在开展社会教育活动时,如果只是由讲解员进行宣传教育,双方之间缺乏有效的交互,则会导致社教效果大打折扣。张家川回族自治县博物馆在开展社会教育活动时,十分关注与青少年学生的互动。从实践来看,这种互动式教育对进一步提升社会教育效果有显著作用。例如,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张家川回族自治县博物馆为大阳学区刘沟小学的同学们特地策划举办了“纸浆画,红心向党”主题社会教育体验活动。在本次活动中,讲解员带领全校师生先是参观了“流动博物馆”,了解张家川县回族自治县悠久的历史文化。随后在多媒体教室中,社教老师通过PPT展示的方式,向学生们介绍了纸浆画的制作方法、注意事项。在讲解过程中,同学们跃跃欲试,表现出极大的兴趣。最后社教老师把材料分发给每一名学生,大家在纸板上绘制轮廓、勾画草图、纸浆粘贴、精心装饰,很快完成了脱贫攻坚、抗击疫情等主题纸浆画作品。通过此次主题社教活动,让学生们在动手实践的过程中增加社教活动的体验感,传承红色文化,激发学生们的爱国热情。
除此之外,在今年春节期间策划举办的“你来比画我来猜”主题活动、“春之剪影·迎冬奥”主题剪纸社教活动等,也都是在互动式教育中让青少年学生感受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让社会教育的实际价值得到了进一步的突显。
2.2.3 利用新媒体增强社教活动影响力
在互联网时代,博物馆在组织开展社会教育活动时也应紧跟时代发展趋势,积极尝试一些新颖的方式方法。近年来,张家川回族自治县博物馆大力推广“互联网+社教活动”模式,迎合了青少年学生的喜爱,也增强了社会教育活动的影响力。从2019年元旦开始,博物馆陆续在微博、抖音等多个新媒体平台上都开通了博物馆官方账号,而“张家川回族自治县博物馆”微信公众号的开放,不仅提供了文物语音导览,让用户可以随时了解各类馆藏文物,还能定期推送消息,使用户了解博物馆最新的社教活动动态。例如,在筹办“金虎闹元宵”社会教育活动时,提前通过微信公众号发布了活动信息,并提供了报名方式,有兴趣参与本次社教活动的家长及学生可以线上完成报名,线下参加活动,一方面为用户提供了便利,另一方面还能通过朋友圈的转发、分享等途径,进一步扩大了该活动的影响力。除此之外,利用抖音、快手等短视频平台,在线上展出博物馆的一些珍藏文物,比如仰韶文化的代表葫芦瓶、马家塬西戎文化的代表青铜茧形壶以及伊斯兰文化的代表阿文狮纽盖铜熏炉等,也收获了大量网友的关注与点赞。受到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从2021年开始,张家川回族自治县博物馆将新媒体平台作为开展社会教育活动的主阵地,累计开展线上专题社教互动活动30多场,播放量超过200万次,很好地履行了博物馆的社会教育职能。
主题是整个活动开展的重要灵魂,它直接统筹领导着整个活动的始终。策划举办一项有质量、见实效的社会教育活动,必须有一个好的创作主题和出发点,博物馆的社教活动也是如此。在活动策划中,宣教人员充分利用馆藏资源去开展各类活动,努力地打造出本馆文化活动特色品牌,形成独具自己地方特色文化的主题教育活动。例如在张家川回族自治县博物馆举办的“金虎迎春,金蛋送喜”社会教育活动中,博物馆设计了“迎新春,砸金蛋”的活动主题。金蛋中设计的内容有馆藏文物简介,有文物益智拼图,有才艺表演,也有学习文具等,如果砸出的金蛋内容是馆藏文物简介,则由参与者在台上大声朗读,共享馆藏文物的信息,如果砸出的内容是才艺表演,则由参与者在台上随性表演节目。活动后续环节则由讲解员带领家长、学生参观博物馆展览,并向参观者展示和介绍各种虎形文物,讲解新春生肖知识。总之利用砸金蛋这种特色活动方式,成功吸引了广大青少年的参与热情,增进了亲子关系,传播了传统知识,激发了青少年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因此,博物馆在组织策划社教活动时,首先要明确活动主题,然后围绕该主题设计形式新颖、内容有趣的活动内容,才能达到吸引人、教育人的效果。
博物馆的社会教育活动如果形式过于单一,每次都是参观陈列展品、讲解馆藏文物,就很难对参观者保持长期的吸引力。要想策划一场行之有效的社教活动,必须大胆突破、敢于创新,同时还要立足本馆的文物资源和本地的传统文化,融入创意、巧妙设计活动形式,才能达到理想的宣传教育效果。张家川回族自治县博物馆在2021年清明节举办的“守护文物,传承文明”主题社会教育活动就是一次成功的范例。该主题社会教育活动以传统节日清明节为载体,活动目的是培养农村学生对传统文化节日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了解与学习。但是在社教活动形式上,并没有沿用常规的展览、讲解等方式,而是创新性地开展了“制作拓片”手工实践活动。在木河乡八卜小学,社教老师首先向学生们介绍了张家川回族自治县的悠久历史文化;然后用PPT课件生动形象地介绍了清明节的来源、习俗,增进小学生对这一传统节日的了解;最后发放教育活动材料包,手把手地指导同学们制作拓片。经过3个小时的活动体验,小学生们成功完成了拓片制作,获得了极大的成就感。在本次社教活动中,达到了传承民间艺术、弘扬传统文化的目的,很好地实现了博物馆的社会教育作用。由此可见,在社会教育活动策划环节,巧妙的立意和创新也是保持活动本身吸引力、趣味性以及提高活动教育成果的一种重要手段。
互动式的教育活动更具有娱乐性和参与性,博物馆通过开展具有文化氛围的互动娱乐活动,让受众在快乐轻松的活动氛围中获得文化知识,提升博物馆的教育功能。例如全国各地博物馆都举办的“小小讲解员的风采”社会教育活动,这种教育活动更具有互动性,通过对小小讲解员的培训,增加他们与讲解员或社教老师的交流互动,一方面能让小朋友们更加深入地了解文物价值和感受传统文化,另一方面也能营造一种活泼、宽松的氛围,这对于调动青少年在社会教育活动中的表现积极性也有一定帮助。还有陕西历史博物馆、新疆博物馆建立的数字博物馆,现阶段已为70多万网民提供了互动教育。宝鸡青铜器博物院的“青铜乐享欢乐行”的教育项目,利用青少年儿童的好动与探知欲,采用互动、体验的方式来学习青铜器知识,了解青铜器在生活中的用途及器形分类,不仅增进了亲子关系,满足了青少年的探知欲,同时也达到了立德树人的教育效果。张家川回族自治县博物馆可以以这些成功教育案例为借鉴,组织策划一系列行之有效的社会教育活动。
博物馆社会教育活动的开展除了馆内外力量的协调一致,还要借助社会力量,建立共享平台,实现资源互补。从近几年的实践来看,张家川回族自治县博物馆依托馆校合作,已经与本县30多所学校进行合作,成功举办了多场“文物展览进校园”活动,使博物馆真正成了学生的“第二课堂”。在借鉴这一成功经验的基础上,博物馆在社会教育活动策划过程中,可以尝试与更多的单位、企业展开合作,从而扩大社教活动影响范围,让更多人能够从中受益。例如,博物馆可以与抖音、快手等新媒体平台合作,并利用“大V”“网红”等进行社会教育活动的宣传。利用名人效应,让博物馆社教活动可以获得更广泛的传播,具备更高的知名度,从而吸引更多人参与。或者是加强与社区的联系,定期在社区开展传统文化宣传、馆藏文物展示活动,让博物馆的文物“活起来”,丰富社区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这也是博物馆发挥社会教育活动公共服务价值的一种有效策略。
张家川回族自治县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文化类型多样,有今年参评全国十大考古的圪垯川遗址、马家塬战国墓葬群遗址、恭门河峪摩崖石刻遗址等,博物馆可以这些遗址为载体,将青少年作为主要受众对象,开展田野模拟考古体验、研学旅行、模拟摩崖石刻创作等实战体验社教活动。比如在圪垯川遗址可以策划举办模拟考古体验社教活动,活动可分两个步骤进行:第一阶段,由于圪垯川考古挖掘还正在进行着,活动参与者先跟随考古队现场观摩和调研,让他们对考古有一个初步的接触和了解;第二阶段,社教老师在遗址周围的空旷地里埋藏好提前准备好的模拟文物,活动现场对参与者来说就是一块考古盲地,他们对此充满了好奇心和探知欲,青少年亲身感受触摸历史的惊喜,同时,通过模拟文物的挖掘过程,开阔了视野,激发了青少年学习历史知识和自然科学知识的热情,达到寓教于乐的教育目的。
在博物馆社会教育活动开展的十多年里,作为基层博物馆社会教育工作者,我们越来越意识到策划一场行之有效的社会教育活动,首先要考虑受众对象,然后,依托馆校合作、互动教育、新媒体平台和本县民族文化地域优势等,可以更好地让社会教育活动的价值展现出来。下一步张家川回族自治县博物馆将重点从突显活动主题、创新活动形式、注重互动体验、坚持以人为本等方面策划举办社会教育活动,让博物馆社会教育活动能够实现人人参与、人人受益,真正实现博物馆自身的价值使命。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