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中国古代插图的变迁史及背景分析

时间:2024-05-20

马箐

摘 要:中国古代插图历史悠久,先后出现了手绘插图、木刻插图,石印插图。插图的发展和变迁受宗教、政治、生产力发展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文章浅析唐宋元明清时期插图的变迁史及其背景。

关键词:插图;中国;古代;变迁史;背景

DOI:10.20005/j.cnki.issn.1674-8697.2022.03.050

0 前言

插图很早就出现于世界各地。当文字诞生、书籍出现,插图就已经进入人们的生活。插图拥有悠久的历史,中国现存最早的插图是在战国楚墓中出土的一件绘有插图的帛书。而随着社会的进步,生产力水平的提高,艺术的创作形式越发多样,插图和人们生活的联系也越发紧密。从手绘插图到木刻插图,再到石印插图,从插图形式到内容风格都随着历史的脚步不断地进步和变化。

在唐朝雕版印刷普及之前插图多为手绘插图,自唐代之后木刻插图才占据了主要位置。而有明确年代记录的最早的木刻插图是唐代《金刚般若波罗蜜经》中的插图。木刻插图的出现可以说是中国古代插图史的一个重大转折点,因此本文将从唐开始,对唐宋元明清时期的插图的迁演及其背景进行分析。

1 唐代插图

一种新的文化形式的出现,必然与所处的朝代背景息息相关。唐代经济发达,科技、文化均领先于世界。国家的繁荣强盛,使各种文化艺术得到了赖以滋养和壮大的土壤,插图也得以迅速发展。

现存唐代插图内容多以宗教为主。而以丝绸之路为纽带,自东汉时期传入我国的佛教在唐代的发展达到鼎盛。因此其中占多数的又为佛教题材,如唐代遗存的敦煌佛教插图《陀罗尼经》《手印》《坛场》《十王经》《经咒》等,现已被保存在世界各大博物馆中。

唐初,刚结束魏晋南北朝不停歇的战乱,百姓生活贫苦不堪,心灵遭受了极大的痛苦折磨,佛教恰好为民众带来了精神上的抚慰。唐朝统治者基于此继续宣扬佛教,用以稳定社会。武则天时期,统治者为维持统治、巩固政权,将佛教定为国教,并大力传播。插图也随之有了新的發展,出现了一种单幅佛教插图,方便信奉者随身携带以躲避灾害,也方便传教者张贴进行宣传。唐朝上到皇室贵族下到布衣百姓无一不信奉佛教,可想而知佛教插图在当时流传之广。但由于纸张保存难度大,后世又有人临摹原作或根据书籍记载复制原图,导致早期原版插图稀少且真假难辨,我们现在只能通过敦煌遗留的唐朝佛教插图一窥当时盛况。

雕版印刷术在唐代已经出现,但并没有被广泛使用,直到公元932年,冯道奏请皇帝,主持《九经》的雕版印刷。这是中国官方首次大规模印刷,极大地促进了雕版印刷的推广,也是目前公认的中国雕版印刷广泛运用的时间点。自此之后雕版印刷术开始运用到书籍的生产中。

唐代之前的插图几乎都是手绘插图。手绘插图保存不易且复制困难,故多为上层阶级使用。雕版印刷大量开始出现后,插图的使用也开始流向中下层阶级。其中流传最快的当属与佛教相关的书籍、插图,人们对佛教的极度渴望也加快了雕版印刷的流行。

从敦煌遗存的唐朝时期的插图中能看出,手绘插图占据着主导地位,也证实了唐代插图大部分以手绘为主,之后木刻插图才逐渐受到重视并被推广开来。

2 宋元插图

继唐之后,佛教插图仍旧盛行。宋代统治者继续支持佛教的信奉及发展,同时对佛教有了更严格的管控。唐朝时期,慧能将佛教中的禅宗进行了改造,使其更加通俗易懂,并在许多方面简化了信奉佛教的流程,让百姓更加容易理解并接受。所以进入宋代以后,佛教插图得以在群众中继续发展。佛教的改变不但顺应了时代的潮流,与宋代世俗文化完美地融合在了一起,插图画面也较前朝更加精致美丽。

宋代以文治国、科举取士,重文轻武,人人都以读书为荣,加大了对书籍的需求量。而另一方面,宋代商品经济进一步发展,经济重心南移,大面积地开垦土地、改进农具,促进了社会生产力水平的提高。这使一部分农民可以离开土地去城市发展其他行业。国家的政策导向、人民的需求变化、社会生产力的进步,这些因素让书籍生产业也日益兴盛。书籍的生产在宋代已形成了一套完整的体系,书籍中的插图也随之有了进一步的发展。

插图内容较前代更为丰富,不但应用于佛教,还被广泛应用于其他领域。田建平在其《宋代书籍设计、插图及美学特征》一文中,将这个时期的插图分为:佛经类、科技类、生产生活应用类、医学类、文体类等。

宋代书籍的多样化既满足了大众的娱乐需求,又具备实用性价值。插图在各类图书中起到了解释或者是补充的作用。

如南宋时期《妙法莲花经》的插图对佛说法及佛经内容进行了详细的诠释,给予人们一个更加明确的信仰对象;医学类书籍《经史证类备急本草》插图,通过插图对草药外形特征等进行了详细说明;还有以《列女传》为代表的小说插图等为文本增添了趣味性。

《御题宋刊昌黎集五十一卷》,乾隆御题云:“字画精好,纸墨细润。非坊贾冒为旧刻者,可比《天禄琳琅》所储《韩》集,当以是本为第一。”①其中“字画”理解为:字体绝好,插图精致。宋代书籍整体美观大方,印刷纸墨贴合均匀,书籍类型更是丰富多彩。

及至元代,由于元朝境内种族众多,宗教的类型更是多到不胜枚举,因此统治者对境内各种宗教采取宽松的政策。佛教在这个时期取得了较大的发展,佛教插图也有了新的突破。彩色插图虽然在前代已然出现,但目前留存于世的最早的彩色套印插图是元1340年所刻的《金刚经注》。彩色套印的《金刚经注》插图不仅反映了元代雕版印刷的进步,更说明了佛教插图影响之深远。

元代的书籍种类繁多,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戏曲类。元代统治者不重视传统文学,而不少贵族又对戏曲兴致盎然。城市经济的繁荣、市民阶层的扩大也为戏曲提供了良好的表演环境和深厚的群众基础。

我国戏曲创作的第一次高峰期是元代,同时期大量小说的传播也为戏曲提供了许多故事内容,而关汉卿、白朴、马致远等著名元曲作家更是为元代戏曲的发展做出了不俗的贡献。现存最早的戏曲插图是元刊戏曲插图《西厢记》。由于明初对戏曲进行了严格管制甚至焚烧了大部分元代戏曲书籍,今天留存的元代戏曲插图寥寥无几。gzslib202204052029

元代插图最为兴盛的是戏曲类,有较大提高的是小说类。虽然在宋代,小说类书籍已经出现,但真正发展在元代,及至明代达到了顶峰。元代小说插图以《全相平话五种》最为著名,是建安派的代表作,具有其早期人物质朴生动、线条粗犷有力的特点。

3 明代插图

在明朝初期,佛教仍然是统治者教化百姓的手段之一,所以佛教插图仍旧不改其繁盛景象。历代统治者、达官贵族不但喜好收集、珍藏精致华丽的佛教插图,在民间也大量印刷配有插图的佛书。直到嘉靖年间,明世宗崇尚道教,禁绝佛教。自此之后,佛教的发展走向了下坡路,佛教插图也一度没落。

除了佛教,明初的统治者还倡导“程朱理学”,出版并传播与理学相关的书籍,对书籍业进行了严格的管控,以此来限制人们的思想。在这种压制之下,除统治者规定内容外的书籍及插图的发展一度进入低谷时期。

到了明朝中后期,资本主义萌芽开始显露,商品经济进一步发展,并带动了农业、手工业的发展。统治者开始相应地减少对人们思想的制约,市民文化也再度兴盛起来。新兴市民阶层的壮大,使书籍产业在不断地扩张。符合市民兴趣的小说、戏曲类书籍成为出版的重要对象。我们耳熟能详的小说《三国演义》《西游记》以及著名剧本《牡丹亭》等都发行了不同的版本并各自配有不同版本的插图。明朝小说创作数量巨大,小说插图也成了众多类型插图中的佼佼者。戏曲插图紧随其后,数量同样不容小觑。

除了小说和戏曲,其他类型的书籍也十分丰富,插图内容也更加广泛。“佛经道藏、戏曲小说、建筑造像、诗词画谱、人文教化、启蒙应试……”(祝重寿《中国插图艺术史话》)各种类型一应俱全。前代流传下来的绘画技巧、风格形式、书籍样式、印刷系统等等,都扎根于明代肥沃的土壤,并进一步发展壮大。

面对竞争激烈的书籍业市场,各地的刻书业用各自鲜明的插图风格、与众不同的排版方式、更快的印刷速度、更加有魅力的书籍样式吸引人们的目光。其中插图的发展尤为突出,已经形成了不同的插图流派。

其中最为著名的流派是建安派。在建安派的插图风格形成、完备之前,建安插图已经出现,最早可以追溯到南宋时期,发展到明中后期至末期最为兴盛。建安插图质与量并存,早期风格古朴稚拙,以出版受人喜爱的小说、戏曲插图为主。其代表作有明万历元年由刘龙田所刻的《新锲考正绘像注释古文大全》。

再者是金陵派,在明初刻印大量佛教插图,之后顺应发展潮流,开始刻印大量戏曲插图。前期画面线条粗壮,黑白对比明显。明中后期刊刻种类应有尽有,插图风格更是随着大众的喜好在进行着改变。

最后为徽派,又称新安派。徽派人才济济,有黄应秋、黄应和、谢茂阳,刘启等人,这也是其在晚期比其他流派兴盛的原因。徽派以纤巧的插图风格著称,建安派及金陵派在后期都融合了一部分徽派细致婉约的风格,并渐渐趋于统一,为我国插图史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明代承宋、元之后,依托于深厚的文化基础,中后时期凭借商品经济的发展、市民文化的兴起推动印刷、出版业的再度前进,也将明代插图一举推向了中国插图史的巅峰。

4 清代插图

清代初期,清朝统治者为安抚民心,大量承袭明代文化。插图在清初继续沿袭了明代时期的风格。

但随着统治者对汉人的防备、猜疑日益加深,在文化政策上逐渐严苛并打压一切与统治者相左的言论及书籍。清王朝政策的实行大大阻碍了书籍业的发展。在统治阶级严格把控下出版的民间书籍类型单一,插图较前代也已不可同日而语,粗制滥造,整体呈现严重下滑趋势。虽然有少數插图较为细致美观,如由朱圭在康熙年间刻制的《无双谱》和乾隆年间上官周所画的《晚笑堂画传》,上述画作笔法流畅、人物生动传神、画面引人入胜,是清代不可多得的好作品,但仍旧比不过前代的质与量。祝重寿先生在《中国插图艺术史话》著作中评价道:“清代坊刻小说故事插图,现存有几十种,但艺术水平普遍不高,远不如明代小说插图。”

19世纪30年代左右,石版印刷经由外国传教士之手传入中国。清王朝为免受外国经济、文化的影响,推行闭关锁国政策,使这项新技术并没有流行起来。

鸦片战争之后,中国的国门被迫打开,石版印刷迅速地发展起来,书籍业迎来了新的发展。石印插图较木刻插图来说降低了技术难度、提高了制作效率。插图大师们对多种书籍进行重新绘制、印刷。书籍业重新燃起了火花,并开始成倍生产,在不久后又出现了彩色石印技术,自此石印插图完全取代了木刻插图。

清末,戏曲、小说及其他书籍再度出现繁荣的景象,《红楼梦》《封神演义》《聊斋志异》《笠翁十种曲》等大量书籍都进行了翻制。当时还有种深受人们喜爱的画报—《点石斋画报》,是中国第一部时事风俗画报。其中最为著名的画师为吴友如,他的画作中西画法相结合,在为人们介绍西方的科学技术、历史故事的同时,又给大家展示了新的插图风格。

中国插图历史悠久,从最初的手绘插图,到始于唐发展于宋元鼎盛于明的木刻插图,再到清的石印插图,每一时期都在中国插图史上留下了绚烂的艺术瑰宝。通过对插图史的发展变迁及其历史背景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插图的发展与宗教、政治、经济等因素的影响都密不可分,而文化的传承在变幻莫测的时代进程中更是不易。我们展望历史,不仅要学习前人的绘制技术,更要在现代插图中继续发扬古代插图的文化精粹,开创我国现代插图的新时代。

注释

①于敏中.天禄琳琅书目:卷三[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7;中华书局编辑部.宋元明清书目题跋丛刊:十七[M].北京:中华书局,2006:49.

参考文献

[1]王珏.唐代《金刚经》插图与印度笈多时代佛教造型[J].艺术探索,2012(2):24-26.

[2]祝重寿.中国插图艺术史话[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

[3]徐小蛮,王福康.中国古代插图史[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

[4]程国亮.雕版拓印术在印刷史上的应用考析—兼论早期佛教经书与版画的刊印[J].出版发行研究,2020(10):100-106.

[5]黄夏.宋代书籍木刻插图价值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10.

[6]田建平.宋代书籍设计、插图及美学特征[J].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4):66-75.

[7]刘浦江.宋代宗教的世俗化与平民化[J].中国史研究,2003(2):117-128.

[8]田建平.宋代书籍出版史研究[D].保定:河北大学,2012.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