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中国北方地区出土先秦煤精制品初步研究

时间:2024-05-20

苏子华

摘 要:煤精制品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直到如今,在我国抚顺一带依然盛产煤精。目前国内对煤精制品只在考古发掘报告中提及,并未做形制发展演变的类型学研究。通过查阅各种文献资料,汇总目前我国北方地区出土的先秦时期煤精制品,从多种角度对煤精文物进行排列,运用考古学中类型学的知识进行分析,找出煤精制品的发展演变规律。煤精制品的演变规律,与年代、社会、人们对煤的了解程度都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文章希望能为煤精制品的研究做出微薄的贡献。

关键词:煤精;先秦时期;中国北方;类型学;考古出土

DOI:10.20005/j.cnki.issn.1674-8697.2022.03.051

0 引言

我国北方地区狭义上是指秦岭—淮河以北的地区,主要包括黑龙江、吉林、辽宁、北京、天津、河北、山东、河南、山西、陕西。煤精制品在我国有悠久的发展历史,距今约有7000年。早在新石器时代煤精制品就已经被人们当作装饰品使用,但关于先秦时期煤精制品的国内外研究较少。通过查阅文献资料,搜集考古发掘报告中的信息,总结已经出土的煤精制品的特征,运用考古学中类型学的知识对其进行分析,找出其中的演变规律。

1 煤精概述

煤精是一种黝黑发亮的宝石(化学式为C77.6,H6.74,O13.14,N1.66,S0.66,硬度2.5-4,矿物密度1.16-1.40,2.5,平均折射率1.66),其形成过程较普通煤的形成时间更长,且参与生成的植物更加坚硬,富含的油脂更加丰富。如松树、榆树、桦树、柏树等这些高等植物同其他低等植物在远古时期一起被冲击到地势较低洼的地区,逐渐堆积埋没在泥沙中或淹没在水底,经过上千万年的高压高温作用形成煤精。

煤精可以像普通煤炭一样燃烧,但其却拥有普通煤炭不具有的光泽、质地等。早在新石器时期,祖先就已经发现了煤精的工艺及欣赏价值,因其数量的稀少以及良好的可塑性,制作成各种装饰品。煤精在世界上十分罕见,我国北方的赤峰、抚顺、铜川、大同等地区都盛产煤精。

1.1 煤精制品所用煤的特征

在宏观层面,这种煤呈深灰色、弱油脂状光泽、均一状结构。硬度、韧性很大,是雕琢美术工艺品和装饰品的原料。这种煤很容易用火柴点燃,燃烧时像蜡烛似地发出明亮带黑烟的火焰。

在微观层面,在透射光下观察这种类型的煤,以混合基质占绝对优势为特征。这种基质的特点视其成分而言是非常复杂的,既有腐泥基质,亦有腐殖基质,有时前者为主,有时后者为主,两者相互胶结在一起。在基质中分布有较少的藻类,以及木质境煤和境煤的细条带及小透晶体,而小孢子(花粉)、树脂体(琥珀)则少见。菌核及菌孢子亦可见到,个别情况下罕见有炭化碎片体。矿物质含量很少,仅见有石英颗粒及稀少的长石颗粒。

2 中国北方地区出土先秦时期煤精制品情况

通过阅读专业文献资料,搜集到一些目前已知的北方地区出土的先秦时期煤精制品资料信息,主要分为新石器时期、西周时期和春秋战国时期三个部分。下面将按照时间的顺序对这些煤精制品进行列述。

2.1 新石器时期

2.1.1 辽宁省沈阳新乐遗址

圆形泡饰25件,规格不一,直径5厘米,高2厘米,最小的直径2厘米。通体磨制光滑,顶圆厚,边薄如刃。

耳珰形饰6件,长3~3.5厘米,呈束腰圆锥形,如现代跳棋子,形制颇似耳珰。

圆珠15件,磨制光滑,直径1~2厘米。

泡形器4件,较为完整。最大的直径3.9厘米,最小的直径3.4厘米。

球形器4件,最大的直径1.7厘米,最小的直径1.1厘米。

耳珰形器2件,其中一件色黑褐,椭圆底,尖顶。高2.25厘米,底径1.3厘米。

2.1.2 陕西省铜川王家河遗址

发笄1件,仰韶文化。

2.1.3 陕西省铜川新石器时代遗址

煤精环5件,外径均约为35厘米。仰韶文化。

2.2 西周时期

2.2.1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于田县流水墓地

碳精块数枚,推断是女性用来画眉的化妆工具。

2.2.2 山西省曲沃村天马遗址

M92出土煤精管珠数枚,由镂空鸟纹玉牌、玛瑙管、绿松石管、煤精石扁圆珠共计500件组成。玉牌,青玉,梯形,镂空透雕双鸟,鸟尾上翘与华冠相连,身体阴刻线纹。上端对穿小孔6个,分别维系6串料管,下端有斜穿小孔10个,用以维系下部串饰。

M31煤精管珠34件,玉串饰,整组串饰由环、煤精管、珠、璜组成。

2.2.3 山西省洪洞永宁堡西周墓

煤精扁圆珠13件,由玛瑙珠、白石珠、白玉管等80粒组成的颈饰一串,内有13粒煤精珠,近似圆形,最大一粒长2厘米,宽1.7厘米,最小一粒长0.9厘米,宽0.8厘米,厚0.2~0.3厘米。

管珠一千余件,颜色呈黑灰色、体积微小的管状珠,体表光滑,两端平齐,中间穿孔,体长2~4毫米,外壁直径2~2.5毫米,孔径仅0.5~1毫米。

2.2.4 山西省曲沃西周墓

煤精珠16顆,出土玉牌联珠串饰一组,总长68.5厘米,内有煤精珠16颗。

2.2.5 陕西省长安新旺村制骨作坊遗址

煤精璜1件,半圆形,其内缘厚外缘薄,宽1厘米。

2.2.6 陕西省宝鸡茹家庄西周墓

煤精玦200件,大小不一,直径2~10厘米,厚0.4~1厘米,边厚约0.2厘米,显现鲜艳的沥青光泽,黑润发亮。

煤精玦50件,圆环形,窄边,中孔较大,边侧有缺口,分大、中、小三种,直径约3~12厘米,宽约0.8厘米,厚约2~3毫米。

2.2.7 陕西省沣西张家坡西周墓gzslib202204052036

煤精环6件,直径4厘米。

2.2.8 陕西省宝鸡竹园沟西周墓

出土煤精玦1件。

2.3 春秋战国时期

2.3.1 甘肃省张家川县清水马家塬

扁圆珠共15件,直径0.4~0.5厘米,高0.2厘米,扁圆形。

2.3.2 甘肃省天水市清水县刘坪墓

出土煤精扁珠、管珠共15件,出土为绿松石和煤精串饰,其中包括煤精珠15件。

2.3.3 天津市北仓战国遗址

煤精质八角柱形器1件,长4.8厘米,直径1.5厘米。

2.3.4 内蒙古海拉尔谢尔塔拉牧场古墓

煤精扁珠2件,高0.8厘米,直径1.3厘米,孔径0.4厘米。

2.3.5 陕西省凤翔马家庄遗址

煤精环2件,黑色,圆形,外径8厘米,内径0.9厘米,厚0.3厘米。

3 煤精制品分类及形制演变

已发现的北方地区先秦石器煤精制品中,新石器时代的煤精制品共出土64件,泡形饰25件,耳珰形饰6件,圆珠15件,以上三种器形伴生器物均为石器和陶器,出土位置在文献资料中未提到。泡形饰4件,球形器4件,耳珰形器4件,以上三种器形伴生器物为坯料、煤块、石墨、赤铁矿,出土位置在沈阳新乐遗址房址F2的东北、西北角。发笄1件,无伴生器物,出土位置在文献资料中未提及;环5件,无伴生器物,出土位置未提及。

出土西周时期的煤精制品均出土自墓葬中,共计1400余件。其中碳精块10余件,伴生器物为石眉笔、料珠等,出土具体位置不详;管珠1000余件,伴生器物为玉牌、绿松石管、玛瑙管、红白色料珠等,出土位于死者颈部;扁圆珠13件,伴生器物为玛瑙珠、白石珠、白玉管等,出土位置不详;煤精珠16件,无伴生器物,出土位置不详;璜1件,无伴生器物,出土位置不详;玦251件,伴生器物为玉石器、琉璃珠、管等,出土位置在死者两手两耳之侧,近左手处最多;环6件,周边无伴生器物,出土位置不详。

出土春秋战国时期的煤精制品共计35件。其中扁圆珠15件,无伴生器物,出土位置不详;扁珠9件,伴生器物为红玛瑙珠、绿松石珠、玻璃串珠等,出土位置在死者颈部;管珠8件,无伴生器物,出土位置未在文献资料中提及;环2件,伴生器物为玉璜、串饰,出土位置未提及;八角形柱1件,无伴生器物出现,出土位置不详。

结合上文的煤精制品出土情况,在出土数量上西周时期远远多于新石器时期和春秋战国时期,且在器形上更加多样,较新石器时期更加生活化。新石器时期出土的煤精器形都比较简单,其表面形状多为圆形,伴生的器物多为没有加工过的矿物,当时的人们并没有充分发现和利用煤精的价值,且加工技术落后。西周时期出土的煤精制品种类多样,出土位置多在死者手部或者颈部,人们已经将煤精作为一种装饰品来佩戴在手上或者颈部,而多以绿松石、玛瑙、玉等宝石作为伴生器物则说明煤精已经逐渐引起了人们的重视,注意到了煤精的宝石特征。春秋战国时期的煤精制品在数量上有大幅度的下降,但在死者颈部的位置出土以及与多种宝石伴生仍然可以反映出人们对煤精制品依然富有一定的热情。

煤精制品器形的变化和数量的增加都反映了加工技术的进步。在我国北方地区出土的先秦煤精制品中,西周时期出土的遗物较新石器时期和春秋战国时期数量更多且种类更加丰富。从将煤精按照制作石器的加工方法磨制出简单形状,到熟练掌握钻孔技术制作各种形制的煤精串饰,都体现了人类手工业的发展,以及人类对煤精逐渐深入的认知水平。而从西周时期到春秋战国时期煤精制品出土数量和形制的骤减,反映了社会的发展变化。春秋战国时期战乱频繁,社会动荡,政权频繁更替,社会的发展水平不断更新,加上青铜和玉文化兴盛,玉制和青铜礼器被大量需要,手工业为适应政权的需要,逐渐增加对玉器和青铜器的投入。煤精则因为其质地、性质等被逐渐取代。

4 文化寓意

煤精自产生以来,没有被赋予太多的政治权利色彩,更多地作为一种奢侈的装饰品出现。煤精制品的出现,代表了人类早期的审美元素。山西省洪洞永凝堡出土的煤精珠串饰,与白石珠、白玉管、玛瑙相搭配,亮黑色的煤精和洁白的白玉,不论是在颜色还是光泽上都形成对比,有明显的视觉冲击。新疆于田县流水墓地出土的用来描眉的炭精块,是早期人类使用的化妆工具,同样代表了人们在审美上的变化。煤精在先秦时期作为一种不断融入人们生活的宝石,比玉或者青铜器更能使人感到亲切。通过研究西周时期的遗物,这些煤精制品都是作为随葬品出现,这便代表了在当时社会煤精制品也是一种地位的象征,人们在西周时期已经意识到了煤精的珍贵,并用其随葬在墓中来显示自己的财产地位等。但同时期发现了千余枚煤精珠的出土,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一种对宝石的挥霍和奢侈的风气。

5 结论

我国北方先秦时期的煤精制品在类型学上的发展可以说是由简到繁。新石器时期的煤精制品以磨制为主,器形多为圆形或球形,复杂者如煤精环,多为把玩物,少有可供佩戴的钻孔串饰。西周时期器形多样,玦、珰、璜、管等形制的煤精制品并存,且加工工艺进步,钻孔技术发达,在墓葬中大量出土。春秋战国时期出土煤精制品的器形较少,以珠、扁珠为主,虽质量及工艺不如西周时期,但也在一定程度上保留了西周时期的加工方法。

出土的遗物从新石器时期的简易的磨制圆球形器,发展到西周时期,都体现了煤精制品加工技术的进步和人们审美水平的变化更新,并出现了煤精与其他多种宝石一同搭配使用的情况,突破了以往单纯的把玩器,创造出了一种新的审美和艺术形式。

从西周煤精制品发展的顶峰时期到春秋战国时期煤精制品的相对没落,则反映了社会观念的发展变化和社会政治经济制度的更新。

参考文献

[1]许绍春.沈阳市新乐遗址煤制品产地探讨[J].考古,1979(1):79-81.

[2]曲瑞奇,沈长吉.沈阳新乐遗址试掘报告[J].考古学报,1978(4):449-466,529-532.

[3]于崇源.沈阳新乐遗址第二次发掘报告[J].考古学报,1985(2):209-222,275-278.

[4]清泉.出土文物中的煤精装饰品[J].当代矿工,1997(6):41.

[5]巫新华,艾力.新疆于田县流水青铜时代墓地[J].考古,2006(7):31-38,105-106.

[6]张素琳.洪洞永凝堡西周墓中出土的两种饰物[J].文物季刊,1989(1):42-43.

[7]张素琳.山西洪洞永凝堡西周墓葬[J].文物,1987(2):1-16,97-98.

[8]徐良高.陕西长安县沣西新旺村西周制骨作坊遗址[J].考古,1992(11):997-1003.

[9]赵承泽,卢连城.关于西周的一批煤玉雕刻—兼论我国开始用煤作燃料的时间[J].文物,1978(5):64-66,69.

[10][佚名].陜西省宝鸡市茹家庄西周墓发掘简报[J].文物,1976(4):34-56,97-103.

[11][佚名].宝鸡竹园沟等地西周墓[J].考古,1978(5):289-296,300,361-363.

[12]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西戎遗珍:马家塬战国墓地出土文物[M].北京:文物出版社,2014:244.

[13]韩夹谷.天津北仓战国遗址清理简报[J].考古,1982(2):213-215,191.

[14]王成.内蒙古海拉尔市谢尔塔拉牧场发现古墓群[J].考古,1995(3):282-283.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