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20
唐星
摘 要:南阳郡在战国时期本属楚、韩,秦破楚军后,占领宛地,秦昭王时初置南阳郡。南阳郡自设立以来就是大郡,土地面积辽阔,人口众多。秦末迁不轨之民于南阳,汉时也多封权贵于南阳,南阳又是光武帝刘秀的发迹之地,因此南阳多富人豪强。南阳有着得天独厚的自然地理环境,矿藏丰富,且交通便捷、商业发达,加上统治者的便利政策,使南阳郡经济繁荣、民众富庶,在汉代历史上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关键词:南阳郡;汉代;人口;经济
DOI:10.20005/j.cnki.issn.1674-8697.2022.01.046
学术界对于汉代南阳郡的研究大致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张夏天、张露露从历史沿革的角度考察南阳郡在汉朝以前的区域变迁①;李桂阁、包明军、黄富成等将研究视角放在汉代南阳郡的农业发展方面②;王先福、余桥对襄阳地区汉代南阳郡属县治所进行了考释③;刘新认为宛城是丝绸之路上的东方基地④。尽管学者们已从上述方面对汉代南阳郡进行了研究,但汉代南阳郡人口与经济状况的内容还值得探讨。
1 南阳郡的设立
南阳郡在秦时初置,秦昭王将其作为穰侯的封地。“三十五年,佐韩、魏、楚伐燕。初置南阳郡……予穰侯。”⑤《史记正义》对南阳名字由来进行了解释:“今邓州也。前已属秦,秦置南阳郡,在汉水之北。释名云:‘在中国之南而居阳地,故以为名焉。’张衡南都赋云:‘陪京之南,居汉之阳。’”⑥汉承秦制,复置南阳郡,并成为全国的一大都会。西汉末年,汉成帝封王莽为新都侯,封地便在南阳,“永始元年,封莽为新都侯,国南阳新野之都乡,千五百户。”⑦王莽篡权后建立新朝,这与他初为新都侯密切相关。南阳郡还是光武帝刘秀的发迹之地,刘秀建立东汉后,南阳被视为帝乡,地位更加贵重,因其在京师洛阳之南350千米处,而被称为南都。
2 南阳郡的地理面貌
南阳郡汉时属荆州,治所在宛,即今河南省南阳市。南阳郡总体呈盆地面貌,其周围多山地,境内有桐柏山、伏牛山等,著名的淮河流域就发源于桐柏山脉。南阳气候温和湿润,水系众多,境内除淮河外,还有唐河、丹水等。淮河在中国古代因独流入海,而与长江、黄河、济水并称四渎,最终注入长江。《尚书·禹贡》记载大禹治水时对淮河有所描述:“导淮自桐柏,东会于泗、沂,东入于海”。⑧张衡在《南都赋》中对南阳的地理环境有所记载:“于显乐都,既丽且康;陪京之南,居汉之阳,割周楚之丰壤,跨荆豫而为疆。体爽垲以闲敞,纷郁郁其难详。尔其地势,则武阙关其西,桐柏揭其东;流沧浪而为隍,廓方城而为墉。汤谷涌其后,洧水荡其胸,推淮引湍,三方是通。”⑨南阳多山水,为当地经济发展创造了丰富的物质基础。
3 汉代南阳郡人口状况
南阳郡的自然环境适合人类居住,再加上优越的地理位置和便利的交通条件,使南阳的人口和经济得以迅速发展。“颍川、南阳,夏人之居也……秦末世,迁不轨之民于南阳。南阳西通武关、郧关,东南受汉、江、淮。宛亦一都会也。俗杂好事,业多贾。”⑩秦始皇迁不轨之民于南阳,其中包括地主豪强和从事各种手工业的劳动人民。由于南阳在政治、经济、文化上的重要性,两汉时期除了普通民众外,达官显贵、富商大贾多在此云集。刘秀建立东汉后,赐予功臣爵位,很多功臣的封地便在南阳。南阳地区世家大族众多,如邓氏、阴氏、樊氏、彭氏、张氏等,他们在汉代历史上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此外,南阳人杰地灵,“科圣”张衡、“医圣”张仲景都是两汉时期南阳郡的人才。
南阳在汉代是全国闻名的五大都会之一,经济交流频繁,富商豪強多集会于此,人口众多。“宛,大郡之都也,连城数十,人民众,积蓄多。”k西汉时南阳郡辖36县,元始二年,即公元2年时,全郡面积46170平方千米,有359316户、1942051人。东汉时南阳郡辖37县,永和五年(公元140年)时,全郡面积49958平方千米,有528551户、2439618人。l可以看出从元始二年到永和五年的这段时期南阳郡户口有了较大的增长。南阳郡地广人众,有足够的劳动力从事农业、手工业、商业活动,在两汉时期的经济水平位居全国前列,汉代是南阳在古代史上发展的巅峰时期。
4 汉代南阳郡经济状况
如前文所述,南阳有着得天独厚的自然地理环境,又有着悠久的历史人文背景,至西汉时期,南阳已成为闻名全国的大都会,交通便利,商业交往频繁。南阳的手工业发达,尤其是冶铁业的发展水平较高,是全国重要的冶铁中心之一。两汉时期,南阳的经济文化发展到历史上最鼎盛的时期。光武帝刘秀在南阳起兵成就帝业后,给了南阳许多便利的政策,更加促进了南阳经济的发展。
4.1 农业
西汉建立之初,长年的战争导致百姓家破人亡,社会生产亟待恢复。“汉兴,接秦之敝,诸侯并起,民失作业,而大饥馑。”m为了改变这种状况,汉高祖采取了轻徭薄赋的政策,“轻田租,十五而税一,量吏禄,度官用,以赋予民。”n这些措施取得了一定成效,“孝惠、高后之间,衣食滋殖。”o汉景帝继续实行轻徭薄赋的利民措施,“孝景二年,令民半出田租,三十而税一也……然娄敕有司以农为务,民遂乐业。”p这些发展措施使农作物获得丰收,完全改变了汉初满目疮痍的状况,国家府库充盈远远超出实际所需。“至武帝之初七十年间,国家亡事,非遇水旱,则民人给家足,都鄙廪庾尽满,而府库余财。京师之钱累百巨万,贯朽而不可校。太仓之粟陈陈相因,充溢露积于外,腐败不可食。”q
农业自古被视为国家之本业,在对官员的政绩考核中当地农业兴盛与否是重要的一项升降标准。西汉宣帝时,召信臣出任南阳太守,他高度重视南阳地区的农业生产,劝民耕种,开通沟渠,使农田得到充分灌溉,为农民争得利益。他“为人勤力有方略,好为民兴利,务在富之。躬劝耕农,出入阡陌,止舍离乡亭,稀有安居时。行视郡中水泉,开通沟渎,起水门提阏凡数十处,以广溉灌,岁岁增加,多至三万顷。民得其利,蓄积有余。信臣为民作均水约束,刻石立于田畔,以防分争……府县吏家子弟好游敖,不以田作为事,辄斥罢之,甚者案其不法,以视好恶。其化大行,郡中莫不耕稼力田,百姓归之,户口增倍,盗贼狱讼衰止。吏民亲爱信臣,号之曰召父。”r在他和民众的一同努力下,南阳的水利灌溉系统发展较为完备,农作物产量增加,保证了农业生产的发展。
东汉时期,牛耕和区种法的推广改进了耕作技术,大大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耕田面积也在不断扩大。同时,光武帝刘秀给予家乡充分的优待政策,免除家乡世代徭役。“六年春正月丙辰,改舂陵乡为章陵县。世世复徭役,比丰、沛,无有所豫。”s这些做法对于南阳郡的农业发展无疑是大有裨益的。
4.2 冶铁业
南阳地区有丰富的矿产资源,同时,由于植被覆盖率高,也为冶铁生产提供了足够的燃料。先秦时期南阳冶铁技术就已十分高超,“宛钜铁釶,惨如蜂虿,轻利僄遬,卒如飘风”t,可以看出南阳地区的铁制兵器锋利无比。至西汉时期,南阳地区生产铁制品的工艺已经非常纯熟,南阳成为全国的冶铁中心。
东汉时期,由于鼓风动力的更新,使冶铁业取得显著进步。杜诗在任南阳太守时勤政爱民,不仅社会秩序良好,还在总结劳动人民生产经验的基础上创造了水排,又主持修治陂池,广开田地,使得百姓生活富足,得到人民称赞。“七年,迁南阳太守。性节俭而政治清平,以诛暴立威,善于计略,省爱民役。造作水排,铸为农器,用力少,见功多,百姓便之。又修治陂池,广拓土田,郡内比室殷足。时人方于召信臣,故南阳为之语曰:‘前有召父,后有杜母。’”u近些年来,在南阳地区发现了不少冶铁遗址,更可以证明当时冶铁业的繁荣。
4.3 商业
南阳地区的经商传统由来已久,著名的“商圣”范蠡早在春秋末年就因善于经商而被载入史册。“范蠡既雪会稽之耻……乃乘扁舟浮于江湖,变名易姓,适齐为鸱夷子皮,之陶,为朱公。朱公以为:陶,天下之中,诸侯四通,货物所交易也。乃治产积居,与时逐而不责于人。故善治生者,能擇人而任时。十九年之中三致千金,再分散与贫交疏昆弟。此所谓富好行其德者也。后年衰老而听子孙,子孙修业而息之,遂至巨万。故言富者皆称陶朱公。”v范蠡助越王实现霸业后,离开越国,最终在定陶以朱公自称经营商业。他利用定陶优越的交通条件成为富商,又散财与贫,声名大噪。
秦时宛地商业已经发展到较高水平。“秦既灭韩,徙天下不轨之民于南阳,故其俗夸奢,上气力,好商贾渔猎,藏匿难制御也。宛。西通武关,东受江、淮,一都之会也。”w南阳由于有从商的风俗,再加上水陆交通便利,至汉时,已发展为全国五大都会之一。西汉“孝惠、高后时,为天下初定,复弛商贾之律。”x后来的文帝、景帝对商业采取较为宽松的政策,商业即走向繁荣,“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y
南阳存在大量经商之人,“俗杂好事,业多贾”z,其中就有大贾孔氏。“宛孔氏之先,梁人也,用铁冶为业。秦伐魏,迁孔氏南阳。大鼓铸,规陂池,连车骑,游诸侯,因通商贾之利,有游闲公子之赐与名。然其赢得过当,愈于纤啬,家致富数千金,故南阳行贾尽法孔氏之雍容”。孔氏利用家财与人交游,赢得美名,引得南阳行贾纷纷效仿。宛商遍及天下,富商大贾层出不穷,资财盈积至千金以上。
4.4 田庄
两汉时期一个不可忽略的现象是田庄经济的兴盛。西汉时期的土地兼并情况就已十分严重,田庄主在庄园里蓄奴婢,种植农作物,养牲畜,娱乐宴饮,过着奢靡的生活。汉成帝就对公卿贵族在田庄里的奢靡行为加以申斥:“方今世俗奢僭罔极,靡有厌足。公卿列侯亲属近臣,四方所则,未闻修身遵礼,同心忧国者也。或乃奢侈逸豫,务广第宅,治园池,多畜奴婢,被服绮縠,设钟鼓,备女乐,车服嫁娶葬埋过制。吏民慕效,浸以成俗,而欲望百姓俭节,家给人足,岂不难哉!”
南阳土地广博,一些富豪将自己积累的产业用去扩田,樊宏的父亲樊重“营理产业,物无所弃,课役童隶,各得其宜,故能上下戮力,财利岁倍,至乃开广田土三百余顷。其所起庐舍,皆有重堂高阁,陂渠灌注。又池鱼牧畜,有求必给。尝欲作器物,先种梓漆,时人嗤之,然积以岁月,皆得其用,向之笑者咸求假焉。资至巨万,而赈赡宗族,恩加乡闾。”可见田庄也承担一定的生产作用,不仅可以满足田庄主的基本生活需求,而且还可以在田庄里从事农业、手工业劳动,这些活动又能够积累资财,扩大家族产业。
东汉时期,贵族富豪建立田庄的行为更是屡见不鲜。马援的儿子们宠贵一时,皆买田建阁,“防兄弟贵盛,奴婢各千人以上,资产巨亿,皆买京师膏腴美田,又大起第观,连阁临道,弥亘街路,多聚声乐,曲度比诸郊庙。宾客奔凑,四方毕至,京兆杜笃之徒数百人,常为食客,居门下。刺史、守、令多出其家。”他们在田庄里结交宾客、广纳徒附的做法引起皇帝的极大反感,并多加斥责,最终被“悉免就国”。特别是帝乡南阳多皇族近臣,他们有着强大的势力,再加上政府赐予的田宅,为他们扩张庄园提供了便利。刘隆曾向皇帝反映这一现象:“河南帝城,多近臣,南阳帝乡,多近亲,田宅逾制,不可为准。”田庄一方面可看作是一个有组织性的生产单位,但田庄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隐患,田庄主在田庄私蓄奴婢,甚至培养自己的私人武装,对社会稳定造成威胁。
5 结语
南阳郡自秦设立之初就是大郡,土地辽阔,至两汉时期人口众多。由于南阳有着得天独厚的自然地理环境,交通便利,西汉时期就已是全国五大都会之一。南阳又是东汉光武帝的发迹之地,东汉的开国元勋也大部分来自南阳。南阳在汉代时是全国的冶铁中心,西汉时期南阳灌区为全国三大灌溉区之一,农业发达,富商大贾多集会于此,商业交往活动频繁。此外,贵族豪强的田庄在两汉时期也发展起来,东汉时期田庄更是发展到难以遏制的地步。总之,南阳郡由于政治、经济、地理的特殊性,在汉代历史上的地位不容忽视。
注释
①张夏天.南阳盆地历史地理研究[D].西安:陕西师范大学,2019;张露露.政治地理视域下的两汉南阳郡研究[D].北京:中央民族大学,2020.
②李桂阁.从出土文物看两汉南阳地区的农业[J].农业考古,2001(3):46-49,107;包明军.南阳汉代的水利建设浅探[J].中州今古,2002(4):20-21;黄富成.试论政府作为与汉代农业技术传播[J].农业考古,2008(1):66-71.
③王先福,余桥.襄阳地区汉代南阳郡属县治所初考[J].江汉考古,2014(3):85-91,75.
④刘新.试论汉代南阳郡治宛城的历史地位—兼谈宛城在汉代丝绸之路上的作用[J].洛阳考古,2014(4):45-50.
⑤⑥司马迁.史记:秦本纪[M].北京:中华书局,2014.
⑦班固.汉书:王莽传[M].北京:中华书局,1962.
⑧李民,王健.尚书译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6.
⑨张衡.张衡诗文集校注[M].张震泽,译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9.
⑩vyz司马迁.史记:货殖列传[M].北京:中华书局,2014.
k司马迁.史记:高祖本纪[M].北京:中华书局,2014.
l梁方仲.中国历代户口、田地、田赋统计[M].北京:中华书局,2008.
mnopqx班固.汉书:食货志[M].北京:中华书局,1962.
r班固.汉书:偱吏传:召信臣传[M].北京:中华书局,1962.s范晔.后汉书:光武帝纪[M].北京:中华书局,1965.
t王先谦.荀子集解[M].北京:中华书局,1988.
u范晔.后汉书:杜诗传[M].北京:中华书局,1965.
w班固.汉书:地理志[M].北京:中华书局,1962.
班固.汉书:成帝纪[M].北京:中华书局,1962.
范晔.后汉书:樊宏传[M].北京:中华书局,1965.
范晔.后汉书:马援列传[M].北京:中华书局,1965.
范晔.后汉书:刘隆传[M].北京:中华书局,1965.
sdjzdx202203231328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