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职业教育与园林美育的对话与思考

时间:2024-05-20

张凤娟

摘 要:文章从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清晖园博物馆与郑敬诒职业技术学校合作开展“草木清晖”创意珠宝文化项目出发,初探基层博物馆开展馆校合作的做法。认为中等、高等职业技术学校可成为博物馆开展馆校合作的重要方向。博物馆教育为职业教育提供美育支持,职业教育有特色专业优势,两者的对碰和资源优化,可较大程度地活化、诠释传统文化元素。

关键词:博物馆教育;职业教育;美育教育;文化创意产品

1 博物馆教育,建构博物馆与社会的“相关性”

自2015年《博物馆条例》将博物馆定义为“以教育、研究和欣赏为目的”的“非营利组织”后,博物馆教育、馆校合作成为博物馆谋求发展的重要工作内容。在人们对精神文明、文化生活追求日益增长的时代,社会对博物馆的期待值已完全超越一个文物保管、研究机构,转而为以文化传播、传承、服务为主要导向的机构,博物馆的角色正发生变化。

笔者认为这种变化对基层博物馆,尤其是藏品较少的场馆,不失为转型发展的重要契机。“对传统大型博物馆而言,提供公共服务,可能是防止机构老化的良方之一。对新近创立的博物馆而言,现在既无足以与老馆媲美的藏品,未来取得藏品的前景也不乐观,专心提供公共服务,就成了它们唯一的路。”①

如何发展公共服务?教育正是最佳的公共服务内容,通过博物馆教育,与学校、社会团体、家庭营造双向的精神文化交流,从而与现代生活产生某种联系和启发,构建相关性。如此博物馆才能以有生命活力和契合时代主题、时代精神的形象,活跃于民众生活,文物“活”起来才有根源。《博物馆重要的事》在回顾19世纪博物馆发展历史时说道:艺术的价值不在它是什么,而在于它能做什么,能否达成激励、教诲、启发或告知民众的目的。所有博物馆的活动只是建立其“社会相关性”的手段。如果博物馆“与当今社会的发展已经不再相关了,那我们的工作还有什么意义?我们有谁愿意留在博物馆这一行?”②因此,寻求构建相关性的契合点,将有助于博物馆培养观众基础、获取可持续发展的力量。

2 文创产品,博物馆教育的良好切入点

如何加强博物馆与学校教育的相关性?博物馆同行都在积极尝试,清晖园博物馆也跟顺德区内初中、小学合作,开展多次美育教育,形式多为绘画、书法,但基本为第二课堂课程,锦上添花的合作效果固然有,但难以产生深层次的交流。这种情况下,职业技术学校(院)似乎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2020—2021年,清晖园博物馆与顺德区郑敬诒职业技术学校开展了草木清晖创意珠宝开发的馆校合作项目。该项目以园林植物景观为主题,以花丝、镶嵌等传统珠宝工艺为手段,设计及创作文化创意珠宝80多件(套)。此次馆校合作的重点有二:一是为职校特色专业发展提供美学教育;二是以文化创意珠宝为抓手,并举办珠宝发布会,将园林美学内化成专业审美,试图展开园林美学与职业教育的对话。

2.1 项目可行性分析—各展所长,共创发展

2.1.1 整合资源,优势互补

这个项目中,双方特色资源在哪里?

清晖园博物馆于2013年正式成立,是依托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清代广东四大名园之一清晖园建成的国有博物馆。作为成立时间不长的基层博物馆,清晖园博物馆发展难点和发展潜力均非常突出,馆藏可移动文物的数量、质量难以跟大型博物馆相比,社教工作同事也缺乏博物馆教育经验,但园林以及园林中珍贵的植物配置是清晖园博物馆的优势资源。这里集岭南古园林艺术、珠三角水乡特色于一体,建筑形式多样而精美。据清晖园内部统计,园内存200多种植物,不乏百年古树、国内外名木。如何将凝固的建筑、植物与现代生活方式、人文理念契合起来,并构建相关性,使作为文化遗产的园林重焕活力,而不仅是提供娱乐休闲的场地,成为清晖园发展的重点。

郑敬诒职业技术学校位于佛山市顺德区伦教街道,资源在于对接顺德区伦教街道特色珠宝产业,设有珠宝玉石加工与营销专业,拥有顺德首家首饰专家工作室,珠宝设计、花丝镶嵌专家工作室,拥有年轻而具创意的团体。①花丝工艺又称累丝工艺,是将具有良好延展性的金、银、铜等金属制成花丝后,再通过堆、垒、编、织、掐、填、攒、焊八大技法进行制作②,2008年入选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优秀的花丝艺人既需要掌握花丝镶嵌制作技艺,又需要具有非常优秀的设计能力。从中华传统文化中吸取养分,或许是培养花丝艺人设计能力的重要方向。

因此,通过这个项目,一方面清晖园博物馆可以为职业教育、工匠精神培育提供一种美育支持、文化涵养;另一方面,学校教育可以为古园林活化、文创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和创造力,赋予古园林以时代的气息、潮流的元素,走进年轻人的世界。

2.1.2 各取所需,各利其利

这次草木清晖创意珠宝文化项目,郑敬诒职业技术学校集合全校之力,全情投入,一定程度上是因为这个项目符合学校培养特色重点产业的工作思路。

珠宝设计、制作人才的培养是郑敬诒职校的重要发展举措,学校自豪于拥有领跑全省中职教育的六张“金名片”,如“金名片二:珠寶高技能人才培养”和“金名片五:产教融合运行机制建设”。2006年郑敬诒职业技术学校响应政府号召支持当地产业经济发展,筹办珠宝专业。2014年,珠宝专业已发展为广东省重点专业,国家级示范校重点建设专业。

因此,郑敬诒职校需要借助更大的平台,展示学校教学成果,清晖园作为广东四大名园之一,年接待游客量达120万人次,可达到良好展示效果。在这个项目完成后,双方共同举办“草木清晖文化创意珠宝发布会”(图1),通过珠宝走秀、项目视频、网络直播等方式进行成果展示,有13.18万人次观看,是岭南古园林焕发时代活力的一道靓丽风景线。此外,清晖园一花一木皆资源,从园林美学出发,寻求珠宝设计灵感,有助于培育学生的创作思路,培养工匠精神,对这个特色专业发展不无裨益。笔者认为,这是项目得到学校全情投入的重要原因。

2.2 项目推展方向—美育先行,创意设计

珠宝设计是一种融合文化、艺术和商业多种元素的创意文化行业,而“而无论是古代还是现代,国外还是国内,花卉都是珠宝设计师最喜欢用来创作的题材之一”③。因此草木清晖创意珠宝文化项目以草木资源切入,开展园林美育教育。

园林的营造,是美术家的意匠构成,园林是呈现中华传统文化意趣的综合体,诗书画、金石、戏曲、文玩等,冶于一炉。“中国园林首重意境,即所谓诗情画意,这种诗情画意与中国的哲学美学文学思想是分不开的。”④“意境”得之于造园者的学养,游园、品园也就是品味文化意境,感美、知美、创美。以园林为依托,展示一个全方位、立体式的艺术空间,或可以成为美学教育的手段。

这个项目催生了一批园林素材的珠宝文化创意产品。《清晖园小景》《蝶恋花》《清晖夏荷》(图2)等作品,采用非常精巧的花丝工艺,将清晖园代表性植物灯笼花、夏荷、锦鲤等元素重新呈现,精细繁密,层次丰厚,别有一种雍容华贵的效果。

此外,借景的传统造园艺术手法,很触动设计者。走廊的尽头,围墙的一侧,本来是比较无趣的,但花窗打破了这种困局,窗外花竹数枝,尽处不尽,庭院探趣,就有一个空间层次感。职校学生把这种窗景运用得淋漓尽致,或将数个扇窗的元素重新叠加、组合,或把蝙蝠、云纹、如意纹等窗花元素重新解构,再与清晖园的建筑结合,成品线条很生动流畅,具有一定的可观性。笔者较欣赏的作品《竹报平安》(图3)再现了清晖园归寄庐内,窗外竹树一角如画一般的意境,同时融入岭南彩色玻璃元素。

仔细解读这些作品,可以感受到同学们用心琢磨园林艺术。从设计到制作,是经过多方打磨修整,才把园林元素提炼成平面设计元素,再转化成立体的珠宝,经历了实景—提炼—平面创作—3D创作—实体制作的过程,这是一个将园林文化内化、升华的过程。正如西方谚语:告诉我,我会忘记;给我看,我会记住;让我参与,我会理解。笔者理解,这是让文物“活”起来的一个尝试。

3 职业学校,推展博物馆教育的重要阵地

馆校合作是基于一定目标,以教育作为媒介,运用各自资源,达到预期目标的行为。①合作过程中,职业学校具有启蒙教育、基础教育学校所不具备的优势,如动手能力强和与产业市场、企业对接密切等。最突出的是,如果馆校合作项目符合学校本身发展规划和人才培养方向,学校及学生均可投入大量时间、精力,而不用太考虑升学等压力。

3.1 产教融合,富于活力

职业教育着重于应用型人才的培养,顺德职业教育更是有产业集群产教融合的优势和易于转化的特点。

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地处珠三角腹地,毗邻港澳,地理位置优越,地方经济发达,连续多年位居全国综合经济竞争力百强县(市)榜首。据统计,顺德共有1所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和13所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其中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含国家级重点职校7所、省级重点职校6所。②顺德职业教育被誉为“顺德模式”③。这个模式“秉承社会参与、产教结合的原则,成立学校管理委员会和专业指导委员会”,同时也创建企业参与办学机制,引导企业捐资投资,参与办学。④

针对所在镇街的特色产业,学校调整專业设置:针对均安镇“牛仔服装之都”特点,开设服装设计专业;龙江镇是“中国家具之都”,故有家具设计与制造专业;拥有“千年花乡”美誉的陈村镇,园艺专业是其特色专业。⑤部分学校也重视与集群科研机构和龙头企业的研发部门开展广泛深入的产学研合作,如郑敬诒职业学校实行政、校、行、企四方共建广东轻工顺德珠宝产业学院,于2019年始成功招生。

这种发展模式赋予职业教育市场活力,家具、服装设计和园艺技术等对设计水平要求甚高的专业,都可以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特别是园林博物馆元素中吸取高质量艺术养分,并可以进行实体制作、市场转化等操作,使文化熏陶、美学教育可以落地,转化为具备实践成效、可以体现为绩效的项目,也就有了馆校合作的驱动力。

3.2 美育支持,高质量发展

高质量发展需要有美育支持。顺德提出“顺德制造,中国骄傲”,需要有大量专业对口的技术技能人才。2018年9月19日,广东省委深改组正式批复同意佛山市顺德区率先建设广东省高质量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创新实验区(粤改组发〔2018〕7号)。这一举措更是增强了顺德对职业人才,尤其是高素质劳动者和专门技术人才的需求,以适应我国由“高速度”转向“高质量”经济发展新方式。在这个过程中,优秀传统文化应发挥美学教育的支持作用,博物馆可积极融入职校的人才培养,引领学生带着发现美的眼睛走进博物馆,为建立美学感受的敏感度和通道提供可能,以提高职校教育的人文修养,以便于营造精雕细琢、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

4 结语

时代在变,博物馆的形象、观念在变,从“养在深闺人未识”,到主动走向社会群众、走向市场,积极培养观众群体,特别是抓住年轻人的关注,推进博物馆教育与学校教育对话,可实现互赢互利。博物馆可获取年轻人的活力与创意,学校可将文化自信教育融入教育规划。这适用于所有阶段的教育,包括中、高等职业技术学校。

在文旅融合的大环境下,采取传统文化+职业教育+文化创意产品的馆校合作模式,通过项目制的形式,以创作文化创意产品为目标,以职业技术学校专业特色为基础,融入传统文化的美育功能,或许更易于实现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使之更亲切、更生活化,更贴近普通人生活需求。

参考文献

[1]史蒂芬·威尔.博物馆重要的事[M].张誉腾,译.台北:五观艺术管理有限公司,2015:107.

[2]汤怡婷.花丝镶嵌制作技艺的历史沿革与保护传承研究[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20.

[3]包文秀.花卉形态首饰的展现与表达研究[D].北京:北京服装学院,2017.

[4]陈从周.品园[M].南京: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2016:45.

[5]陆澳波.活化文物点化人:试论馆校合作对文物和青少年的双促性[J].博物院,2018(1):118.

[6]郑彬.广东产业集群环境下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模式探析[J].中国高校科技,2019(4):70.

[7]齐振彪.经营职教产业,繁荣地方社会经济[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5(11):46.

[8]文余良.浅谈顺德区经济发展与职业教育发展[J].现代经济信息,2008(2):140.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