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四川地区宋代石室墓的文化探索—以安丙家族墓为例

时间:2024-05-20

甘俊伟

摘 要:石室墓和砖室墓是四川地区宋墓的两大主流,石室墓广泛分布于四川地区范围内的丘陵和山区,安丙家族墓是典型的石室墓代表。安丙家族墓位于川东的华蓥山脉,其墓葬形制、规模等级、墓室装饰、随葬器物等都有其独特之处。对安丙家族墓進行探讨,有利于对宋代四川地区两大流行墓葬之一的石室墓有更为深刻的认识,乃至对整个西南地区的宋代墓葬也有进一步的了解。

关键词:家族墓;安丙;石室墓;文化内涵

自秦攻灭巴国和蜀国统一置蜀郡后,巴和蜀在中国历史上被习惯性地称之为“巴蜀”,传统意义上的四川地区包括今天的重庆市。四川地区目前考古发现的宋墓有砖室墓、石室墓、砖石混筑墓、崖墓以及形制较为特殊的火葬墓,两宋时期的四川地区主要流行砖室墓和石室墓,砖室墓主要分布在以成都为中心的平原地区,石室墓主要分布在川北、川东、川南丘陵山地。①分属于广安的华蓥是一个县级市,其位于今天的四川东部,属于典型石室墓的安丙家族墓就位于华蓥境内。

1 墓地的基本情况

安丙家族墓位于华蓥山脉中段皛然山的西侧山麓,行政上隶属于四川省华蓥市双河镇的昭勋村。安丙家族墓地在20世纪50年代被发现,1996年当地文物管理部门和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对安丙家族墓进行了抢救性发掘,一共清理了5座墓葬。2011年4月到7月,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等单位又联合对安丙家族墓地所属的九层坎遗址进行了试掘。②

安丙,字子文,号皛然山叟,南宋广安军甘溪场(今属四川省华蓥市永兴镇)人,是南宋时期的著名大臣,其长期在四川为官,曾任四川宣抚使、制置大使、同知枢密院事等官职。③安丙先后率其部平定吴曦叛乱,抗金保蜀,平定红巾,为朝廷立下了汗马功劳,《宋史》中列有《安丙传》。南宋后期四川地区建有不少安丙祠庙,其功绩之大足已显现,但是安丙在平叛吴曦叛乱时也犯有忌杀功臣之错,历史上也颇具争议。④安丙家族墓葬有安丙本人(M2)以及安丙之妻李氏夫人(M1)、侧室郑氏宜人(M4),安丙的长孙女安宝孙(M5)也葬于该墓地,其中推测M3墓葬的墓主人可能是安癸仲(安丙之子)的生母。⑤对于安丙家族的世系发展,已有相关学者进行了系统的考证。⑥安丙家族陵园依山而建,面积广阔,墓地是陵园的主体部分,其他还包括九层坎遗址、神道遗址、九龙桥遗址、昭勋寺遗址等人工建筑。⑦墓地由5座墓葬及墓前拜台、享堂、护坎等地面建筑遗迹组成,墓地的南侧、西侧、北侧三侧均为梯田状陡坡。

2 安丙家族墓的文化内涵

安丙家族墓的选址和建造都十分考究,是将自然环境与丧葬习俗相结合的一个典范。安丙家族墓地的思想文化内涵丰富,具体包括聚族而葬、佛道融合的宗教思想、堪舆学说、因地制宜、事死如事生等。

2.1 聚族而葬

“家族”也被称之为“宗族”,“家族墓地”即是家族制度在丧葬事宜及丧葬习俗中的物化体现,家族墓地制度对茔域的选址与构建、墓葬排列、归宗祭祖等问题都有着明确的规定,其与不同历史时期的风俗礼仪相结合,成为国家礼仪制度—凶礼的一部分。①

中国的家族墓起源于东周,至秦汉魏晋时期逐渐形成了一种制度。②安丙家族墓一共有5座墓葬,M2和M1分别是安丙及其妻子(李氏)的墓葬,这两座墓葬是该墓地规模最大的两座墓,M1和M2为同坟异穴合葬,共用享堂和拜台,且两座墓的雕刻内容与数量也相差不大。M4属于安丙的侧室夫人—郑氏,M4的墓葬规模要小于M1(李氏),李氏和郑氏的墓葬同时迁葬于此,但是规模存在差异,这应与郑氏的地位与被封为福国夫人的李氏在生前等级上的不同有关。M3的墓主人很可能是安癸仲(安丙之子)的生母,墓室结构与M4完全相同,墓室雕刻的布局及内容也与M4大致相同,其身份地位也与侧室夫人郑氏相当。M5是安宝孙(安丙的长孙女)的墓,此女聪明伶俐,深得安丙的喜爱,安丙逝后两年,宝孙因病卒,葬于安丙侧。③安丙的后代均不葬于此墓地,仅有安宝孙随葬该墓地,可能因安宝孙是安丙极其疼爱的孙女,也可能是因安宝孙早逝的缘故。

这几座墓等级分明,同时又葬在同一个墓地,无疑反映出中国传统聚族而葬的思想。但是安丙的三子(安癸仲、安寅仲、安乙仲)一女(安宜人)均不葬于该墓地,笔者猜测其原因有二:一是此墓地条件(地形地势)限制了安丙后代安葬于此;二是安丙的墓葬遭政敌恶意毁坏,安丙家族的其他成员被迫葬在他处。

2.2 宗教思想

殷前后时期人们把东方的若干星星想象为一条龙,将西方的众星星想象为虎,将南方的众星星视为朱鸟,将北方的众星星设想成龟蛇象的合体(玄武),认为它们是四方神灵,称为四神。以四神作为墓室装饰这种方式在汉代已经十分普及④,青龙、白虎、朱雀、玄武的四神雕刻在安丙家族墓的每一座墓上均有发现。M1中的仙鹤衔攀枝童子飞升图、M2中的仙鹤食桃图、M4的飞天侍女捧扶莲花座荷叶顶碑,以及M2中发现的十二生肖俑等皆是道教思想的反映。⑤此外,M1和M2拜台遗迹的石象,M1雕刻的“卍”字形复线图案、孔雀,M2雕刻的孔雀、驯象图,还有M1、M2和M4中大量的莲花雕刻等,都是佛教思想在墓葬内的表现。⑥佛教思想和道教思想在安丙家族墓地均有所体现,从墓葬中的具体情况来看,佛教思想在该墓地的表现不及道教,极有可能是安丙家族墓地位于四川,安丙本人也是四川人,道教作为四川的本土宗教,其影响力较佛教思想更为强盛。

2.3 堪舆学说

安丙家族墓地位于华蓥山脉,华蓥山与峨眉山、四面山、青城山并称为巴蜀四大名山。安丙家族墓地周围山水环绕,东部倚靠马桑树梁子(女儿山)的西侧山腰,西部对团包山和风土梁子两个山包,两个山包之间为一片平缓的山间谷地,南部紧邻松树山,一条名为梭槽湾的冲沟绕墓地南侧向西流经墓地陵园的昭勋寺遗址北部,墓地北侧的龙洞河沟由北向西绕风土梁子蜿蜒西去,北隔龙洞河沟,与王家梁子相望。墓地与九层坎遗址、神道遗址、九龙桥遗址、昭勋寺遗址等人工建筑共同组成安丙家族陵园。⑦安丙家族墓地坐东朝西,而华蓥山脉以西是成都平原,安丙家族墓地北、东、南三面环山,且南临梭槽湾、西望成都平原,基本符合山环水绕的格局。

此外,1993年,华蓥市双河镇将安丙家族墓地所在的马桑树梁子和其南侧的松树山辟为“华蓥山公墓”,据此也可说明安丙家族墓地的风水条件比较优越。

2.4 因地制宜

四川地区宋代的石室墓主要分布于川北、川东和川南的丘陵及山区,而砖室墓主要分布在以成都为中心的平原地区,建造墓葬材料的来源与便捷程度可能对这两种墓葬类型的分布有着深刻影响。宋代成都平原区多建造砖室墓,推测是因大型石材在成都平原较为匮乏,再加上到了南宋时期四川经济凋敝,难以从远处运送大型石材修建豪华墓葬,用砖砌筑砖室墓就成为经济实惠的选择。与此相反,丘陵和山区石材容易获得,安丙家族墓地所在的华蓥山脉并不缺乏大型石材,5座墓葬内都使用了大量的石雕刻,墓地的享堂和拜台以及用于防护墓地的九层坎都使用了大量的石料,这与该地丰富的石材密不可分。

2.5 事死如事生

“事死如事生”在中国传统社会的生死观念中一直占有重要地位,墓祭作为丧葬事务的一部分,在春秋战国时期就已经出现,墓祭在秦汉时期被列为国家祀典,唐代中晚期时在丧葬事务中就已经开始重视“祭”,发展至宋代,墓祭表现得更为频繁。①安丙家族墓地的安丙夫妇墓修建了专门用于祭拜的享堂和拜臺,另外三座墓也有享堂和拜台的祭拜建筑,昭勋寺也是安丙家族陵园的一部分,表现了生人对于“祭”的重视。

安丙家族墓地早年被盗,从现存安丙家族墓地的墓室雕刻以及随葬的人物俑、动物、神兽和生活用具,是南宋社会现实生活的缩影和再现,为研究宋代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服饰、美术工艺等方面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安丙家族墓地中大量反映现实生活中的场景具体表现如下:

一是大量的墓室雕刻,如侍女启门图、武士、文吏、乐伎、驯兽图、墓主人图中等人物的表现,还有桃子、银杏、莲花、莲瓣、菊花、草莓、桃、枇杷、石榴、牡丹等植物花果,其均是生人世界中的物象。

二是丰富的随葬品,如人物俑、十二生肖俑、假山等陶器、玉围棋子等,表现了墓主人在现实社会中的身份等级和个人情趣,它们体现了“事死如事生”的丧葬观。腰坑出土的冥币上有大量文字,这些文字为“金玉满堂”“加官进禄”“子孙荣贵”“万事大吉”“子孙满堂”“子孙富贵”“子孙吉庆”“长命富贵”“永远大吉”“永远吉庆”“满堂吉庆”,还有“百”“吉”“利”“银”等②,其均反映了墓主人生前的美好愿景。人们将现实生活的写照描绘到地下空间,寄托于死后的异国世界,正是表现一种对贴近、效仿人生的精神追求。③

3 余论

四川地区宋代的石室墓分布范围广泛,除安丙家族墓外,泸州的泸县宋墓④、叙永天池宋墓⑤、乐山金井坪宋墓⑥、眉山彭山正华村宋墓⑦、重庆井口宋墓⑧、成都新津县邓双乡北宋石室墓⑨、自贡富顺县宋墓⑩、南充仪陇县宋代石室墓k等也都是石室墓,但安丙家族墓等级高、规模大,墓室内的雕刻精美,思想文化内涵极为丰富。以安丙家族墓地为典型代表的石室墓是一种独特的墓葬文化类型,与成都平原广泛分布的砖室墓一起形成了四川地区宋墓的两大体系,共同构成了四川地区独特的墓葬文化面貌。■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