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小学数学教学中创设有效问题情境的对策研究

时间:2024-04-24

邓春花

摘 要: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小学生思维还处于初步发展阶段,具有强烈的探索欲。所以,教师要抓住这一点,创设多类型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分析,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

关键词:小学数学;问题情境;教学探析

数学是各学习阶段的必修学科,教师要认真履行职责,所以就要为同学们设置问题情境,让学生在分析和思考问题的过程中不断提高解决问题能力。在问题情境当中升华数学知识,一方面培养了同学们的自主探究意识;另一方面还加强了他们的情感交流,从而收获到更多的意外惊喜,如此小学生就会从被动思考逐渐变成主动探究,数学学科的成绩也会有较大的进步。

一、设计趣味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热情

数学学科本身的复杂性、逻辑性,会对学生思维认知能力提出较多要求。但小学生受自身认知水平限制,其在数学知识学习中,会因为数学较为枯燥的知识体系,产生厌烦、畏难心理。趣味性的问题情境,可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为学生营造乐于参与、有吸引力的情境氛围,让学生在问题探索中内化数学知识概念。因此,教师可根据小学生的思维特点、兴趣爱好,将故事、游戏、互动活动融入问题情境中,并在多媒体设备的运用中,用新颖的问题呈现方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教学内容产生好奇心,继而在无意识中被带入学习情境中,提高学生数学课堂的参与感。

以“可能性”教学设计为例,教师用“多彩的节目”为主题,组织学生进行表演游戏。让学生在教师准备好的箱子里抽取自己要表演的内容,比如唱歌、讲故事、跳舞等。在学生抽取任务前,教师要让学生猜一猜,自己抽到这些节目的概率有多少。从而引出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概率”“可能性”。抽到对应节目的学生表演节目,能够有效活跃课堂氛围。然后教师再次拿出放着红色、绿色小球的盲盒,将学生分为几个小组,让学生摸小球,并请他们猜猜看摸出小球的颜色,将其记录在制作的表格中。如此,学生在具有浓厚趣味性的问题情境中,整体参与度明显提高,整节课的教学效果良好,学生能够在活动参与中掌握“可能性”概念,有效地内化了数学知识。

二、创建生活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思考

数学学科教学目标机制中,要求教师通过生活、学科知识的融入,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的能力。为增强问题情境的有效性,保障小学数学教学质量,教师需创建生活化问题情境,使学生在熟悉的生活元素中深入思考。一方面,教师可联系生活实际,分析学生已知的生活经验,并在此基础上,充分解读数学教材,将生活元素渗透在教学内容中,使学生掌握数学学习的价值。另一方面,教师可借助学生熟悉的生活物品,如黑板、书包、文具盒、房子、饭桌等,打造贴近学生生活的问题情境,使学生根据现有的生活经验,主动探索数学问题。同时,在问题探究与思考中,体验数学问题解题思路及其与生活实际的联系性,调动学生基本认知,高效率地解决数学问题。

例如,在“多边形的面积”导入环节中,教师创设“共建文明城市”的故事情境,出示课本上的情境图,请学生在图中找一找,都发现了哪些熟悉的“图形伙伴”。学生回答出平行四边形、长方形、正方形后,教师让学生仔细观察图片,想一想:圖片上的花坛,哪一个更大一些?怎样比较它们的大小呢?在学生思考过程中,教师让学生从方格图中计算它们的面积,思考怎样用已学过的长方形面积来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为增强学生在问题情境中的体验感,教师可发放纸张,设计“图形变变变”的游戏,让学生思考如何将平行四边形变成长方形,使学生在直接参与中体会解决数学问题的乐趣,提高数学课堂的整体效率。上述案例中,教师运用贴近学生生活的情境图导入新课,增加了学生对课堂活动的熟悉感,了解了数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实用性,在熟悉的场景中无意识地进入学习状态,有利于增强问题情境的有效性。

三、创设启发性问题情境,强化学习体验

数学学科强调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教师在问题设计中需注重问题的启发性、开放性,让学生能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散思维,强化学习体验,避免学生在数学概念、数学公式学习中出现思维局限的问题。首先,教师应基于数学教学内容,设计可引导学生深入、多角度思考的问题,让学生在问题探究中具有多元化思维意识,从而锻炼学生探究数学知识的基本能力。其次,创设启发性问题情境,在教学中发散学生思维,训练学生综合思考问题的能力,拓展学生学习视野,丰富课堂教学内容,扩大其知识面,借此保证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内容的全面性。

比如,在“简易方程”这节课中,教师拿出提前准备的天平、50g和100g砝码。教师出示天平,让学生观察接下来天平的变化,然后在天平两边分别放上2个50g和1个100g的砝码。提问:大家观察一下天平有没有变化呢?思考一下,怎样用数学式子表示天平上的砝码关系?学生列出50g+50g=100g后,教师引出等式概念:用等号连接的数学式子就是等式。导入环节结束后,教师组织学生思考:怎样用式子表示加法交换律、乘法分配律呢?学生自主完成a+b=b+a、a×b=b×a后,教师图片出示长、宽分别为5和6的长方形,用长方形的面积公式,帮助学生理解简易方程概念、表示方法。这一案例中,教师在提问时对学生的探究、思考行为进行引导,此种启发性问题情境,可加强学生的情感体验,确立学生课堂主体地位。同时,可进一步突出问题情境创设价值,让学生在启发性问题中学习、内化数学知识,发散思维,积极思考课堂提问,为学生思维能力、学习水平的提升打好基础。

四、结束语

总之,时代和社会一直都处于不断变化中,对于学生们的教育也要不断地进行调整,结合学生们的兴趣爱好创设有关情境问题的教学模式,正是根据时代变化所衍生的,可以提高学生克服困难的决心,因此小学数学教师非常青睐于创设问题情境。这些情境的创设离不开长期的观察和总结,所以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留心观察学生在课堂和作业中的表现,在此基础上了解学生喜好,以此来创设出更加符合学生实际学情的问题情境,这样的教学模式对于提高学生学习热情而言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张先杰.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效问题情境的创设[J].科学咨询,2018.

[2]鲁娇.提升小学数学问题情境创设在教学中的策略分析[J].学周刊,2018(03).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