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玉雕传拓偶得

时间:2024-05-20

摘 要:玉石作为我国一项重要的文化和审美代表,历史悠久,由精美的玉雕作为承拓物制作出的拓片也独具美感。文章介绍了为当代玉雕制作拓片时所用工具、材料和注意事项。作者根据自己的理解阐述玉雕传拓制作过程中的心得,并举例做了简要说明。

关键词:玉雕;传拓;材料

0 前言

传拓是指将具有吸水性与伸缩性的纸张,紧覆于表面具有一定凹凸的承拓物上,并用颜料(主要使用墨)在纸张上扑、擦,从而产生与器物凹凸相应痕迹的一门技艺。传拓的产物又称为拓片或拓本。

早期传拓的承拓物主要是由“金石”(吉金、刻石)组成,是人们制作文献资料的方法之一。随着传拓技艺的发展和社会审美观的演变,玉器、墨、砚乃至砖瓦、竹木雕刻均可传拓。直至今日像叶拓、鱼拓、木纹拓等这些使用天然、无人工承拓物的传拓作品也相继出现,这些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所展现出来的纹路之美叫人叹为观止。随着照相技术的发展,传拓已经不仅仅只具有历史文献性这单一属性,更多的则是艺术赏玩性。

《说文解字》中有“玉,石之美者。有五德:润泽以温,仁之方也;?理自外,可以知中,义之方也;其声舒扬,尃以远闻,智之方也;不挠而折,勇之方也;锐廉而不技,絜之方也。”玉石,是大自然中的一种名贵矿石,含有丰富的微量元素,质地温软,色泽美丽,具有密度大、硬度高的特点。人类在石器时代就已经诞生了玉文化和玉器审美。在红山文化、良渚文化中已有典型呈现。我国也是世界上开采和使用玉石最早、最广泛的国家之一。玉文化在我国传统文化中也占有重要的地位。《礼记·曲礼下》中:“君无故玉不去身。”便是说君子应像玉一样温和有德。故说玉在中国传统珠宝中有着特殊而崇高的地位。玉的雕刻技术也随着社会审美演变和雕刻技术的进步,变得越来越多样化和惟妙惟肖。

玉雕的传拓与传统的“金石”平面传拓有着很大的区别。平面金石传拓普遍是作为历史文献或字帖流传使用,虽有“乌金”“蝉翼”之分,但是对于传拓的要求主要是上墨匀称,字口清晰,再进一步就是不湿不燥,墨色莹润。而以玉雕作为承拓物的传拓就与传统传拓有些许不同了。现代玉雕属于“文玩”艺术品的一种,这一个“玩”字就道出了其中真谛。所谓的“玩”并不是胡乱应付过去就可以,而是一种“讲究”,一种“较真”,一种精益求精。玉雕的拓片也要展示这种“玩”的精髓。传统的拓片中的精拓是指好纸、好墨、好工,而这种“玩”的传拓要求更加严格,不仅要用好纸、好墨,更重要的是要用配合雕刻者所雕刻的圖案,把图案给予传拓者的感受再用墨色表现出来。

1 玉雕传拓所需材料和工具

如上文所说,玉雕传拓要求更甚于“精拓”,首先在工具和材料上就有一定的要求。

1.1 纸

玉雕的雕工普遍比较精细,尤其很多细节部分的刻画。想要更清晰地拓出这些细节,作为成像载体的纸张就是比较关键的材料之一。一般传拓可以使用传统手工制作扎花或者棉连纸。纸张越薄自然对细节的表现就会越清晰,但是当纸张薄到一定程度后其韧性又会不足,这时传拓较平面的纹饰还能胜任,起伏稍微大的纹饰就极易将纸撑破,导致传拓失败。提高纸张的韧性一般会提高纸中皮料的含量,在选择纸张时要注意,皮料过多的纸张确实不易破,但上纸时不宜湿水,纸张的伸缩性会降低。而且含皮量较大的纸张韧性较大,在干燥后的上墨过程中不能很好地贴附在玉雕表面,极容易发生“起”纸现象。上墨时一些细小的纹路就会模糊不清,非常影响传拓效果。所以在挑选纸张时一般要挑选薄且韧,但韧性不能过大的纸张。

1.2 墨

墨一般选用年代稍久的油烟墨块,研磨后要求墨要细腻、胶轻、黑。越细腻的墨研磨出的墨汁就越细腻,越能更好地表现出玉雕的细节。如果墨汁较粗糙的话不仅细节的表现不会清晰、细腻,还会出现很多“含糊不清”的地方,而且对于整块玉雕传拓的作品会显得“脏”。墨中的胶质起到固色和使墨色莹亮的作用,如果墨中胶性过大,其一容易使传拓的用纸酸化,过早老化、脆化,不易保存。其二在传拓中如果使用胶性过大的墨汁,在上墨步骤中容易粘起纸张。

老墨、好墨不好寻找,而且研磨也太过繁琐。为方便起见也可以挑选质量上乘的古法成品墨汁代替,墨汁也要细腻,且墨中胶质不宜太重。

1.3 扑子

扑子也叫拓包是现在广泛使用扑拓法传拓中的上墨工具,就如同画者手中的笔一样。扑子按地区来分类,其种类众多。扑子大多是由四部分组成,分别为缓冲层、隔水层、储水层、触纸层,有时后两层可以合为一层。

扑子一般由拓工自己制作,大小、软硬都要根据所拓不同的图案做调整。如所拓较大面积上墨时用大一些的扑子,较小面积、细节的地方用小扑子;图案线条比较精细且纹路比较浅的情况下用稍硬一些的扑子,使纹路更加清晰。图案比较密集且有分层的情况下,用稍软一些的扑子,可以将各个层的图案都清晰表现出来。

对玉雕进行传拓时最值得注意的是“触纸层”,直接将墨拓致纸上的一层,也就是最外层。此层一定要足够细密,如果织料过粗、编织过稀。在较浅墨色的表现上就会出现网格,使拓片不够细腻,显得粗糙。

玉雕的传拓还需要棕刷、打刷等工具。这些工具与普通传拓工具并无太大区别,在大小上选择与玉雕大小相符的且质量过关的。值得注意的是选择棕刷时,新购入棕刷不能直接用于传拓,新棕刷刷头粗糙、较硬,而且会发生掉色的风险,容易划破、污染传拓用纸。使用时要经过适当蒸煮固色、修剪打磨,使棕刷刷头变软、变顺滑后,才可以使用(图1)。

2 玉雕传拓过程

传拓步骤一般分为四步,分别为上纸、撤潮、上墨、掲纸。步骤具体内容和技法前人已经有大量文字记录和教学,在这里不多做赘述,只是简单地叙述一下笔者在传拓玉雕时的一些感悟。

2.1 上纸

在玉雕的传拓中,上纸一般采取干上法。需要注意的是玉这种材料的材质密度较高,在经过抛光打磨后,其表面十分光滑,使纸张不易与玉雕表面牢固贴服,容易起纸。这时使用临时黏合剂时就要用较浓稠的,并上得稍微厚一些,才能保证纸与玉雕可以更好地贴合在一起。

在制作一些图案为浅浮雕、浅意类的玉雕拓片时,上纸比较容易,由内而外地将纸上平即可。传拓一些半圆雕或更立体的玉雕时,上纸就比较费力了。如果是圆雕即使能够上纸,所拓出的图案形变和破损也会非常严重。在很多时候上纸时产生破损和皱褶是在所难免的,这时就要有耐心和更加细心,将产生的褶皱推开或将皱褶推排在没有纹饰的地方。总之,尽量避免或是减少褶皱和破损的产生。

2.2 上墨

上墨是传拓中最重要的一步,同理也是玉雕传拓中最重要的一步。这一步直接决定着玉雕拓片的成功与否。很多玉雕图案是有层次的,也很具象化。这时不仅要用深浅墨韵来表达玉这种材料本身的温润,还要用浓淡墨去描述雕工的层次和需要突出的重点。一張玉雕拓片,可能需要多次进行“试拓”来寻找适合的墨色和需要突出的重点,只有如此才可以完成上墨。

在笔者看来,传拓玉雕就像绘画一样,都是用“水墨”来表现的,如同工笔白描中的“墨分五色”,一张玉雕的传拓作品也要根据图案表达的不同用几种浓淡不同的墨色来表现。用墨的原则也和绘画相似,如:图案表现质地比较坚硬的器物(金属、木、石)等墨色要重,图案表现质地柔软的器物(衣服、树叶)等色彩要略淡,背景留白颜色最淡。在照顾图案表现质地墨色的同时,也要注意近深远淡的原则,即使是近距离的衣物也要比远山略重,这样才能表现出图案的空间感和层次感。要突出图案的重点,表现某一重点图案时要加重墨色。具体重点的找寻由传拓者的审美与艺术修养以及对玉雕图案的理解决定。很多墨色比较重的地方上墨也不能一遍黑,如同国画中的“积墨”法一样,一遍一遍地多次上墨,最后使其黑,这样出来的墨色会比较厚重莹润。

因为玉雕材料有温润的特殊性,玉雕拓片的制作也要考虑到材料质地的表现,所表达出来的墨色也要温润细腻一些。整体墨色反差不要太大,太过黑白分明会显得很硬、愣。

例如玉雕作品“伯牙绝琴”的传拓,图案是伯牙仰面摔琴,其中苍穹中还有一道闪电袭来以突出伯牙心中的决绝。首先在图中碎裂的古琴材质最硬,且在画面的最前方,所以用整张拓片中最深的墨色来表示。伯牙的面部较全身更需要突出,所以面部次重。而伯牙的身体衣物可选用更浅一些的墨色表示,期间也要注意衣物层次。其次整个背景用蝉翼拓法上一遍颜色,但要注意那道烘托伯牙内心的闪电,将其用较深于背景的墨色突出。最后注意整体颜色的过渡,不要太过生硬,这样才能表现出玉石的温润(图2)。

3 结语

现代玉雕和上古时期的玉雕同为玉雕,表现上却有很大不同。上古时期很多玉雕图案是用固定图腾、符号等抽象纹饰。在传拓时就如同传拓青铜器的纹饰一样,主要要求清晰、黑亮,与传统的平面传拓相接近。现代玉雕更多体现出一种艺术和情怀的美,很多图案都是有典故或有一定寓意,也更加的具象化,雕刻技法也更加精进和多样化,在传拓时需要表现的东西更加丰富。

在传拓时传拓者先是要理解雕刻者所想要表达出来的东西,然后再传拓出来,这时浓淡墨韵的使用也很考验传拓者的用墨经验和审美。这种在同一张拓片上用不同墨色来制作的技法与全形拓又有些相似,两者不同的是全形拓是一种拓与画结合的新兴艺术形式,相对主观。而玉雕的传拓还是客观地忠实于传统的“拓”。全形拓用墨色来表现的一般是光影所带来的立体感,而玉雕传拓的墨色是为了更好地展示玉雕本身的图案。

(致谢:要感谢我的授业恩师付万里先生,先生对我的传拓技艺进行指导,感谢巴振宇先生对我的信任,让我有机会可以欣赏并传拓樊先生如此精美的玉雕作品,并有机会在这里分享我对于玉雕传拓的一点心得。)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