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20
李翠芳
摘 要:对文化遗产进行有针对性保护,建立一套系统、科学、完整的监测预警系统,对遗产地各项危害因素的影响程度及发展情况进行及时监控,对于进一步加强文物保护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三孔”文化遗产;监测;预警体系
文化遗产是一种不可再生的宝贵资源,它的巨大价值和作用已被全人类所认识和重视。孔府、孔庙、孔林(简称“三孔”)1994年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保护好“三孔”已成为全世界共同的责任,也是我国世界文化遗产保护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必须有现代科技的推广应用作支撑。因此,构建一个符合遗产地自身特点的监测系统、提升监测科技水平显得相当重要。
1 “三孔”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现状
曲阜市文物保护部门根据《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操作指南,按照国家文物保护部门的要求指示,不断健全、完善监测机构,提升软硬件水平,坚持“严、细、恒”的工作要求组织开展三孔世界遗产监测。每6年组织一轮定期监测,高标准、高质量地完成定期监测报告报送工作任务,形成了具有地方特色的监测格局。
1.1 抓好定期监测和日常监测
日常监测内容主要包括“三孔”文物本体基本情况、遗产核心区和缓冲区监测、周边地区开发情况、保护对象监测情况、环境方面监测、游客承载量等八项内容。“三孔”的保护对象主要是古建筑、碑刻石刻、古树、馆藏文物。保护对象监测的内容因世界遗产地类型不同而具有各自特点。我们根据规程建立了一套相对比较完整的“三孔”世界遗产监测数据库,内设机构实现互联互通、数据共享,与市级相关专业部门紧密联系,及时关注变化动态,掌握世界遗产监测对象的发展变化,保证它的真实性及完整性,有效地维护与延续了世界遗产本身的价值,从而进一步完善了监测体系。
1.2 制订严谨细致、可行性强的保护规划
针对自然风化造成的文物破损等问题,进行全面的、科学的研究性保护,制订切实可行的保护规划。近年来“三孔”先后委托资质单位编制并报批了孔府、孔庙相关建筑群保护维修、石碑石刻修复及建筑群油饰彩画保护修复等项目方案。动态监测预警系统已经获得国家批准立项并启动方案编制工作,已完成《曲阜孔庙孔林及孔府文物本体及环境监测技术方案》的编写和项目计划书的上报工作。古建筑维修有序实施,明清服装、青铜器、馆藏书画等馆藏文物藏品正根据各修复方案进行有序修复工作。根据“三孔”安全需求编制报批了《消防工程设计方案》《孔府文物档案馆馆藏文物保存设备设施更新方案》等项目。这些方案的编制和文物保护工程的顺利实施为“三孔”世界遗产的保护管理提供了有力保障。
1.3 分类开展保护
古建筑维修方面,古建筑是构成“三孔”文物本体的核心部分。近几年来,按规定有针对性地开展古建筑的修缮工作,启动实施并建设完工了相关文物修复工程,重点推进孔庙东路、孔府东路等古建筑维修工程。石碑石刻保护上,成立专门机构,集中保存重点碑刻,组织专业人员对碑逐一登记,委托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对碑刻保护编制了方案。维修过程中严格按照“不改变文物原状”和真实性修复原则进行,尽可能真实、完整地保存孔庙碑刻文物的历史风貌和文化特色,有效保持和延续了文化遗产地的原真性,更好地传承碑刻石刻资源的历史价值、艺术价值和科学价值。馆藏文物方面,目前全部馆藏文物已移至孔子博物馆,由孔子博物馆统一管理,对“三孔”馆藏文物的保护展示及利用起到重要作用。古树名木方面,“三孔”是全国古树名木最集中且数量最多的地区之一。针对古树保护中存在的问题科学防治病虫害,对景区内百年以上的古树名木调查筛选,选取66棵作为卫星定位精准保护对象。近几年来,不断加强对“三孔”景区内美国白蛾的监测监控和防治力度,取得了较好的效果。进一步加强古树名木保护,2020年,成立了古树名木保护委员会。积极推进文物景区古树名木保护工程实施,科学、系统地做好病虫害防治、土壤环境改良、植被景观改造等相关工作。在全省深化事业单位改革工作中,新设立了曲阜市古树名木保护中心,作为实体机构,具体承担全市古树名木的科学研究和保护等工作,从机构设置和体制机制上进一步完善了古树名木保护。
1.4 建立健全安全防范体系
“三孔”文化遗产的保护不断加强完善安防体系建设,建立了24小时值守和安全巡检制度,全方位地加强“三孔”文化遗产的安全防范工作。全面整修了孔庙、孔府、孔林的院墙,进行了各出入口的门禁设施的更新升级,设置了安检系统,进一步加强了门禁的安全性。在孔府、孔庙和档案馆安装摄像探头100处,基本做到安全监控的全覆盖;在孔林安装多处摄像探头,覆盖了重点旅游的院落和地带。在孔庙、孔府景区铺设了消防管网和消防栓,同步建设了地下消防蓄水池、消防加压泵房。在孔庙、孔府安装了中央安全管理系统、防火报警联动设备、防盗报警联动系统、电视监控系统、周界防范系统等技防设施,实施了文物景区及非开放区域禁烟规定,设立了景区门禁安检系统。在原有基础上对孔庙、孔府技防设施系统进行了升级改造,最大限度地发挥了立体防控效能。目前,已完成“三孔”的消防、安防、防雷三大类保护项目立项报告、项目技术方案及各项工程的监理单位招投标工作。这些项目建设,有效发挥现代科技对文物本体的防护作用,为“三孔”世界文化遗产织就一张严密的防护网。
2 存在的主要问题
“三孔”世界遗产监测意义重大,经过在监测上的不断探索、积累和提高,曲阜三孔世界遗产监测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一些地方还存在不少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监测的内容虽然较为全面,但缺乏深度,缺乏科学的指标体系。如在古建筑监测方面,由于孔庙及孔府古建筑众多,全面开展古建筑监测需要较长时间的积累并且需要较大的投入及较为先进的设施设备,目前的水平还达不到完整的覆盖率。生态系统及环境要素方面的监测还缺乏相应的设备装置。
二是缺少综合性的监测软件平台,无法对采集的数据进行系统分析。目前三孔世界遗产监测也只是将收集的数据人工录入到计算机中,还不能做到系統的分析。亟须建立一套适宜于“三孔”世界文化遗产地的动态信息及监测预警系统。相对缺乏科技手段进行监测,三维扫描仪也才刚刚投入使用。监测工作的科技含量方面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监测采集的数据缺乏研究反馈,监测与管理没有形成良好的互动关系。
三是遗产监测人员专业技术培训有待加强。监测人员对于专业性评价方法还缺少训练和运用,对监测信息数据的分析研究水平还较低。同时缺少遗产监测与科技保护工作方面的较为专业的科研队伍,难以掌握遗产变化的状态和规律,无法对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管理进行精准把控。
3 “三孔”世界遗产监测预警系统的探索
监测是为了对文物进行更有效的保护,鉴于曲阜“三孔”遗产地监测预警系统还不够完善,无法及时对遗产地各项危害因素的影响程度及发展情况进行监控,针对存在的问题主要采取下列措施。
3.1 改进监测方式,确定科学的监测对象体系
加强世界文化遗产的监测,实现对“三孔”的科学管理,整合现有的监测手段,并建立更加系统、科学、完整的曲阜“三孔”监测预警平台。
3.2 分类加强设备建设
古建筑方面,利用三维扫描仪定期对古建筑进行基本数据采集,由专业机构对扫描数据进行比对分析。通过地震P波在线监测仪、一体化微环境传感器、壁面温度传感器及裂隙、倾角、沉降传感器等,对古建筑材质变化情况、古建筑振动、局部微环境、裂隙、沉降、倾斜、壁面温度和风化等进行监测。古树监测方面,充分发挥现有机构力量,大力培养专业技术人员,从加强设备入手,依靠先进的古树监测设备获取古树或其他测量对象的健康状态。碑刻方面,采用一体化微环境传感器、倾斜传感器、壁面温度传感器、工业相机等设备对碑亭内微环境、倾斜、壁面温度和风化进行监测。环境要素方面,建设一批气象和空气质量监测站,购置酸雨自动监测仪,实时监测并获取其保护范围内的温度、湿度、风速、风向、降雨(雪)、气压数据及变化情况,获取景区保护范围內的SO2、NO2、CO2、PM2.5相关数据及变化情况,采取质量控制方法,实时自动测量孔庙区域内降雨过程中雨水的pH酸碱度,以此为基础制订保护策略,增强气象灾害防御能力,为文物本体的防侵蚀及防风化保护方法和技术的研究提供基础资料。人为活动影响方面,利用曲阜“三孔”出入口的道闸系统,在重要区域安装客流统计仪,对游客承载量、瞬时承载量及重要区域即时客流量进行监测,分析游客流量的变化规律,对游客行为、游客安全等进行实时监测。保护区划方面,对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内的建设情况、交通情况等进行日常的巡视及动态监测。安全防范体系方面,完善现有的“三孔”安全防范网络,建设可视化巡视系统。
3.3 构建信息化平台,强化基础数据库建设
利用现代高科技开发建设遗产监测系统软件,构建曲阜三孔世界遗产监测平台。加强基础数据库建设,建立遗产保护管理子系统。建立曲阜“三孔”遗产基本信息、各种记录档案数据库,包括曲阜“三孔”申遗承诺、遗产申报文本资料、大会决定、定期报告、遗产基础信息、文物保护单位四有档案、文献资料等相关内容。针对古建筑、碑刻石刻、古墓葬、古树名木、陈设、气象、环境、客流量、周边环境的情况进行全方位的数据采集和整理,夯实基础数据库。定期汇总有关管理、保护等方面的重要保护管理内容,建立曲阜“三孔”遗产保护管理数据库。数据库包括机构与能力建设、管理活动状况;宣传教育功能体现;考古发掘面积和发掘现场情况记录,采用的展示利用模式,展示利用的手段以及展示型建筑的情况;遗产地按照保护规划执行情况;保护项目的实施进展状况,对已经完成的保护项目的保护效果评估情况以及保护研究的成果等方面。建立遗产监测管理子系统。结合曲阜“三孔”病害分析及监测需求分析,建立曲阜“三孔”遗产监测子系统,采用先进的监测设备及技术手段,实时记录变化数据,掌握各监测指标变化规律。监测内容包括建设控制监测、日常巡视及遗产环境监测、遗产本体病害监测、旅游与游客管理监测和安全防范监测等。将建立的遗产信息管理、保护管理、监测管理子系统及对古建筑、碑刻石刻等监测对象的数据情况上传到统一的监测平台上。建立实时动态监测管理系统和遗产监测预警体系。该体系的建立是预警管理系统建设的基础,包括预警指标、预警阈值和反馈数值等。利用各类数据采集设备、计算机局域网络及硬件平台,按照一定频率收集需要的各类有效基础数据,及时掌握各类动态变化数据,形成基础数据库。通过数据处理平台进行即时分析,对监测数据的评估报告进行发布。对超出一定预警指标范围的信息通知相关部门引起关注并进行整改,及时上报,实现以预防性为主的文化遗产保护模式。同时,建立国家监测中心平台对接系统。采用国家监测平台数据库更新所采用的Web Service接口方式,将曲阜“三孔”监测预警系统数据库与国家监测平台对接,实现分布式网络环境下不同数据库之间数据同步。当遗产地监测平台数据库内容发生变化时,主动告知国家监测平台,并通过接口发送更新数据,国家监测平台接收存储更新数据。各类数据通过采集、获取、录入或发布的方式将数据存储至遗产监测平台的数据库,平台工作人员对数据进行整理和筛选,对需要对接至国家监测平台的数据进行审核,待审核无误时将完成审查的数据通过数据接口对接至国家监测平台。国家监测平台接收到数据后,首先对数据进行二次审查,如果数据存在问题,则以通知的形式提醒遗产地监测平台对错误数据进行修正和重新对接,没有问题的数据进入国家监测平台数据库,并在国家监测平台系统中展示和利用。监测中心的数据可以和科研保护中心的数据实现共享,为科研保护提供依据。
通过建立多级报警和联动并具备告警处理机制,从而实现对曲阜“三孔”遗产全方位、动态和实时监测的预警管理,使遗产保护和监测达到科学化、规范化。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