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20
张敏
摘 要:文章介绍了对石质文物浮雕戏猴石案腿的保护修复工作,详细记录了病害调查、表面清洗、表面脱盐、表面风化层加固、表面裂隙处理、表面封护等步骤的具体做法和注意事项,并就改善石质文物保存环境提出建议。
关键词:浮雕戏猴石案腿现状;病害调查;保护修复
2013年5月初,笔者有幸参加国家文物局主办、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承办的第三届石质文物保护修复培训班,并参与了浮雕戏猴石案腿等7件石质文物的保护修复工作。浮雕戏猴石案腿保存于北京石刻艺术博物馆库房内,从未对外展陈。文物所在库房为一层简易平房式建筑,位于博物馆办公楼后,终年背阴。库房内未采取温度、湿度调控系统等保护措施,温湿度随大气温湿度的变化而变化。此文物长时间暴露于温湿度变化较大的环境中,加之北京地区全年有较长的污染时间,属中度到重度污染,导致文物在修复前存在冻融、表面粉狀剥落、片状脱落等病害。
1 浮雕戏猴石案腿基本信息
浮雕戏猴石案腿,编号为0984-1,材质为石灰岩,是以方解石为主要成分的碳酸盐岩,未评级,年代不详。该器为方柱状,最高高度75cm,底长22cm,底宽18cm,最低高度64cm,顶长21.5cm,顶宽19cm。采用圆雕、透雕、浮雕等多种雕刻手法,雕刻纹饰流畅刻工精细。柱子上下雕有一小一大两只石猴,上猴高约12.5cm,下猴高约21cm,两猴均为跷脚侧坐,造型刻画简练,刻工精细。
2 浮雕戏猴石案腿病害调查
2.1 开展病害调查的重点在于查明文物的病害类型、分布规律、成因机制,为保护修复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下文按照浮雕戏猴石案腿六个面分别进行病害描述,编号依次为A、B、C、D、E、F,其中A面为正面,E面为顶面,F面为底面,其他面按俯视顺时针方向依次分类。
A面,整面都有溶蚀现象,大面积积垢。上方小猴嘴部有约1.5cm2的圆形粉化剥落,小猴蹲坐处有一条长约5cm的纵向风化裂隙,裂隙左侧有约3cm2的条状蛛网病害,中部的大猴脸左部有约5cm2的椭圆状粉化剥落,猴右手腕部以下缺失,左手肘部以下缺失,大腿至脚尖处有长约12cm的风化裂隙,大猴下方有长约7cm的纵向风化裂隙,裂隙最宽处有约3mm,裂隙右侧有长约4.5cm的纵向微小裂隙,A面下方偏左有约20cm2的片状剥落,下方空洞内有约50cm2的片状剥落,左下角与右下角略有缺失。
B面,整面溶蚀,大面积积垢。B面上方偏左棒状镂空中间有长约4cm的横向应力裂隙,猴右脸部有约2.5cm2的椭圆状粉化剥落,猴小腿至脚跟处有长约4.5cm风化裂隙,从下往上中部约20cm处有约4cm的横向风化裂隙,偏左一点有一条长约3cm的纵向风化裂隙,下方偏右有约20cm2的条状片状剥落,下方偏中部约有4cm2的三角形片状剥落,左下角约有3cm2的三角形层状剥落,右下角略有缺失。
C面,整面溶蚀,大面积积垢。顶部有约5cm长的线性浅表裂隙,右上角有约3cm长的“U”形浅表性裂隙,从顶部往下约2/5的镂空柱中间有长约3.5cm的应力裂隙(与A面裂隙贯通),中部偏左有约2cm2的条状蛛网病害,下方偏右有三处共计约5cm2的不规则状表面片状剥落,下方偏左有一条长约2cm的纵向浅表性裂隙。
D面,整面溶蚀,大面积积垢。上方小猴侧面从肩部到脚部表面溶蚀较严重,中部镂空处有约3cm2的三角状蛛网病害。中部大猴肩部到脚部有约40cm2的粉化剥落,底部空洞内有约15cm2的梯形状片状剥落。
E面,整面溶蚀,中部有约20cm2的“0984-1”字样的红色油漆污染。
F面,整面溶蚀,上方偏右有约15cm2的“8”字形红色颜料污染,右边偏上部有约1.5cm2菱形缺失,左下角略有缺失。
整件器物的病害统计表如表1所示。
2.2 病害状况评估及成因分析
根据文物病害现场调查,该石案腿目前整体状况基本稳定,没有断裂位移现象。其主要病害有七种:表面溶蚀、表面粉状剥落、片状剥落、残缺、裂隙、人为污染和动物病害。部分病害种类如裂隙、表面粉状剥落、片状剥落等还处于活跃状态,如果不及时采取保护修复措施,将会进一步恶化,甚至危害文物的本体稳定性,影响文物的艺术价值。初步将这件文物的病害状况判断为中度病害,需要及时进行保护修复。
除岩石自身特性外,产生风化、残缺、断裂等病害的因素通常分为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人为因素主要是生产和生活中排放污水和有害气体,不当保存导致的磕碰、乱涂乱画等;自然因素主要为自然界的气温、湿度、风速、有害气体、紫外线、酸雨、可溶盐等。人为与自然因素的共同作用导致该文物产生了裂隙、残缺、粉化、污染等较为严重的病害。
3 保护修复的主要措施
3.1 表面清洗
3.1.1 清洗原则
清洗有物理机械和化学清洗两种方法,清洗过程中以物理机械清理为主、化学清洗为辅,但要尽量减少去离子水的使用量,以减少可溶盐溶于水后产生的破坏。该文物表面有大量积尘和可溶盐,尤以石猴浮雕表面为甚。清洗时可先用软毛刷等配合洗耳球空气吹洗,清理掉表面积尘,再用脱脂棉签蘸去离子水对文物进行全面擦拭清洗。
3.1.2 清洗材料
清洗材料主要有洗耳球、软毛笔、毛刷、脱脂棉、塑料刷、保鲜膜、纸胶带、手术刀、剪刀、去离子水、无水乙醇、丙酮,氨水、碳酸铵、EDTA二钠盐、碳酸氢钠、羧基纤维素、杀虫剂R-80。
3.1.3 清洗溶液
清洗需使用溶液及其配比为:2A(去离子水∶乙醇=1∶1)、3A(去离子水∶乙醇∶丙酮=1∶1∶1)、4A(去离子水∶乙醇∶丙酮∶氨水=1∶1∶1∶1)、4%碳酸铵溶液、8%碳酸铵溶液、16%碳酸铵溶液、24%碳酸铵溶液、7%EDTA二钠盐溶液、AB57(1.3L去离子水+50g碳酸氢钠+30g碳酸铵+25gEDTA二钠盐+60g羧基纤维素+10ml杀虫剂R-80)。
3.1.4 清洗方法
①先用洗耳球轻吹,软毛笔轻刷表面污染物,用脱脂棉签蘸去离子水反复滚动清洗表面积尘。
②用AB-57溶液配合塑料刷与手术刀清除薄层水锈结壳。操作方法:AB-57溶液配置完成后呈膏状,可直接用于贴敷。贴敷结壳区域3h后,用塑料刷+去离子水反复洗刷30min以上彻底清洗干净,避免药品残留带来危害。
③石案腿表面的灰尘经长时间附着,有的和文物表面发生钙化附着较牢固,用毛刷无法清除。对于比较难去除的水锈结壳,选择较常用试剂清洗,依次采用脱脂棉蘸(2A、3A、4A、4%碳酸铵溶液、8%碳酸铵溶液、16%碳酸铵溶液、24%碳酸铵溶液、7%的EDTA二钠盐溶液)多次擦拭或贴敷,使其软化,再用牙刷刷洗和竹签剔除,并用脱脂棉签蘸去离子水清洗干净。期间使用离子交换树脂涂抹水锈结壳严重的部位,清洗效果不太理想。
④石案腿表面孔隙率高,气孔构造发育,红色颜料进入缝隙之中,难以去除。E面上的红色油漆书写的阿拉伯数字“0984-1”和F面上的红色颜料书写的阿拉伯数字“8”,采用棉签、软毛刷蘸丙酮多次擦拭、刷洗以及脱脂棉贴敷的方式依然难以去除,特别是缝隙内的红色,需要用手术刀轻轻刮除,耗费工时较长。最后用脱脂棉蘸去离子水清洗干净。详细过程如图1~图6所示。
3.2 表面脱盐
用pH测试仪检测出该石案腿含有盐分,为了避免可溶盐对文物造成破坏,需要对文物进行整体脱盐。脱盐处理采用纸浆(宣纸制成)贴敷办法进行,以排除石材表层过多的可溶盐,减少可溶盐的破坏作用,并有利于后期的长期保存。脱盐材料有去离子水、生宣纸、排刷、保鲜膜。
步骤如下:
①划定脱盐区域,逐面对文物本体进行脱盐。
②将宣纸撕碎后浸入去离子水中,制成纸浆。将纸浆贴敷在脱盐区域,并用油灰刀等使纸浆贴敷平整,纸浆贴敷厚度5~10mm,并贴上保鲜膜以保湿(图7)。
③在养护24h后小心取掉纸浆,基层取样,分析纸浆可溶盐含量。
④反复进行纸浆脱盐步骤,直到文物表面pH酸碱度约为7。
⑤清理文物表面的纸浆残留,再清理场地,完成脱盐工作。
3.3 表面风化层的加固
根据文物材质和保存现状,需对浮雕戏猴石案腿风化严重的部分进行加固。先在猴子底部选择较隐蔽部位进行试验,用软毛刷蘸取浓度分别为5%的AC33、3%的B72溶液涂刷(图8),24h后观察封护效果。经试验,AC33水溶液有更好的渗透能力,可以使疏松的、风化的岩石内部得到黏结增强,并使石材的耐候性、耐碱腐蚀的能力得到加强,模量有很大提高(应力、应变性能),石案腿内部紧密巩固的程度有所加强。
脱盐完成后用中号油画笔蘸取5%的AC33水溶液均匀涂刷需要加固区域(图9),施工环境温度控制在25℃左右。涂刷时应一边搅拌加固剂,一边涂刷,防止溶质沉淀带来的上下层浓度变化,造成涂刷后表面颜色的差异。操作时应朝一个方向涂刷,不要回刷。尽量一遍涂布均匀文物表面,避免出现流挂现象,出现时立即用棉签轻吸去除。间隔3~5min后再涂刷第二遍,直至文物吸收饱和、溶液不再渗透为止。
3.4 裂隙的处理
加固后,對其中裂隙较大的部位采用水硬性石灰灰浆填补。灰浆配比为“水硬性石灰∶灰黑色大理石粉∶白色大理石粉∶河沙=2∶1∶1∶1”,加入浓度为3%的B72溶液和适量的去离子水调成糊状。使用油灰刀将灰浆挑入裂缝中,对剥落严重的部位采用灰浆填补,其高度略低于文物表面。由于文物表面有一定粗糙度,填抹后用竹签点扎,制作出粗糙面。灰浆干燥后颜色发白,为使文物表面颜色协调,应对灰浆填补部位进行表面作色。使用水彩颜料加水调配后,画笔点涂。干燥后颜色较为协调,做到远看一致、近看有别。
3.5 表面封护
浮雕戏猴石案腿风化较严重,且为石灰岩质地,为了防止病害的进一步发展,特别是避免水造成的风化和侵蚀,因此对这件文物进行整体封护处理。先在猴子底部较隐蔽部位进行试验,用软毛刷蘸取浓度分别为3%的B72丙酮溶液、5%的Remmers 300丙酮溶液和5%的Silres BS290乙醇溶液进行封护实验。实验最后结果显示5%的BS290乙醇溶液封护效果最佳。
3.5.1 封护材料
浓度为5%的BS290乙醇溶液、去离子水、排笔。
3.5.2 施工工艺
用排笔蘸取浓度为5%的BS290乙醇溶液封护材料,逐面自上而下轻轻涂刷(图10)。全部涂抹完一遍后,待封护材料稍微晾干,再涂刷第二遍,第二遍在第一遍施工完后、液体渗透进石刻并且石刻表面液体还没有干燥前进行。
4 保护修复结论
石案腿保护修复过程中,每次实验前都要先选择病害明显处进行实验,取得一定的成效且没有副作用后,再整体实验。石案腿表面的水锈结壳很难去除,经过多次实验,发现脱脂棉蘸AB-57溶液贴敷适用于去除薄的水锈结壳,脱脂棉蘸7%的EDTA二钠盐溶液贴敷适用于去除厚的水锈结壳,5%的AC33水溶液适用于加固石案腿,5%的BS290乙醇溶液的封护效果最佳。
5 保护修复后的保存环境建议
石质文物的保存环境对石质文物保护效果有很大的影响,改善石质文物保存的小环境,可以增加保护修复操作效果的持久性。参照《馆藏文物保存环境试行规范》和《室内空气质量标准》建议将文物放置在室内保存,文物库房温度控制在18~22℃,湿度40%~50%,光照小于等于300lx,避免强光和空气污染。在文物包装运输中,使用减震性的包装材料,垫衬海绵或毛毡。注意垫实猴子身上及镂空雕等脆弱位置,在搬运过程中小心搬动,避免磕碰,尤其是不要提拉石猴子及镂空雕处。做好库房内温湿度等微环境监测,加强日常保养。建议设专门文物日常养护人员,定期对文物所在库房进行清洁,对文物本体做除尘和监测,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参考文献
[1]刘强.石质文物保护[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2.
[2]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文物局.石质文物病害分类与图示[S].2008:29.
[3]郭宏.文物保存环境概论[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1.
[4]马里奥·米凯利,詹长法.文物保护与修复的问题[M].北京:文物出版社,2009.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