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20
吕洁
摘 要:中国园林追求“虽由人作,宛如天开”的造园意境,源于自然而又高于自然的造园理念充分体现出古人对于自然的敬畏和崇拜。植物作为园林造景中唯一有生命的造园要素,自然在园林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植物除了本身的自然美之外,人们还赋予其独特的文化内涵,使园林更能寄托园主人的思想情感,也使园林意境更加深远悠长。
关键词:文化内涵;园林植物;植物文化
植物在园林中不仅起到绿化美化的作用,同时还是一种文化符号,传递着设计者的思想情感,寄托着园主人美好的愿望和高尚的情操。传统园林中植物常常被赋予人格化的特征,表现出诗情画意的文化内涵。
1 园林植物的象征含义
植物文化是指在漫长的社会发展过程中,伴随着人们的喜怒哀乐,寄予特殊植物特别的思想和情感,且贯穿于整个中国文化的发展历史,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文化。通俗点来说,则是人们一方面把植物视作自己的生产生活资料加以利用,另一方面,通过借助植物的生长习性、颜色、功能等特性与人的思想情感加以联系,借此表达祈福消灾、万事如意等美好愿望,使植物具有文化载体的功能。中国的园林树木资源十分丰富,植物栽培、利用历史悠久,因此植物与人类的关系也越加密切。人们慢慢发现,除了观赏、食用药用的功能之外,植物还能作为载体反映出人们的审美情趣、思想情感、价值观念等。
1.1 植物的形态美
植物的形态多姿多彩,姿态万千,花、叶、茎、干各有各的风韵风姿。有的以娇艳的花朵取胜,有的以苍劲的枝干引人注目。牡丹色泽艳丽,富丽堂皇,素有“花中之王”“国色天香”的美誉。牡丹品种花色众多,花大如碗,盛开时一片繁花似锦的景象。唐代诗人刘禹锡就有诗曰:“庭前芍药妖无格,池上芙蕖净少情。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描写的就是洛阳牡丹盛开时的盛景。颐和园排云殿旁就曾有被称为“国花台”的牡丹台,花开时蔚为壮观。避暑山庄和故宫中也有种植牡丹的专类园。由此可见古今人们对牡丹可谓宠爱有加。
玉兰花开时淡雅素净,与牡丹恰恰相反。玉兰花通常还来不及等到展叶吐绿,就已抢先在早春绽放。花似玉香如兰,一朵朵仿佛羊脂白玉雕刻而成点缀在枝头。文徵明在《玉兰》一诗中用“绰约新妆玉有辉,素娥千队雪成围”来形容玉兰花开的样子。虽然牡丹和玉兰开花时的景色截然不同,但都表达出玉堂富贵的美好寓意。
同样有此寓意的还有海棠。海棠花自古以来就是雅俗共赏的名花,素有“花中神仙”之称。海棠花开明媚动人、楚楚有致,也是文人墨客争相歌咏的对象。陆游有诗云:“虽艳无俗姿,太皇真富贵。”以此来形容海棠的艳美高雅,苏东坡也为之倾倒,写出“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来赞美它,海棠也有了“解语花”的雅称。此外,还有《海棠蝴蝶图》《海棠春睡图》等名画。在皇家园林中,海棠往往与牡丹、玉兰和桂花栽植在一起,形成富贵满堂的美好意境。紫禁城御花园的绛雪轩前就有群植的海棠,苏州拙政园中有海棠春坞,建筑周围植有海棠数株,初春时分万花似锦,有超群绝类之美。庭院内铺地用青红白三色鹅卵石镶嵌而成的海棠花纹,茶几装饰图案也为海棠纹样,足以见得园主人对海棠的喜爱之情。整个庭院虽小却清静幽雅,是读书休憩的理想之所。
植物的形态美还体现在植物的果实上。秋季枝头硕果累累也有着另一番景象,让人感受到生命的充实。园林中观果的植物有很多,枇杷、石榴、橘子、柿子、香橼等。枇杷的果实颜色金黄,状如琵琶,具有极佳的观赏性。拙政园中有一枇杷园,夏季果实成熟时,金黄的果实与绿叶交错于枝头,格外醒目。石榴的果实红红火火,晶莹剔透,是团圆、繁荣的象征,人们也多借石榴来比喻多子多福。
植物的形态美不在于花的明艳动人,松柏、竹子以其独特的形态美在园林中形成一道别样的风景线。松因其姿态挺拔刚毅、傲骨坚贞历来是文人墨客赞颂的对象。松树具有阳刚之美,其枝干有柔中带刚的特征,同时也是常青不老的象征,也常用来比喻君子坚强正直的品德。网师园中的看松读画轩种植有上百年的罗汉松、黑松、白皮松等。每当冬季来临万物俱寂,只有松柏常青,愈显其挺拔的精神。竹子中直、虚空、有节,清秀挺拔、摇曳婆娑,完美的姿态为人称道,被视为君子谦虚礼让的化身。扬州的个园、苏州的沧浪亭、顺德的清晖园都遍植竹林,充分体现出竹子在园林中营造出的深远意境。
1.2 植物的色彩美
植物有丰富的色彩,五彩缤纷、绚丽夺目,有的浓烈艳丽,有的清淡素雅。中国人自古对柳树有着浓厚的感情。夏日柳枝绿意盎然,随风起舞,柔情万千,仿佛少女一般婀娜多姿。柳因与“留”为谐音,故也成为文人墨客寫于诗画中寄托挽留惜别之意的重要载体。此外,以红叶而闻名的红枫、秋季霜色烂漫的黄栌和银杏、翠绿的竹林等都给人以直接的视觉观感,感受到植物绚丽的色彩和勃勃生机。
1.3 植物的气味美
气味是植物得天独厚的优势。植物除了给人以视觉的感官之外,嗅觉的感受也必不可少。有些植物的花朵散发出的阵阵香气沁人心脾,而有些树木的枝干也能散发出淡淡的幽香。
兰花是中国十大名花之一,在中国有着一千多年的栽培历史。中国文人素来把兰花视作高洁典雅的象征。兰花花色淡雅,芳香四溢,清而不浊。“手培兰蕊两三栽,日暖风和次第开,坐久不知香在室,推窗时有蝶飞来。”古人这首诗将兰花的幽香表现得淋漓尽致。也正因为它的香气,兰花被用于茶以及菜肴中。
茉莉花素雅、高洁,香气浓郁,常常表示贞洁、清纯。男女之间互赠茉莉花来表示坚贞的爱情,人们有时把茉莉花视为友谊的象征。宋朝有诗词这样形容茉莉花:“天赋仙姿,玉骨冰肌,轻盈雅淡,初出香闺。”除此之外,还有蔷薇、玫瑰、鸡蛋花等都因为有清新迷人的香气而备受青睐。
1.4 植物的动态美
植物在四季中的变化。园林中多种植物搭配在一起,就呈现出植物群的季相之美,更令人赞叹。春华、夏茂、秋实、冬骨,四季轮转,每种植物在属于自己的季节中争相盛放,通过与其他植物的搭配栽植及周围建筑等的相互映衬,展现出更富于变化的园林景观。再加上阴晴雨雪的气候变化,植物在自然环境中更具有动态美,也更衬托出其生命力的顽强。在园林中游赏,不仅可以看到梅影扶疏,还能听到雨打芭蕉的阵阵雨声,又能在不经意间闻到远处传来的幽幽花香,令人不禁感叹园林的立体之美、植物的动态之美。
2 植物文化的研究
2.1 士与植物文化
士作为中国古代独特的知识阶层,出现于春秋战国之际。士这一阶层是处于皇家贵族和平民百姓之间的中间阶层,他们具有强烈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他们以仁义礼智信等伦理道德约束自身,同时又崇尚洁身自好、淡泊名利的无为思想。正因为如此,园林便成为士大夫精神寄托的载体。士大夫对植物欣赏有加,常常以植物自比,以植物自身的特性来比拟想要表达的思想品德及道德情操。例如,“岁寒三友”中的竹子就是君子比德其中一个重要载体。竹子,兼具色泽、姿态、音韵、意境之美,从春秋时期就逐渐成为传统园林中的常见植物。王羲之的兰亭有茂林修竹,郑板桥画竹,沧浪亭中以竹取胜,清晖园有竹园的景观,扬州个园则是直接以竹命名。苏轼曾写道:“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使人瘦,无竹使人俗。”竹,早已成为名人雅士高风亮节、不入俗流的代表。
另外,在中国最古老的诗歌总集《诗经》中,有105篇与植物有关的诗篇,木槿、萱草、荷花、柏树等都出现在诗经中。除此之外,《全唐诗》《全宋诗》《全汉赋》等都有关于植物的描写和赞颂,之后还有《南方草木状》等植物的专著出现,可见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中植物已有重要的地位。
2.2 宗教与植物文化
宗教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形态,是一种文化现象也是一种社会信仰。宗教在某种程度上约束着人们的思想和行为,中国的佛教道教把植物本身的生长特性与当时的哲学思想、意识形态和伦理道德观联系在一起,使植物作为宗教文化的一种象征。
人们常常用“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来形容荷花清逸脱俗的美,古人也经常用荷花来比喻自己淡泊名利、洁身自好的精神追求。同样,荷花也是佛教的教花,佛教把荷花视作圣洁之物,把它看作是智慧与清净的象征。在很多佛教经典中都有关于荷花的记载,无论是画佛塑佛,佛座必定是莲花台座,很多法事中莲花也是必用的植物,由此可见荷花与宗教的紧密关联。
2.3 民俗与植物文化
民俗指的是一个国家或民族中,广大民众所创造、享用和传承的生活文化。我国的民俗节日有很多,各地的民族风俗也不尽相同。新婚夫妻刚结婚时人们会在床上放置花生、石榴、桂圆、红枣等来表达对新人早生贵子、多子多福的祝福。端午节与植物的关系非常密切,挂菖蒲、艾叶白芷等是端午节必不可少的传统。戴香包也是端午的重要风俗,香包内装有白芷、川芎、山柰等植物,戴在胸前,强身健体,就连包粽子的粽叶也是苇叶、箬竹。在阖家团圆的中秋佳节,有些地方的习俗会在香案上摆上月饼、鸡冠花等来祭月。中秋节也自然少不了桂花。九、十月正是桂花的盛放时节,品桂花酒、食桂花饼、饮桂花酿,讲吴刚伐桂的故事,节日民俗与植物的文化关联早已深深的渗透其中。到了重阳节,喝菊酒、插茱萸,人们还把茱萸插在发间或戴在手臂上以辟邪去灾。
2.4 风水与植物文化
中国的风水文化中有阴阳五行之说,金、木、水、火、土之分。而植物与风水文化自古就有着密切的联系,在一些风水古籍中都有所提及,比如“凡树木向宅吉,背宅凶”“住宅四畔竹木青翠,进财”,这些都说明植物在宅院的种植位置和种植种类对风水都甚有影响。如桔树被认为是庭院树木中的吉祥物,因“桔”与“吉”谐音,所以桔树广为人们喜爱。在古代,朝廷要种三槐九棘,公卿大夫坐于其下,面对三槐者为三公,所以槐树被视为“禄”的代表,后人也喜爱在庭院中种植。我们熟悉的梅花因其有五片花瓣,被认为是吉祥的化身,也有梅开五福图的说法。时至今日,很多人仍习惯于在家中摆放富贵竹、发财树、君子兰、仙客来等被视为“吉祥之物”的植物,不仅可以净化空气美化环境,还有吉祥如意、聚财发福的美好寓意。
3 植物与园林建筑
古人喜爱植物不仅把植物栽种在园林中,还乐于给园中的建筑取包含植物的名字,以寄托表达园主人的思想情感。例如,苏州拙政园中的十八曼陀花馆是拙政园西花园的主体建筑,曼陀罗花就是山茶花。拙政园内玲珑馆东侧独立分隔出来的海棠春坞,以书卷式的建筑造型砖镶嵌于院之南墙。院内栽植有海棠两株,庭院内还用青、红、白三色鹅卵石镶嵌而成的海棠花纹,与海棠花相呼应,可见园主人对海棠花的喜爱程度之深。拙政园向来以林木绝胜著称,园中的多处建筑仍然保持了以植物景观取胜的传统,其中荷花、山茶、杜鹃是园中著名的三大特色花卉。仅园中部的23处景观中,80%是以植物为主的景观。如远香堂、荷风四面亭中就以清香的荷花取胜,倚玉轩、玲珑馆以刚直的竹取胜,此外还有待霜亭的桔,听雨轩中的竹、荷、芭蕉,玉兰堂的玉兰,雪香云蔚亭的梅,听松风处的松等,这些都反映出拙政园传承百年的花木精神。
除拙政園之外,留园的闻木樨香轩,避暑山庄中的万壑松风、梨花伴月、曲水荷香,圆明园中的武陵春色、香远益清、柳浪闻莺等,由此可见,不论私家园林或是皇家园林,都习惯于用植物来命名建筑,有些还在建筑周围栽植花木来与建筑相呼应,以此来寄托园主的美好愿望。
4 结语
园林中的植物在不同时期的社会演变过程中一直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作为园林中唯一有生命的园林要素,园林依托植物来体现园林景观的生境、画境和意境。植物在园林中的使命不仅仅在于植物本身的生长特性,与所处时代的环境及当时人们的思想变化有着紧密的关系,更是园主人寄托情感表达感情的重要手段之一。植物所代表的文化内涵也正向中国文化的各个方面延伸,其中的深刻内涵值得我们继续挖掘研究。
参考文献
[1]游荣盛.园林植物文化解读体系的研究[D].福州:福建农林大学,2011.
[2]孙兰香.植物文化的造园研究[D].泰安:山东农业大学,2018.
[3]蔡伟民.中国植物文化与植物景观设计研究[D].合肥:安徽农业大学,2017.
[4]任诩辉,叶彬彬,刘青林.植物文化及其在文化建园中的应用[J].农业科技与信息:现代园林,2015(1):22-28.
[5]宗桦,张楠.中国园林植物景观文化内涵进展研究[J].园林植物研究应用,2013(5):58-62.
[6]王小鸽,戴夏燕,崔永妮.浅析中国园林植物景观中的文化意蕴[J].杨凌职业学院学报,2007(3):20-22.
[7]徐婧.浅析园林花木在中国古典园林造景中的美学内涵[J].戏剧之家,2020(15):123-124.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