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探究城市规划中的文化遗产及历史建筑保护

时间:2024-05-20

王向坤

摘 要:文化遗产是人类文明进程中形成的宝贵财富。在经过漫长的历史长河的涤荡之后,那些有价值、有意义的遗产流传了下来,它们承载着城市对文化的表达和对文明的传扬。而历史建筑则是城市的名片,它作为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城市融为一体。在现代化的城市规划中,这些文化遗产和历史建筑的保护成为一项重要工作,它们有利于城市文化的延续,可以促进城市未来的健康发展。基于此,文章以蓟州文庙为例,探究文化遗产与历史建筑保护的策略。

关键词:城市规划;现代化发展;文化遗产;历史建筑保护

1 城市规划中文化遗产及历史建筑保护的理论基础

1.1 文化资本理论

该理论是由法国思想大师皮埃尔·布尔迪厄提出的,他基于社会资本的角度对文化进行了研究。文化资本理论认为,文化修养和教育经历在一定情况下可以转化为人们的利益,成为一种社会资本。对该资本的争夺,还会在不同的社会人群和不同的社会阶级之间产生矛盾与冲突。从社会发展和国家治理的角度来说,文化资本不仅仅是知识,同时也可以成为一种政治工具,可以使社会成员对当前的社会权力结构产生认同。在一些特殊的场合下,文化资本与经济资本可以相互转化,这种转化可以促进社会权力结构的维系。

在城市中,文化遗产和历史建筑都是重要的文化资本,它代表的是整个城市的文化符号,这些符号会对城市中生活的个体产生重要的影响,使他们产生对城市的认同感和自豪感,进而使这些具有相同文化资本的个体在内部产生强烈的向心力。通过对文化资本理论的解读可以发现,无论是对于国家还是对于城市来说,做好文化遗产和历史建筑的保护工作都是十分必要的,会在未来产生持久和丰富的利益。

1.2 文化产业理论

文化产业指的是通过文化产品和与服务相关的生产及经营活动,满足人们在精神文化方面需求的产业群。该产业不仅具有商品的功能,还具有公共品的属性。在城市规划过程中,文化产业指的是对当地文化资源进行的开发与利用。在城市中,文化资源主要是以精神内涵作为主要的存在形式,在开发和利用的过程中可以展现出强大的生命力和价值,为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在对文化资源进行开发的过程中,需要坚持开发、利用、保护相结合的原则,同时还需要保持民族和地区的特色,在这个基础上还可以进行创新。

根据文化产业理论,在文化遗产和历史建筑开发与保护的过程中,需要坚持上述原则和要求,在利用文化资源,使其发挥价值的同时也要做好有效的保护。对于国家来说,则要主动借鉴优秀经验,制定相应的政策来实现对遗产的保护。

2 城市规划中的文化遗产及历史建筑保护的时代意义

2.1 文化遗产和历史建筑见证城市的生命历程

我国地域广阔,人们在长期生活的过程中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文化,留下了弥足珍贵的文化遗产和历史建筑,它们的种类繁多、内涵丰富,展现了不同时期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精神,凝聚着不同时期中华民族非凡超群的智慧。同时,文化遗产和历史建筑也是维系我国民族情感的纽带,它是国家和民族的共有财富,对人们的社会生活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我国很多城市都拥有悠久的历史,也形成了丰富的文化资源和历史建筑,它们是城市特有的符号,代表的是城市的文化价值和人们的思维方式。无论城市发生怎样的演变,它们都伫立在此,记录城市的点滴记忆。

蓟州文庙始建于唐,是天津最早的“学宫”。其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在历史更迭和社会发展的过程中,文庙经过修建、保护,具有城市不同发展时期的气息,记录着城市传统的建筑风格,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地域文化。

2.2 文化遗产和历史建筑保护可以延续城市文化

文化遗产和历史建筑将城市文化的发展生动地展示了出来,同时也为现代人提供了触摸历史的机会。它们成了现代、历史以及与未来的链接,为人们的情感提供了物质上的依托。对这些文化遗产和历史建筑的保护不仅可以保持城市的个性,还可以延续城市的文化。蓟州文庙对于整个天津,不仅是简单的文化遗产和历史建筑,它代表的是历史底蕴和文明气息,被视为天津人民的共同信仰,维系着人们的核心情感和重要价值观。当前,蓟州文庙已经深藏于天津市民的心中,印刻在人们的记忆深处,对蓟州文庙的保护不仅可以满足人们对传统文化的怀念和对往事的追溯,同时也可以从物质和精神层面来实现城市文化的延伸,使更多的后代人能够触摸到传统文化的脉搏。

2.3 文化遗产和历史建筑保护可以促进城市健康发展

在城市健康、可持续发展的过程中,文化遗产和历史建筑的保护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有利于维系中华血脉、弘扬传统文化和促进文明的进步、文化的多样性。在人类发展过程中,文化的丧失是无法弥补的,这会导致人们出现精神上的匮乏和历史记忆上的缺失。从城市发展角度来说,文化遗产和历史建筑构成了城市文化生活的基本内涵,它可以使城市市民对传统文化有更加深刻的认识,同时也可以使游客对当地的历史形成更加真切的认知。

3 蓟州文庙文化遗产及历史建筑保护现状

3.1 蓟州文庙的基本概述

文庙也称孔庙,是纪念和祭祀我国伟大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孔子的礼制性庙宇。在历代王朝更迭中其被称为文庙、夫子庙、至圣庙、先师庙、先圣庙、文宣庙等,“文庙”之名最为常见。在历史上,我国多座古城中不同建制和规模的孔庙有2000余座,国内现有保存较好的孔庙数百座,具有较高的历史研究价值。文庙的历史和儒学的发展息息相关。唐代,唐高祖下诏国学立孔子庙,从而确定了“庙学合一”的定制。各代皇帝相继沿袭,明制规定,凡入学生员必先拜谒孔子,因而蓟州文庙也是建设在学宫内的,是因学设庙。

蓟州是一座千年古城,为天津市历史文化名城。蓟州文庙始建于唐,重建于金太宗天会年间(1123—1137),是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坐落于县城鼓楼北大街西侧,是以独乐寺为中心,以武定街为中轴线,与鲁班庙东西相邻的一座古建筑群,占地2000余平方米。其规格属于州级,其建制和各地孔庙大同小异,整个建筑由前后进院落组成,分别建棂星门、登瀛桥、泮池、大成门(或称戟门)、东西配殿、东庑、西庑、大成殿等,历代多有修缮,从清康熙至道光五位皇帝,分别书“万世师表”“生民未有”“与天地参”“圣集大成”“圣协时中”等匾额,鼎盛之极。目前展现在我们面前的孔庙,是经蓟县人民政府批准于2006年6月重修、2007年重現辉煌并对外开放的。

3.2 薊州文庙的保护性维修

蓟州文庙经历1000多年的沧桑变化,也出现了一系列的问题。历史上虽经多次修缮,但是由于当时的条件不足及保护意识不强,所使用的维修方法并不合理,蓟州文庙仍然无法满足观赏需求,存在漏雨漏水、排水不畅、漆皮脱落等问题。2006年,政府开始对蓟州文庙进行大修,该维修工程历时1年,坚持“修旧如旧”的原则,基于文化保护的原则,运用科学方法进行了修缮。大成殿作为蓟州文庙的主体建筑,在本次维修当中对落架进行了大修,将其中不符合规制的构件进行了更换,同时对门框、门洞等进行了剪裁和镶框处理。在不破坏原有建筑体征的基础上保持了原有的文化风格。

3.3 蓟州文庙的文化遗产保护困境

3.3.1 缺乏长远规划

对蓟州文庙进行规划与保护的过程中缺乏长远的规划,尤其是在过去的维修当中,人们关注的只有表面的维修,没有做好保护工作,没有对蓟州文庙今后的发展进行合理规划,也没有将其纳入城市规划中,对城市及历史建筑的改造只是一味地模仿其他的城市,没有突出自身的文化特色,甚至对传统的历史格局造成了一定的破坏,使蓟州文庙的历史文化价值无法得到体现。

3.3.2 不合理利用

当前,很多城市的文化遗产和历史建筑都面临着消亡的危险,这与人们的不合理利用有直接关系。蓟州文庙的开发也存在这一问题。人们过于关注文化资源所带来的经济价值,将游客的需求作为城市规划和文化遗产开发的唯一原则,这对蓟州文庙的保护造成了不良的影响,“重开发轻保护”的问题日益严重。同时对蓟州文庙精神方面的保护比较匮乏。

4 蓟州文庙的文化遗产及历史建筑保护策略

4.1 强化管理体制,实现建筑长远规划

首先,在全社会范围内要加大对文化遗产和历史建筑的宣传和教育力度,利用主流媒体进行多种形式的宣传,在全社会范围内形成良好的文化保护氛围,使公众形成正确的城市规划和文化保护意识。其次。各个地区的领导干部需要对这一问题给予高度的重现,通过建立责任追究制度的方式来增强责任感,无论是在城市规划还是在蓟州文庙维修和保护的过程中,都需要用长远的眼光看待问题。同时,在对蓟州文庙进行保护的过程中,还可以成立专门的领导小组,定期研究开发和保护工作开展过程中的重大问题。最后,还需要在内部强化管理体制,形成“统一保护战线”。文物文化局、城市规划部门、房屋监管部门等要分工明确、协调互动,共同落实遗产保护策略。

4.2 实现合理利用,形成多元保护模式

在对蓟州文庙进行保护的过程中,需要关注文化遗产的合理利用问题,形成多元化的保护模式。首先,国家和地方政府需要增加用于文化遗产和历史建筑保护的资金,使文化保护工作的落实能够有更多经费保障。对于蓟州文庙的修缮和保护,可以建立专项经费,通过专款专用的方式来促进管理和保护工作的顺利开展,并在这个过程中积极探索多元化的资金筹措机制。其次,还可以动员社会力量来完成对文化遗产和历史建筑的保护利用。鼓励民间资本的加入,发挥社会组织的力量,实现文化遗产和历史建筑的社会自主型保护。最后,要强化对文化遗产和历史建筑的监管力度,实现科学规划和保护管理。各个地区可以建立起文化遗产审批制度,在对蓟州文庙进行旅游开发的过程中,需要通过有关部门的许可,不断创新管理模式、增强监管效能,及时、有效地遏制各类危及文化遗产安全的行为。

4.3 完善保护法律体系,加大依法保护力度

首先,国家要结合我国文化资源的特点制定相应的开发和保护政策,使更多的文化遗产和历史建筑成为国家的文化资本。对于蓟州文庙的保护,本地相关部门可以组织专家对内部建筑的拆迁、装修及利用等进行实地调研,并结合文化传承和保护的实际制定保护和管理条例。同时,市级人大也要结合当地的文化遗产和历史建筑来修订相应的管理法,并将其升级为地方性法律,将法律效力延伸到城市规划的各个角度中,使文化遗产的开发和保护能够有法可依。

5 结语

总的来说,在现代化城市规划过程中,需要将文化遗产和历史建筑保留下来,使其作为城市的历史坐标,展现历史的文脉。蓟州文庙是天津市重要的文化遗产,它实现了城市文化的延续。蓟州文庙的开发和保护过程中还缺乏长远规划,同时存在不合理利用的问题。为了解决这一问题,需要从管理体制出发,建立健全领导责任追究机制,需要完善相关的法律制度,实现依法保护,还需要结合文化遗产和历史建筑的现状积极探索多元化的保护途径,形成多元保护模式。

参考文献

[1]林宛静,陈家炜,李家俊,等.“在地城镇化”背景下城市边缘区历史村落的更新策略—以福州市厚美村片区城市设计为例[J].建筑与文化,2019(9):148-150.

[2]邵甬,阿兰·马利诺斯.法国“建筑、城市和景观遗产保护区”的特征与保护方法—兼论对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保护的借鉴[J].国际城市规划,2019(5):78-84.

[3]高大伟,秦雷.国际保护历史文化遗产浪潮映照下的颐和园遗产保护状况—颐和园遗产保护与中关村规划建设关系问题系列研究之一[J].中国园林,2016(1):49-53.

[4]章开沅,皮明庥,陈望衡,等.武汉城市规划要重视历史积淀和文化个性—武汉市战略规划文史专家座谈会发言摘要[J].学习与实践,2014(10):30-36.

[5]刘临安,王树声.对历史文化名城“新旧分离”保护模式的再认识—以历史文化名城韩城与平遥为研究案例[J].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1):76-79.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