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20
刘志龙
摘 要:大同朝陽宫位于大同市古城内西北隅,院内建筑群为明清时期古建筑,于2016年被评定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现存庙区院落坐西向东,东西长24.72米,南北长13.83米,总占地面积761.97平方米,其中庙院占地面积404.10平方米,现存建筑面积257.07平方米,为二进院落。主要建筑中轴线上有山门、过殿、大殿。一进院北有元辰殿,南有游廊;二进院有北、南配殿及大仙殿,在山门两侧还有钟鼓楼等10座建筑。庙区南侧为近年新建的生活区,现存民房及厨房客堂等设施。整个院落建筑布局和形制比较完整地保留了典型的明、清时期大同地区道观的布局特征。
关键词:大同;朝阳宫;修缮报告;简述
朝阳宫始建于明代,原名朝阳寺,据清道光年间《大同县志》记载:“中有铁佛像,明弘治十八年(1505)铸,或云掘土得之建寺”。1942年,由道姑张圆英接管主持,改名朝阳宫,20世纪80年代由郝明高师傅接任住持。1990—2005年间,由明高师傅根据当时地形及地势,新建了北配殿、元辰殿、南游廊以及南部生活区等附属建筑。
朝阳宫主庙区自建成到现在,建筑形制和布局大部分保持了原有风貌,虽然有后期改造建成的北配殿、元辰殿、廊子等建筑的存在,但其典型的市区道观布局以及大殿的挑廊梁架结构仍为大同地区独一无二的存在,虽然残破,但该楼结构合理,构思巧妙,较好地保存了当地道观的院落文化。
近年来,随着大同市政府不断加大对文物古建筑的保护力度,同时对古城进行了大量的改造,庙宇周围的破旧民房全部被拆除整治。现存庙宇裸露在外,周围无任何建筑,处于视觉中心,使庙宇与周边环境极不协调,庙宇南侧新建的破旧房屋也严重影响了庙区与古城的整体风貌。而且近几十年来庙宇的建筑倾斜、下沉、墙体酥碱,加上庙宇配套设施不完善,危及建筑主体稳定的隐患因素十分突出。作为大同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为了使院落中的古建筑保护得到加强,进一步对文物本体进行保护修缮及对文物周边环境整治的工作刻不容缓。
在对朝阳宫现状进行勘查后,对庙宇现状得出以下五点结论:
①庙宇整体建筑布局基本完好,但大殿主体建筑倾斜严重,庙院周边因改建及拆迁,与主体建筑风格不符,严重影响整体风貌。
②整座庙宇建筑群各个部分均有不同程度的残破损坏,残破严重的主要部位为:木基层糟朽严重,瓦面脱节,漏雨严重。柱根糟配、柱根糟朽,墙体酥碱、倾斜,门窗全部为后人改造。尤其严重威胁建筑安全的是大殿整体向西北倾斜、南墙大面积开裂,并有继续加重的趋势。过殿内墙面土坯酥松,外墙酥碱及倾斜等问题,如不尽早修缮,很有可能引发主体或部分主体坍塌。
③由于历年来维修不善,各个屋面瓦件松动脱节,多处漏雨,会加速建筑损坏。
④室内、院落地面全部为水泥或地砖后改,有失原有古寺庙的风貌。
⑤院落原始排水破坏严重,局部排水系统瘫痪,不利雨水排泄。
根据以上现状调查结论,以文物建筑原状整修和重点修复、复建相结合。针对院落内已经残毁建筑、现存各单体建筑本体病害以及周边环境,分为重点修复单体建筑、原状修整单体建筑及遗址复建三类,同时考虑院落整治及周边环境整治。
第一类,重点修复单体建筑。
大殿:采用整体落架,重做基础,台明。墙体拆除,改用红砖衬里,外裱青砖,整修梁架,重新配制楼楞、楼板。一层地砖铺装青砖,装修重新配制,更换糟配椽望,重新瓦瓦,配制正脊、垂脊、正脊兽、望兽。补作油饰地仗。
大仙殿:因主体大殿落架,大仙殿紧邻大殿,也需落架维修。
第二类,原状整修单体建筑。
南配殿:揭瓦、重换椽望,重新瓦瓦、重新配制装修隔扇、重做油饰。
过殿:拆除现有墙体,重新砌筑,改为内红砖衬里,青砖外裱。装修重新配制。地面改为青砖铺墁,台明用青砖铺墁。整修梁架,更换糟配椽望,重新瓦瓦,配制正脊、垂脊、正脊兽、望兽。补作油饰地仗。重新配制装修隔扇、重做油饰。
钟鼓楼:重新揭墁地面,重做台明,补配柱顶石,对于松脱、酥碱瓦件进行替换,局部重新瓦瓦。
第三类,遗址复建。
主庙区有:北配殿、元辰殿、文昌殿、祖师殿。
主要依据为知情人士口述原建筑式样,参照当地现存的同类式样的建筑主体,重新进行勘察设计,原样复建。参照建筑为南配殿、正殿、大仙殿等地方建筑。
在修缮过程中要始终坚持《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规定“不改变文物原状”的修缮原则,遵守文化遗产的原真性原则,尽可能使用原材料、原工艺、原做法,尽最大努力保留古建筑原有构件。对于已残损构件,若经过修补仍能继续使用,理不应更换,如不可进行修补,要按照原有构件样式进行更换。要确保各单体建筑、与之相关的文物构件在修缮前与修缮后保持一致的建筑风貌,尽最大努力保护文物本体价值。对于原结构存在或历史上干预形成的不安全因素,允许增添少量构件,改善受力状态。凡因原构件、原材料确已缺失,可适当选择材质相同、规格相同的新材料、新构件补配,修整措施中若使用新材料、新构件完全是为保护和加固补强原结构,弥补原建筑结构不足为目的,以确保修复后的可靠性和持久性。
在保护修缮工程的具体实施过程中,还应注意以下几项:
①严格保护原有物件。保护文物建筑,就必须保护好建筑物上的每个构件。因此,严格保护原有构件就显得特别重要。在施工过程中,对每个构件从拆除、检查、加固到安装的过程中必须全程对其进行保护,采取确实可行的有效保护措施。要全程确保原有构件的安全,凡经采用加固措施能够使用的构件尽量要继续使用。要做到多加固、少更新,尽最大可能保存其历史信息和文物价值。
②严格保护构件题记。在施工过程中,对每个构件进行严格保护的同时,更要注意保护和发现构件表面所留存的题记或其他文字性的历史信息。要保证所有构件从拆除、存放、检查、加固到安装过程中加大保护投入,备足保护材料,采取真实有效保护方案,全程保证构件上文字题记信息的安全。
③科学施工。本次建筑的修缮施工,要注意科学方法。施工前在每座建筑前后要设置坐标点,各项施工工序以此检测定位。坐标点要予以有效保护,禁止碰撞和移动。虽然文物古建修缮施工中要强调尽量使用传统材料和传统工艺,但这并不代表要反对现代科技设备和科学检测方法的运用,相反的是还要积极探索发现和使用新型现代化科技设备及材料等,并针对古建施工修缮的全过程给予积极的检测和记录。
④加强文物科技资料的搜集、整理。充分把握和利用这次修缮机会,搜集完善齐备的建筑技术资料和文物保护档案资料,亦是本次修缮工作的重要内容。在施工过程中,要求配备具有一定专业水平的专职技术人员,负责本工程中文物资料的搜集、记录和整理工作。在搜集、记录和整理的过程中要注意多采用文字记录、影像摄录、原物摹拓、实测绘图、科学检测等技术手段。总之,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建立、健全完善全面的保护修缮工程技术档案,为日后对庙宇的保护、研究提供真实、全面、可靠的资料信息。
⑤严抓施工用材、保证工程质量。所有大木构件和椽檩,均需选用无疤、无节、无朽、无裂的干燥落叶松制作、补配、加固。柱,额,梁,枋等原材构件和负重构件,必须使用轴心材制作、补配、加固,不得用板材加工或拼接。所有加固、整修、补配和新制装修用材,木材要选择当地上等干燥硬杂木,含水率一般不得超过15%。
所有的石质构件,均选用原建筑石质构件同类石质,尽量选择来源于当地的玄武岩,所有的石料要求无纹、无裂、表面无风化、没有明显层次,色泽均匀一致、组织密实、声音清脆,必须与原构件协调一致。
所有的砖瓦构件必须用黄土澄淋后烧制,要求型制规范、楞角规整、尺度准确、色泽均匀、声音清脆、无纹无裂、无蜂窝、无砂眼、抗压强度达到MU10以上。
所有铁质加固构件,均需人工打制,所有钉类,包括椽钉、飞钉、瓦钉和连檐、瓦口、悬鱼、博风、望板以及各种铁活上用钉等,均为人工打制的方形带帽铁钉,不得以现代机制圆钉代替,其他如白灰、黄土、砂子等材料均需符合古建筑維修施工用料要求。
经过整体修复修缮后,这座具有地方特色的庙宇不仅成为大同古城改造中重要的板块之一,更是将传承了几百年的中国传统道教文化在保护和延续上增添了重要的一笔。朝阳宫以自己深厚的明清道观文化、古民居文化,成为大同古城中不可多得的特色人文聚集地,是交流、旅游、观瞻道教文化不可多得的佳地。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