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信息化时代下中小型博物馆文物资源的现状及利用

时间:2024-05-20

贾志斌 王艳丽

摘 要:文物资源是一个博物馆的基础性资源,是博物馆的生存之本。我国中小型博物馆普遍存在文物资源匮乏及利用率低的问题。文章通过对中小型博物馆文物资源现状的分析,重点讨论了信息技术在文物资源数字化存储和展示方式多元化方面的应用,以期对现状的改善有所帮助。

关键词:中小型博物馆;信息化;文物资源;现状;利用

伴随着全球信息化浪潮,博物馆信息化已经成为现代博物馆发展的主要趋势之一,物联网、互联网、大数据和云计算等信息技术,正助力现代博物馆向数字博物馆、智慧博物馆转型发展。近些年,我国的博物馆事业得到了迅猛发展,数量急剧增加,博物馆的信息化水平也有了显著提高。但其中信息化建设水平较高的博物馆基本集中在专业化程度高、功能完善、社会效益显著的大型博物馆,数量众多的中小型博物馆则大多发展滞后。这里所言的中小型博物馆是相对于国家级、省级等大型博物馆而言的,主要指地级、市级、县级一类的地方基层博物馆。这类博物馆往往地域特色显著,且深入基层,覆盖面广,在传承、弘扬地域文化及提高全民文化素养、丰富全民文化生活方面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受条件所限,我国中小型博物馆在藏品量、场馆规模、经费、人力、科研、展览及信息化建设等各方面与大型博物馆相比都有很大的差距,普遍存在资源匮乏及有效利用率低的问题。

1 我国中小型博物馆文物资源的现状分析

资源是指一个国家、一个地区、一个系统内所拥有的物力、财力、人力等各种物质和非物质要素的总称。博物馆作为一个相对独立的文化系统,其资源可理解为开展收藏、研究、教育等博物馆活动所需要的各种物力、财力、人力等要素的总和,包括有形的和无形的。有学者将现代博物馆的资源分为文物资源、物质资源、人才资源、经费资源、环境资源、信息资源①,以及与博物馆发展息息相关的内部管理資源和外部市场资源等②。在所有的博物馆资源中,文物资源是一个博物馆的基础性资源,是博物馆的生存之本。博物馆的一切工作都是围绕文物资源的储藏、保护及利用为中心而展开的,文物资源的规模、种类决定着其他资源的配置。文物资源主要是指馆藏文物本体,来源于征集、发掘、社会捐赠及馆际交流等;广义上也包括因各种原因无法展出的文物的复制品。长期以来,与大型博物馆相比,我国中小型博物馆在文物资源方面的问题更为突出,概言之即资源不足,研究、利用的深度和广度不够。具体表现在藏品数量少、种类单一,保管、展陈环境欠佳,展陈方式陈旧,科研水平低、成果少等方面。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归纳起来主要有理念落后、体制不畅、资金不足、人才匮乏等,这些因素都不是一朝一夕能够改变的。可喜的是,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为中小型博物馆文物资源现状的改善提供了难得的机遇。借助信息技术可以整合有限的文物资源,使之得到高效利用,最大化地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2 信息化助力中小型博物馆文物资源的优化利用

信息化是以现代通信、计算机、网络、数据库技术为基础,通过对信息资源的深度开发和广度利用,实现其服务对象的高效率运行。具体到博物馆的信息化,是指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利用网络、计算机以及其他电子设施,采集、存储、管理、应用和传播博物馆的各类信息,有效促进博物馆的科学研究、藏品管理、陈列展览、社会教育、行政管理以及安全保卫等各项工作,提高工作效率,增强博物馆的影响力。③

受种种因素制约,较之大型博物馆,我国的中小型博物馆的资源本就匮乏,信息化建设也相对滞后,要想将有限的资源最大化地开发利用,必须借助信息技术,努力打造数字博物馆、智慧博物馆,才能更好地发挥其社会功用。而要想实现中小型博物馆的信息化建设,重中之重是做好基础性资源——文物资源的信息化。博物馆文物资源的信息化,即是加强信息技术在文物保护、管理、利用、传播和传承中的应用,从而更好地服务公众。结合信息技术及我国中小型博物馆文物资源的现状,笔者认为最为重要的是应大力推进文物资源的数字化存储和展示方式的多元化。

我国中小型博物馆文物资源匮乏是普遍性的问题,藏品数量较少,种类较单一,珍品更是稀缺,展览环境也差强人意,数量众多的县级小型博物馆的文物资源问题更为严重。借助现代信息技术一方面可以弥补馆藏可用文物资源的不足,另一方面也可以改变旧式展陈方式,实现展陈方式的多元化。

博物馆馆藏文物资源的数字化存储是实现博物馆信息化建设的基础。利用计算机及网络技术全方位采集馆藏文物相关信息,建立文物资源基础数据库,不仅有助于扩充现有资源存量,实现本馆文物资源的信息化管理、保护及多元化利用;还可以有选择地实现行业间的文物资源共享,这对文物资源相对匮乏的中小型博物馆尤为有利。如在文物资源的数字化过程中,运用数码相机、摄像机、三维扫描仪及相关计算机软件技术,可以实现对不宜展示的破损文物的虚拟修复,使其能够得到虚拟展示;也可以通过获得其他馆外收藏单位和私人藏家的文物信息,做出复制品用以展示,这类文物主要是指由于一些历史或现实原因,被收藏于其他博物馆、文物考古机构或私人而无法征集到的本地出土或传世的能代表本地历史文化的一些典型性珍贵文物。另外,通过文物信息的采集处理,也可以实现其数字化产品的物质性转化,从而推动博物馆文化产业的发展。

博物馆的展示主要是将馆藏文物资源可视化,强调展现、体验和互动。陈列展览是博物馆文物资源最直观、最常见的利用方式。随着社会的发展,传统的展陈方式已无法满足公众的需要,信息技术的介入促使博物馆展陈方式走向多元化。《博物馆工作规范(试行)》将现代博物馆的展陈方式分为现场展示与在线展示,无论是哪种展示方式都强调数字技术的运用。“现场展示,运用数字技术,以文字、图像、视频、音频、三维等形式在博物馆场馆进行展示。展示通过LED、投影、计算机、触摸屏、导览机以及其组合方式传达给公众,传达方式按展示效果要求可采用被动接受或者互动参与的形式,突出可视性、体验性、互动性。在线展示,运用数字技术,以文字、图像、视频、音频、三维等形式在网络上进行展示。展示通过博物馆网站以及手机App等方式传达于公众。”①

中小型博物馆不像大型博物馆那样有丰厚的文物资源作为依托,藏品主要以本地域内的文物遗存及民俗、非物质文化遗产为主,其馆藏文物资源有显著的地域特色,对展示地域历史文化、打造城市形象品牌意义重大。展陈数字化建设有助于中小型博物馆突出特色。中小型博物馆通常场馆面积有限,馆藏资源不足,数字化可以有效地延展展陈空间和展陈内容。尤其在民俗及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展示上,传统的展陈方式难以获得良好效果,而采用数字化或虚拟手段则容易很多。

多媒体展示系统是现代博物馆普遍应用的藏品展览技术,与旧式的展陈方式相比,其最大的优势在于展示的多方位、多视角,更能拉近文物与观众的距离和吸引观众的兴趣。所谓多媒体展示系统,是指利用计算机技术和數字通信技术来处理和控制多媒体信息,并将其应用于博物馆文物资源展示活动中的文物信息综合化系统。它主要是以多媒体影像和触摸屏电脑为主要媒介,作为博物馆展览的辅助技术手段来服务观众。受现代博物馆信息化浪潮的影响,无论是大型博物馆还是中小型博物馆在藏品的展陈上都普遍运用了多媒体展示系统,只是运用的深度和广度不同。很多中小型博物馆,特别是小型博物馆,展览的多媒体应用还处于起步阶段,还停留在放几台触摸屏电脑及简单的声光影像水平,且方式内容单调、枯燥又烦琐、高冷,不切实际,难以引起观众的兴趣和共鸣。因此,在加大投入多媒体展示硬件设施的同时,更应结合文物资源的实际情况,注重应用方式和内容,力求将文物通过直接又有趣味性的方式展现给观众。

如今,我国大型博物馆已全部有健全的网络平台并维持正常运行,中型博物馆开设官方网站的也越来越多,而作为数量最多、分布范围最广的县级小型博物馆则普遍没有网站,即使偶尔设有网站的也长期不更新、不维护。理念的落后、资金的不足、信息人才的匮乏是造成中小型博物馆网站建设问题的主要原因。博物馆网络平台的建设是创新博物馆展陈方式的重要一环,在此基础上不少大中型博物馆已经开始建设网络三维数字化博物馆,通过实现场馆、展览的全方位三维虚拟化及馆藏文物的数字化、多媒体展示,浏览者可以通过博物馆的网站,根据导航动画漫游博物馆。网络三维数字化博物馆不仅是博物馆文物资源展示的创新,更为观众提供了一种崭新的观展方式。这对受地域限制严重的中小型博物馆特别是县级小型博物馆意义尤为重大,有助于打破时空限制,扩大博物馆的观众群和对外影响力。此外,随着手机智能化及微博、微信、抖音、快手、哔哩哔哩(B站)等新媒体的快速发展,手机作为快捷的移动设备,在很多方面已兼具了电脑的常规功能,而且使用更为便捷,普及率更高。因此,博物馆在做好网站时,要制作开发博物馆自身的手机App软件,让公众在手机上也可了解博物馆相关信息,体验数字化博物馆。同时还应开通官方微博、微信公众号、抖音号、快手号、哔哩哔哩账号,进一步开发博物馆文物资源的公益价值,如介绍常规展览,定时更新专题展览、临时展览等信息,展示藏品风采,也可以提供文物保护与鉴赏的知识。现在不少大中型博物馆还利用微信平台推出了语音导览功能,方便公众随时随地查看学习,这对提高博物馆影响力有很大作用,同时又达到了服务大众的目的。中小型博物馆,尤其是小型博物馆往往受条件限制,现阶段难以深入地开展网络数字化博物馆的建设,但完全可以先从开设官方网站、开发手机App、开通官方微博和微信公众号,以及开抖音、入快手、进B站、云直播等做起,尽最大努力将有限的馆藏文物资源便捷地展示给公众。

3 结语

总的来说,我国中小型博物馆文物资源的现状不容乐观,而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无疑为改善这种现状提供了机遇。当然,不仅限于文物资源,信息技术对整个博物馆资源的整合优化及利用都能起到重要作用,其最大的作用就是能将有限的资源通过整合优化最大化地发挥其效益。面对日新月异的信息化浪潮,数字博物馆、智慧博物馆正成为现代博物馆发展的主要趋势之一,中小型博物馆自然也不能落后,要抓住机遇,加快信息化建设,从而更好地为公众服务。

◆资讯◆

“铭心绝品”田黄印捐赠浙江省博物馆

7月2日,“陆镜清先生捐赠陈巨来‘铭心绝品田黄印仪式”在浙江省博物馆举行。

捐赠仪式上,浙江省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田宇原介绍了印章基本情况和捐赠的缘起,中国美术学院副院长沈浩介绍了这枚印章在文化、艺术和收藏等方面的多重价值。

浙江省文物局局长柳河表示,陈巨来“铭心绝品”田黄印与浙江省博物馆镇馆之宝《富春山居图》(剩山图卷)缘分颇深,陆镜清先生“化私为公”的慷慨捐赠充分体现了绵延的文化传承和陆先生深厚的人文情怀。浙江省博物馆作为受赠单位,要保存好、研究好、利用好这件重要文物,向社会公众讲好文物故事。

陆镜清先生在讲话中表示,希望通过“铭心绝品”田黄印的捐赠,让更多的人能够欣赏它、研究它,进而唤起更多有识之士参与到浙江文化事业的发展中来。

浙江省博物馆馆长陈水华向陆镜清先生颁发了《浙江省博物馆征集委员会藏品征集鉴定专家》的聘书。

据了解,陆镜清先生捐赠的这枚“铭心绝品”田黄印是近现代篆刻大家陈巨来为著名书画家、鉴藏家吴湖帆所刻,2019年末,这枚印章出现在西泠印社秋季拍卖会上,经过多方竞逐,最终以160万落槌,含佣金成交价为184万。(来源:国家文物局官网)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