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我国博物馆大众化发展阶段及其相关问题解析

时间:2024-05-20

马莉

摘 要:博物馆作为承载历史文化又兼具社会教育功能的特殊公共场所,其大众化是必然的要求。我国博物馆事业的发展与历史进程紧密相连,但受到社会环境、人文环境及文化政策等主客观因素的影响,博物馆的大众化进程跌宕起伏,时至今日仍值得我们深入总结、思考、分析和探讨。

关键词:博物馆;大众化;问题及思考

1 近代早期博物馆业初建与大众化进程的起步

回望我国博物馆的发展历史,我国的博物馆业最早于19世纪中后叶兴起于沿海城市,且多由外国教会兴办,这个时期的博物馆作为教会的辅助传教场所而存在,大众化功能十分单一,且不具备真正的社会教育功能。19世纪70年代开始,国内有识之士开始兴办博物馆,以京师同文馆设立的博物馆为代表,上海格式书院建立博物馆,陈列西方先进科学仪器、标本、枪炮等,在供学生学习研究之用的同时对外开放。1874年,上海博物馆建立,次年11月对外开放,免费参观。

进入20世纪,1905年南通博物苑诞生,初步建立起了近代博物馆的完整制度。1911年辛亥革命之后,博物馆被正式纳入教育体系,并向社会开放,出现了完整的博物馆法令和制度,博物馆强化了其学研功能,馆藏品也逐渐多样化。1912—1915年期间,南京临时政府建立北京历史博物馆。1914年,故宫成立古物陈列所,开辟了皇宫社会化的先河。期间,中国博物馆界在巴拿马万国博览会获得大奖章,更推动了皇家宫苑的开放。

20世纪20年代至30年代,伴随1924年北京政变溥仪被驱逐,皇家宫苑正式实现了蜕变,功能上也实现了彻底的转化。1925年10月,故宫博物院成立并对外开放,可谓是国家级别博物馆对公众开放的标志性事件。1927年国民政府改组后,中国实现了形式上的统一,文化事业也获得了发展的机会,各地政府在相对充沛的资金支持下,陆续兴建了多个门类的博物馆,数量达77家,可谓是我国近代早期博物馆发展的高峰期。1935年,中国博物馆协会成立。根据不完全统计,古物陈列所在1928年7月至1934年间共接待观众超42万人次。①1934年,故宫博物院的观众人数超过5万人次。由此可见,以国立大型博物馆为旗帜,博物馆大众化水平还在量变阶段。

2 新中国诞生后博物馆业及大众化进程的羁绊与繁荣

我国博物馆业的蓬勃发展被两次战争打断,抗日战争期间和解放战争期间,博物馆业遭到了极大的破坏,其大众化进程几乎停滞,这个阶段博物馆在大规模的迁徙中艰难生存,文物散失和被劫掠,藏品被重新分配,国统区、日伪区和伪满政权、抗日根据地和解放区分别根据需要建立了不同性质的博物馆。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解放区博物馆开展了民众教育和社会教育,并举办了各类型的展览会,可以说这是博物馆大众化在特殊时期的特殊表现。

新中国成立后,博物馆进行了社会主义改造,成立了专门的管理部门,1951年文化部出台了相关文件,明确提出了博物馆的总任务是进行革命的爱国主义教育,通过博物馆使人民大众认识历史、认识自然、热爱祖国,提高政治觉悟和生产热情。在文件精神的指引下,20世纪50年代各地相继建立了一大批地志博物馆和纪念性博物馆,并进行了一系列的流动展览活动,将陈列带到大众中去,丰富了博物馆大众化的形式。1956年和1957年,全国博物馆工作会议以及全国纪念性博物馆工作座谈会明确了博物馆的作用和基本任务,即为科学研究服务和为广大人民群众服务。这两次会议后,文化部门直属的博物馆数量超70个,各省市也分别建立了博物馆,年观众人数达到了1200万人次,可以说是巨大的进步。

1978年改革开放以后,1979年召开的博物馆工作座谈会为我国博物馆发展指明了新的方向。经过不断发展,我国博物馆数量在2000年达到了近1400个。2004年,文化部、国家文物局发布通知,明确公共文化设施向未成年人等社会群体免费开放,文博系统接待观众2000多万次。据不完全统计,2005年,全国博物馆年举办陈列展览近万个,观众达1.5亿人次,全国千余个博物馆和纪念馆被确定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科普教育基地。

3 新时代博物馆业的蓬勃发展及大众化的创新与思辨

为了鼓励与支持博物馆的发展,2008年我国出台《关于全国博物馆、纪念馆免费开放的通知》,2016年底免费开放博物馆数量占全部博物馆总量的80%以上。2010年出台了促进民办博物馆发展的相关意见,全面推进博物馆的大众化。2018年,全国博物馆工作座谈会上我国博物馆事业成果喜人:年参观人次9.7亿,观众结构多元化,未成年人、低收入群体、进城务工人员等群体成为主力军。全国博物馆每年举办2万多个陈列展览,国家文物局组织开展主题展览遴选推介、“5.18国际博物馆日”主场活动。博物馆每年举办20余万次教育活动,社会教育和公共服务功能日益显著,青少年利用博物馆学习的长效机制正在逐步形成。

在这个阶段,博物馆事业的大众化进程如火如荼,但我们还应看到,伴随互联网的发展,线上参观的兴起,对博物馆专业化、现代化和科技水平的要求越来越高,博物馆市场化成了必然,公共关系的处理尤为重要,可以说大众化的发展到了一个全新的阶段和领域。

在專业化层面,博物馆要积极提升自身管理人员和专业人员的素质和专业化水平,增强科研能力,不仅要对文物和展品有系统全面的了解,进行科学的监控和维护,还要针对馆藏特色进行学术层面和科普层面的研究,特别是博物馆内部刊物、藏品手册等官方宣讲资料的编撰,为馆际交流和大众化开放提供原始的储备。现代化层面,加速完善博物馆的现代化水平,满足在线观展的需求,为参观者提供智慧化的预约、查询和参观服务,让博物馆从线上到线下构建起便捷高效的运转系统。同时,还要有步骤、有特色地进行市场化的革新和尝试,赋予藏品新的价值,反哺博物馆,为博物馆增添更多的社会关注度,提升影响力的同时,更实现了品牌化。例如,故宫博物院打造的“故宫淘宝”,就是博物馆市场化的成功案例,特色的皇家文化周边产品和极具国潮风格的文化宣传,不仅打亮了故宫的牌子,还引领了潮流和审美,让各个年龄层的公众都感受到了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交融的独特魅力。①

博物馆在提升公众参与度的同时,还要科学处理好公共关系,这里仅从管理层面进行简要阐述。制定严格的开放和闭馆制度,根据淡旺季设定严格的每日接待时间,大型博物馆要根据场馆的实际情况和所藏展品级别决定开放时间、频次、接待人员规模等。中小规模的博物馆或专业性博物馆也要根据本馆的承载能力限定参观人数等,避免出现人员过载的情况,给管理增加难度。细节管理层面,要充分考虑参观人员素质,包含建筑本体的博物馆要在不损坏原有文化特征的基础上,在不侵犯参观者隐私的前提下,设置科学的监控设施,以便在发生展品损坏时进行科学的责任溯源,保证展品的安全和完整。引导员和讲解员等工作人员也要做好引导和监管工作,对影响参观秩序和破坏展品的行为在第一时间给予纠正和制止,保障展品价值。

4 结语

综上所述,我国博物馆业的发展与大众化的使命任重而道远,作为国家文化宝库和公众教育基地的博物馆应该从历史中找寻经验,紧跟国家政策,依据国情民情,推动博物馆的大众化进程向着良性健康的方向发展。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