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20
陈其忠
摘 要:圣泉岩为大田县临济宗古寺,寺庙建筑有鲜明的明代建筑特征,墙壁题诗和壁画具有浓郁的佛教文化色彩以及禅宗意境,有极高的历史价值、科学价值和艺术价值,为我们研究明清时期闽中腹地的宗教文化提供了实物材料。
关键词:佛教文化;寺庙建筑
圣泉岩又名圣泉寺、葫芦岩、芦峰殿,位于福建省大田县吴山乡阳春村葫芦岩海拔1200米高的葫芦峰上,是福建省第九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阳春村宋代归属南剑州,元代归属延平府,清代至新中国成立前归属泉州府。其毗邻泉州的德化、永春,是闽南语系,隶属大田,深受闽南文化影响,为明清时期闽中地区重要的佛教场所。千年肉身坐佛章公祖师于北宋末年圆寂于此,其肉身佛直至20世纪90年代被盗前一直供奉于阳春普照堂中。章公祖师是闽中地区一个重要的佛教文化符号。大田建县之前曾属延平府(今南平市)管辖,为其南境名山,录入旧府志中。山间佛寺道观众多,有“葫芦十八庵”之说。圣泉寺始建年代可追溯到元代末期。清嘉庆《春林族谱》芦峰岩记:葫芦山有古庵,迹世传葫芦十八庵,当年地隶延平,此庵曾登府志。圣泉寺,写满精彩佛教文化世远年湮兴废俱无可考。
圣泉岩为明代(清初重修)庙宇类建筑,建筑坐南朝北,占地面积2000平方米,建筑面积约200平方米,一进一堂布局,砖木结构,悬山式屋面。面阔三间,进深八柱,铺设青瓦,瓦砌燕尾屋脊。明间为穿斗式木构架,束尾雕刻精美,内设神龛,地面为三合土地面。次间为配殿,内设地垄木板地面。东西两侧为廊道,为单坡屋面。
陈公祖师于明崇祯十五年(1642)八月十六日于阳春回龙山顶成佛后,乡人收拾舍利装为佛像,先供奉于庵前格庙中。待圣泉岩落成,乡人改奉迎陈公祖师到新寺大殿供奉,从此成为众多陈公祖师信仰的祖庙。左厅供奉村民先祖林德瑛,灵位牌上书“鼎建芦峰岩檀越主邑庠生德瑛林公神主”,可知元末明初圣泉岩有复建过。寺僧每年九月十七日备席献祭,乡民一同祭拜。
清康熙甲子年(1684)有松观和尚云游至此,夜闻该地有钟鼓声,并有黄衣护法守护该地,遂发愿重兴圣泉寺。归与村中族长林周园共谋重建事宜。林周园会聚族众舍钱粮,松观和尚监工共襄盛举。其间有漳州龙溪县西陂仙亭僧炜柱和尚舍10两银子,后炜柱为圣泉寺第一代和尚。
进入主殿门,抬头可见椽子上彩绘福、禄、寿三仙图案,旁边装饰有鹿、芭蕉、莲花、童子等图宗教绘画,比比皆是,给人一种置身于佛教世界的感觉。殿内上两层横板绘有问道、讲经等图,下侧粉壁是清初举人林听耀的题诗和画作。左壁绘青龙,右壁绘白虎。青龙图小字题“□□成云,变化不测”。两幅大字题诗分别是:“是非憎爱世偏多,仔细思量奈我何,宽却肚皮须忍辱,豁开心地任从他,若逢□已须依分,纵遇冤家也共和,若能了此心头事,自然证得六波罗。布袋和尚偈 松雪拙书。”“石林精舍武溪东,夜扣禅关谒远公。月在上方诸品静,僧持半偈万缘空。秋山竟日闻猿啸,落木寒泉听不穷。惟有双峰最高顶,此心期与故人同。”青龙图外侧一面粉壁按上、中、下顺序是两处题字中间夹一幅喜鹊梅花图,图中双鹊一鸣一眠,并立一梅花老枝上。上面题文:“远公遁迹庐山岑,开士幽居祇树林。片石孤峰窥色相,清池皓月照禅心。指挥如意天花落,坐卧闲房春草深,此外俗尘都不染,惟馀玄度得相寻。”下面题文:“供瓶得意之花,挂幅名人之画,一瓯清茗,自歌自唱亦足以陶找性情也,松风水月未足比其清华,仙露明珠讵能方其朗润松雪。”白虎图外侧粉壁上是两幅画中间夹一处题字。上幅图为秋菊兰草图,画上题“莫嫌老圃秋容淡,且看黄花晚节香,冬日写 ”。下幅图为松下问童图。中间题诗:“信宿渔人还泛泛,清秋燕子故飞飞。匡衡抗疏功名薄,刘向传经心事违。同学少年多不贱,五陵衣马自轻肥。”主殿侧厢房有后人题诗两首:“云笺写就月三更,俚言殷勤送两行。回首家园一洒泪,卿须怜我我怜卿。庚寅年梅月避难此间 涂鸿鸣题。”“回首村前春色稀,杜鹃枝上叫斜晖。癡情最是双蝴蝶,□绕残花满树飞。君明作。”
殿堂内璧上题诗五首,两首七言长诗,三首五言短诗。其中一首题诗者雪松,留下两枚朱红印章,一枚为“禅林”二字,应是蕴含其从梓溪村禅林祠(始建于唐开元六年)开基至阳春之意:“是非憎爱世偏多,仔细思量奈我何……若能了此心头事,自然登得六波罗。”另一首题诗的落款:“庚午三春之月,藏书楼主人。”由此可推考年代应为乾隆十五年(1750)。
悬山式屋顶燕尾脊高高翘起,中部用当地传统的方形喑红镂空透砖装饰,脊的两端处描上菊花蝙蝠等吉祥图像。垂于正脊的葫芦形悬鱼仍高挂于此,两边屋檐的博风板上的两坡交汇处的顶端绘有伞形图案及诗文彩绘,博风板彩绘装饰如意、云雷纹及佛系图案。
右侧屋檐下山墙外侧的山花处上题有“普庵传派,临济正宗,五叶联芳”。此寺庙有渊源可溯,派系正宗,与外面高层佛法世界必有亲密往来,香火旺盛,并非自创独立,封闭自锁。
大殿内柱下为明清两代祠堂建筑中常见的覆盆式柱础。两侧粉壁上题有文人字画。椽子上描金图案有仙人、仙鹤、祥云、福禄寿三仙等道教色彩的图案,主殿供临济宗的陈公祖师,神龛前摆放香案香炉,香炉是嘉庆年间原物。侧殿供林氏先祖。整体风貌体现了明中叶以来福建多宗教间互相渗透、闽南人宽容的信仰态度,是明清之际佛教子孙庙的一个样本。
侧殿屋椽下不同位置挂有三块清初贡生匾,内容分别是“赐进士第出身福建分巡海防兴泉永道前山东道监察御史纪録三十六次高景蕃为选魁乾隆十二年丁卯科岁贡生林大猷立”“钦命巡抚福建部院兵部侍郎张□□为选魁嘉庆十六年岁次辛末贡生林大成立”“□□□□□□□□选魁乾隆丙戌岁次□□□”。侧殿边门楣上题榜书“高峰”二字。主殿左侧中樑外壁屋椽下题有《滕王阁序》诗,右侧题有“普庵传派,临济正宗,五叶联芳”。主殿门口是一鎏金嵌字对联“面临台阁□□□,岫啟葫芦□□□”,底部几字已看不清晰。
據《春林族谱》(1947年)记载,现存的圣泉寺修建于康熙甲子年,第一世为松观和尚游于此,与林氏周园公登山开辟,在树木丛生,奚啻拱把处,相地成基,唯见左畔古井,昭然间,以往返维艰,披伞为炉,信宿山中。圣泉寺内存有德瑛公镀金鼎建芦峰岩神位牌,至今完好保留。相传现存寺庙墙壁上的许多字画出自阳春人周园公之子东修公遗留手迹,其生于康熙辛酉年(1681),曾任泸洲州判。圣泉寺长期有和尚居住,寺内供奉的神位牌上共有十八世和尚。最后一个和尚于新中国成立后还俗返乡,并承接了寺庙里古存的经书、袈裟等法器。
寺庙周围还有古井、藏经阁遗址以及和尚用过的地窖,不远处是流溪瀑布,松涛悦耳。周边的密林深处里尚保存有三世和尚净云、四世和尚联登的墓地。
圣泉岩明代建筑风格非常突出,其架梁、挡墙、山墙的山花处上字画、图案被原汗原味地保留下来,极为罕见。经岁月风雨,却大多数依然色彩鲜艳,古意盎然。寂寞深山,小小寺庙,灿烂文化,无与伦比,令人陶醉神往,驻足流连。
圣泉岩的价值评定:
①阳春是千年肉身坐佛章公祖师的故里,章公祖师是其一个重要佛教文化符号。阳春毗邻泉州的德化、永春,闽南语系,隶属大田,深受闽南文化影响,该地为明清时期闽中地区重要的佛教场所。
②泉州地区的佛教主要是禅宗,从山墙山花处所题写的“临济正宗”可知,临济宗是禅宗的五个主要流派之一,“即心即佛”“性即是心、心即是佛、佛即是法”是该流派崇尚的理念。在南宋时,临济宗一枝独秀成为禅宗与汉传佛教最具代表性的宗派。
③从圣泉寺历代住寺和尚名录及灵位牌可知,从清代早期的第一世和尚主持起至民国时期历经十八世的和尚,现寺庙的周围仍分布着十几座当时住寺和尚的墓葬,可见当时该寺香火在这一地区的兴旺。
圣泉岩这座寺庙建筑仍保留着明代建筑特点以及浓郁的宗教文化色彩,特别是寺庙内的有关宗教题材彩绘壁画为研究明清时期宗教文化提供了实物材料,有极高的历史价值、科学价值和独特的艺术价值,体现了深刻的历史文化内涵、宗教文化色彩。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