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汉宣帝杜陵保护利用与曲江新区二期互动发展研究

时间:2024-05-20

黄翊珊

摘 要:杜陵位于西安市东南部的近郊区域,是西汉后期宣帝刘询的陵墓。自曲江新区二期扩区后,杜陵成为曲江新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杜陵的保护利用也就与曲江新区发展产生了密不可分的联系。文章在对杜陵现存重点问题分析的基础上,论述了杜陵遗址有效保护与合理利用对曲江新区二期发展的重要意义,基于以上研究提出了杜陵保护利用的新思路——以汉文化为主题的杜陵城市生态遗址公园模式。这样的利用模式不仅能有效保护杜陵本体与历史文化环境,也能促进曲江新区二期文化、经济的全面提升,也将成为曲江新区开发利用历史文化遗产的一种新尝试。

关键词:杜陵;曲江新区;生态遗址公园;保护利用

大遗址主要是指占地范围较大、有居民生活、具有较高历史文化价值、不可移动的地下文物遗迹。大遗址不仅具有深厚的历史、科学、文化价值,同时有着重要的公众教育价值。我国的大遗址不仅是向世界展示悠久的中华传统文化的符号,还对促进所在区域经济、文化环境全面发展有着深厚的意义。除了具有一般文化遗产所具备的文物属性之外,大遗址还具有其所在地的区域属性,在区域发展中是不可跳跃的,必然会出现大遗址保护与区域发展之间的碰撞[1]。由于西安市特定的历史文化背景,大遗址分布较为广泛,且大多位于近郊地区,大遗址的保护与所在区域的协调发展成为了亟待解决的问题。

曲江新区位于西安市城区东南部,是以文化旅游产业为主导的新区。自2002年曲江新区一期建成了大雁塔北广场、大唐芙蓉园、曲江池遗址公园、曲江寒窑遗址公园等的一批文化旅游项目,迅速跃升为西部重要的文化、旅游集散地。2008年起,曲江新区以二期扩区为契机,着手打造文化产业门类最齐全、规模最大、效能最高的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

汉宣帝杜陵位于西安市东南的少陵原北侧,占地120多亩(约80000平方米)。2008年曲江二期扩区后,杜陵占据了曲江二期的核心位置,成为了曲江面积最大的遗址区。那么,规模宏大的杜陵应该以怎样的模式融入曲江新区二期?怎样才能实現其与曲江新区的共生共赢?在曲江二期开发建设中如何做到既有效保护杜陵本体及环境,实现历史文化的保护与传承,又能利用杜陵促进曲江新区经济文化的全面发展,这是目前的一个新课题,具有极大的研究意义。

1 杜陵保护利用存在问题分析

1.1 遗存本体保护危机

杜陵的主要遗存有汉宣帝陵园遗址、王皇后陵园遗址、陵庙遗址、九号遗址、十号遗址、杜陵陪葬坑(一号、二号、三号、四号、五号),另有陪葬墓108座(其地面有封土的62座)[2]。

帝陵与王皇后陵封土现被大量的草本植物和灌木覆盖,但由于游人的随意攀爬,植被被破坏,在雨季容易造成水土流失,破坏陵墓封土的覆斗型形态。108座陪葬墓中,有46座封土被毁,变为农田,至今保存较完整的陪葬墓仅有27座[3]。其他建筑遗址经考古发掘后,均采取回填保护措施,但在2000年以后,遗址与陵园城垣区域逐渐变为苗木嫁植用地,苗木生产对地下遗址造成了巨大的破坏。

1.2 景观环境风貌杂乱

从2001年起,雁塔区政府就对杜陵进行了生态环境改善的建设,建成了生态经济林1万余亩(约667万平方米),形成了千亩示范生态园、千亩银杏林、千亩柿子林等[4]。但整体上看,林木资源布局不合理,树种过于单一,大部分花期趋近,使整个陵园区域的季节性景观连续性较差。速生杨、雪松等影响陵园环境风貌的不协调的树种栽植在城垣以内,对陵园格局和环境造成一定程度的破坏,森林产业实质上与陵园的历史环境风貌关联性不强。绕城高速将3座陪葬墓、陵邑的一部分范围隔离在北边,使陵园整体性遭到破坏。杜陵周边的城市扩张也愈来愈严重,随着曲江二期房地产的落成,杜陵将被城市建成区所包围,逐渐丧失原有的背景环境。

杜陵规划范围内的村庄共有14个,以三兆村、东伍村、甘家寨村、余王扁村为主,农民随意建房,基础设施落后,村内卫生堪忧,在景观上严重影响了陵园的背景环境。

1.3 内部产业单一、发展滞后

目前杜陵区域内的产业主要有森林产业、餐饮业、娱乐产业。其中森林产业是一个基础产业,以此为基础的采摘农业和休闲性观光旅游初见成效。餐饮业主要以农家乐式经营为主,但由于无特色,目前经营状况很不景气。娱乐产业主要包括真人CS、亲子体验基地、自驾露营等。总体来看,内部企业主要依托林业及区位优势发展传统的、低品位的饮食、休闲服务业,产业发展类型单一,效益很低,有些企业已经关闭。基于杜陵汉文化内涵的文化产业开发相对薄弱,仅陵园内由雅森上林苑发起的雅森教育基地社会实践研学特训营、汉代礼仪培训营等不定期活动,内部产业不能体现杜陵的历史价值与文化价值。

2 杜陵对曲江新区二期发展的重要意义

2.1 曲江二期汉文化标杆

一个区域的发展离不开文化的繁荣,离不开传统文化的支撑。杜陵所反映出的独特的汉文化元素,是了解汉代礼仪习俗、工艺艺术、科学文化等的必然之选。目前曲江新区一期开发建设的重心主要是以唐文化为基调的大雁塔、大唐芙蓉园、寒窑遗址等,而杜陵作为一处汉文化为核心的大遗址,可以补充曲江新区仅有唐文化的单一性,成为彰显曲江新区二期区域特色的独特的文化符号。同时与曲江一期的唐文化元素相结合,对于增强区域文化魅力有很强的推动作用。

2.2 城市绿肺功能

绿地与大遗址结合是保护文物遗址的主要方式之一,也是西安城市绿地系统的显著特色之一。绿地公园与历史文化遗产的有机结合,不仅为公众提供了众多的绿色休闲空间,更重要的是更好地保护了大遗址的本体和历史环境风貌[5]。在雁塔区政府的投资下,早在2001年杜陵就已经开始建设大面积的生态林带。虽然目前还存在一些问题,但是整体来看,仍然是曲江新区很难得的一大块生态绿地,必将对未来的城市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2.3 市民游憩功能

随着曲江新区二期房地产的逐步落成,居住人口的增加,现代都市居民对户外休闲运动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曲江二期已有的公园绿地空间有限,不能完全满足人们的游憩需求。杜陵在区位、遗址文化、生态建设等方面有其独特的优势,其建设完成后必将成为曲江市民休闲旅游的高品质目的地。

2.4 公众教育功能

杜陵位于曲江二期的核心范围,二期发展的重点就是住宅区的建设。随着近年来附近地产的逐渐落成,住户必然会愈来愈多,杜陵遗址公园必定会成为市民日常休闲的好去处。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通过杜陵所传递出来的历史文化信息也会对市民起到社会教育的作用。市民身处其中,时时刻刻都在接受着几千年传统文化的熏陶,这样的影响会世世代代延续下去。

3 杜陵生态遗址公园发展策略探讨

结合上文对杜陵遗存本体、背景环境、产业发展的现状分析,得出本体保存基本较好,遗址内部生态林带已成规模,生态遗址公园建设的优势条件,所以杜陵的利用模式定位为以展示汉文化为展示主题、生态保护为核心的城市遗址公园。

3.1 杜陵生态遗址公园功能分区

为保护陵园总体布局,陵区生态环境建设与景观保护形成以汉宣帝陵、王皇后陵为核心的重点遗址区,设置保护性景观林带,以陵园城垣、司马道、陵邑城垣为骨架,以遗址分布和植物种植为基础的生态景观格局。这种格局赋予该区域以文物保护与展示、生态保护、市民游憩、产业发展、文化教育等多种功能。

功能分区以文物保护为主,结合产业发展规划,划分为重点遗址区、陪葬墓保护与生态观赏区、文物展示区、汉文化体验区、杜陵邑文化商业街区、城市运动休闲区等主要部分。

①核心遗址区主要目的是文物遗存和陵园格局风貌的保护。封土以地被、低矮灌木的绿化为主要方式,严禁游客随意攀爬,避免对封土植被的破坏。区域内严格控制种植树木类型,以松、柏科常绿树种为主,务必要清除遗址上种植的乔木树种。调整林种结构,增加常绿植物比例,体现陵园特色。同时,将遗址区域进行围合、遮挡、强化等,达到本体保护和展示的作用[6]。

②陪葬墓保护与生态观赏区主要功能是陪葬墓遗址保护与陵园历史环境风貌保护,在有效展示和保护陪葬墓的前提下,营造具有特色的现代休闲观光农业生态景观区。可以发展的具体内容:以观赏植物为主题,形成摄影、观光等产业形式;以经济为主的苗木培训基地,此区域内甘家寨村、余王扁村可以发展消费者参与互动的体验性观光农业等,这类产业的合理利用与遗址保护形成了互利共赢的效果。

③城市运动休闲区位于杜陵生态遗址公园最北部,也是距离南三环住宅区最近的运动休闲区。可以通过建设大众康体健身、野外宿营基地、单车运动俱乐部、森林氧吧健身区、真人CS基地、野外生存拓展基地等运动休闲项目,为城市居民提供便捷的日常休憩和改善身体素养的运动场所。

④文物展示区主要目标是形成一个博物馆集群区域。首先需建设杜陵综合博物馆,目前杜陵仅有一处秦砖汉瓦博物馆,展示内容难以涵盖杜陵遗址的历史内涵,杜陵遗址出土的大量精美文物没有得以展示。同时,民间博物馆、文化民俗博物馆是未来博物馆发展的趋势。创建博物馆集群区有利于整合全国民间社会文化资源,形成体验式特色的民间民俗文化消费市场、博物馆教育产业市场,迅速提升曲江二期文化软实力。

⑤汉文化体验区主要功能是展示汉文化以及当地民俗文化,包括传统汉服和礼仪文化体验、青少年素质教育、传统乐器、绘画、书法教育以及陶塑制作体验等。每逢传统节日可以举办主题性祭祀活动、寿诞生日庆典活动。可以考虑和周边学校合作,周末节假日举行“礼仪文化培训”“穿越回汉朝”等相关主题性讲座以及体验活动,同时可以举办以汉代乐舞为主题的大型实景演出。

⑥杜陵邑汉文化商业街区以三兆村为核心构建,三兆村通过拆迁搬至新型居民社区。房屋改造体现汉文化特色的风格,同时融合国际时尚文化元素,提倡汉式生活艺术、汉式美食娱乐,形成体现汉代特色又极具流行元素的文化街区。

3.2 道路交通与环境整治

根据《杜陵文物保护规划(2012—2030)》,除打通雁翔路以外,拓展重修雁引路、曲江内航天大道、老韦鸣路三条主干道,同时新开设辅道多条,连接各个分区、村落等,形成交叉式网状交通,但所有交通原则上应被绿化林带遮掩。

依据《杜陵文物保护规划(2012—2030)》的要求及设定的汉文化内涵主题,建议杜陵生态遗址公园建筑特色以汉式风格为主,融合西方当代文化艺术元素,充分彰显汉文化的世界性、時尚性和美感。区内村落除三兆村进行拆迁之外,其他村庄可暂时保留,但需进行建筑风貌整治及基础设施改造。首先要对不符合传统地方特色的建筑进行改造,统一住宅建筑的外墙色彩,与周围环境相协调,增加村内的公共绿地面积;其次要完善村内道路系统,建设生态停车场;再次要改善外部的公交系统,增强与杜陵其他展示分区的通达性。

4 结语

大遗址的保护与利用一直以来都是热门的话题,特别是城郊型文物大遗址,面临着城市的扩张、村庄建设的破坏、周边城市道路的威胁各种问题。杜陵遗址本位于城市边缘,曲江二期扩区将杜陵纳入到二期核心范围后,对杜陵既是机遇也是挑战。本文提出“以汉文化为主题的杜陵生态遗址公园”这一目标构想,希望能为杜陵合理融入曲江新区二期提供新思路,使得目前“曲江和杜陵”这样的现实情况转变为“曲江+杜陵”的模式,即两者相互依存、共同促进的互惠关系。相比以往的借助遗产点带来的吸引力发展旅游和房地产开发,“曲江+杜陵”模式也将成为曲江新区开发利用历史文化遗产的一种新尝试,从而实现文化遗产保护、城市化进程及生态文化建设的大跨越、大发展。

参考文献

[1]刘军民.中国文物大遗址保护利用与区域经济发展研究——以陕西省为例[D].西北大学,2006.

[2]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汉杜陵陵园遗址[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3.

[3]西北大学文化遗产保护规划中心.杜陵文物保护规划(2012-2030).

[4]朱海霞,权东计.汉杜陵雁塔区域发展大遗址文化产业集群构想[J].经济地理,2008(1):59-64.

[5]陈稳亮.环境营造——大遗址保护与发展的重要抓手[J].现代城市研究,2010(12):43-49.

[6]牛宇轩.遗址公园开发模式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5.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