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胡氏古民居“副宪第”门额浅析

时间:2024-05-20

王元

摘 要:天水民俗博物馆即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天水胡氏古民居,是陇上第一官宦古宅,始建于明万历十七年(1589),其门额前题“副宪第”三字表明他的身份,距今400多年历史。通过查阅大量相关古籍,对“副宪第”门额进行浅析,了解了胡氏古民居源远流长的历史,同时也明白了明王朝森严的等级制度。文章从历史的角度出发,重新对胡氏古民居以及主人进行了深入了解,系统阐述了“副宪第”作为门额在当时社会所代表的意义。

关键词:副宪第;浅析;匾额

天水民俗博物馆即胡氏古民居,位于天水市秦州区民主西路市中心。因门前有国槐两株,人们习惯地称之为“大槐树下”。天水胡氏古民居是隴上第一官宦古宅,古居分为南宅子和北宅子两大古宅。两座古宅同属明万历年间,但从建筑规模和建筑等级上看,有很大的区别。北宅子建筑规模和等级均高于南宅子,而南宅子修建早于北宅子。两个大宅的主人是父子关系,南宅子主人胡来缙是北宅子主人胡忻之父。从任何一个角度看,都能看出古代严格的等级制度。这里要介绍的是南宅子的大门门额,门额上题刻有“副宪第”三字。副宪第大门坐南朝北,和北宅子隔街相望。为悬山顶屋面,三开间,明间正面有戗柱,两边有土坯墙支撑,显得格外厚实稳固。檐下雕刻富贵华丽,瓜拱和拱垫板透雕云龙、花草,横批和雀替均浮雕凤凰戏牡丹、海水朝阳等吉祥图案。门内当心间后改为“太学生胡松秀之妻蒲氏”节孝坊。门的檐下木质部分全部用黑色油漆套红边,古朴典雅,古香古色。门额白地黑字,“副宪第”三字和上下题款均为减地阳刻,“副宪第”三字榜题为楷书。门额历经400余年的风云变幻,至今仍然完好无损。

“副宪第”门额属于官府门第匾额,从匾额分类讲,是门阀类匾额。中国古代门阀制度颇为严格,匾额其实是自表家门的一种形式。一般按主人身份题写内容,若是题字内容不能彰显匾额的作用,那匾额也就失去了很大一部分价值。副宪第古宅即明代山西按察司副使胡来缙居所,建于明万历十七年(1589)。建筑形式为一进三院,其题刻匾额门户各备。一般来说,多数古代庭院都是前后串连起来的,通过前院到达后院,这是中国封建社会“长幼有序,内外有别”的思想意识的产物。宋朝欧阳修《蝶恋花》词中有“庭院深深深几许”的词句,古人曾以“侯门深似海”形容大官僚的居处,就都形象地说明了中国建筑在布局上的重要特征。古建专家罗哲文先生评价胡氏古民居为“甘肃省唯一的,也是全国罕见的具有典型明代建筑风格的古民居建筑宅院群”,有很高的古建历史、文物、科学和利用价值。

为了对“副宪第”门额本身意义做进一步了解,就其“副宪第”门额进行诠释。副宪,官名,即监察史的副手。明始置,为都察院左右都御史的副职,亦分左右,正三品。在外督抚,也加都御史或副、佥都御史衔。清沿置,以左副都御史协理都察院事,满汉各二人。以右都御史与右副都御史、右佥都御史为外督抚系衔。清乾隆十三年(1748)废右都御史衔。清昭连《啸亭杂录·仲副宪》:“纯皇帝嘉其敢言,由御史立擢副宪,以旌其直。”也就是说为了表彰他的直率提升了一级。清陈康祺《燕下乡脞录》卷一:“闽中自李文贞、蔡文勤二公重振龟山考亭之绪,薪尽火传,理学大畅。继之者,宁化副宪雷翠亭先生鋐也。”《清史稿·职官志一》:“宗师称为大文衡,副使称为大宪副。”文衡者,掌管一省教育的官员。宪,旧时属吏对上司的尊称。《官场现形记》:“且等本县见过学宪,再作道理。”汉代称御史府,后汉改称为宪台。汉因秦制,设置尚书为中台,御史为宪台,谒者为外台,合称三台。以后逐以宪台为御史官职的通称。第,房屋庭院或门户。帝王赐给臣下房屋有甲乙次第,故房屋称“第”。《汉书·高帝纪下》:“为列侯食邑者,皆佩之印,赐大第室。”旧时一般指贵族的住宅。文选古诗十九首之三:“长衢罗夹巷,王侯多第宅。”根据以上记载,南宅子“副宪第”门额,已表明了胡氏民居主人胡来缙的官职。

题款对解读匾额和鉴定匾额年代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尤其是一些规范匾额上,款识是重要组成部分。“副宪第”门额上款为题匾者,下款为受匾者,这种款识的形式常见题款之一,采用将题匾者放在上款的方式,多是因为题匾人是比较有名望、地位的人。上款为“赐进士第分巡陇右道右参政李国士为”。赐进士第,科举时代考选进士,录取时按成绩排列的等第。宋洪迈《容斋三笔·词学科目》:“任子中选者,赐进士第。”分巡,指出巡的官员。明朱权《荆钗记·堂试》:“众秀才,今日考试汝等,不意分巡大人报到,将就考一道策罢。”清袁赋诚《睢阳尚书袁氏家谱》:“九世枢(袁可立子),七任山东布政司右参议,分巡兖西道。”陇右道,古行政区划名,唐贞观元年(627)置,为十道之一。因在陇山之右(西),故名。据《唐六典》卷三:辖境“东接秦州,西逾流沙,南连蜀及吐蕃,北界朔漠”。相当今甘肃陇山六盘山以西,青海省青海湖以东及新疆东部地。开元二十一年(733)置陇右道采访使,治所在鄯州(今青海乐都县)。《新唐书》记载:“自禄山之乱,河右暨西平、武都、合川、怀道等郡皆没于吐蕃,宝应元年又陷秦、渭、洮、临,广德元年复陷河、兰、岷、廓,贞元三年陷安西、北廷,陇右州县尽矣。大中后,吐蕃微弱,秦、武二州浙复故地,置官守。五年,张义潮以瓜、沙、伊、肃、鄯、甘、河、西、兰、岷、廓十一州来归,而宣、懿德微,不暇疆理,惟名存有司而已。”参政是官名。明代在布政使下设左、右参政,以分领各道及派管粮储、屯田、驿传、水利、抚民等事。后仅为兼衔。清初沿置,乾隆时废。李国士,据《明清进士题名碑録索引》记载,其为直隶亳州明万历五年(1577)丁丑科殿试金榜第三甲赐同进士出身。由此可知,李国士的官职高于胡来缙。

下款为“中宪大夫整饬雁平道山西按察司副使胡来缙立”。中宪大夫,隋唐以后以大夫为高级阶官称号。清代高级文职阶官称大夫,武职则称将军。整饬,整顿使有条理。《三国志·蜀志·许靖传》:“整饬元戎。”雁平道,山西古地名,清康熙十年(1671)置分守雁平道,驻代州,辖大同府、宁武府、朔平府及忻州、代州、保德州,民国元年(1912)废。按察司,官名,是元朝(至元二十八年后改肃政廉访司)、明朝(改称提刑按察使司)、清朝(改称按察使司)三代设立在省一级的司法机构,主管一省的刑名、诉讼事务。同时也是中央监察机关都察院在地方的分支机构,对地方官员行使监察权。

以上“副宪第”门额及其题款考释已经明确了与此相关的榜题和题跋人的身份,为了说明两者之间的关系。胡来缙,字仲章,又号东泉,明秦州人。祖籍安徽凤阳府五河县人,其祖先胡国用洪武初年追随明太祖朱元璋打天下,公元1369年徐达率部攻克秦州,随部队驻防而落户天水,世居东川马跑泉,今麦积区马跑泉镇胡王村多为胡氏后裔。明嘉靖戊午年(1558)中举人,被破格任命为大兴县县令。任职期间为官清廉,不畏权贵,深受当地百姓爱戴。后加官至雁门兵备道,为正四品官员,兼任山西省按察司副使,按察使为一省的司法和监察长官。

胡氏古民居南宅子“副宪第”大门是西部地区古建筑保存完好的文物建筑之一,“副宪第”门额含有古建营造、雕刻艺术、文化历史等方面的信息。它的完整保存给我们了解明代民俗民风再现了实物景观,对研究明代官职等级制度提供了依据,对研究明清时期民间和官制建筑提供了实物资料。“副宪第”门额用它历史的语言昭示后人,保护古建筑就是保护人类文化遗产和弘扬中华文化。

参考文献

[1]朱保炯,谢沛霖.明清进士题名碑录索引[M].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

[2]夏征农,陈至立.辞海第六版缩印本[M].上海辞书出版社,2014.

[3]陈长文.明代科举中的官年现象[J].史学月刊,2006.11.

[4]李剑平.中国古建筑名词图解辞典[M].山西科学技术出版社,2011.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