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浅析林风眠先生的绘画艺术

时间:2024-05-20

李文瑾 娄慧莹

摘 要:林风眠先生主张中西方艺术取长补短、相互沟通,他的作品构筑起富有时代性、民族性和自己独特个性的艺术。他把西方现代绘画元素融入到中国传统的水墨画中,不仅丰富了中国水墨画的表现形式,也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绘画语言。文章着重从林风眠先生较多涉及的题材——仕女画入手,分析了他如何将“中西调和”的观念淋漓尽致地体现在自己的绘画作品中。

关键词:林风眠;仕女画;“中西调和”

林风眠(1900—1991),原名林凤鸣,自幼喜欢绘画,于1919年正值19岁时报名参加留法勤工俭学。他先后在法国迪戎美术学校、巴黎国立高等美术学校两所美术院校深造。当时较为流行的印象主义、野兽主义、原始主义等流派的影响都体现在林风眠中西结合的画风中。他是20世纪公认的不可或缺的美术大师、杰出的艺术教育家、中国美术学院创始人。

英国牛津大学艺术史学者苏立文教授在评价林风眠的影响和地位时说:“林风眠在中国现代绘画史上占有独特的地位已是世界公认的……因为他的开创,使中国艺术家们能以现代的手法表达出完全中国化的感受,从西方艺术理念的影响中得到解脱……他真正是中国现代绘画的先驱者。”[1]他笔下的人物多为女性,这与他的人生经历是密不可分的。在他一生中先后失去了几位至亲的女性,他把对亲人、爱人的思念倾注于自己一生热爱的绘画事业中。他早期的绘画作品较少涉及人物,直到抗日战争胜利后他才真正开始仕女画的探索。

他仕女画中的人物多为坐姿,流畅的线条勾勒出女子动人的形态,少女优雅含蓄的东方气质跃然纸上。林风眠先生的仕女画犹如一杯清茶,沁人心脾;又像一朵雏菊,清新淡雅,给人以温暖和柔情。他的作品所呈现出的简化的构图、透明的色彩、高雅的格调,具有强烈的东方韵味。

林风眠以高超的美术天赋、孜孜不倦的求索精神开创了迥异于古今、令人耳目一新的新画风。在他的画中不仅能看到西方现代流派的影响,也可以看到中国传统水墨画的影子。他一生都在寻求中西融合的艺术方式,探索两种绘画方式的交点,希望能为中国绘画探索出一条全新的道路。

1 传统元素对他的影响

从林风眠的自述中我们可以得知,他在5岁时就开始临摹《芥子园画谱》和学习中国画,工笔、山水均有涉及。在欧洲留学期间,他的老师迪戎美术学院院长杨西斯看到林风眠沉迷于自然主义的框子,告诫他不要变成学院派:“你是一个中国人,你可知道你们中国的艺术有多么宝贵的优秀的传统啊!你怎么不去好好学习呢?去吧!走出学校的大门,到东方博物馆、陶瓷博物馆去,到那富饶的宝藏中去挖掘吧!”[2]通过这段时间的学习,对于中国传统艺术他形成了自己十分独特的见解,这为他后来提出“中西调和”的绘画理论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他的仕女画延续了中国绘画的传统题材,“在画法上比较接近传统中国画,仍然保持着单纯明快的风格”[3]。遒劲有力的线条、简洁明了的画面,又是其有别于任何一位传统国画家之处。画面多取近景,这样能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力。构图比较饱满,很少留白,与中国传统年画和贴纸的构图有异曲同工之妙。他认为汉唐艺术才是真正的艺术,“中国的绘画,汉朝的画像石应该是艺术的主流。”“我从民间东西上找到很多……我画中的线,吸收了民间的东西。”“我不喜欢封建的场面和一些富丽堂皇的东西,我喜欢单纯和干脆。”他对中国传统艺术中的画像石、漆器、玉器等艺术风格的造型、线条、构图进行了细致全面的研究,从传统绘画入手,用西方现代的造型手法,形成了自己的特色。

20世纪50年代起,林风眠开始大量临摹敦煌壁画。在他的《琵琶女》《绿荫》等作品中,我们从女子那修长的颈部、曼妙的形态、飘逸的服饰、身上的佩饰、肌肤的色彩,都能看到敦煌壁画中飞天形象的影子。而他的作品中经常出现的莲花、琵琶、笛子等显然也是受到了敦煌壁画的影响。仕女的服饰多取自于“中国传统的轻薄纱衣,那淡如云、轻如纱的衣裙,多以素色染成。”[4]在他的仕女画中,通过比较传统的施粉手段,探索出了画面的色彩透明关系,从原来的关注水墨转变为更多地关注色彩,色彩在画面中的影响比重逐渐增大。

2 西方绘画元素的影响

2.1 印象派色彩的影响

林风眠从小就对色彩比较敏感,青年留学时又受到了印象派画家关于光色变化的影响。他将色彩的光亮感与水墨的透明感相融合,创造出了属于自己的新画风。为了使画面的层次感更加丰富,并且具有东方韵味,他把中国传统的水墨和西方的水彩、水粉结合在一起。既开拓了水墨的表现空间,使画面层次变得丰富,又与传统绘画相联系,找到了一种属于自己的独特的富有东方韵味的绘画语言。大面积的平涂色彩出现在他的画面中,装饰性极强,乍看是对传统绘画的颠覆,细细分析之下,却是对传统绘画的传承。他用色彩来表现自己的艺术理念,而这种艺术理念却是含蓄的、充满中国特色的。

2.2 马蒂斯的影响

马蒂斯是野兽派的代表性人物。他在作品中用简洁、明快的线条完成了绘畫空间的分割,以强烈的色彩给人以视觉冲击力,显示出个性化极强的艺术表现力。林风眠的艺术主张在很多方面都和这位大师吻合,他也较多地学习和借鉴了马蒂斯的绘画理念。他从创作理念和技法入手,在画面中充分表达主观感受,大胆地将人物形象简化,并运用大面积的平涂色彩和灵动的线条。线条,作为一种绘画语言形式,它只是一种手段,而不是目的。马蒂斯用铅笔在纸上或油画布上作画,线条果断、明快、简洁;而林风眠用传统的毛笔在宣纸上作画,灵动、流畅、自由,体现出了中国画行云流水的特征和独特的东方韵味。这种灵动、自由的线条与他对汉代画像砖和历代瓷绘的研究是分不开的。在他的画作中,每一根线条都恰到好处,有着自己的表现力,带有独特而迷人的东方韵味。

2.3 莫迪里阿尼的影响

莫迪里阿尼是一位擅长人物画的艺术家。他笔下的肖像画色彩柔和、人物生动,给人一种淡淡的哀伤感。林风眠笔下的仕女,带有标志性的细长的颈部、柳叶形的眼眉、如雕刻般的鼻子、微微倾斜的头部、典型的圆肩,与莫迪里阿尼笔下的女人有异曲同工之妙。两者的绘画人物都呈现出淡淡的忧伤,人物形象被有意识地拉长,而林风眠笔下的仕女更多地带有东方韵味。通过这种单纯而简化的形象,创造出新的视觉符号,丰富了画面的表现力。

3 结语

林风眠在《东西艺术之前途》一文中提出:“西方艺术,形式上构成倾于客观一方面,常常因为形式之过于发达,而缺少情绪之表现,把自身机械,把艺术变为印刷物……东方艺术,形式上之构成,倾于主观一方面。常常因为形式过于不发达,反而不能表现情绪上之所需……其实西方艺术上之所短,正是东方艺术之所长,东方艺术之所短,证实西方艺术之所长,短长相补,世界新艺术之产生。”[5]他认为中国传统写意绘画出现了摹仿的弊端,没有反应出现实生活,因此他提出了借鉴西方近现代主义绘画的理念,主张中西方相融合、取长补短,构筑起富有时代性、民族性和自己独特个性的艺术。林风眠的一生都在不断地努力践行他的理论,即以中国画的人文精神为立足点,在构图、材料、色彩、意境等方面进行全新的探索。而在这些探索的背后,深刻地反映出画家对生命的热爱和对美的无穷追求。

参考文献

[1]谷流,彭飞.林风眠谈艺录[M].郑州:河南美术出版社,1999.

[2]林风眠.回忆与关怀[N].新民晚报,1963-2-17.

[3]王颖.传承与突破——论林风眠的绘画艺术[J].美术观察,2011(6).

[4]郑晓慧,侯琳琦.林风眠绘画鉴赏[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1.

[5]朱朴.林风眠艺术随笔[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2012.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