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试析汉代金银出土少于记载的原因

时间:2024-05-20

段敏鸽

(西北大学文化遗产学院,陕西 西安 710069)

1 文献记录汉代用于赏赐的金银

在文献典籍的记载中,汉代的黄金储藏量巨大,黄金被用于诸多方面。皇帝封赏贵戚、表彰功臣、结交邻国、丝路贸易等都大量使用黄金。《史记·平准书》记载:“大将军、骠骑大出击胡,得首虏八九万级,赏赐五十万金。”[1]这种赏赐功臣黄金的情况,西汉历代帝王都曾有过,且数额较大,从中可以一窥西汉王朝储藏黄金之巨。

爬梳相关文献,西汉帝王的赐金情况如下:

汉高祖赐予田肯、良医黄金近六百斤。

汉景帝“赐诸侯王列侯马二驷,吏二千石黄金二斤,吏民户百钱。出宫人归其家,复终身”[2]。

汉武帝赏赐过赵食其、吾丘、遂成、寿王、蔡义、霍去病、东方朔等人,黄金总共达六百四十斤。

汉昭帝仅一次赏赐广陵王刘胥的黄金就多达两千两百斤。

汉宣帝赏赐给广陵王刘胥、诸侯王、列侯、朱邑之子、韦贤、尹翁归之子、黄霸、霍光、赵充国、夏侯胜、张敞、杜延年、疏广、严延年、匈奴等黄金高达一万七千六十斤。

汉元帝赐陈汤、于定国、薛广德、王尊、冯奉世、史高、甘延寿、孔霸、召信臣等黄金达七百斤,并且几次赏赐诸侯王以及各列候黄金。

汉成帝赐赵护、严诉、段会宗、王闳、孙宝、孔光、冯野、张禹、史丹、诸侯王、班婕妤、许嘉、王延世、王根等人黄金共一千七百八十斤。

汉哀帝赐彭宣、傅喜、肖育、杨雄、王莽等黄金共六百八十斤。

这种赏赐一直延续到王莽时期,这时国家黄金储备量有所减少。《汉书·王莽传》记载王莽末时“省中黄金万斤为一匮,尚有六十匮,黄门、鉤盾、臧府、中尚方处处各有数匮”[3]。但是,在此之后赏赐黄金并未中断。《后汉书》记载从汉光武帝到汉灵帝赏赐的黄金有万斤之多,每当皇帝登基或者诸侯、列候到京师奉诏觐见,也会赏赐大量黄金。

据上述文献描述可推知,仅皇帝用于赏赐的黄金数量就非常之大。汉代拥有巨量的黄金储备,而皇室用来赏赐的黄金一般为马蹄金、麟趾金和金饼,马蹄金和麟趾金不做流通使用,只有金饼可以作为黄金货币流通。既然赏赐给大臣大量黄金,却又不能作为流通货币使用,那么这些黄金的去往何处,是否用来死后陪葬?

2 考古发现的汉代金银

考古发现与文献记录形成强烈的反差。目前发掘的汉代墓葬多达万座,其中诸侯、列侯墓葬有40余座。这些墓葬具为厚葬,随葬品种类既多且丰。但金器很少,且主要以鎏金银器为主(表1)。

考古发现显示,高等级大型墓葬中并没有陪葬太多金银器物,汉代建筑遗迹中就更少有金银器发现。这是否因为汉代金银的提炼纯度较低,制作工艺欠缺,产量不足,以至于难以制作出数量较大的精美金银器供给王公大臣使用与陪葬?

3 文献记载金银的提炼生产与工艺

汉代金银的产地,在《史记·货殖列传》中记载“豫章出黄金”“江南出楠、梓、姜、桂、金、锡、连(通链,指铅)、丹砂、犀、玳瑁、珠玑、齿革”[12]。《汉书·地理志》载:“豫章郡……鄱阳……有黄金采。桂阳郡……有金官……犍为郡(今四川宜宾)……朱提,山出银。”[13]《盐铁论》记载“荆、扬……左陵阳之金”“丹、章有金、铜之山”[14]。可以看出汉代发现并开始采掘的金银矿主要集中于南方地区。

表1 部分汉代大型墓葬中所出土的金银器物

汉代金银的提取方法在《华阳国志》卷二《汉中志》有所记载,洁县“孱水出广山,其源出金银矿,洗取,火融合之为金银”;“晋寿县,本葭萌城,刘氏更曰汉寿。水通于巴西,又入汉川。有金银矿,民今岁岁取洗之”[15]。《华阳国志》卷四《南中志》载,博南县“有金沙,以火融之为黄金”[16]。《史记平淮书》又云:“造银锡为白金。”[17]文中“白金”应为“银”。可以看出,汉代已经可以冶炼矿物提取金银。

汉代金银器制造方式,《史记·孝武本纪》载:“祠灶则致物,致物而丹砂可化为黄金,黄金成以为饮食器则益寿,益寿则海中蓬莱仙者可见,见之以封禅则不夷。”[18]汉代普遍认为用金银制成的饮食器可以延年益寿,那金银饮食器应该在汉代上层阶级很受欢迎,需求量也不会小。

汉代金银器的制作工艺:铸造工艺,汉代金银器的主要制作工艺;锤揲工艺,汉代金银器中的金银饰片都是采用锤揲工艺加工而成;焊接工艺,指将金银器的部件焊接在一起,或在金银器上以焊接工艺进行装饰;掐丝(拔丝)工艺,是将锤打得很薄的金银片剪成条状,然后揉搓成细丝。金银器的装饰工艺主要是针刺工艺、镶嵌工艺、焊珠工艺和鎏金工艺等。

汉代金银冶炼水平很高,对金银的品级评定是有标准可循的。《史记·平淮书》载:“金有三等:黄金为上,白金为中,赤金为下。”[19]《论衡·验符篇》载:“永昌郡中亦有金焉,纤靡大如黍粟,在水涯沙中。民采得,日重五铢之金,一色正黄。”[20]

通过上述讨论,汉代金银器的冶炼应当较为成熟先进,能够提炼出纯度较高的黄金,制作工艺多样。既然文献记载汉代拥有大量的金银储藏量,且制作工艺先进,那么为什么在考古过程中却未有相应的发现?

4 汉代金银出土少于记载的原因

文献中记载的汉代巨额黄金数量,以后历朝难以匹敌。这大量黄金并没有随着汉代高等级贵族的死亡而埋藏于地下,这些黄金去向何处?以下对其中原因略作分析。

第一,国家对金银进行垄断且用于战争。

汉武帝时,由于对匈奴连年作战,中央政府财力下降,但富商大贾“或蹛财役贫,转毂百数,废居居邑,封君皆低首仰给”[21]。商人掌握大量财富,为了把财富集中在国家手中,汉武帝货币改革中有白金币改革。由银锡合金制成的白金币,按照大中小叫做龙纹币、马纹币和龟形币,一枚分别值3000钱、500钱、300钱。一斤黄金10000钱,一枚龙纹币就价值3000钱,价值远超黄金。西汉政府正是用这种方法套取富豪手中的钱财,金银的使用权从民间收归中央用于战争、赏赐等,被大量消费掉。

第二,古今计量方式有差别。

满城汉墓出土的三钧铁权,每斤合249.9克。汉代赏赐黄金以“斤”来计量,汉代1斤与我们现在的1斤500克并不相同,要小得多。那么文献中所记载的几百万斤黄金实际就要少很多。

第三,西汉史籍中“黄金”和“金”的称谓含糊不明。

在汉代史籍中,有“金”和“黄金”的不同记录。《史记·平准书》记载卫青破敌有功赏,赏赐二十多万黄金,但是《史记·卫青传》却称二十多万金,没有说黄金。汉代“黄金”和“金”的具体概念应该不是很清晰,“金”未必就是真金白银的“黄金”。

第四,西汉皇室及王侯家藏的黄金并非真金。

按照现如今考古发掘的成果,汉代高等仅墓葬中的金银器物,如金缕玉衣、熏炉、灯等基本是铜制的鎏金器。而古代事死如事生的丧葬观念,如果他们真的有大量黄金,那必然会像海昏侯一样在墓葬中有所体现。然而这么多大型汉墓仅海昏侯随葬黄金数量较多,有些规格远高于海昏侯墓,黄金陪葬数量却远远少于海昏侯墓。似可推测,其实当时并没有那么多的黄金供皇室及诸侯王使用。

第五,盗墓活动猖獗。

东汉末年天下大乱,各方势力为积累财富、争夺天下而进行有组织盗墓活动。赤眉军盗掘诸陵,取其金银宝物。董卓派使吕布盗挖帝陵以及高等级贵族墓葬,以揽其宝物。曹操“帅将吏士,亲临发掘,破棺裸尸,掠取金宝”。大量金银器被盗掘熔铸之后用于充实军费、享乐花费等。■

[1][2][12][17][18][19][21](汉)司马迁.史记[M].北京:中华书局,1982.

[3](汉)班固.汉书[M].中华书局,1996.

[4]贠安志.陕西茂陵一号无名冢一号丛葬坑的发掘[J].文物,1982(9).

[5]中国社科院考古研究所.汉宣帝杜陵陵园遗址[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3.

[6]陕西省考古研究所.汉阳陵[M].重庆:重庆出版社,2001.

[7]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河北省文物管理处.满城汉墓发掘报告(上)[M].北京:文物出版社,1980.

[8]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河北省文物管理处.满城汉墓发掘报告(下)[M].北京:文物出版社,1980.

[9]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北京大葆台汉墓[M].北京:文物出版社,1989.

[10]季仲庆.江苏邗江甘泉二号汉墓[J].文物,1981(11).

[11]广州项岗汉墓发掘队.西汉南越王墓发掘初步报告[J].考古,1984(3).

[13]齐东方.中国早期金银器研究[J].华夏考古,1999(4).

[14]王利器.盐铁论校注[M].北京:中华书局,1996.

[15][16]刘琳.华阳国志校注[M].成都:巴蜀书社,1984.

[20]黄晖.论衡校释[M].北京:中华书局,1996.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