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20
余一
从1999年9平方米的小摊位到2014年集展厅、会所、茶吧、图书室于一身的综合空间,再从展示和交易艺术作品的画廊到如今已经在文化传播领域有所建树的综合机构……曾经的了了阁画廊,现在的了了·艺术传播机构,不觉已占据服务型画廊的高地。
几乎没怎么在全国各大艺博会上露脸的了了,绝对是艺术圈里比较低调的存在,属于默默做事情那种,这样却让每一步都走得比较扎实。作为画廊的个案,了了的20多年,见证和参与着整个中国当代艺术市场变化的多个阶段。
了了的故事,从1999年9平方米小摊位开始
了了在成都的艺术机构里,比较突出的一个点是历史。所以不少艺术家与藏家,可以说是与了了一起共同成长起来的。
1999年,了了在位于沙湾的成都国际会展中心开设了自己的第一个小摊位,挂上“了了阁画廊”的牌子,展示面积仅有9平方米。就从这里,了了开始了自己的航行。这一年,成都的艺术家聚集区还未形成气候,成都专营当代艺术品的画廊也屈指可数。
画廊主理人邓昭宇说这是当时走投无路被逼进来的。“我美院毕业以后,一直没有找到很好的工作,1996年毕业,在外面游荡了三年。自己平时画了一点画,当时会展正好在招商,就想反正也没地去,就搞一搞自己的本行。原本想的是有一个店能卖卖自己的画,结果出乎意料地还能够卖别人的画。”
2006年是中国当代艺术市场发展的关键节点。以北京为例,2006年到2010年四年间开设的画廊数量就超过这座城市之前三十年开办画廊的总和。借着艺术市场的东风,混沌中摸索前行的“了了阁画廊”开始将更多的精力用于学术合作和活动推广,着重于提升机构学术背景和文化影响力。2011年,在了了阁画廊的基础上,成立了了了·艺术传播机构,業务扩大到艺术的传播领域。
从中国当代艺术的发展来看,成都和整个西南地区都有值得尊敬的脉络和成就。了了也一直以“草根画廊”姿态,通过展览和学术研究来追踪和整理本地艺术的发展。
“‘在地性’让我们不会刻意地舍近求远,自然川渝地区艺术家占比会比较大。不过今天的信息互通发达,导致整个艺术的生产方式不像过去那么地域化了,所以实际上画廊受地理位置的影响并没那么大。”从近些年了了推荐的展览如《延宕意识 · 十人画展》《格致:由局部生发的22位艺术家创作方法论》;艺术家如程丛林、陈安健、曹亮、郭强、黄润生、黄勤、贺阳、李茂、李明、庞茂琨、汤亚、张义文等,反映了了了在艺术家层面的三个方向:对年轻艺术家的挖掘,对中生代成熟艺术家的持续关注和培养,以及对业内已具备标杆价值的艺术家的研究和文献整理。
做艺术家和藏家的桥梁
了了目前常设世纪城新会展中心天鹅湖22栋(一号馆)、世纪城新会展中心西蜀廊桥13栋(二号馆)和世纪城新会展中心天鹅湖22栋(三号馆)、世纪城新会展中心西蜀廊桥6栋了了新馆四个展厅及壹平方阅读公益图书馆、浓园国际艺术村了了会所、画框工作室七个构成部分,呈现七种空间格局。
创始人邓昭宇常挂在嘴边的话,就是了了是做服务的,为艺术家、为收藏家、为专家学者、为艺术爱好者提供艺术服务。“画廊不是一个简单的画的买卖,不管对艺术家还是藏家买家,都是一个长期的交往过程,绝对不是买一个画就完了的事情,应该这样说,你掏钱给我,买了画,我们的合作刚刚开始,以后可能十年二十年在一起。了了阁从最初几十平方米的小画廊发展到今天的规模,和了了一直在艺术家和藏家之间所做的真诚沟通分不开的。”
了了这些年做的事,精炼地归纳起来,确实就是为这些人群提供基础性的艺术服务。一方面为艺术家提供舒适的工作室驻留、专业的宣传推广团队、高标准化的展厅和有数十年经验积累的布展团队;另一方面为藏家提供终身制的艺术顾问服务、西南地区第一流的艺术品装框服务、针对不同环境的挂画设计服务,以及藏品的仓储和运输服务……
“了了是市场中一个小结构、小分子而已,尽量以自己的能力把自己这块结构做好就行。我们的角色和位置其实最重要的是做好中间的一个服务,在艺术市场的波浪中,把自己这艘小船做结实就可以了。”
在这10多年经营中,邓昭宇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很多跟随了了的收藏家、收藏者或者爱好者,最初迈向艺术的一步都是由“家”的装饰需求催发的,继而由“家门”走入“艺术之门”,并能在种类繁多的收藏门类中择门而入,到最后建立起个人对艺术的独立判断,自信地选择艺术品。这或许正是结缘了了所结下的果。
“了了”二字,按照口语涵义,“了了”是一件事了结后的感慨或叹息。它可以表示一种将任何事都能坚持到底,都能明白解决的信心——我们总能“了了”,绝不“不了了之”。“一个泛泛的词,复杂而简单,如人生百态,不能一语概之。我们就用这样复杂而简单的态度矗立世间,认真对待每一天,每一个怀抱善意而来的人。”邓昭宇说。
重点艺术家推荐
现在的了了,正如你所见。多年来积累了多位各具风格的成熟艺术家,有深厚的学术背景支持,在艺术市场有一片自己的天地。“了了观察艺术家一般会观察五年以上,我们才会卖他的作品,这个话题仅限于年轻艺术家。年轻艺术家的不确定性、不可捉摸性、创作的系统性都需要花时间去研究。但画廊不可能只做某一类型的艺术家。” (编辑/余彩霞)
【郭强】
“86后”艺术家郭强的内心涌动着强大的艺术能量,“游丝”表征的是他艺术感觉的细腻、敏锐与广阔。他用自己的整个身心、全副生命,完全地、没有一个角落想私藏起来,没有一寸光阴想放置其外——他在这样和艺术交流。
【程丛林】
程丛林,曾是“伤痕美术”的代表人物之一。他的画中有种属于中国审美的东西——“尚意”。画中流露的笔意、晕化的墨意、任性情而动的意趣是一种来自东方的文化体现。
【汤亚】
“92后”艺术家汤亚控制着自己的艺术感觉,进入了细微之处。这里离开了具象事物,也不怎么感性,依靠的是理科的缜密思维,工科的实验精神,趋近他想要的结果——意外的是,它们都有一种脱俗的美,而他并没有追求美。在艺术方面,他的成熟超过了实际的年龄。
【李明】
在李明的作品中,看似有着浓厚的传统文人画的基调,其实更多的是一种当代视角。他作品既有山水、动物,亦有风景,万物寂静,画中有着孤独的诗意,这是李明作品一贯的风格。随着近年来新水墨的兴起,李明的作品作为其中的代表,都是在传统与当代之间,通过不断解构、创新,拓宽水墨的边界,这是一个脱胎换骨、凤凰涅槃的过程。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