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20
文:雨田 图;本刊资料库
安迪·高兹沃斯的作品不仅取材于自然,还与周围景观和谐相融,鸟巢状、洞窟状是他作品常见的造型
这也许是最“酷”的当代艺术——大地艺术(Land Art或 Earth art),以广阔的大地作为创作的载体,把艺术创作与大地景观有机结合,从而区别于传统的架上绘画与雕塑。大地艺术家力求让艺术走出殿堂,重返自然,使艺术作品摆脱商业等束缚,唤起人们重新关注自然。大地艺术与中国艺术中追求天人合一、隐逸山林的精神追求,既有异曲同工之妙,也有殊途同归之意。
最初,大地艺术源自于美国,是20世纪60年代末至70年代早期的一种艺术运动。它既没有先导也没有所谓的创始人,而由极简主义脱胎而来,并与同一时期里活跃的装置艺术、行为艺术和概念艺术等艺术思潮存在着相互影响、相互交融的关系。当时西方一些现代艺术家感到艺术形式的创作已经走向了穷途末路,他们开始尝试摆脱画布与美术馆,到远离城市的大自然寻找灵感,展开大胆创作。他们延续极简主义利用现代工业品、材料等现成品进行创作的手法,将“现成品”扩展至大自然,利用自然景观及自然材质如泥土、岩石、树木、冰块等天然材料,并以极少的元素进行抽象构成,表达甚至重建现代人类和自然的相互依存关系,激发人们对自然的思考。
大地艺术的创作方法随意、多样,常就地取材,不拘一格,因表达思想、意图的不同而呈现出千差万别的风貌。通常来说,艺术家一般选择在空旷、开阔的大自然中,创造大尺度的雕塑、装置,以达到震撼人心的效果。艺术家们或在大漠上堆起枯枝,或在山涧垒砌卵石,甚至在水面架起装置等,常俨然成为一处独特的景观。由于大地艺术家常以挖掘填湮工程形式出现,故又有土工方程或地景艺术之称。
如今,环境保护理念日渐深入人心,而大地艺术的出现,也与当时西方社会兴起的反都市主义、回归自然与绿色政治理念有关,折射出艺术家对社会工业化的思考,体现出反商业化和反艺术体制等特征。首次“在地作品艺术展”于1968年在美国纽约的杜旺画廊举行。由此标志着大地艺术这一崭新的艺术形态正式登上艺术史舞台。
早期的“大地艺术”可以说是为艺术而产生的,正如大地艺术家迈克尔·海泽所说:“艺术必须是激进的。”为此,大地艺术家们的美学理论最初目的是反人工、反理性的,他们的作品都建造于远离城市的沙漠、废弃的采石场和被人们遗忘的荒山野岭,观众无法像传统的架上绘画、雕塑那般,可以在美术馆的展览中仔细观赏,而是需要借助摄影和录像等手段。因而早期大地艺术在很大程度上寻求一种神秘与庄严,例如迈克尔·海泽(Michael Heizer)在美国西部荒漠地带完成了《孤立的垃圾》《双重否定》《复合体1号》等数十件庞大的作品,均带给观者极大的视觉冲击。而沃尔特·德·玛瑞雅(Walter De Maria)1971年创作的大地艺术作品《闪电的原野》也具有深刻的影响力,他利用不锈钢柱子进行创作,在新墨西哥州的高原上,埋下400根钢桅杆布置成矩形阵,在雷雨天气会产生震撼的闪电景象。艺术家利用科技的工业化产品,与物理知识,对自然美进行扩大。与此同时,艺术家设定每次参观人数不超过6人,以加强敬畏感体验,也使人们对于自然的感知更加的强烈。
安迪·高兹沃斯运用天然树枝创作的作品,有几分从自然中来,到自然中去的意味
安德鲁·罗杰斯在美国犹他州创作的作品《元素》。其作品均考虑与当地文化结合,因其本身也作为一名雕塑家,常以大型雕塑放置于广阔的大地上,给予观者更广阔的思考
此外,还有罗伯特·史密森于1973年创作的《断裂的圆环》和《螺旋山丘》等,均是大地艺术早期的经典作品。发展至今,著名的大地艺术家还有安迪·高兹沃斯 (Andy Goldsworthy)、卢多维·费森(Ludovic Fesson)、杰里米·安德伍德(Jeremy Underwood)等。
一些大地艺术家创作的作品甚至不需要观众的参与和阐释,而是让自己在创作的过程中,通过材料的使用和时间的流逝,完全地融入自然和地球中。安迪·高兹沃斯便是这一类的代表,他于1957年出生于英国,年轻时就反对局限风景画的方形画框,或公园内、政府机关前装饰用的户外雕塑与壁画,以自然为工具、材料、主题,用作品表现工业进步中被破坏的自然环境及因果报应。决定以周遭既有的素材创作,探索文明与自然的关系。他的作品大多发生在自然环境中,常一人独自完成创作,无论过程还是结果都没有观众的参与。由于使用天然的材料,他的作品与周遭环境看来十分协调,几乎像是自然的一部分;但停留在空间内静止的几何造型、作品与自然强烈对比的颜色与线条,却更像是违反自然法则的现象。安迪·高兹沃斯在自然中寻找天然的艺术原料,运用花、冰、叶、松果、雪、石头、树枝、刺等元素进行创作,制作出自然的“雕塑”。艺术家并不试图通过改变自然来反映人的力量的伟大。他的作品往往是短暂的创作,大自然任何细微的变动就会带动作品的变动,甚至导致作品不复存在。通过纪录,安迪·高兹沃斯将变化纪录下来,向人们展示自然的伟大力量和人类存在的短暂与渺小。
因此,安迪·高兹沃斯的作品并不追求永恒,而是暂时存在的,许多作品也由于自然环境的变化,而逐渐消失,呼应宇宙万物生命轮回的规律,有点取材于自然,最终又回归自然的意味。
如果说安迪·高兹沃斯的作品是从大地中来到大地中去,那么澳大利亚的大地艺术家安德鲁·罗杰斯(Andrew Rogers)的创作则更强调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这位大地艺术家的创作除了就地取材,还邀请当地居民参与到作品创作中去,这一点对他来说十分重要,并将此视为自己作品的一部分。至今为止,他已经在多个国家创作出了许多脍炙人口的作品,参与过他作品创作的人数则超过数千人,中国军人、玻利维亚的农民、非洲的土著都曾协助安德鲁·罗杰斯进行大地艺术创作。
罗杰斯创作了当代世界上最大的大地艺术系列作品,名字叫“生命的律动”(Rhythms of Life),这个主题来源于罗杰斯最早的抽象作品——青铜雕塑《生命的律动》(1996),始于1998年,如今已完成51个巨大体量的石头结构艺术作品,横跨七大洲的16个国家,超过7500人次参与了这个项目。这些石头结构的规模总共达到了4万平方米,放置地点从低于海平面一直到海拔4300米不等,包括了以色列的阿拉瓦沙漠、智利的阿塔卡马沙漠、玻利维亚高原、斯里兰卡的库鲁内格勒市、澳大利亚的维多利亚州、中国的戈壁沙漠、冰岛的阿库雷里乃至南极洲的达克辛甘戈里冰川附近等地方都有该作品的足迹。他的一系列作品最后都将会保留在它们的创作原址,等待自然对它们进行瓦解和重塑。
克里斯托(J·Christo)也是当代著名的大地艺术家,其“包裹一切”的创作手法让他独树一帜,不仅如此,他的作品还不仅限于荒郊野岭,也有在城市中创作的大地艺术。
克里斯托1953年生于保加利亚,年轻时就发现,物体被包裹后,原有形式会被主观“陌生化”,产生模棱两可和暧昧含混的意象,所有琐碎和平庸都弱化消失,只呈现出最本质和抽象的形状比例,为此他着迷不已,包裹成为他惯用的创作手法,他将目光从包裹雕像到包裹树木,甚至包裹海岸街道、摩天大楼与桥梁。从1969-1976年,克里斯托共完成了三个最庞大最富有戏剧性的大地艺术作品——《包裹海岸》、《峡谷垂帘》和《奔篱》。
1968年,克里斯托与妻子用尼龙布包裹了悉尼Little Bay附近宽200米、高26米的悬崖,长达16公里的银白色织物绵延原先嶙峋峥嵘的悬崖绝壁竟然变成了陌生的人造世界,刚性的海岸变为柔软而不可知的朦胧。而1976年创作的《奔篱》则是克里斯托最富诗意的作品,艺术家在美国加州的马林和索诺马县山区到太平洋沿岸的山丘上,用白色尼龙布架设了一道栅篱,长达24英里,成为一道蜿蜒在群山万壑中的织物长城。据说,当初该项目历经了加州高级法院三次听证会投票,起草了长达450页的环境影响报告才获得通过。
1995年克里斯托花费1300多万美元在90名登山者和120名工人的协助下将超过10万平方米的银白聚乙烯布料用15公里长的深蓝尼龙绳固定,将德国柏林国会大厦包裹起来,整座建筑在阳光下仿佛变成通体银色光芒的雕塑。当时,被包裹的国会大厦展出时间仅两周,但吸引了多达500 万名游客,成为战后柏林最受瞩目的艺术品。然而,这些旅游收入却分文不进创作者的腰包。克里斯托夫妇的包裹艺术作品的运作与传统美术馆的展览与收藏模式不同,他们的作品不能长久保存,更无法被博物馆或任何私人收藏,其作品免费向公众开放。但创作经费来源也与传统的赞助人制度相对立,这些动辄几千万元的天价艺术创作,都是由他们自费。克里斯托夫妇不接受任何形式的赞助,包括艺术基金会的资助以及义工的加入,全部费用靠他们出售早年的小型包裹作品以及作品准备阶段的草图、习作、拼贴、缩小模型、版画等来筹集。这也是克里斯托夫妇的信仰,如果光靠自己作品的授权获益,他们早已锦衣玉食,但多年来,他们始终坚持平凡的生活,也坚持一种精神的纯粹。
由此可见,大地艺术往往更追求一种纯粹,对自然、对文明的敬畏,以及对自身的精神追求也保持高洁情操。如今国内外许多艺术家在重建城市公共景观的时候,也或多或少地受大地艺术的影响。大地艺术与公共艺术、环艺设计等也在互相影响。在艺术与商业结合日渐紧密的年代,如何保持大地艺术的理念,以免让其沦落为一种商业化的“装置性景观”,也值得我们深思。
克里斯托以包裹的手法让柏林国会大厦成为一处独到城市景观
经过包裹的悉尼Little Bay,让海岸景观瞬间变成另一番景致,给予观者极大的视觉冲击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