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罗马,千年筑成的公共艺术之都

时间:2024-05-20

文/图:张澳

艺术之旅

罗马,千年筑成的公共艺术之都

文/图:张澳

罗马许愿池

罗马,艺术迷、建筑痴、历史迷、复古控、美食爱好者的天堂,也是永恒魅力之都。在她经历了罗马帝国、中世纪和文艺复兴等重要的历史时期后,已经俨然成为一座巨大的公共艺术空间,西方艺术中三种主要形式:建筑、雕塑、绘画,散落在城市的各个角落。当你踏进这里,就如同置身于一座没有边界的博物馆中。

而对于我来说,罗马意味着一部厚重的西方历史,一部艺术史,这里诞生了凯撒、奥古斯都,成就了瓦勒良、瓦伦蒂诺、康斯坦丁大帝、达芬奇、米开朗琪罗、拉斐尔,经历了世界奇观的建设,也有被蛮族毁坏屠戮的创伤与痛楚,然后在残垣断壁上建立了罗马和梵蒂冈—永恒之城和上帝圣城。

上次来罗马已有一年。来罗马的火车上睡不着,把手机里存的几十首意大利语歌听了一遍,多是些老歌,《Caruso》《太阳的国度》《星光照耀》《重回索连托》……就像父母那辈人听红色经典,就像小时候听小虎队一样如醉如痴一首跟着一首,不害臊的说好几次泪水夺眶而出,在夜空之中把自己煽得情难自禁。

意大利语就是很煽情啊,作为一个对这种语言还抱有极大新鲜感的外国人,简简单单一个词象amore都觉得美极了,说一个“爱”字要用三个元音简直太华丽太奢侈!

第一次飞罗马的时候都没有这么心潮澎湃,四年来在意大利的深造过程像一场漫长的暗恋,自己创作的那些雕塑,那些绘画,那些文字都像在给这个古老的国家在对话。直到到了罗马才让我感到忽然间彩排结束大幕拉开,朝思暮想的人就这么赤裸裸的出现在眼前。

残垣,公共艺术空间的一抹基调

罗马(Rome)是历史上大帝国的都城,想象起来,总是气象万千。现在它的光荣虽然早过去了,但是从七零八落的废墟里,后人还可见仿佛于千一。这些废墟,旧有的加上新发掘的,几乎随处可见,像特意点缀这座古城的一般。这边几根石柱子,那边几段破墙, 带着当年的尘土,寂寞地陷在历史的大坑里。这些古迹除了大家耳熟能详的罗马斗兽场外,还有古罗马时期众多遗迹,特别是帕拉蒂诺山附近。也许,这里的山上有着古罗马时间的尼禄皇帝的皇宫遗址,有古罗马公共会场Forum遗址、神庙、古罗马市场、奥古斯都凯旋门、图拉真纪念柱等。

很可惜,在漫长的时间岁月里,这些同样宏伟的建筑渐渐地腐朽、被破坏,如今就只剩下了残垣断壁了。正是这些残垣断壁奠定了罗马这座公共艺术空间的一抹基调。

教堂,每一座都是收藏大师的博物馆

除了罗马城里这些让人凭吊历史苍伤的古迹外,罗马的公共艺术还远远不止这些,这里教堂林立,宛如杜牧的诗“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在文艺复兴时期,这里大兴土木,大量的绘画、雕塑用来装饰教堂,如同一个巨大的艺术舞台,众多大师在这里演绎各自的艺术精彩。如今这里的许多教堂,如同一座座博物馆,收藏着众多的文艺复兴杰作,甚至当年原先教皇的收藏也成了公众的收藏。

在众多的教堂中以圣彼得大教堂和万神殿最是典型。圣彼得大教堂是最精美的,虽然从法理来说,圣彼得大教堂是在梵蒂冈,可是这个罗马城中心的弹丸之地,从来就没有离开,也离不开罗马的影响。

圣彼得大教堂(Basilica di San Pietro in Vaticano),建立在基督教先圣圣彼得的殉教之上。当年十二耶稣门徒之一,圣彼得在罗马遭受迫害而选择离开罗马,当他正要离开罗马的时候,耶稣基督突然显圣,问他:你能前往何处?他面对基督的诘责,感到自己应该坚定自己的信仰,然后毅然返回罗马慷慨赴死。罗马康斯坦丁大帝在圣彼得的殉教地上建立起了老圣彼得大教堂,到16世纪的时候,教皇朱利奥二世决定重新修建教堂,也就是我们现在能看到的圣彼得大教堂。

斗兽场内部

圣彼得大教堂天花

早在西元326年它便诞生,又历经120余年漫长的修缮改进期,我们如今见到的来自于1626年的成果。其整体构架像极了耶稣的十字架,采用长方形布局,显得既有古典韵味,又有宗教魅力。其细致的雕工也令人赞叹不已,其中饱含了许多大名鼎鼎的艺术家的心血,米开朗基罗,拉斐尔等等。当它落成以后,这座教堂和它面前的圣彼得广场便成为了教皇国和天主教的标志,也是全世界千万教徒心中的圣地。

圣彼得大教堂不仅仅是天主教徒的圣地,也是艺术的圣殿。在这里,有诸多艺术珍品。最著名的当然要数米开朗基罗为教皇住所西斯廷礼拜堂所绘制的壁画和圣彼得大教堂内的雕塑作品《哀悼基督》,拉斐尔的《雅典学院》和古罗马雕塑拉奥孔。

其中,我对《哀悼基督》和《雅典学院》特别欣赏。前者存放于圣彼得大教堂的大厅内,而后者被存放于梵蒂冈博物馆的一间房间的墙壁上。《哀悼基督》可以说是我看过的关于耶稣和圣母玛利亚主题的最好作品,没有之一。当我第一眼看到它时,我就自然而然地感受到了母爱的伟大,从圣母玛利亚的表情和动作,看出了她对垂垂将死的耶稣的深情。我想,如果一个秉诚的教徒看到这件伟大的艺术品的时候,他/她一定会得到一种感召,并更加坚定自己的信仰。

而《雅典学院》则是为了装饰教皇寝所所绘制的一幅壁画。拉斐尔是一名英年早逝的艺术巨匠。而《雅典学院》则是他的代表作之一。在图中,亚里士多德和柏拉图位于图中的最中央位置,其他古代先贤也穿越不同时空齐聚一堂,如毕达哥拉斯、阿基米德等等。其中最有意思的一点是,绘画这些先贤的时候,拉斐尔将自己和身边熟悉的人物形象安插其中。比如,柏拉图就是以意大利最伟大的艺术家达芬奇为原型的,而米开朗基罗的形象则以赫拉克利特的形象出现。又比如,图中左侧一白衣女子,亚历山大的希帕提亚(Hypatia)就是以拉斐尔的妻子作为原型绘画的。值得一提的是,这位在图中出现的唯一女性相传是第一个发现地球并非世界中心,而且地球轨道不是正圆的人,她因为当时的言论不符合基督教的主流,而被基督教暴民最后残忍杀害。Rachel Weisz主演的西班牙电影《城市广场》就是介绍关于她的故事。图中甚至拉斐尔很俏皮地将自己的形象也绘画其中,与诸多历史上的伟大学者并列。

在台伯河西岸还有一座和教廷很有关系的建筑,圣天使堡(Castel Sant'Angelo)。这座长相怪异的城堡,原本是古罗马哈德良皇帝及其家族的陵寝,后来被改建成城堡,而现在则成为了一家国立博物馆。

在丹布朗的小说《天使与魔鬼》中,此地被当成了光明会的最后一个教堂(光明会Illuminati是一个秘密社团,历史上有不同传说, 在《天使与魔鬼》中光明会是一个信仰科学的类宗教组织,相传文艺复兴中的诸多巨匠比如米开朗基罗、达芬奇、伽利略、贝尼尼等都是光明会的成员;有人相信光明会甚至已经渗透到很多国家的上层内部并组成影子内阁来影响国家和国际间事务),而且传说圣天使堡和梵蒂冈之间还有一条供教皇逃跑的秘密通道,从防御分析,倒是极有可能。

圣天使桥是圣天使堡前横跨台伯河的一座石桥,两边的桥栏上立着12尊包括圣彼得、圣保罗和圣天使在内的雕像,十分精美。圣天使桥被誉为台伯河上最美丽的桥,没有之一。

而另一个典型万神殿(Pantheon又称帕特农神庙)。是我最喜欢的建筑,这个建筑可以算是古代建筑的一个奇迹,因为它那保持纪录长达1800年最大跨度宏伟圆顶,屹立近2000年不倒。在罗马全面接受基督教以后,这座多神教神殿被改造成了大教堂,全名就叫圣母和殉教者教堂Santa Maria ad Martyres。

米开朗基罗的代表作之一《哀悼基督》

帕拉蒂诺山古罗马遗址之凯旋门

雅典学院

圣天使桥天使

如果说宗教建筑的作用是用自己的宏伟和神秘气息来让教徒们更加坚定自己的信仰,甚至能让他们相信自己能和所相信的神灵进行对话的话,那么万神殿就是宗教建筑的完美典范。当你进入万神殿的时候,尽管游人众多,但当你抬起头仰望的时候,你会不由自主赞叹建筑的宏伟。继而看到天顶窗口的那道光束如同上帝的启示一样,照射在圣母玛利亚或者基督受难雕塑上,你会产生一种神秘的幻觉,在这一刻你就会觉得自己的灵魂似乎脱离了自己的躯壳得到了一种升华。

万神殿不仅仅是一个宗教场所,它还是很多历史名人的灵魂归宿,伟大的艺术家拉斐尔就安眠于此。只是我想这位500年前的同行前辈在这几百年来一定睡得不安稳,因为这里从来就是游人的必经之处。白天和晚上,门外的广场上总是有着熙熙攘攘的人群,和享受着意大利美食的食客。

在《罗马假日》里面,奥黛丽赫本和格里高利派克在万神殿门前享受着夏日的骄阳和意大利espresso咖啡。应该说,这是一个神圣的建筑,也是一个是面相世俗大众的建筑,让人敬畏它,也让人从心里喜爱它。两千年来,它见证的不只是人们的祈祷和忏悔,还有无数人的欢笑、歌声、迷离灯火下的绵绵情话以及烈日下人们手中慢慢融化的意大利冰激凌。如果这个世界上真有神明的话,我想他也会喜爱上他的子民们为他修建的这座伟大的建筑的。

走出夕阳无限好,行走在遗址、废墟、广场、雕塑之间,想这个城市的人是何其的幸福,在这个城市中穿行的人是何其的幸福,这个有历史、有艺术、有激情的城市,它的古老并不沉重,犹如老顽童,褪去华丽之后显现出朴实童真,返璞归真,毫无忸怩造作。

罗马的街道大多狭窄,路面交通很差,那么多年过去,安妮公主当年的坐骑“小绵羊”已经不见踪影,摩托车现如今是罗马最适宜的交通工具,街道的路面依旧是当年碎石拼成的“马路”,非常磨脚,难怪安妮一上街先买了一双罗马人最爱的平底绑带凉鞋,然后悠哉悠哉地穿着去逛街。沿着赫本的足迹去寻觅街角的小理发店、吃冰淇淋的西班牙广场……

无论是万神殿、西班牙广场还是许愿池,罗马的公共场所总是人满为患,古老的建筑、雕塑,参合着来来往往的游客和狭小的街道,在艳阳之下凑成一幅熙熙攘攘的市井画面,一派生机盎然,充满一种俗世的欢乐气氛。许愿池的雕塑异乎寻常的精美,但是广场却那般狭小局促,坐满了游人以及巡查的警察。岁月的积淀中,曾经弥漫于罗马街头巷尾的人文气息已然融入进了罗马人的血液,成为他们生活中烙下了深深的印记。而罗马人浪漫甜蜜的生活方式也没有辜负罗马给予他们的馈赠,深刻的诠释着生活。

圣彼得大教堂雕塑群

万神殿内部

《罗马假日》惹的祸,让罗马红过半边天。清晨当教堂的弥撒钟声敲响时,鸽子从古老的广场展翅腾飞,温柔绵长的阳光再次撒到这个上帝眷恋的土地上,脚下千年的古罗马石砖已经磨得像镜子一般光滑;斗兽场不再有当年的喧嚣,如今的沉静让人感叹历史的沧桑,断壁残垣,土壤不时散发出岁月的气息;停停走走,路过许愿池,背后扔一枚钱币,许下愿望,希望再次回到罗马。每个去过罗马的人,都在心里盼望下次的回来的探望,因为一部电影,对一个原本陌生国度的城市无限向往,城市的魅力与电影的神奇,在光影变幻中印下美妙的影像故事。

“我来过、我见过、我征服过。”恺撒并没有说错。要征服的,首先是自己的无知与自负。文化旅行要经过沉淀,才能变成养分。但是我们来过、见过,还会再来……

是的,欧洲有一句古老的格言:罗马归来,死亦无憾。

(编辑/雷焕昂)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