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秩序之轴连通城市古今

时间:2024-05-20

赵玉国

新石器时代 槷表 陶寺遗址出土 中国社会科学院藏槷表是天文工具。在远古时代,人们发现物体在阳光的照射下会投下影子,而影子的方向和长短会随着太阳位置的变化而有规律的变化着。人们逐渐有意识地以标杆作为专用物品来观察影子的变化与时间、方位的关系,于是产生了最古老的确定方向、时刻、节气的天文仪器——表。测日影的标杆称“槷”,故称之为槷表。

位居城市正中、建筑前后呼应,在北京中轴线申遗的背景下,这条“城市秩序之轴”开始被越来越多的人关注。

北京中轴线不仅是一个空间上的城市地标,更承载着厚重的历史文化。一条中轴线,贯穿南北,它决定了北京的城市格局,成为北京城的脊梁。一条中轴线,承古通今,它历经时代更迭、饱受风雨变迁,凝聚着北京历史文化遗产的精华。追溯它的历史,让我们可以更加清晰地看到这条中轴线与这座城市的前世今生。

有关中轴线有说不完的话题,比如这种建城理念从何时开始,其有哪些不为人知的文化内涵,我们又能从哪些文物中加深对它的理解?本期杂志我们邀请到首都博物馆副研究馆员、“辉煌中轴”展策展人之一高红清先生,请他为我们讲述更多关于中轴线文化的故事。

《中国收藏》:这种以中轴线为核心的建城理念,最早是从什么时候出现的?

高红清:根据现有的研究成果,一般认为中轴线建城理念是从曹魏时期的邺城(位于河北省邯郸市临漳县)开始的。在曹魏邺城中,首次出现了单一的宫城,宫城正殿文昌殿、大朝正门与南城墙正门形成全城中轴线,这是真正意义上的都城中轴线的雏形。而这种建筑形态在秦代和汉代早中期城市建设中是不明显的。

《中国收藏》:北京有870年的建都史,金中都建设时的中轴线与现在的中轴线位置相同吗?

高红清:金中都与元明清的中轴线不是一条,金中都建城的时候是以莲花池水系为依托的,位于后来元大都的西南方。元大都的建设则依托了积水潭水系,这个位置一直延续到明清时期。金中都的具体位置在今天的北京老宣武区一带,而元大都则更靠北一点,与金中都没有什么交集。元朝时,金中都旧城中还有人居住,他们到元大都最近距离的路线是斜着朝东北方向走,老宣武区有许多斜街,就是从那时候遗留下来的。到了明代,朝廷开始扩展南城,才让元大都和金中都有了交集。

《中国收藏》:北京中轴线上每座建筑的名称,体现了哪些文化内涵?

高红清:这些建筑的名称主要体现了传统政治理念中的一些追求,如永定门即是希望国家安定和平;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宣扬的是和合文化;明代的承天门(今天安门)则寄托了君主受命于天的理想。

《中国收藏》:除了大家熟知的鼓楼、故宫、正阳门、永定门、天坛等恢弘的建筑以外,中轴线上还有哪些建筑值得关注?

高红清:地安门外大街的万宁桥,在元大都的规划和建设中起到了特殊作用,对保障元大都的供给至关重要,是元大都城内通惠河上游的重要通水孔道,也是研究元代北京漕运的实物。其属于大运河遗产,恰好又在中轴线上,所以也成为了中轴线的重要组成部分。不过很多人都可能走过万宁桥,但对其历史知道的人却不多。

《中国收藏》:在过去,中轴线上会有普通百姓居住吗?

?新石器时代 双孔玉圭 陶寺遗址出土 山西博物院藏圭是测度影长的天文工具。《周礼·考工记·玉人》记载:“土圭尺有五寸,以致日,以土地。”土是度量的意思。在夏至这一天,槷表正北影长一尺五寸,與土圭长度相等。

商子卜贞宾大乙龟甲卜辞残长2.62厘米 残宽1.74厘米 厚0.5厘米殷墟遗址出土 安阳博物馆藏

元 蓝琉璃花砖 长32厘米 宽30.2厘米

北京元大都遗址出土 首都博物馆藏

琉璃是用铝和钠的硅酸化合物烧制成的釉料。元代琉璃构件广泛用于各种宫苑建筑。元大都外的海王村一带曾设有琉璃窑,明清时期也设琉璃窑厂,专门烧造专供宫殿、庙宇使用的琉璃构件,地名也改称琉璃厂。在清代中叶窑厂外迁,琉璃厂演变为特色文化街区。

元 青花凤首扁壶

北京元大都遗址出土 首都博物馆藏

扁壶出土于旧鼓楼大街豁口以东的一处元代院落遗址中的瓷器窖藏。器身为扁圆形,以凤首为流,凤尾作柄,用青料在壶身上绘出展翅飞翔的凤鸟,器形与纹饰浑然一体,构思精绝。青花瓷代表着元朝承接唐宋并对不同文化兼容并蓄的时代气象,元大都正是在这种氛围中诞生的伟大杰作。

高红清:我们可以从中国国家博物馆藏《乾隆南巡图》中看到,天桥一带大道两侧是一些商铺,而商铺后面就是老百姓的民居。从这里再往北走到当初的棋盘街,周围也有一些普通民居。

《中国收藏》:中轴线沿线的建筑体现了礼乐交融、多元共存等特点,在本次展览中,有哪些文物体现了这些特点?

高红清:如清庆宽绘制的《光绪大婚图》,展示了大婚当天的一些情景,婚礼属于嘉礼之一,皇室嘉礼多在中轴线上的礼制空间中举行。《光绪大婚图》共九册,图绘光绪帝大婚中的纳采、大征、册立、奉迎、合卺、庆贺和赐宴等礼仪场景,写实性地记录了婚礼全过程。其中,“ 太和殿庆贺图”“颁诏图”则记录了婚后礼中,光绪帝在太和殿接受王公百官上表庆贺,随后于天安门上举行金凤颁诏,将皇帝大婚的消息向全国颁布。还有一份光绪九年(18 8 3年)癸未科戚朝卿殿试卷,而殿试的主要步骤和仪式都在中轴线上进行。殿试地点原在天安门外,后在太和殿,乾隆五十四年(1789年)定于保和殿。

多元文化部分主要包括宗教文化和商业文化。乾隆时期景山上建有五座亭子,是作为供奉藏传佛教的场所;故宫御花园正中有一座建于明永乐年间的钦安殿,供奉的是真武大帝;还包括位于珠市口的基督教会珠市口堂,这些建筑反映了不同宗教文化在中轴线上的汇集。商业文化在元代时主要集中在宫廷的北边,积水潭一带,明清时期逐渐迁移到了南城天桥一带,展览展示了一些当年天桥一带的商铺招幌图样。

《中国收藏》:我们注意到,这次展览借展了一部分河南洛阳、安阳以及西安等地文博机构的文物,中国的其他几大古都在建设时也运用了这种中轴线理念吗?

清 庆宽 《光绪大婚图》之《礼节图》中的“太和殿庆贺图”“颁诏图” 故宫博物院藏

婚礼属于嘉礼之一。皇室嘉礼多在中轴线上的礼制空间中举行。光绪《大婚图》共九册,图绘光绪帝大婚中的纳采、大征、册立、奉迎、合卺、庆贺和赐宴等礼仪场景,写实性地记录了婚礼全过程。“太和殿庆贺图”“颁诏图”记录了婚后礼中,光绪帝在太和殿接受王公百官上表庆贺,随后于天安门上举行金凤颁诏,将皇帝大婚的消息向全国颁布。

高红清:借展的展品都是与中轴线文化有关的。比如安阳博物馆借了一件商子卜贞宾大乙龟甲卜辞,其反映了夏、商、周时期的都城建设,由于君权的强化、鬼神与祖先崇拜的观念等因素,所以这三代都城的建设就出现了宫殿、坛庙等这样的中轴线的空间元素,形成了最初的体系和理论。

《中国收藏》:北京这条中轴线与其他古都的不同之处在哪里?

高红清:中轴线理念也是随着时间不断发展演变的,北京的中轴线延续了历代都城中轴线理念,但在具体布局上是有一定差异的。在北京中轴线上,衙署更为集中,靠拢到了中轴线两侧。北京中轴线也继承了元大都很多东西,例如钟鼓楼是呈南北方向的,鼓楼在南、钟楼在北,这些与其他城市中轴线布局是有差别的;再如,宋代都城的橋梁一般在中轴线南端,而元大都却在北边建有一座万宁桥。从这些不同之处可以看出,北京中轴线建设理念是在继承中不断发展的。

光绪九年 癸未科戚朝卿殿试卷 首都博物馆藏此为清光绪九年(1883)癸未科贵州修文县人戚朝卿殿试卷,卷上朱笔批中式三甲第十三名。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