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11月底到香港赴一场千年“酒局”

时间:2024-05-20

王菁菁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千年前,李白用一首《将进酒》借酒抒情,让人真切地感受到被誉为“诗仙”的他不羁又通达的一面。而在11月3 0日,一场名为“将进酒——中国饮酌文化与艺术”的拍卖会将在香港邦瀚斯举行,其将以逾5 0 件不同时代的古董器物,讲述酒文化在华夏文明中的发展历程。

据悉,本场拍卖甄选的拍品上至商代、春秋、战国,又跨越西汉、唐代至宋、元、明、清,浓缩3000余年的历史演变,能让藏家与大众以器知礼,更好地了解何为真正的中国酒文化。

作为人类最早的物质文明之一,酒在华夏大地落地生根后,成为几千年来人们社交、艺术以至文化发展的重要载体,演化出了异彩纷呈的精神面貌。事实上,其诞生很有可能出自偶然——粮食被水打湿或浸泡一段时间后,发酵出酒精,先民食用后酩酊陶醉,状态有如“神启”。故此,最初大量饮酒的群体应当是巫觋阶层。

器以载道,酒器同样随时代推崇的理念及功用而变——从狰狞肃穆的祭祀礼器,到金堆玉砌的上流之物,进而在文人雅士的影响下,又演变成重意趣而轻材质的各式珍玩。例如,春秋青铜龙纹铺首波曲纹壶与清乾隆白玉仿古龙凤纹觥,是此次即将上拍的两件重点拍品。两相对比,形象地诠释了文化的一脉相承。

站在礼制的角度来看,商人嗜酒,这从巨大而华美的青铜酒器便可見一斑。此次即将上拍的一件商晚期青铜兽面纹角便是一个典型的实例。周人克殷后,认为酒是商朝亡国祸首,周公发布《酒诰》劝诫后世,《诗经》也对此多有体现。

当然,劝是一方面,周人并没有禁酒,而是将饮酒规范起来写进礼制,由此世儒释道乃至民间信仰都将酒纳入仪式,用以与天地神明和祖先沟通。与此同时,青铜礼器中的酒器也在逐渐变少,装饰亦日趋朴素。

周代之后,酒便走上了世俗化之路,不但种类变多,产量增加,饮酒的阶层也从顶层贵族延展到士族、平民。酒器随之从礼器变成生活用具,且更加多元,材质不局限于青铜牙角,器型也不止尊、爵、角、觯。汉代以降,金玉漆成为了高级酒器的首选材料。比如将在此次拍卖中亮相的一件漆绘双龙鸟纹耳杯,即为难得的精品。

世俗化后的酒更能激发文学创作,尤以曹魏至东晋为爆发期,其时文学作品乃至文人活动均与之密不可分,如曹操“ 对酒当歌”,竹林七贤“ 天生刘伶,以酒为名”,王羲之兰亭修禊“一觞一咏,畅叙幽情”等等;及至唐宋,则有李白“斗酒诗百篇”,苏轼“ 料峭春风吹酒醒”等为代表佳作。唐诗宋词中,酒的存在感极强,而这些文学典故后来又成为明清艺术的创作题材。

说到酿酒技艺的发展,不但历史悠久,产地亦多元。元代引入蒸馏酒,令先前的酿造酒几乎都成为了文学词汇,如“ 绿蚁”“金波”“ 黄封”等等,唯绍兴黄酒独当至今,明清宫廷也主要饮用黄酒。古人饮酌,可通神明,可涌文思,可造艺事,实非今天的胡吃海喝可比拟。

值得一提的是,11月30日,“中国瓷器及工艺精品”拍卖也将同期在香港邦瀚斯举行,领衔重器当属清乾隆松石绿地青花釉里红海水云龙纹“利德尔”抱月瓶。据了解,乾隆御制的青花釉里红龙纹抱月瓶本已珍罕,釉色作地款式更稀,当中又以松石绿地最为难得。放眼当今公私收藏,同类藏品已知仅有两例,此为其一。该瓶以浅绿釉铺底,出自著名的香港“怀海堂”珍藏,绝迹市场十载后重现江湖,珍贵程度可想而知。

据悉,这两场拍卖预展将于11月21日至29日在香港金钟太古广场香港邦瀚斯拍卖中心面向公众开放。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