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谢幕”背后的格局之变

时间:2024-05-20

王菁菁

尽管相隔重洋,但随着近年来中国藏家日益发力国际市场,蓝理捷、Roger Keverne……这些名字对于很多行内人而言都是非常熟悉的。而疫情影响又使得他们的离场变得更加耐人寻味。就在古董大鳄陆续公开退场消息之际,《中国收藏》杂志记者专访了几位长期活跃在一线市场、并且不乏国际市场经验的资深人士,这“台前幕后”的种种,他们又将如何分析?

一个时代被画上句号

张志(知名瓷器收藏团体“佳趣雅集”发起人):

因为古董行业的特殊性,这些老一代古董商在七八十岁高龄还活跃在一线艺术品市场,如今他们选择荣休、安享晚年,这也是一种自然规律。

另一方面,这也体现了尤其是近三四十年来,中国古玩艺术品收藏的重心正在向中国内地转移,越来越多的中国买家进入这个领域。而欧美经过百余年对中国古玩艺术品的收藏、整理与学术研究,相对来说已经到了一个周期的结束。

荣休也标志着一个时代被“画上句号”。因为从世界范围来看,过去中国古玩艺术品市场引导者是这些欧美古董商与拍卖行。当资深的古董商退居二线,现在在欧美,年轻一代中很少能见到有新的中国古玩艺术品经纪人活跃市场,新涌现出的专注中国古玩艺术品的欧美藏家也鲜见。事实上,西方藏家是以收藏当代艺术为主,对现在的他们来说,收藏中国古玩艺术品具有机动性,近年来我们不断能看到一些国外博物馆收藏的中国古玩艺术品亮相拍场,就是这种趋势的证明。

而新冠肺炎疫情席卷全球,又加速了这种趋势。据我观察,譬如近十年的纽约亚洲艺术周、伦敦亚洲艺术周、巴黎拍卖周,到访这些著名古玩商店中的客人,还是以来自中国内地的居多。

随着这些年中国经济的发展、国力的兴盛、收藏群体的建立,越来越多的人有能力参与到收藏和文物回流领域中来。国人对于古玩艺术品的认知跟西方人是不一样的。西方人收藏中国古玩艺术品,最初是一种猎奇的心态,然后开始喜欢再到研究,是这么一个过程;但中国人一接触就会有文化认同。可以看到,虽然现在国际市场上不乏中国买家的身影,但他们的主流仍然是中国艺术品,这种根源就在于文化认同和文化归属感,一上手就觉得亲切,进入收藏的过程会更快。他们有自己的观点认知,从自己的视角去看中国古玩艺术品和中国文化,因此我认为随着时代发展、市场变化,中国古玩艺术品收藏的话语权迟早会发生转移,而事实也证明它确实在逐渐向中国内地转移。

当然,对于老一代经营中国古玩艺术品的欧美古玩商,我们还是要表示敬意。他们建立起的学术体系和研究成果,有力助推了中国的古玩艺术品乃至中国文化在全球范围内产生了如此大的影响力。长江后浪推前浪,也期待国内的收藏群体和经营者队伍中,能早曰出现超越的力量。

中国古玩艺术品“内卷”早有征兆

周漠(资深玉器鉴藏家):

像蓝理捷这样的老一代古董大鳄陆续退场,我认为有几方面的原因。首先从深层次分析,欧美古董商大部分本着家族经营投资理念,现在中国的古玩艺术品价格越来越高,他们已经很少在进货了。对于他们而言,投资回报的时机已到,事实也证明的确如此。

第二个原因,当年这些欧美古董商或者是他们的上一辈人来到中国,只要稍微有鉴别能力和独到的眼光,就完全能凭财力买到特别好的东西,并且用不着担心真假,所以他们会大批地进行购藏。而现在的造假水平,不要说是在海外的他们,就连我们这种身处中国艺术品交易中心的一线人士都有可能打眼。上世纪80年代就在北京琉璃厂开店的老行家,这些年因此而陆续退出的也不少,这不新鲜。欧美古董商也会面临同样的问题。

记得我曾经在一位有着几代传承的英国著名古董商家里见过一件玉器,很喜欢,他告诉我,这是他爷爷卖出去的,然后又给买回来,再卖出去、买回来,现在到了他的手中又要卖。他们买东西的理念,是只找自己家当年卖出去的东西,认为这才是可靠的。这也是为什么现在很多人爱拿传承说事,觉得没出处就卖不上价,因为他们眼力有限,不敢买,怕打眼,就这么简单。我认为这是比较主要的原因。

第三个原因,中国古玩艺术品的“内卷”并不是从此次这几位古董大鳄的退场开始的,实际上早有征兆。在我的印象中,至少15年前,江浙一带就开始有人职业地经营“回流”艺术品,他们的知识和资金都成规模。到了今天,这样的从业者以数以千计来形容都远远不够了,光是北京天雅古玩城,常年从日本买货的就不低于三五百人,在国际市场上购买中国古董艺术品的,95%都是中国买家。试想,这样一个庞大的群体不间断地在买,有多少货也会被买得差不多了。而另一边,欧美的古玩商对于中国人买回流艺术品的认识,还停留在土豪、少数人玩的认识阶段,并没有看清这早已是成规模且是大规模。

综上所述,无论是体面还是无奈地离开,都是一种大势所趋。至于疫情,对于艺术品交易肯定有影响。不过在我看来,这种影响是短暂的,就像飞跃前的下蹲,等到将来情况逐渐恢复,中国古玩艺术品的行情再上一层楼甚至几层楼都没有问题。

疫情只是一个催化剂

马良宇(小斋主人、资深市场人士):

货源的枯竭是无法阻挡的大趋势。2015年,我去美国参加安思远珍藏的拍卖时,就预料到了这种趋势。可以说,欧美的这些大古董商实际上这些年都是在“吃老本”。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缺乏货源就很难从事这个行业。除非你铤而走险,知假贩假。但我感觉欧美的大古董商普遍还是比较讲诚信的,或许他们会有断代上的高高低低,也可能会有打眼的时候,但明知是假货还去卖基本不大可能。

當然,以他们的经济实力,也并非没有能力去补货。然而问题在于现在古玩艺术品的价格已经上来了,想买就必须有庞大的资金支持,而且买了后压不压得住是一个关键。因为古玩这门生意有个最大的不确定因素,就是你无法保证具体什么时候能卖出去。做这行最不应该承担的成本有两个:一是房租,以前老北京的古玩商就都是家庭式的;二是资金,很多时候古玩的行情是沉淀出来的,不是说今天买了明天就能卖掉。综合这些因素分析,他们退场并不是如外界猜测的那样完全是受疫情影响,疫情只是一个催化剂,让这种情形提前爆发。单从年龄上来考虑,也不允许他们再等了。

还有一点也很重要,以蓝理捷为例,他的经营范围对他来说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因为他的收藏偏高古,中国买家买了以后不仅难以带回国内,即便能回来也没有流通性。当前中国的藏家群体又在不断进步,他们已经逐步从之前的什么都涉猎,变成了学会围绕中国的文物法与拍卖法允许范围进行回流文物的购藏,未来还将有更多新买家入场,他们会一波比一波成熟。古董店是行家的主战场,因此这也提示了古董经纪人,要懂得去帮助藏家和投资者制定一个购买“风向标”,以经验、学识来为他们提供专业服务,这样才能彰显出自我价值。

老一代欧美古董大鳄退场是优胜劣汰,因为出现这种情况,就認为国人把流散海外的文物给“买光了”,也不现实。我想,只要中国的古玩艺术品具备国际流通性,就会有新手跟上。其实在国内的古玩行业中,筛选同样在发生。不过也应该看到的是,对于财富群体来说,高端艺术品是一个刚需,因为可以彰显他们的软实力;无论经济环境如何,货好就会有买家。所以未来这个职业拼的就是专业。现在欧美已经出现了一些职业买手公司,靠出售自己的经验和精力来赚钱,这也是未来古玩商转型的一种方向。

单一化市场面临的风险无限增大

王佳(上海中福古玩城总经理):

听到古董大鳄退场的消息,让我随之联想到了古玩市场的发展。在疫情之下,艺术品专业市场受到很大的压力和挑战,艺廊就属于典型的专业市场当中的一个门类。我认为,古玩艺术品市场应该往综合性、多业态的方向发展,而不是集中在某一个门类上。

正因为是一个综合性的市场,囊括书画、瓷器、玉器、杂项等多个门类,由于各类艺术品都会有行情的起伏,因而它能起到行情平衡的作用,而不至于对整个艺术品市场产生毁灭性打击。比如,书画行情回落了,但瓷器行情表现不错,那么古玩市场可以进行自我调节,达到稳定的生存平衡。

另外一方面,古玩市场需要有总量控制,即通过市场内部调研,掌握各个门类的市场行情,从而对古玩市场中的门类进行比例控制和调剂。

单一化、专业业态的艺术品市场面临的风险会无限增大,这是做市场必须考量和警惕的;古玩市场的运营者和管理者应该有意识、有组织地去调整比例,从而达到维护市场的繁荣和稳定。

目前中国古玩市场的现状是:低端混战、中端争夺、高端匮乏,群雄逐鹿,生存堪忧。中福古玩城今年3月刚好走过15个年头,我们立志打造的是古玩艺术品的中高端市场。诚信经营是我们的宗旨,对商户要求明码标价,热忱服务,吸引的是相对有实力的商户和高端买家。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