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生态文明建设与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与保护

时间:2024-04-24

康少伟

摘    要:我国有着多达56个民族,每个民族都有着独特的传统文化,主要是由所居住地的生态环境所决定。广西是我国著名的少数民族聚集省份,广西人民在不断适应与改造自然环境及生物资源的过程之中,达成了“因地制宜”、“和谐共存”这一美好局面。基于此,本文以崇左少数民族地区为例,概述了崇左市民族文化资源现状,结合实际情况给出了崇左市民族文化资源保护与传承的有效策略。

关键词:生态文明;民族传统文化;广西

一、崇左市民族文化资源现状

崇左市位于广西西南部,共计有245.37万人口,其辖区内共存汉族、苗族、壮族以及瑶族等多个民族,其中壮族人口数量最多,在总人口占比之中高达88.4%。崇左市有着丰富多彩的壮族文化,具体包含了以下几个方面:

(一)天琴文化

早在千余年之前,壯族人民便扎根于崇左这一片广袤的土地之中,为了对民族传统艺术进行传承与创新,当时还被称作骆越的族群创造出了独特的天琴文化。在壮族艺术体系之中,天琴这一乐器有着悠久的历史,以葫芦为制作原材料,有着较为宽广的音域以及圆润清凉的音色,被宁明、龙州以及凭祥区域的壮族人民用于祭祀、说唱等活动之中。经过千余年的传承,在2007年相关部门将龙州天琴列为广西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之中,同年也被赋予“中国天琴艺术之乡”这一光荣称号。得益于天琴文化的持续发展壮大,在2008年龙州县被评为“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旅游示范区”。

(二)歌圩文化

众所周知,壮族人民对于歌唱有着特殊的情结,不论是在节日聚会之中,还是在日常劳作之中都会以对歌的形式直抒胸臆,这也促进了“歌圩文化”的生成。崇左市歌圩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通过对左江花山岩禹中的图像进行研究可知,早在骆越时期便盛行欢歌狂舞。一般而言崇左市会在一年中的春季和秋季分别开展歌圩活动,春季歌圩以三四月间为最盛,农历三月初三举办的次数最多;秋季歌圩集中于农历八九月,尤以中秋节为最佳日期。届时广大民众都会盛装出行,成千上万的人集聚起来,空前热闹。时光荏苒,当前歌圩已经是当地人民群众思想交流、知识传播、交流沟通的重要载体。

(三)服饰和手工艺文化

对于一个民族而言,服饰及手工艺直接决定其特色,充分沉淀了民族传统历史文化的精髓,在经过多年的演变之后已经成为了一种关键的旅游资源。在崇左市有着丰富多彩的民族种类,不同民族之间的民族服饰各有千秋,特别是壮族服饰尤为出众,以蓝黑色衣裙、衣裤式短装为主。在男女方面的服装也有着一定的差异,壮族女性普遍以蓝黑色为主色调,头上往往会包有彩色印花或者提花毛巾,将精致围裙系于腰间,并以耳环作为点缀,到了赶圩时节或重大节日时一般会穿绣花鞋,劳作时则一般穿草鞋。壮族男性则以唐装为主,普遍选择破胸对襟的样式,劳作依旧穿草鞋,走亲访友时则会穿双钩头鸭嘴鞋或云头布底鞋。区县的不同也会带来服饰方面的差异,例如龙州县卜逐、金龙,大新县宝圩等地,当地壮民会将银链搭配于身,身着长相裙与黑布短上衣,脚穿花布鞋。不难看出崇左市的壮族人民所着民族服饰相对古朴,蕴含了浓烈的壮族文化特征,彰显了浓厚的审美艺术理念。

二、崇左市民族文化资源保护与传承的有效策略

(一)完善民族文化资源保护制度

相关部门应当充分认识到民族文化资源所具备的作用与价值,结合当前发展现状来构建一个完善的分级分类保护制度,遵循规范统一管理这一根本原则,将现有的保护措施以及保护限制条件进行细化,进而真正实现标准化保护与管理。应当对《民族民间传统文化保护条例》和《民族文化生态保护区条例》这类制度进行完善,根据当地民族传统文化的实际特征来出台相契合的法律规章制度,明确民族文化保护范围,合理分配不同部门、不同人员的保护职责。同时也应当针对民间文学、喜剧、工艺品、歌舞这类代表性较强的民间传统艺术进行深入调查研究,了解到其在当地的发展现状,探寻弘扬与传承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并及时解决,以此来为民间传统文化的传承与保护营造良好的环境。

(二)打造花山文化品牌

在壮族传统文化之中,花山壁画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充分体现了该文化的深层次内涵。旅游业是文化的重要载体,反之文化则是旅游业发展的灵魂所在。因此崇左市应当以花山壁画为重心,通过旅游业的高速发展来打造一个优秀的花山文化品牌,以此来有效推动当地文化产业及文化事业的不断进步。相关部门人员可以开发研制出彰显壮族传统文化底蕴的旅游纪念品,以此来让壮族传统文化深入人心,从而有效增强广大人民群众的民族文化意识。

(三)构建文化传承人保护机制,加强文化保护队伍建设

崇左市应当积极排查与申报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深入调查候选艺人,通过对相关图文影响资料的获取来构建一个完善的艺人档案,并组织相关专家学者进行专业评审,判定不同等级的民族文化传承者。此时当地政府部门就应当表彰这类民族传统文化传承人员,授予其“民族民间艺术师”、“民族民间文化杰出传承人”、“民族民间歌王”这类称号,并在经济方面给予其一定的补贴,解决其生活方面的后顾之忧,有效改良其生活条件,为民间艺术绝技的弘扬与传承奠定坚实的基础。同时也可以举办民族文化遗产培训班,培训一批有关民族资源保护方面的专业人士,吸引一批具有专业化水准的经营管理人员,实现民族文化保护管理人员持证上岗制度,建立一支专兼结合的民族文化保护队伍。

综上所述,民族传统文化不但充分展示了一个民族的精神世界,也彰显出了该民族在精神文化以及物质文化方面的深刻内涵,可以说是民族发展历史的真实写照。我国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国家,应当认识到民族传统文化在经济发展、社会和谐等方面所产生的推动作用,了解到民族传统文化在弘扬与传承过程中所面临的困境,结合不同地区的实际情况采取合理的措施来完善相关制度,加强民族传统文化保护队伍建设,这样才能够让民族传统文化流芳百世,造福千秋。

参考文献:

[1]孙向前.旅游体验背景下广西民族文化传承与保护研究[J].商业经济,2020(07):33-34+192.

[2]陈孝凯.新中国民族文化传承与保护政策的历史发展探析[J].民族高等教育研究,2017,5(03):27-33.

本文系2017年度广西高校中青年教师基础能力提升项目《崇左市少数民族特色手工艺品的设计研究》的阶段成果之一;编号:2017KY1457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